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_明朝_崇祯_皇帝

本文目录

  •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 你觉得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 明朝灭亡的原因
  • 请问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明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社会制度。

这种社会制度制造了巨大的且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

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国家的六部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成立内阁机构皇帝集行政权、军权、监察权于一身。从中央到地方,是一个庞大体系的官僚集团。

明朝的军队设置目的并没有解决百姓的矛盾,而是为了统治和镇压人民的反抗,剥削百姓的劳动成果。

这种制度在无形中将社会分成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明朝的统治阶级,也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不从事生产劳动,专事剥削压迫广大平民百姓,不劳而获,贪污腐化。

明朝统治者也曾颁布许多阻碍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例如颁布海禁。不允许私人出海。这些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2、直接原因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明朝后期百姓负担过重,造成经济和生活危机的恶性循环。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

科举制造成的权力结构导致增加农业税难;导致明代晚期,工商业高度发展,工商业阶层无比富裕,而国家的赋税收入仍旧是依赖农业。这种和经济结构严重脱节的税收结构,使得更多农业人口流失,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国号

相传,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又称皇明,清朝时称之为前明。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而南京大学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另有观点认为,明朝国号出自《周易·乾·彖》“大明终始”,与元朝国号同出一典,象征元、明之间正统嬗替。

你觉得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276年,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到1644年李自成进入明朝都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结束。那么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皇帝昏庸和宦官专权。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屡出昏军,由于君主不理政事,使得朝廷大权落入奸臣和宦官之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明朝后期宦官魏忠贤长期专权。欺上瞒下,一时间,厂卫之毒祸害天下。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那些无耻之徒更有甚者为魏忠贤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魏忠贤自称九千岁,他们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至于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帝即位后,治魏忠贤十大罪。其余党才得以清除。

二、土地兼并严重。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加深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皇帝带头兼并土地建立皇庄,皇室贵族在畿辅地区建立了大量皇庄。土地兼并之多均历史罕见。导致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皇帝在畿辅地区设立的许多皇庄成为全国最大的土地占有者,万历34年5月蜀王一府占去了成都平原靠近都江堰最肥沃的土地的70%,玄宗的弟弟占田4万顷。总之除了江浙财赋之区以外,全国土地用相当大一部分落入了朱氏宗室的手中。勋戚和太监他们依靠同皇帝的关系攫取大片土地,僖宗是太监魏忠贤霸占的土地多达万顷,一般的官僚地主也利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巧取豪夺,兼并大量土地。土地高度集中绝大多数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变成了官绅,地主的佃户,或被迫四处流亡。

三、赋税严重,天灾不断。政治腐败明朝统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村十室九空,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水灾旱灾蝗灾瘟疫不断发生,据统计,从万历到崇祯的七七十一年间,共有68年发生自然灾害。受灾地区遍及全国。万历15年,河南以北民食草木。福平、满城、同关各县有农民以吃石头为粮食。第二年河南饥民相食,万历18年。湖北麻城死于瘟疫和饥荒的多达四万人,到崇祯年间,但是灾荒不断。不是此地大水,就是彼处大旱。赤地千里饥民遍野。

四、战争不断。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对明朝在辽东的统治构成了威胁。明朝便千方百计限制后金发展。停止女真的朝贡和马市贸易,严禁汉人进入女真地区。明朝与女真之间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后金将战争的主攻目标由统一女真转为攻打明朝,1618年,努尔哈赤亲自率2万士兵,发动对明朝的大规模战争,不到半年就攻占抚顺、富安、清河等10余城。次年2月。明朝调集十万大军,分四路围攻赫图阿拉。三月,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败明军,攻破其三路,消灭明军45000人,经此一战,明朝有进攻转为退却,后金乘势攻占开源,铁岭等地。后攻占了沈阳,1625年迁都沈阳,加强了对明朝的攻势。

五、李自成起义农民起义。以陕北连年灾荒较为严重,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他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受农民的欢迎,很快形成了规模好大的起义军。李自成因为作战勇敢,被人们称为闯王。在1644年攻占明朝都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76年的明朝被推翻了。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明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社会制度。中央集权社会制度造成了巨大的且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明朝后期百姓负担过重,经济和生活危机恶性循环。

