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
- 商王朝到底是如何进行选官的
- 为什么说商朝是恐怖的殷商盘点中国历史上的恐怖时期
- 商朝一共迁都过几次,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
- 为什么商朝又称为“殷商”
- 商朝的主流文化是什么
- 商之前的历史该如何去鉴别,是属于部落吗
- 商朝王族是Q、周朝是N,为何被一大群O系人追认成祖宗
- 三千年前,商朝为何要在朝鲜半岛建国
- 商朝令人谈之色变的“滴水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刑罚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
商朝为什么称商朝?商朝人最有发言权!!!岂容胡编想当然!!!
依现代定义,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鼻祖!商朝人发明甲骨文。
甲骨文是如何定位商朝的商?
请出老祖宗为证!
商:甲骨文字形的下部,是祭祀时所设的灵台。!
商朝人在灵台上放上木柴,焚烧祭天!意思是焚烧柴草冒出的青烟,可以携带古人祷告的祝辞,向上天汇报!
所以,商,筑灵台,置柴薪,燃烧祭天的场景和仪式!
商朝人如此
商王朝到底是如何进行选官的
谢邀,我是日月千年依旧。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所以背下来是没有用的,要去提炼,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关于古代选官制度,现代我们最熟悉的是科举,但是我们科举也只是在隋朝时期产生的,才出现1400多年,五千年历史一半时间都没有占到!
那么隋朝之前选官是依照什么标准呢?就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九品中正制,起于曹魏,剩行于两晋南北朝,直接造成了门阀氏族的垄断,乌衣巷千年至今犹在。
三国时期之前的两汉选官制度为察举制,开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然后在之前,不光是秦,夏商周选官制度都差不多。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圈子比较小,基本官职来源于开国功臣和亲属爵位。
比如我们常说的商朝时期的比干,就是丞相,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纣王的叔叔!
为什么说商朝是恐怖的殷商盘点中国历史上的恐怖时期
为什么研究历史的人,都认为商代是一个恐怖的朝代?因为经过很多历史研究表明,商代不仅有殉葬的习俗,而且有活人祭祀甚至吃:人的习俗;在《墨子.节葬》中有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殉葬这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还是商代贵族用活人祭祀先祖甚至吃:人,在《礼云》中有记载:殷人尚鬼,他们为取悦神灵祖先,会用牛羊和活人祭祀,牛羊叫牲畜,而人就叫人牲;至于殷商王族吃人的习俗,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是纣王把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做成肉丸子给他吃的典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所以说,殷商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时代。很多贵族把奴隶和俘虏当做动物,甚至是食物,细思极恐!
所以很多人认为,没有武王伐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传承。
商朝一共迁都过几次,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
商朝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自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亡夏后建立了商朝,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为止,商朝一共存在了554年,一共经历了17代人共计31位商王,与夏朝频繁迁都一样,商朝也是频繁迁都的,一共有次迁都的经历。
一、商(今河南商丘)
商朝王族的祖先名字叫契,他是帝喾的儿子,是尧同父异母的弟弟,契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尧分封在商地,商地就是今河南省商丘市,准确地说商丘这个名字来自于契,因为契被封在商地,契的官职是火正,负责祭祀火神和管理火种,契去世后,被安葬在商地的火神台,也叫阏伯台。
商人祖先契
现在河南商丘仍然存在阏伯台的遗址,据说是东周时期的古物,是用夯土筑成,高35米,周长270米,既像土台一样,又像山丘一样,所以把契安葬的地方称为商丘,久而久之,成为当地的名字。
商丘是商族最早的祖居地与封地,商人就在这里生存繁衍,契生存的时代还是五帝时期,因为其被封在商地,所以作为诸侯存在下来,夏朝时期,商就是夏的方国,契之后经过了十四代人之后,契的后人同时也是商族首领的商汤灭亡了夏朝。
从契到汤中间有14代人,根据史书的记载,这14代人中都有过8次迁都,但由于年代久远,很难考评这些地方是今天的哪里,这个时候的都城只能算方国的都城,直到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才有了真正的国都。
商朝疆域图
