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的典故(商朝四圣是哪几个人)_刘邦_儒家_太子

本文目录

  • 商朝四圣是哪几个人
  • 李商隐 名与字的关系
  • 商山四皓的同源典故
  • 白马盟的历史典故
  • 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出山被拒绝,为什么吕后很容易就做到了
  • “悠然见南山”确实是在用“商山四皓”的典故吗

商朝四圣是哪几个人

你说的应该是商山四皓吧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典故事迹
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刘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
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去请开国重臣张良出面。吕释之对张良说:“您是皇上的亲信谋臣,现在皇上想要更换太子,您岂能高枕而卧?”张良推辞道:“当初皇上是由于数次处于危急之中,才有幸采用了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况现在是皇上出于偏爱想要更换太子,这是人家骨肉之间的事情。清官难断家务事啊!这种事情,就是有一百个张良出面,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吕释之恳求张良务必出个主意。
张良不得已,只好说:“这种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恐怕难以奏效。我看不如这样吧!我知道有四个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罗致而又未能如愿的。这四个高人年事已高,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们。如果请太子写一封言辞谦恭的书信,多带珠宝玉帛,配备舒适的车辆,派上能言善辩之人去诚恳聘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然后以贵宾之礼相待,让他们经常随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们,这对太子是很有帮助的。”于是吕氏兄妹和太子当真把这四个后人称之为“商山四皓”的老人请来了,把他们安顿在建成侯的府邸里。
在一次宴会中,太子侍奉在侧,四个老人跟随在后。刘邦突然见那四个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开外,胡须雪白,非常惊讶,问起他们的来历,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刘邦听了大吃一惊:“多年来我一再寻访诸位高人,你们都避而不见,现在为何自己来追随我的儿子呢?”四个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轻慢高士,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刘邦说:“那就有劳诸位今后辅佐太子了。”四人向刘邦敬酒祝寿之后就彬彬有礼地告辞而去。刘邦叫过戚夫人,指着他们的背影说:“我本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他们四人辅佐,看来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他了。吕雉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大哭。刘邦强颜欢笑:“你给我跳舞,我为你唱歌。”刘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或者你问的应该是周初四圣,
周初四圣指的是周朝初期的四位圣人,分别是周公旦、太公望、召公奭(shì)、太史佚(yì ),受周武王之托辅佐周成王。
至于商朝中硬是要提出四个比较牛逼(德行和文治武功方面)那也只能是 商汤,伊尹,盘庚和武丁
本人没见过商朝四圣这个说法哈

李商隐 名与字的关系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史记�6�1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6�1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望帝的传说见《寰宇记》说:“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新唐书�6�1狄仁杰传》载:“(狄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三国志�6�1吴志�6�1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珠”、“玉”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中国文学......李商隐 名与字的关系

商山四皓的同源典故

商山 商山四皓 商山四老 商山皓 商山紫芝 商山翁 商山老 商山芝 商岩 商岭四翁 商皓 商翁 商老 商颜 四皓 四翁 四老 四老人 园公 园绮 夏季 歌紫芝 甪绮园黄 甪里 紫芝 紫芝侣 紫芝叟 紫芝客 紫芝曲 紫芝歌 紫芝翁 绮园 绮园浪出 绮季 绮皓 绮里 赋紫芝 黄公 黄绮

白马盟的历史典故

  白马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其要杀牲取血,并用手指蘸血来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而此盟约的内容为确保只有刘姓者可为王,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典故

  汉高祖晚年的时候,宠爱了一个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如意,被封为赵王。汉高祖老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很像自己。因此,想改立如意为太子。

  他曾经为这件事跟大臣们商量过,但大臣们都反对,连他一向敬重的张良也帮着吕后。请了当时很有名望的四个隐士叫“商山四皓”(皓,音hào,就是白发 老人的意思),来辅佐太子刘盈。汉高祖知道没法废掉太子,就对戚夫人说: “太子有了帮手,翅膀已经长硬了,没有法子改变了。”戚夫人也伤心得没法说。

