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被税务稽查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应对?为什么企业长期发放五千薪资可能会被税务稽查_税务稽查_企业_稽查

本文目录

  • 企业被税务稽查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应对
  • 为什么企业长期发放五千薪资可能会被税务稽查
  • 增值税留抵退税税务所要企业退,退完稽查部门要查账,怎么办
  • 税务稽查的工作是什么税务稽查到底有多厉害
  • 如何看待公司被税务稽查这件事公司被税务稽查了怎么办

企业被税务稽查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应对

企业被税务稽查一般有六大原因。

1、被举报

这是必查案件。被人举报的案例是一定要查的,实名举报那必查,不仅要查,还要把查的结果信息反馈给举报人,所以他不想查你都不行。”

“那你的意思是不被举报,就不会查呢?”

“有些税源丰富、企业比较多的地方,很多被查企业都是因为被举报的,因为稽查局人员配置也是有限的,举报的案子都查不过来,我还给你查别的。所以,和气生财!”

2、纳税评估

比如税负率严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总是零申报,还有那种天天喊亏,常年不倒的企业,这种一看就有问题,肯定会被查。只要我们实事求是,税局一般不会来骚扰企业。

3、专项检查

税务局会有一些专项,比如增值税抵扣专项,看你抵扣是不是规范,有没有违规操作,还有个人所得税专项等等。这是他们的工作,我们需要配合。

4、协查

协查就是协助调查,你的上游或下游出事了,而你跟他有生意往来,就牵扯进去了。当然,通知你协查不代表你有问题,当然也不代表你没问题,查完后才知道。

“那你的意思是,我以后还要注意挑选供应商和客户?”

“那是肯定的。

5、随机检查

随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抓阄,抓到你,就查你了。

“那你的意思是,万一运气不好,就被抽到了。”

“可以这么说,不过,也不是完全的随机,他在选样本的时候,肯定是有评估有侧重的,比如那些税负率控制得特别好的企业,这个月3%,下个月还3%,这账做得太完美了,肯定抽到的概率大。

6、上级交办

上面领导交代下来的,必须要查的,不过,你不用担心,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大案,社会影响特别大,你想上级交办,也没那个资格。

所以,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前三种情况,后面几种基本上可以忽略。

01

税务局来翻旧账能翻多少年?

税务稽查实务中,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最初确定的检查期间通常会设定在3年以内,但是会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检查期间,总的来说,税务机关翻旧账,有3年、5年、无限期的三种情况。

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如果你们公司是因为计算错误或者没有申报,造成没交或者少交税的,税务机关可以追征3年内的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到5年。

如果是税务机关的责任造成的,那只能要求你补交3年以内所欠的税款,但是不能加收滞纳金。

如果你们属于偷税、抗税、骗税行为,那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地追缴税款。都记住了吗?当税务稽查来的时候,你就可以用期限条款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了。

02

如何查?

税局查账,一般都查什么?

答:税务局一般会重点查询以下4个方面:

1,查合同。查询双方签订合同的具体内容,从企业实际经营范围及需求出发,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的交易情况;

2、查发票。看销售方开具的发票是否符合企业经营范围内业务,购买方收取的发票是否是企业日常经营所需;

3、查上下游。查询上下游的账簿,购买方和销售方针对同一笔交易入账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一致;

4、查资金流。以结算方式为出发点,查询银行卡及现金的流向是否存在无真实资金流,或者资金流异常回流,以及双方的资金流不一致的情况。还有要特别提醒医美老板一点,在面对发票问题时,一定保证发票、业务、资金三流一致,提供一条完整真实的证据链,否则还是有可能会被认定存在问题。

03

附:2022年税务稽查七大稽查重点

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一种形式。税务稽查的依据是具有各种法律效力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规定,包括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和专案稽查。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可能涉及税务风险方面的内容很多,比如发票风险、增值税风险、往来账目风险、纳税申报风险等都可能引来税务稽查。

税务稽查的重点有哪些?

01|虚开发票

现在国家已经打造了最新税收分类编码和纳税人识别号的大数据监控机制,虚开发票一旦被稽查,除了补缴税款,构成犯罪的,更要承担刑事责任。

02|公转私

《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表示:严惩虚构支付结算,公转私、套取现金,支票套现。

03|骗取出口退税

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四部门联合预防和打击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以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04|增值税零申报

作为一些企业常用的手段,增值税零申报也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对象。零申报持续时间一旦达到6个月,税务机关就会对企业展开分析调查,确认企业是否存在隐匿收入等问题。

05|虚列人员工资

针对人员工资,税务机关会从工资支出凭证、企业职工人数、薪酬标准等方面严查工资费用。

06|税收优惠企业认定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也是税务机关清查的重点。

07|税负率异常

税务异常一直以来都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如果企业平均税负上下浮动超过20%,税务机关就会对其进行重点调查。