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申桥乡李庄村发现了一处龙山时期的遗址,被命名为“李庄遗址”,也叫“山台寺遗址”,经过考古研究,距离为4200~4500年之间,李庄遗址占地3万平方米,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在李庄遗址其中的一个祭祀坑中出土了9头整牛和一个鹿头,这与先商的祭祀文化吻合,如此规模的祭祀说明此处的重要性,很可能是商王级别的,而且李庄遗址的时间正好是商契所生存的时期,李庄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契的都城。
二、亳(今洛阳偃师)
《史记 殷本纪》: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这话的意思是:成汤(商汤也叫成汤),从商契到商汤,曾经有过八次迁都。到成汤时才定居于亳,这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
商汤灭夏建商
商汤的都城在亳,这个“亳”其实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多个地方,商汤时期把政治中心都叫亳,商汤还没有灭夏的时候,也是居住在商地的,也就是河南商丘,为了灭夏,商汤把都城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迁至亳(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
商汤灭亡夏朝后,把都城迁到了今洛阳市偃师区,仍然把这里叫“亳”,而洛阳市偃师区还是夏朝的末代都城,当时夏人称为斟鄩。
1983年在河南偃师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偃师商城遗址,占地约2平方公里,偃师商城具备了现代意义上都城的规模,有完整的宫殿区、城墙、护城壕、排水设施、兵营、府库、城门、内城与外城,分工明确,功能完备,偃师商城遗址也被考古界认定为商汤灭夏桀之后的都城。
偃师商城遗址复原图
亳作为商朝初期的都城,大概存在一百多年,历经了9位商朝君主,直到商王仲丁把都城迁到隞(今河南郑州),到商朝第18位君主盘庚时期,曾经短暂把都城迁回到了亳(今洛阳偃师),没多久就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
三、隞(今河南郑州)
仲丁是商朝自商汤之后的第9位商朝君主,他把都城从亳(今洛阳偃师)迁到隞(今河南郑州),隞也称为嚣。
1950年在河南郑州发现了商代遗址,占地面积达到306万平方米,此处遗址经考古发掘被认定为商朝遗址,其中的城墙周长近7000米,城墙下宽上窄,底部宽20~30米,顶部宽5米,城墙高约10米。
河南郑州商代遗址
遗址发现了宫殿区、手工作坊区、墓葬区、祭祀遗址区,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文物,具备都城的规模,河南郑州商代遗址很有可能就是仲丁迁都的都城。
四、相(今河南濮阳北、内黄南)
仅仅过了两世君主,商朝又迁都了,河亶甲是商朝的第11位君主,在位期间把都城迁到了相(今河南濮阳北、内黄南),但是对相的具体地址还有些争议,有说河南汤阴,还有说河南安阳附近的。
五、耿(今山西河津)、邢(今河南温县)、庇(今山东郓城北、范县东南)
河亶甲在位仅9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祖乙继承商王,祖乙是商朝第13任君主,在位19年,先后有过三次迁都,河亶甲把相作为都城没几年,祖乙就开始迁都,他先是把都城从相迁到耿(今山西河津),然后又迁到邢(今河南温县),也有人认为邢在今河北邢台,最后又迁到了庇(今山东郓城北、范县东南),也有人认为庇在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一个都城迁了三个省,不过都是黄河岸边。
商代都城示意图
六、奄(今山东曲阜)
商朝的第16任君主南庚在位期间,将都城从庇迁于奄(今山东曲阜),南庚在位仅6年就去世了,他去世之后不久,商朝又开始迁都了。
七、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第18位君主盘庚在位期间,先是将都城从奄迁到亳(今洛阳偃师),但是没过多久,又将都城从亳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
盘庚是商朝的一位中兴之君,他在位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迁都于殷,殷不仅仅是个地方,更是代替了商朝的国号,所以也有把商朝称为殷朝的说法。
20世纪初,殷墟渐渐被开始发现,从1928年到1986年,殷墟进行了几十上百次的发掘,终于发掘出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同时认为了殷墟是商朝确定的都城,是考古与史书记载双重论证之下的都城。
殷墟遗址
殷墟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是标准的都城的配置,由数个分工明细的遗址组成,其中有宫殿区、宗庙区、王陵区、城墙区等等,出土了相当多的文物,最为著名的就是甲骨文,这是商朝的成熟的文字,强力地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及文明程度,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要知道在殷墟没有被发现前,连商朝的历史也是被一部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怀疑的。
很明显,自从盘庚迁都到殷后,商朝的都城开始稳定以下,并形成了都城的规模,盘庚之后的商朝不再迁都,而是一直以殷为都城,直到商朝灭亡。
从这些记载来看,商朝先后迁都有9次,这只是有记载的,实际上迁都的次数可能更多,那么问题来了,商朝为什么要这么频繁地迁都呢?其中有什么不得不迁的理由呢?