明朝灭亡的原因

明朝灭亡的原因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故宫,崇祯帝在北京紫禁城北边的煤山自缢身亡殉节,明朝灭亡。有关明朝灭亡的缘故,各式各样的叫法都是有。较为广泛的见解是觉得明末恰好遇到了气侯中的“小冰期”,因此造成谷物大幅度限产,农户无法填饱肚子,只能迫不得已揭竿起义,最后打倒了明代。那麼客观事实正是如此吗?自然不容易这么简单。实际上“小冰期”对明代的危害远没有那么大。一个皇朝最后迈向亡国,通常是很多要素累加在一起造成的。下边大家就来详尽说说明代怎么会亡国。

  最先,造成明朝灭亡的第一个关键缘故便是土地兼并和吏治腐坏。明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的状况十分比较严重,权势阶级仗着自身的势力,从最底层农户手上强取豪夺,霸占土地资源。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恐怖的不良影响。最先是权势阶级能够 根据各种各样权利,可免于向国家交税,而农户失地农民以后又无税可缴,因此国家财政总收入大幅度降低。为了更好地填补财政局上的系统漏洞,官府只能根据强硬手段给下边增编纳税每日任务,但是权势阶级仍然有方法根据各种各样方式偷漏税,结果便是官府的纳税每日任务所有摊派来到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的身上,本来已承受不住的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又越来越更为艰辛。这就促使主要矛盾进一步恶化,最后转变成星火燎原的农户起义军。

  第二个造成明朝灭亡的关键缘故便是成年累月的战事。针对一个国家而言,最砸钱的新项目便是战事,没有之一。在历史上很多盛极一时的皇朝最后全是被战事给压垮的。只是是一场大中型战事就足够挖空一个国家的家产,但是不幸的明代却偏要要解决两条线战斗,即北方地区的清朝和中国全国各地的农户起义军。

  战斗要掏钱,没有钱就只能多缴税,税负加剧又造成揭竿起义的农户起义军愈来愈多,要前去镇压愈来愈多的起义军,就需要花大量的钱。明代就是这样万般无奈地走入了无限循环当中。

  这一无限循环也并不是彻底难解,老祖先早已留有了一句经典名言:“攘外必先安内”。对明代来讲,那时候最好的选择实际上应当先与清朝调解。割让土地也罢,赔偿款也好,能平复东北地区的战争才算是重要。要是东北地区战争完毕,明代就能腾下手来完全消灭起义军阵营,进而完毕战事。随后再让国家轻徭薄赋,以明代那么大的规模,要是不产生战事,修复起来也是十分快速的。待到兵精粮足时,占领东北地区也就为期不远了。但是,这类不利于我国威势的事儿,做为明代知名“网络喷子”的东林党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在东林党一次次阻碍下,明代和清朝最终的调解期待也毁灭了。那麼东林党人有哪些治国安邦的策略吗?回答是:没有!

  第三个造成明朝灭亡的关键缘故便是明代中后期的那几个奇怪皇上了,在其中第一责任人当属万历帝。这名爷当政48年,但却有长达三十年不早朝的记录。在万历帝的长期性擅自离岗危害下,本来家产丰富的大明王朝总算被完全挖空。万厉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帝总算走完后他荒诞的一生,而他交给子孙后代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大明朝河山。

  万厉的孩子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仅一个月就过世。下一任皇上明熹宗朱由校比他祖父万历皇帝也要奇怪,他对国家大事儿漠不关心,却热衷做木匠活,还以自身是“鲁班七号再世”自诩。明熹宗当政七年就过世,在这里七年时间里,大明王朝从落破迈向了更为落破。接任帝位的是他的侄子朱由检,即明代末代皇帝崇祯帝。

  崇祯帝当政十七年,基本上未过上一天吉日,“鸡鸣而起,夜分失眠,通常焦劳成疾,宫里从无宴乐之事”,它是对崇祯帝当政期内日常生活的最切合的点评。但是,崇祯帝尽管拼尽了全力以赴,明代最后还是在他手上被亡国了。后人很多人觉得崇祯帝能力有限,但客观性地说,那时候崇祯帝手上的“牌面”确实很烂,就算是太祖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再世,在那类状况下都不一定能扭转局势。