  汉高祖在讨伐英布的时候,胸部中了流箭。后来,伤势越来越厉害。有一次,有人偷偷地对他说:“樊哙(吕后的妹夫)和吕后串通一气,只等皇上一死,就打算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汉高祖大怒,立即把陈平和将军周勃召进宫来,对他们说:“你们赶快到军营,立刻把樊哙的头砍下来见我。”

  那时候,樊哙正带兵在燕国。陈平、周勃接受了命令,两人私下商量说:“樊哙功劳大,又是皇后的妹夫,咱们可不能随便杀他。这会儿皇上发火要杀他,以后万一后悔起来,怎么办?”

  两人商量了一阵,把樊哙关在囚车里,送到长安,后来果然被吕后释放。

  汉高祖病重了,他把大臣召集在他跟前,又吩咐手下人宰了一匹白马,要大臣们歃血为盟。大伙儿当着高祖的面,歃了血,起誓说:“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不得封王,不是功臣不得封侯。违背这个盟约的,大家共同讨伐他。”

  大臣们宣了誓,汉高祖才放下心。

  汉高祖病越来越重了。他叫吕后进去,嘱咐后事。

  吕后问他:“陛下百年之后,要是萧相国死了。谁可以接替他?”

  汉高祖说:“可以让曹参接替。”

  吕后又问:“曹参以后呢?”

  汉高祖说:“王陵可以接替。不过王陵有点戆直,可以叫陈平帮助他。陈平有足够的智谋,但是不能独当一面。周勃为人厚道,办事慎重,只是不大懂得文墨。但是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还是靠周勃。”

  吕后再问下去,汉高祖摇摇头说:“以后的事,就不是你能够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死去。吕后把消息封锁起来,秘密把她的一个心腹大臣审食其(食其音yìAlī)找去,对他说:“大将们和先帝都是一起起兵的。他们在先帝手下已经不大甘心。如今先帝去世,更靠不住,不如把他们都杀了。”

  审食其觉得这事不好办,就约吕后的哥哥吕释之做帮手。吕释之的儿子吕禄把这个秘密消息泄露给他的好朋友郦寄,郦寄又偷偷地告诉他父亲郦商。

  郦商得知这消息,赶忙去找审食其,对他说:“听说皇上去世已经四天了。皇后不发丧,反倒打算杀害大臣。这样做,一定激起大臣和将军们的反抗,天下大乱不用说,只怕您的性命也保不住。”

  审食其吓住了,忙去找吕后。吕后也觉得杀大臣这件事没有把握,就下了发丧的命令。

  大臣们安葬了汉高祖,太子刘盈即位,就是汉惠帝。吕后就成了太后。

  汉惠帝的确是个老实无能的人,一切听他母亲吕太后作主。吕太后大权在手,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她最痛恨的’是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她先把戚夫人罚做奴隶。又派人把赵王如意从封地召回长安。

  汉惠帝知道太后要害死弟弟如意,亲自把如意接到宫里,连吃饭睡觉都和他在一起,使吕太后没法下手。

  有一天清晨。汉惠帝起床出外练习射箭。他想叫如意一起去,如意年轻贪睡,汉惠帝见他睡得很香,不忍叫醒他,自己出去了。等惠帝回宫,如意已经死在床上。惠帝知道弟弟是被毒死的,只好抱着尸首大哭一场。

  吕太后杀了如意,还残酷地把戚夫人的手脚统统砍去。挖出她的两眼,逼她吃了哑药,把她扔在猪圈里。

  汉惠帝瞧见戚夫人被太后折磨得这个样子,不禁放声大哭,还吓得生了一场大病。他派人对太后说:“这种事不是人干得出来的。我是太后的儿子,没有能力治理天下。”