遂公盨铭文记载大禹治水
1、洪水威胁
《孟子 滕文公》: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史前大洪水在世界各国的古籍中都有记载,在中国的古籍中记载更多,大约是在尧舜禹时期,华夏发生了大洪水,大禹治水的故事人尽皆知,而且在出土青铜器文物“遂公盨”的铭文上清楚记载了大禹治水的话: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
其中的“浚川”就是疏导河流的意思,意指大禹治水,而商人的祖行契就是辅佐大禹治水的功臣之一,大禹治水的水一般被认为是黄河,几千年来黄河时不时就会发生水灾,直到现在还是如此,虽然史书记载大禹治好了水,但实际上只是临时的,后期黄河仍然会时不进泛滥。
大禹治水
夏商时期,华夏人主要生活在黄河两岸,黄河水泛滥自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比如商王祖乙在位期间三次迁都都是因为洪水,祖乙即位时期的都城在今河南濮阳北、内黄南一带,内黄以黄河而得名,黄河多次改道,其中就有经过内黄县的改道。
1986年在内黄县发现三杨庄遗址,这是因为黄河水泛滥淹没了汉代的村庄,在一百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西汉末期的村落成建制地被洪水淹没,洪水既然能淹没西汉时期的村落,在更为远古的商朝当然也有可能淹没,所以商王祖乙三次迁都,都是因为洪水。
即使是迁都,同样是迁到黄河不远的地方,比如祖乙从河南内黄迁到河南温县,温县仍然是黄河岸边的城镇,再从河南温县迁到山东郓城、范县一带,这里仍然是黄河沿岸,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不仅仅是饮用,而且农业灌溉也离不开水,尽管黄河经常泛滥,重要城池仍然在黄河沿岸。
被黄河洪水带来的泥沙掩埋的三杨庄遗址
2、战争原因
《竹书纪年》:商王仲丁即位,征于蓝夷。
商王仲丁时期,商朝东南方向的蓝夷强大起来,与商朝发生了战争,蓝夷起源于山东半岛,到了商朝初期,蓝夷已经向西迁到了山西屯留县的蓝水,蓝夷的势力范围其实与商朝的势力范围开始了接触,于是就发生了战争。
商王仲丁与河亶甲均与蓝夷发生过战争,仲 将都城从亳(今洛阳偃师)迁到隞(今河南郑州),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避开战争,洛阳偃师离山西屯留更近, 河亶甲把都城从隞(今河南郑州)迁到了相(今河南濮阳北、内黄南),这里就离山西更远了。
商朝对外战争
商朝初期的都城在河南商丘,这里已经和山东交界了,蓝夷在西迁的过程中,势必经过商朝的势力范围,双方发生战争是肯定的,正因为如此,迁都就为了保证都城的安全,方便与外敌进行战争。
3、内部斗争
商朝的衰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部政治斗争,主要有两个:一是争夺商王之位的斗争,商朝的王位继承有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甚至连堂兄弟、叔侄辈也来争夺王位,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斗争与战争。
比如仲丁之后的九世之乱,仲丁在世时因为与蓝夷的战争,消耗了实力,仲丁去世后,他的弟弟们开始争夺王位,外壬凭借势力强大成为商王,外壬去世后,他的弟弟河亶甲继承王位,并将都城从隞(今河南郑州)迁到了相(今河南濮阳北、内黄南)。
商王世系,内部经常争权夺利
河亶甲去世后,他的儿子祖乙继位,祖乙三次因为洪水而迁都,同时又不断与外部方国发生战争,祖乙去世后,他的儿子祖辛继位,之后是祖辛的弟弟沃甲继位,沃甲去世后,他的侄子祖丁继位,祖丁之后,他的堂弟南庚即位,南庚之后,他的堂侄阳甲即位,阳甲去世后,他的弟弟盘庚继位,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政治才稍微稳定下来。
在商王的权力交接过程中,商朝内部王室成员为了争夺王位,经常自相残杀,这也是商朝衰弱的原因之一,而迁都就是为了远离政治斗争,商朝的王位从最初的兄终弟及转到后来的父死子继,就是因为经历了一系列的动乱,到了商王朝晚期,继承制度才转为嫡长子继承制,这也为后世朝代所继承。
商朝形势图
二是诸侯的叛乱。商朝时期经常有诸侯发动叛乱,比如商王外壬在位期间,姺国与邳国发动了反对商朝的叛乱,姺国是有莘氏的后裔,曾与商族是联姻部落,伊尹就是有莘氏的人,但是姺国仍然发动了叛乱。