  因而,明代往往会亡国,关键便是由所述三个关键缘故造成的。对于“小冰期”导致的谷物限产,这只有算作十分主次的缘故。实际上小冰期危害较大的情况下,是明朝灭亡后的1650年(清顺治七年)至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可这也是清代综合国力红红火火,统治基础持续牢固的环节。因此,明朝灭亡这一锅,确实不宜让“小冰期”来背。

请问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明朝的灭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个人认为明朝的灭亡是他的政治系统出现了破裂,明朝以前,皇帝的权力从没有过明清朝那般集中,破坏了权力的平衡,极端的权利发展使明朝的党争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高潮,明朝皇帝承受的负担也是中国历史上惊人的,虽然明朝皇帝大多名声不好,但他们处理的事务的确是极其繁杂的。(这与皇帝做不做事无关,明朝的制度使事情就在那里,皇帝做就完成,不做就拉倒。可应急预案很僵滞)明朝的朱元璋无疑是劳模级的皇帝,朱棣也不差,所以帝国在他们的手上蓬勃发展,但到了后来,明朝的集权使明朝的皇帝无法承受如此多的事务,所以发展出了明朝怪物似的文官集团,直接和君权开始对抗,君权为了对抗外廷,又加强了明朝内官的权力,最后文官集团发展成为病态的政治团体,到最后不分好赖,对错无论,反正骂皇帝,骂有权势者就是“忠臣”。结果明朝的政体被庞大的怪物般的文官集团破坏,加之内廷不干正事,皇帝只班弄帝王权术,而不是真正的治理国家,只是使各种利益集团平衡,加之各种地主贵族圈地大裹民利,使明朝的国力在自我斗争的内部消耗里遗失殆尽。这就是为什么明朝在后期的生命力显得无比笨拙的原因。
总体归纳:
1、高度的集权,使皇帝的能力一定要是逆天级的牛人,才能总揽大局。
2、言官体制,使明朝的党争到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的高度。
3、地主经济的高度强化,明朝是当时世界当之无愧的霸主,全世界3分之2的白银流向中国,但这些白银没有强化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强化了地主经济,使明朝的无地百姓只有选择造反。
4、后期过分强大的宦官体制(这里也包含了锦衣卫,东西厂,锦衣卫前期还可以说是和内廷合作,在后来实际就是宦官在领导。),使明朝的政治长期陷于内斗中,而且通过这个更加强化了地主经济。
5、军队制度的沉腐,卫所兵制度使明朝军队陷入北强南弱的尴尬局面(这里可能要解释一下,明朝的南方是相对安定的,但南方军队战斗力极为低下,戚家军是南军里的最强,但这是戚继光的个人能力,不是制度功劳,不能以个人而论国家,这是荒谬的。而北方长期是造反专业户,难以为继。),这是明朝在大的动乱危机中生命力不足。
6、明朝末期的自然灾害的高发率令人乍舌,这也很大动摇了明朝的国力。(也许真是天灭明朝吧)
原因还有很多,一一道述不完,有兴趣可以参见一些相关资料,有更加详细的解释。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the1900】团队为您答题。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明朝灭亡有很多原因,但不可以忽视的是崇祯皇帝本人的性格问题,可以说明朝就是让这位爷给折腾散的。因为他当政 17 年,有大量的机会可以补救,大量的机会可以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他没有做到。崇祯皇帝的整个大明亡国的悲剧,就是他个人的性格悲剧。
评价崇祯皇帝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一位不耳声色,不近声色,励精图治的年轻君主,是如何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走上破家亡国的不归之路的」。
崇祯皇帝跟大臣关系不好,这个在明代历史上,甚至可以说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孤例。
——————
1644 年 4 月 22 日晚上,紫禁城已经在一片黑暗之中,皇城宫门已经下钥。半夜,一名中年男人开始围着紫禁城跑圈,他披头散发,一边跑,时而还停下来捶胸顿足,呼天抢地。
