本文目录
- 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但为什么《广陵散》一直流传至今
- 嵇康打铁后,《广陵散》绝响世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但为什么《广陵散》一直流传至今
后来的《广陵散》绝对不是已绝传的古曲《广陵散》,就象电视连续剧《杨贵妃秘史》的片头曲《凉州曲》并非古《凉州曲》,都是后人根据相关文字记载揣摩创作。不是古曲,类似古曲,吸取了后人所能了解揣摩到的古意,有别于今乐,努力模仿,尽量接近本来面目,但不是原曲。
嵇康打铁后,《广陵散》绝响世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问题是:嵇康打铁后,《广陵散》绝响世间。欲回答此问题,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啊!“
嵇康(224~263) 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合称为:“竹林七贤“。此七人相与友善,崇尚老庄,纵酒交游,以清高自许。
嵇康为人狂放不羁,“刚肠疾恶“,“与物多忤“,公开表示“非汤武而薄周礼“,对借礼教维护统治的司马氏集团深为不满,终被司马昭杀害。
为什么题中说“嵇康打铁“?世人皆知,过去有句俗话:“人间有三苦,打铁、脱坯、磨豆腐“。磨豆腐,众所周知,从泡豆子,到磨石子,煮浆,点豆腐,自是辛苦。
脱坯、打墙,从选土、和泥、脱坯,(以后的晒、垒、入窑等等)更是一般人吃不消的。〈苦不苦,我是经历过的,一个字可以代表:很苦…〉
打铁,印象中,或者是电视剧上可以看到,打铁只是壮汉才能干的活儿。这是因为,没有那个身板,没有那个力量,没有那种吃苦的精神,是不愿打铁,也打不成铁的。
所以说,很难想象,象嵇康这样的吟诗写字的文人能去打铁?但是,嵇康做到了,而且乐于、善于打铁。
嵇康住的院子里有一棵柳树,每年的夏天,嵇康就选择在柳树下打铁,而做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会前来帮他拉风箱。(过去为使炭火温度达到使钢铁融熔,需要用风箱吹入更多的氧气)
嵇康打铁也许是他的一种爱好,因为他打铁制造出来的东西从不外卖,即不收钱的。谁若是喜欢或者需要,稍微拿些美酒交换即可。
看着自己打造的器物换成了美酒佳肴,嵇康非常高兴,往往是在大柳树下席地而坐,拉着他那六位朋友开怀畅饮。
据说,北宋诗人苏东坡有一柄制作精巧的铁杖,就是嵇康亲手制作留传下来的。所以史书记载:嵇康“性绝巧“。可见其不仅作诗了得,干起体力活儿,尤其是铁匠,也是一把好手,巧手。
由嵇康打铁,到《广陵散》,中间有一人物必须提到。此人便是钟会。钟会,是司马昭的谋士,也是当时的才子(当年与蜀汉将领姜维合谋反对曹魏,合谋反叛的,即为此人)
有一次,钟会去专程拜访嵇康,嵇康却只顾自己打铁(也许是到了火侯…),对钟会的到来没有理会,临走,才问道:“阁下因何而来?又因何而走?”
(所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古如此。)
钟会却回答道:“我听到了我听到的东西才来的。我看到了我看到的东西才离开的。“
由此,钟会怀恨在心,回去后对司马昭说:“嵇康这个人,才学卓绝,却是个危险分子。他的言论可以左右舆论,影响很大。留下来,终究是个祸患。“
加之,当年好友山涛举荐,嵇康亦未出来做官,因此还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又为其好友吕安辩护,终酿下杀身之祸。
说到《广陵散》,金庸大师的小说《笑傲江湖》中倒是有明确记载。曲洋与刘正风醉心音律,以数年之功,创制了一曲《笑傲江湖》,终传至令狐冲。其曲即是依嵇康的《广陵散》改编而成。
书中有:“曲洋笑道:`嵇康这个人,很有点意思的,史书上说他“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这性子很对我的脾胃。钟会当时做大官,慕名去拜访他,嵇康自顾打铁,不予理会。钟会讨了个没趣,只得离去。
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这个家伙,也算得上是个聪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为这件事心中生气,向司马昭说了嵇康的坏话,司马昭便把嵇康杀了。
嵇康临刑时抚琴一曲,的确很有气度,但是他说:“《广陵散》从此绝矣。”这句话却未免把后世之人都看得小了。这曲子又不是他作的。他是西晋时人,此曲就算西晋之后失传,难道在西晋之前也没有了吗?“
由此可见,巜广陵散》之曲,自是古已有之。
(文中部分取材《笑傲江湖》小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