邳国是夏朝车正奚仲的后裔,邳国的祖先也曾帮助商汤灭夏,但在此时都起兵反叛商朝,邳国在江苏一带,姺国在山东一带,而商朝初期的都城在河南商丘,正好与山东及江苏三省交界地带,而到了中后期,三方反目,不断发生战争,商朝当然要把都城从河南最东边往中西部迁移了,这是为了都城的安全,也是商朝不断迁都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商朝又称为“殷商”
商朝,为什么又称“殷”或“殷商”呢?这要从盘庚迁殷的事件说起。成汤灭夏之后,建立商朝,定都于毫(今河南商丘附近)。商朝是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到了商朗第十一个王中丁以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表面化,连续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政局动荡不安,对外控制也逐渐削弱。原来臣服于商的方国,纷纷脱离了它。商王朝衰弱下来。前后不过一百五十年,相继四次迁都,从亳开始最后到奄(今山东曲阜),势力范围越来越小。 商朝第十九个王阳甲死后,他弟弟盘庚继位。盎庚为了摆脱这种混乱局面。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决定把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去。这个决定遭到了一部分大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农业奴隶、大面积土地、很多房屋,迁都必然受到巨大的损失。盘庚冲破了大奴隶主贵族的种种阻拦,最后终于迁都成功。这就是历史上常说的“盘庚迁殷”。从这以后到商朝灭亡的二百七十多年,商朝的都城一直设在殷。所以,历来商朝又称“殷”或“殷商”。
商朝的主流文化是什么
1.据《诗经》记载,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传奇故事。夏朝灭而商朝建立。
2.商朝是第二个中国奴隶制国家。奴隶制把当时的手工业和农业推到了另一个高度,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荣。
3.农业是商朝社会生产的主要部分。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础。
4.主流文化之一的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地位。
5.主流文化之二的青铜器,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辉煌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青铜器在生产规模和数量上大幅增加。
6.甲骨文和青铜器时代都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之前的历史该如何去鉴别,是属于部落吗
商之前是夏朝,夏之前就是被称之为远古的大同社会,远古就是人类部落出现到形成国家的那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从氏族公社,到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文字,创造语言,使人类的文化得到新的发展。
商之前是夏,所以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夏朝的国家首领称之为,后,又称作,夏后,夏后氏,后来改称为,王,在夏朝,国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是最高统治者,部落之首。
夏朝历经四百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是桀,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衰败时,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他的国君是汤,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被灭,商朝建立,商朝的势力范围,东到山东西部,西达陕西西部,北到河北北部,南至长江流域。是一个奴隶制鼎盛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打开尘封的历史,追寻时光,阅读文明,中华历史五千年,事件纷繁,从历史的更替中,我们看到的规律,从远古的部落,逐渐走上现代文明的国家。历史决定走向,所以商之前,都是以部落为主!???