这个人是谁?就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当天晚上闹腾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仍然坚持了自己 17 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好习惯,准时上朝,和阁臣们见见面。但是见面已经没有用了,因为这个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把北京城包围得严严实实了,跑不掉了。君臣相对,唯有落泪而已。
据野史记载,这一天早朝,崇祯皇帝还做了一个提议,说先生们,我们要不要去奉先殿完事?奉先殿是什么地方?就是宫内祭祀列祖列宗的地方,相当于太庙。什么叫完事?就是一起去死。先生们,我们一起去死好不好?结果阁臣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接茬儿。
看到这一点,你也基本上知道了,大明王朝已经油尽灯枯、树倒猢狲散。4 月 24 日傍晚,崇祯皇帝摆了一桌家宴,把自己的妻儿老小都叫来喝酒、吃菜。吃完之后,掏出宝剑说,事已至此,我们都没有活着的颜面了。
这个时候你再看崇祯皇帝旁边坐着的周皇后,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惠皇后,他们夫妻感情也非常之好。周皇后这个时候就说了一番话,我们先撂下,总而言之,不会是什么「妾身实在做不到,妾身这个正当年华不愿意死」这种话。人家周皇后说完这番话之后,非常从容地一转身,回到后宫就自缢身亡。
留下来的崇祯,派人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易容化装送出城,然后面对自己的一双女儿,他掏出宝剑杀掉了一个,砍断了另外一个的手臂,这就是当天晚上发生的事。
再转过天,4 月 25 日,北京城已破,据说崇祯皇帝当天还在皇宫里面奔跑了一圈,等着看是不是有大臣上朝,陪他最后一段,但是没有等来任何一个大臣。绝望的崇祯在自己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的扶掖之下,颤巍巍走到了故宫后面的煤山,也就是现在的景山,在山上的歪脖树下自缢身亡。
这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故事,它永远地定格在中国历史上。1644 年,甲申年这一次事变,我估计如果 100 年后还有电视剧的话,这段故事会被反复编剧、反复重写,反复搬演上荧屏,因为它太悲壮,又太具有戏剧性了,太能调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情感了。
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我们回到刚才撂下的周皇后的那句话上。周皇后临死前说,夫君,你就是不听我的劝,你别忘了,咱南京还有一个家,咱们应该早早地南迁。说完这番话后,周皇后就自缢身亡。但是这句话引发的问题却是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有趣的一个谜题,就是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
对于任何一个生物来说,风险来临,跑是正常反应,也没什么丢脸的。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还有可能,不都是跑吗,西晋不行了,南迁永嘉南渡建东晋;安禄山打来了,唐玄宗带着杨玉环就跑,杨玉环耽误了跑,那杀掉接着跑;后唐唐僖宗都跑过。北宋灭亡了,康王赵构也跑,到南边建南宋,这是正常的。
尤其是宋朝那个宋徽宗,你别以为宋徽宗是老老实实被摁在东京汴梁的,没有,人家在 1125 年的时候,金军南下,第一反应就是跑,把儿子叫来,你来当皇帝吧,钦宗,你来做,我到镇江去进香,到佛祖面前去为国家祈福,就跑了。后来是因为金军退出了,他觉得没事儿了,又怕大权旁落,这才二次回到东京汴梁。金国人杀了一个回马枪,才把老爷子给摁在东京。不是不跑,所有的皇帝都有这个本能。
而且跑的时候,你会发现历朝历代的皇帝腿脚都挺快,南宋赵构是从扬州到南京、到杭州、到温州,最后搜山检海捉赵构,一直跑到海上去了。包括南明朝那个后来的永历帝,不是直接跑进了缅甸吗?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