为什么企业长期发放五千薪资可能会被税务稽查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1.企业长期发放5000元工资薪金关键看工资薪金发放真实性,如果是真的只发了每月5000元工资,这个没有问题,即使稽查也是无不会有问题。

2.实务中有的公司可能通过职业分析判断每个员工工资不会仅仅只有5000元,比如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工资薪金如果每月只有5000元肯定不符合常理,这种情况税务机关检查时自然会质疑申报数据的合理性,有没有隐瞒收入 ,账外发放工资薪金的可能性。

3.如果公司从事的都是一些低端劳务活动,每月5000元工资薪金水平与当地工资薪金水平差不多,属于合理范围,也没有什么问题。

4.不过不管怎么样,如果一家公司长期每个人每个月工资都是5000元,这种情况大概率是不正常的。实务中就遇到过类似问题,明显存在虚报工资薪金问题,税务稽查自然会重点质疑和核查。

增值税留抵退税税务所要企业退,退完稽查部门要查账,怎么办

增值税留底退税去年就开始了,只是今天疫情严重推进的力度更大!我内行说一说吧!

一,增值税税留抵退税,看似一件利于小企业的政策,但政策出的急,给地方税务局带来工作压力。

二,政策太硬性,没有小企自愿性原则,只要有留抵扣必须要退。

三,考虑不周全,例如:一长期纳税的企业可能经营中就会把留抵扣消化了,就沒有留抵扣税了,而是长期不纳税的企业才有留抵扣税,才会退税。

四,税收和财政不协调。把留抵扣增值税退给企业,从虚拟数字变成真金白银,谁买单?地方财政出钱,地方是不是压力大。

五,先退后交成本更大。例如,甲企业本月退还留抵扣税10000元,下月进项发票不够就要多交10000元,但是还得多交5一7%的附加费。

六,留下隐患,如果企业网上申请退税,审核不通过,证明你企经营不正规,就得查账。

希望是好政策,别走歪了!

税务稽查的工作是什么税务稽查到底有多厉害

以我和税务局打交道多年的经验我比较有发言权!正规经营,每年适当交一点点税,千万不要一直做账面亏损,这是明摆着告诉人家你有问题!

每个地方税务局管的公司成千上万,没有经历去一家一家查,基本上都是举报来的!所以注意身边人,特别是公司的专职会计!

和专管员关系好一点,罚款0.5倍-5倍都是专管员一句话!人家心情好就给你算0.5倍,如果惹火了人家,自己倒霉!

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怕你身不正!你规模小不会把你怎么样,但是税务局喜欢放水养鱼,秋后算账!因为追缴税款期限是永久!哪怕你注销了,都要把你挖出来!

更多知识请关注我!奥利给财务!

如何看待公司被税务稽查这件事公司被税务稽查了怎么办

公司被税务稽查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被人举报

比如收款不开发票、虚开发票、虚挂人头等等,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向税局提供资料,以及提供的资料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可能引起税局稽查。

二、系统预警

比如税负率指标、比率高于或低于行业平均值,开发票的时间在凌晨啊,个税系统申报的工资和在税局缴纳社保的工资不一致等等,都有可能引起税局系统预警。

预警后,准备好相关资料应对即可。当然,资料是假的、不提供资料、解释得不合理,都有可能引起税局稽查。

三、上下游关联

上下游出现问题,即使自己是无辜的,也难逃税务稽查。上下游出现问题,大多是涉及票的问题,虚开、虚接乱搞导致城门失火,自己成了池鱼。

和上两种比较,这个涉及到了补税、罚款、缴纳滞纳金成了很大可能。

四、随机抽查

这个比较倒霉了,原来做得不合规,涉及逃避税,遇上了,那就算摊上了吧。

五、专项检查

比如某个行业税收风险大,可能就对哪个行业进行专项检查,这个专项检查,个人认为也和稽查差不多啊。前几年的保健品企业检查,建筑市场和劳务及人力资源行业的检查,最近的千户集团调查等等。

公司被税务稽查了怎么办

估计每个公司和财务人员都不愿意被稽查,公司的所有业务不可能完全按照税法来操作。查可能就有问题,有问题可能就涉及到税金。真遇到啦,建议以下处理:

1、按税局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如果期限内不能提供,要及时跟税局说明,并延期提供。不配合、不提供资料,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如果毁坏财务资料,比如账簿、会计凭证等,可能涉及刑事处罚,这个要慎重。

2、把涉及的业务搞清楚,是否涉及到不合规的业务,自己要有数,清楚和了解相关的涉税风险。既要加强沟通,根据税法据理力争,当然态度要好,说得要让人听进去。

3、自己知道的可以说,自己不知道,或不是自己经手的,不清楚,问其他相关人员。

4、如果问题不大,行政罚款了事;如果问题较大,多方沟通。当然最少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沟通也白搭,现在没人敢冒这个险。

5、只要不涉及到犯罪问题,只是行政处罚,补税、罚款和缴纳滞纳金。涉及到犯罪就不好说了,自求多福吧。

6、态度要好,沟通要保持畅通。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