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李昕雨 记者 周明 文/图)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我不歇,我要回去学打铁……”这首流传在南昌民间的打铁童谣,讲述的是老南昌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民间打铁匠。随着时代发展,打铁匠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在位于南昌市老城区的马家巷,仍有一家小小的打铁铺,71岁的打铁匠魏仁生在此已坚守了55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邻里街坊淬炼了一件又一件称手且质优的全手工刀具。
▲正在打铁的魏仁生
打铁铺里火花四溅叮当作响
3月28日,记者在路人的指引下,来到南昌市马家巷2号,找到了魏仁生经营的那家打铁铺——“魏仁生钢火工作室”。与时俱进的店铺名字,让人看了不由得会心一笑。
工作室外面有一株盛放的月季,循着叮当作响的声音,记者看到一位老铁匠正在室内打铁,只见他一锤子打下去,顿时火花四溅。这位老铁匠,便是魏仁生。
走进“魏仁生钢火工作室”,记者看到,角落里散乱地放着各式各样的打铁工具,杂乱之中尽显生活气息。这些打铁工具在普通人眼中也许只是一堆废铁,但在老铁匠的眼中,它们可是打铁必备的“利器”。此外,记者在屋内还随处可见锻造好的钢刀,上面均刻有“魏仁生”3个字。
铁匠铺的墙面上张贴着几张旧报纸,记者扫了一眼,发现竟是一份刊于1995年的老报纸,其中一篇报道的主人公便是打铁匠魏仁生。
报道称,魏仁生的手艺很是了得,他制作的菜刀远近闻名,从选料到烧火、捶打,刀具的制作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上世纪90年代,南昌各大餐馆一大半以上的菜刀都是出自魏仁生之手。“那个年代,想要我的一把菜刀,那得提前一个星期预订。以前还有人冒用我的招牌,所以我就在每把刀具上刻上了我自己的名字。”魏仁生说。
经过十多道工序才算基本完成刀的雏形
老话说,“世上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在魏仁生看来,打铁这个活的确又苦又累又脏,但是,“要想一门技艺做得精,哪里有不吃苦的道理?”
魏仁生告诉记者,打铁这门手艺,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从捋钢到将一块铁劈开,再将钢夹到中间,然后再上火,都需要靠经验来掌握。
记者问,做一把刀需要多少道工序?魏仁生说:“工序不多,但每道都讲究一个‘细’字。第一步是将铁包好钢,然后反复捶打形成基础刀坯,再经过整形、磨光、淬火、矫直刀面、抛光等十多道工序,才算基本完成刀的雏形。而做好一把刀的关键在于磨刀这一步,一把刀要经过粗磨、细磨、精磨三个步骤,光是磨一把刀就要花上1个小时。”
“我做的刀具一点也不比进口的差”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到超市去买品牌刀具,很少有人光顾打铁铺了。对此,魏仁生毫不在意:“还是有一些附近居民和老顾客会来定制我的刀具,因为我做的刀具质量很好,一点也不比进口的差,40年不坏。”
魏仁生表示,手艺代表着脸面,他会用心做好每一把刀,直到做不动为止。
然而,对于这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打铁手艺,他儿子并不打算继承,对此,魏仁生也不强求,他觉得自己能一辈子守着这样一间小小的打铁铺,足矣。凭着质量过硬的刀具,即使若干年后自己不再打铁了,一定会有人记得“魏仁生”3个字。
人们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诚然,反复锤打不仅需要劲道,更需要毅力,魏仁生55年如一日地坚守,这样的工匠精神令人敬佩。
编辑:林河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