当然事后来复盘的话,作为历史我们不容假设,但是我们如果假设他跑了,实际上当时对明朝来说还是相对有利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分析三个简单的条件:第一,北方当时是连年大旱、大灾,兵连祸结,北方已经糜烂了。那你跑到南方之后,把一片烂摊子丢给李自成。后来证明李自成实际上没有行政统治能力,他一帮农民军,没有长期的行政习惯和传统;加上北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清朝,后金在那儿盯着他。把所有这些烂摊子和问题扔给李自成,没准儿李自成真的就像后来那样,一会儿就兵败如山倒,那你崇祯皇帝再带着自己的几百年皇权正统杀回去,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第二,就是如果你跑,那么在南方建立南明,跟北方,不管是李自成的政权还是清朝,我们划疆而治。这里存在一个合法性问题,因为你是崇祯,你是皇帝,是天然具有合法性的。无论是东晋的司马睿,还是南宋的赵构,其实在刚刚登基的时候,都面对着巨大的一个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因为徽钦二帝北狩,被金国人抓走,没有正式让位给你赵构。赵构一朝,南宋高宗一朝,始终面对着一个是不是要迎二圣还朝?你这个皇位坐得是不是合法?始终面对这个问题,秦桧的故事、岳飞的故事,都是纠结在这个问题上。
可是崇祯没有这个问题,无论你跑哪里你就是正根的皇帝。后来南明出现什么福王系、唐王系,包括左良玉的叛乱等等,都是在争夺这个合法性,导致南明没有办法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力量来抗清,这就是后来的问题。崇祯皇帝不南迁,也直接导致后来南明的覆亡。
更重要的一条,是明朝有一个天然的优越之处,就是在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当时迁都到北京,南京是留下一整套完善的行政系统的。北方有一个尚书,南方就有一个,明朝始终是双首都制。崇祯皇帝如果南迁到南京,他是有一套现成的,马上就可以启动的行政班子可以接受管理。这比当时南宋的高宗赵构面对的情形要好得太多太多了。但是他没有做,没有跑。为什么?
那让我们回溯到历史。有时候中国人读历史,老喜欢讲一句话,叫说时迟那时快。而实际情况是什么?是说时快,那时迟。
大家说明朝,有一句话叫「传庭死,明朝亡」。传庭是谁?孙传庭。孙传庭在潼关战死,跟李自成冲入敌阵战死了。1643 年的冬天,李自成大军正式挥兵东进,1643 年的 12 月 30 日,距离崇祯皇帝死的 4 月 25 日将近 5 个月,完全来得及跑,为什么不跑?
其实在 1644 年的 2 月,大概是 2 月 20 日,其中有一个大臣,这个人姓李,叫李明睿,他就提出了整套的方案,说老爷子,不行了,咱跑吧。崇祯皇帝他不知道吗?他也知道,说是该跑,但是他跟李明睿讲了一句话,说这个事要保密,事不可泄,泄我则杀你之头。随后李明睿就根据主子的意思提出了一整套方案。
比如让皇帝掏私房钱,即内帑,募一些兵,来保护自己南逃。
崇祯皇帝刚开始听着这个方案,觉得有道理,但要自己掏钱,发内帑?就犹豫了。崇祯皇帝认为这钱要出得户部出。李明睿说,那要户部出,这事儿就变成国家财政的事,就必须提交到朝堂上,让阁臣们来共同商讨了。
于是第二天,1644 年的 2 月 21 日,这件事就提到了阁臣会议上。马上就有人提出来反对,不行,你不能走,君死社稷,谓之大义。你会说,这个朝臣也是浑蛋,你这个时候挡着这个事干吗?你要务实,要实事求是。但是如果你站在当时士大夫的心态上,你是可以理解这个建议的。
因为第一,确实没到最后一刻,最后一支力量还没有押上去。这支力量就是我们后来都知道的吴三桂,关宁铁骑,还在那个地方,山海关那儿挡着后金。应该把他调回来,如果这支部队再沦陷了,才到了最后一刻。就是说还有指望。
第二,要知道北京城在崇祯年间,已经是一面破鼓万人捶,已经被围城过五回了。当然围城的都是后金的队伍,少数民族,往往是抢点东西就跑了。北京城戒严这件事对于崇祯君臣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一回有那么严重吗?
第三个原因就更重要,要知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里面有一个东西,就是历史和祖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历史性的。我们今天的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当时上上下下脑子里都知道一件事,这件事像一根刺一样扎在每个人的脑子里。