商朝王族是Q、周朝是N,为何被一大群O系人追认成祖宗
这个问题的前提有问题,那就是目前只是对个别个体做了基因检测,只是得出了商王族可能是Q,周王族可能是N的推论,并不是最后的定论。
如果假设上述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也表明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古中国人主要以文化而不是血统来区分不同的人群,例如在周灭商后,不但分封了大量同姓的诸侯,也分封了大量异姓诸侯,这些诸侯都遵守相同的礼制,并不因血缘的不同而不同。
比这个问题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恐怕是商人周人起源自何处,这就牵扯到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这个只能依靠未来更多的考古发现来回答了,目前在科学上回答不了,处于各说各话阶段。
三千年前,商朝为何要在朝鲜半岛建国
周武王灭商,商纣王自焚而死。商纣王的叔父萁子带领一部分人马逃到了朝鲜半岛,在那里建立了小国家。朝鲜半岛当时还很原始荒芜,还没有开发,萁子在那里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逐渐发达起来。
周天子成为了华夏天下共主,厚待了商朝贵族,让他们在原商朝的地盘建立了一些诸侯国,后来也封赏了萁子。因此,萁子的国家也成了周天子手下的诸侯国。
夏商周都是松散的联邦制。周天子时有八百诸侯国。周公制定周礼,诸侯国都要尊周礼,每年朝贡。
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天下进入了东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威权大打折扣,先后涌现出五霸来帮助周天子维持天下的秩序。
周天子时,九州大地已形成了华夏文化圈,已辐射和涵盖了东亚。其后更是发展成了东方文化。日本、越南、泰国和东南亚等诸国,无论是文字文化都是深受华夏文化的影响演变而来,还是用筷子、服饰和礼仪生活方式等也是从华夏文化教化过来。
古代,中国就已经是东方的中心,因此引领着各国不断的发展。我们为伟大的东方文明而自豪!
商朝令人谈之色变的“滴水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刑罚
商朝令人谈之色变的滴水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刑罚。
滴水刑是谁发明的,据传说,一个新人第一次给纣王端茶,由于内心紧张,不小心把茶水有一点洒在纣王的衣服上,端茶人吓得急忙跪下,纣王说放心吧,我不会用刀剑伤你的,我要水一滴一滴的滴在你的头上,去吧。。当时包括端茶人在内的很多人,都 觉得这刑罚也太轻松了。下去后,负责行刑的人用木头做了一个四方型,四根柱子顶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个手掌大小的洞,人在木框内,木框上方吊看一个水桶,水桶的底部有一小孔,水从小孔,缓慢的一滴一滴滴在犯人的头顶。
滴水刑的过程,就这么简单的滴水刑,会使人谈之色变,咱们接着往下看,
时间过去半个月,刑官说你的头皮开始软 了。
又过了一个月,刑官说,你开始掉头发了。头发掉完了,头皮开始腐烂了,苍蝇飞来了。
肉开始一块一块的往下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滴水刑的特点、滴水刑特点就是残忍,残忍到不可想像,从头皮腐烂到生命终结,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对犯人身体上的折磨,和心理上的摧残 ,是这些犯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种滴水刑,只有在奴隶制社会,那些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才能想起如此残酷的办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