  打那以后,汉惠帝就不愿再过问朝廷的政事。

  刘邦

  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魏国大夫刘清的曾孙。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早年不事生产。秦朝建立后,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武安侯。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他能够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力量,最终击杀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氾水北岸,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称帝后,刘邦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同时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安抚人民,稳定统治。开放边境关市,缓和汉匈关系。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在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历代史家对刘邦多有称赞。毛泽东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出山被拒绝,为什么吕后很容易就做到了

因为商山四皓属于道家贵族,刘邦属于儒家平民,而且是地位较为低微的小人儒家,只有道家贵族出身的吕雉才有可能请他们出山,这种出山的代表意义是,天下还是道家的天下,跟刘邦的儒家,特别是小人儒家关系不大。

商山四皓不认可刘邦代表的儒家取得统治权,而代表天下的道家(源自儒教)认可吕雉的儿子汉惠帝为正统,导致刘邦意图废道家太子再立儒家太子赵王如意的企图破产,所以刘邦对戚夫人有“事不成矣”的感慨。

刘邦与吕雉的婚姻应该是一种政治婚姻,代表着儒家平民与道家贵族发展为联盟关系,而刘邦的最初地位应该类似于傀儡,只不过刘邦确实是一代英杰,瑕不掩瑜,如锥处囊中,锋芒毕露,从“刘三”蜕变为“定国安邦的英豪”。

刘邦代表的小人儒家当时的突出优点在于族群民众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其能够最终通过联盟关系问鼎中原,与秦始皇的极端政策有关,秦始皇喜欢征战,但他极度依赖奴隶主演变过来的道家“国人”,特别是法系父系力量,而淡化道派母系力量。

同时鄙视奴隶演变过来的儒家“平民”,作为新人被称之为“儒”,就是“根据需要从奴隶中选拔产生的自由民”的意思,由于争霸天下的需要,秦国大量国人被杀戮,其后的大泽乡起义,其他六国国人也伤亡惨重,为了补充兵源,儒家平民得以浓墨重彩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社会的领军人物,依然是道家贵族,儒家平民要征战天下,也必须要依靠道家贵族及其指导下的兵家贵族,所以才会有“(儒家)萧何月下追(兵家)韩信”的有名典故。

连道家贵族的小弟,兵家破落贵族的韩信,刘邦作为儒家平民代表都要努力巴结,现在道家贵族的核心势力商山四皓的政治指向,在刘邦的心目中的地位,绝对是颠覆性的,震撼性的。

吕雉一请,商山四皓就出山,原因是他们是同一族群,有共同的信仰,很容易沟通;刘邦的请求,则困难重重,是因为他们信仰不同,无法沟通。

“悠然见南山”确实是在用“商山四皓”的典故吗

近读康保成先生《试论陶渊明的“四皓”情结》一文①,文章认为陶渊明的思想深处存在着儒家所主张的“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的“四皓”情结,而支撑其观点的根据之一是,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指能够涵盖“商山”的终南山,西汉初的“四皓”曾隐居于此,故陶诗中的“南山”是暗用“四皓”的故事。寻其认为诗中“南山”应释为“终南山”而非指庐山的主要根据有四:一是认为庐山本无“南山”之称;二是陶渊明所居的柴桑山位于庐山之南,其视庐山为北,似无称庐山为“南山”之可能;三是若把“南山”坐实为庐山,就失去了原诗所具有的艺术张力;四是陶诗言及的“南山”、“南岭”、“南阜”,均非实指,而是借以表示“一种精神和象征”,是在使用“南山四皓”亦即“商山四皓”的典故。我们认为该文论点的主要根据“南山”应释解为“终南山”的四个论据都不能成立,“南山”仍然当释为“庐山”,故撰此文,与康保成先生商榷。一、“南山”实指庐山中一高峰———南岭陶诗中“南山”指庐山,本是诠释陶诗领域中的一个定论,鲜有疑之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