这件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那会儿。英宗因为北狩在土木堡的时候,让北元给抓了,这边扶了一个景泰帝,刚开始是监国,后来当了皇帝。怎么办?北京城又被蒙古人给围了。这个时候就有大臣出来说南迁,这个人是徐有贞。徐有贞说了跟刚才周皇后一样的话,我们南方还有一个家,一整套班子,我们去那儿吧。
这个时候朝臣蹦出来一个人说我反对,这个人是于谦,很多人读过他写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说不能走。不能走怎么办?于谦说我来,我来。于谦真的挺厉害,就主持了北京城的保卫战,然后就成功了,北元的队伍退走了。
事实证明,最后一刻坚守还是有道理的,保住了一片锦绣江山。这个时候策划南迁的徐有贞反而成了一种奸臣,至少是失败的言论。徐有贞后来被证明真的就是个奸臣。因为后来明英宗被放回来之后,在南苑当他的太上皇,然后徐有贞就策划了夺门之变,让明英宗复位,把景泰帝这一支就给干掉了。虽然明朝的君臣表面上不说徐有贞是奸臣,因为毕竟英宗是他们的祖先;但是徐有贞的奸臣形象,和他做这样一次错误的政策建议连在了一起。
一百多年后,讨论这件事情的崇祯君臣都瞬间想起了这件事情,不能跑,跑就是奸臣,就是投降派。虽然是务实,务实派有时候就是投降派,这个时候谁反对跑,反而是忠臣,是再世的于谦。
这个时候我们再想想,如果崇祯皇帝坚持,说就得走,不行吗?
崇祯皇帝这件事即使心里千肯万肯,但是你得有人反复恳切陈词,以头碰地,头碰得要出血了,最后我实在没办法,这帮大臣又要拖着我去干这种丢人的事,对不起列祖列宗,这才好南下。没人这么干,就把皇帝晾这儿了,他走得了吗?他走不了。
话说这一天过去没多久,因为前方的败报不断地传来,又有人开始提,说皇上您不走也就算了,要不这样吧,咱们把太子给送走吧。太子到南方,到南京。您这儿实在不行了,太子还在,因为他有正当合法性,他能够再建朝廷,我们还能留得青山在。崇祯皇帝其实这时候心里就不高兴了,什么意思?让我儿子去,我在这儿等死?他心里虽不高兴,但是他理智上又知道,这确实是一个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又在朝堂上提出来了。
这时候又蹦出来一个人,叫光时亨,这个大臣说不行,不能走。为什么不能走?不能效唐朝的宁武之故事。唐朝就是这样,唐玄宗跑了,他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唐肃宗,不是宁武又称帝吗?后来唐玄宗就当了太上皇,晚年凄凄惨惨,天天想着杨玉环,说怎么能这样,我们的国家是以孝治天下,怎么能让太子这样做,如果他当了皇上,他就背上不孝的骂名,这个事不行。
崇祯这个气,本来这事他本身就不愿意,骂这个提议的大臣。然后他又明知道这是一个解决方案,又有光时亨出来阻止,他又恨这个光时亨。最后据说,那一天他在朝堂上把桌子都给踢了,不欢而散,这件事就又搁下了。
李自成一路往东打,当然他不是顺着潼关,从河南这条路打到北京;他是从北边,是从大同那边,从昌平这一代打进北京的。最后一个派出去抵挡的大臣叫李建泰,李建泰在兵败的时候,当时就写了一封遗书,也算战报吧,写了一封遗书给崇祯皇帝,意思就是说我死了,你就走吧,真的不要再待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最后一次机会,朝堂上也因为各种各样的讨论没有下文。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没有人提议?我们再看宋徽宗,宋徽宗当年去镇江进香的时候,身边带的人多了,蔡京的儿子蔡攸,还有那个童贯,都陪着他跑。哪一朝,你总得出几个奸臣吧,哪怕跑的人不是什么好人,奸臣总是有的吧。这时候只要出来一个人喊一嗓子,给皇上一个台阶下,皇上这个台阶就下了。
为什么没有这个人出来?这又成了一个悬案。而且这个悬案引起我们更大的疑虑是,崇祯皇帝到最后几天,嘴里面基本上就讲一句话——「文臣误我」。本文刚开篇的时候讲,4 月 23 日早朝的时候,崇祯建议跟先生们去奉先殿完事,据说当天早朝,他拿手指蘸着茶水在龙书案上写了几个字,文臣个个可杀。而且他在煤山上吊的时候,也留了一句话,说大臣误我,致失天下。他在临死那几天留下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
好奇怪,一个亡国之君通常在临死的那一刻,他恨的应该是对手,就是弄垮他这个国家的对手,他应该恨李自成,恨皇太极才对。他恨自己手下这帮人,而手下这帮人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蹦出来给他台阶下。那问题就来了,崇祯和他的臣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