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为己(颜之推 古之学者为己)_学者_为己_学习

本文目录

  • 颜之推 古之学者为己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谁笔下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什么意思
  •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 “古之学者为己,令人学者为人“怎么翻译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究竟有什么含义
  • 怎样理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啥意思呀
  • 古之学者为己的己是什么意思

颜之推 古之学者为己

出自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卷第叁·勉学 》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进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译: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祢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对别人炫耀并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今天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一官半职。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得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恰似玩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像摘取果实。
注解:
〔一〕论语宪问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集解:“孔安国曰:‘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
〔二〕王□野客丛书二八:“范晔后汉论(桓荣传)曰:‘古之
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凭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颜氏家训曰:‘古之学者为己,辅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济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二说不同,皆非吾夫子之意。”引此文“以补”二字作“辅 ”,“利”作“济”。黄叔琳曰:“翻转说,其义乃备。”
〔叁〕卢文□曰:“左氏昭十八年传:‘闵子马曰:“夫学,殖 也,不殖将落。”’”
〔四〕说郛本“玩”作“□”。御览二0“登”作“取”。卢文 □曰:“韩诗外传七:‘简主曰:“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魏志邢□传:‘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器案:叁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注引志林:“虞喜曰:‘世人奇其英辩,造次可观,而哂吕侯无对为陋。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文心雕龙辨骚篇:“□华而不坠其实。”金楼子着书篇:“春华秋实,怀哉何已。”北齐书文苑传序:“开四照于 春华,成万宝于秋实。”都以华实喻学与用。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谁笔下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该句典出自《论语·宪问》中。

说的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取悦别人。为己不是为自己的名利,是说学习修养完全是自己内心的要求,是为了自己的心安;而为人,就是做给为人看,沽名钓誉;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做秀。孔子提倡为己,所以儒学也称作为己之学。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什么意思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句话见于《论语·宪问》,现在选入高中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翻译出来就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以下是一些个人理解。
孔子肯定古代人的学习,所谓“为己”是说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做一个真正的人,为了自己德行的提升。所谓“为人”是指学习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取悦于人或追名逐利。
后来这个观点在儒家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整个的解读。真正的人做学问为什么?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今天,孔子这句话还有很强的时代意义,这一语道
尽当今许多学习的人身心俱疲的根源。为自家功名读书,为美女香车读书,为父母期待读书,或者为祖国富强而读书,都有点令人担忧,都会使读书变成一件悲壮的事情。应该为读书而读书,不迎合不功利,读书应该是为了自我提升。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古时候求学问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出自《颜氏家训》节选之三,其原文翻译为:古时候求学问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而现在求学问的人却是为了取悦别人,向他人夸夸其谈;古时候求学问的人是为了利济天下百姓,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

注意

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古之学者为己,令人学者为人“怎么翻译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翻译为现代汉语是: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原文是: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中的“古之学者”,指的是孔子时代以前的学者,同样,“今之学者”指的是孔子时代当时的学者。“为己”是指为提高自己的学问道德。“为人”指的是在人前卖弄。
这句话在后来的《荀子》《新序》《颜氏家训》中也出现过,基本源出《论语》,只是有所发挥。例如《荀子•劝学》中写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和解说,代表了古代人的主流观点,可以作为我们翻译《论语》中这句话的参考。
《论语》中这句话的倾向,基本上是褒扬前一句的“古之学者”,贬低后一句的“今之学者”。孔子之后,大多学者以“为己之学”为荣,以“为人之学”为耻,体现了《论语》的教化作用。我们把孔子的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要体现出这个特点。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第十四篇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学习心得:这是孔子对学风日下的一句感叹。孔子仰慕以前的学者,认为他们是为自己而学的,学了之后会先在自己身上对照、批评、反思,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明晰事理,从而在自己的心中求得幸福与安定;同时,孔子对他那个时代的学者进行了批判,乱世之中人们学习似乎都是为了别人,为了向别人炫耀、彰显自己的学识丰富,并从对他人的批评与指责之中获取成就感。

而如今,有些人越学越多,但无力感却越来越强就是由于他们属于“为了别人而学”的那种人,他们错误地定义了学习的意义,总是试图在别人身上找寻自己的价值感。其实学习是一个“求诸己”的过程,只有先学习再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力量,才能越学越幸福,越学越愉快。
在我们家里,我爱学习爱看书,我爱人却很少看书。以前我总是劝他学习,劝他如果不爱看书听听书也好,可是他不听我劝。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因为他不看书而特别生气。后来,我发现,我即使看了很多书,遇到生活中的问题还是要向他请教,几乎每次他都能给出合理的建议。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他总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开导劝慰我,使我的格局也跟着他越来越高了。我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我爱人说的话讲的道理,很多都是《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当中的原话译文,随着我看的书越多,发现书里讲的道理都是在印证他说的话。我在心里对他都产生了怀疑,他的前世是孔子的多少代弟子吧?所以,我现在再不劝他看书学习了,而是自己如饥似渴的学习,内化提升自己。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究竟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是古人和今人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态度,是值得引起我们当代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句话里的古人,不是我们平常讲的古人,而是指孔子那个时代的古人,包括上古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古圣先贤。这句话里的今人,当然也不是指我们现代人,而是指孔子那个时代的人,也就是春秋时期的人。虽然孔子指的不是我们现代人,但这句话对我们现代人来讲,依然有效,依然如此。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古代的那些圣贤,那些学者,他们学习圣贤之道,是为了“为己”。这里的“为”是修为的为,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履而行之”,不但要学习,还要去实践,要把学问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学习就是一场修行,修正自身的毛病和缺点,通过学习圣贤之道,反省自身,然后积极改过自新,这叫“为己”。

但现在人跟古人的学习态度截然相反了——“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学习,不是为了修为自己,不是为了反省自己,改正自己,希望自己成圣成贤,而是把学到的东西到处向人讲说,向人炫耀,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但自己呢,却空有其言,根本做不到,不能落实到生活实际当中,说到而不能做到,所学的的也仅仅是皮毛而已,因此并不能得到实际的受用。

其实不仅仅孔子那个时代的人这样,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依然是这样的学习态度。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升自己、改造自己,而是为了别人。为了谁?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为了考试,为了找好工作,为了挣更多的钱,还有一种,那就是和孔子说的一样,是为了去向别人宣说,向别人炫耀。比如很多家长就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会这个会那个,又聪明又能干,她让孩子学那些东西,就是作为孩子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这个学习态度是有问题的。

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吧。其实一直人到中年,四十不惑的时候,才真正懂了学习的意义,才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改正自身的错误,不是为了别人。可从小到到,从上学到社会,一直都是为别人而学习,小时候上学,是为了考试,为了上个好学校,找个不用回家种地的稳定工作。进入社会后学习,就纯属为了开阔一下眼界,增长一点知识,以便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有些谈资。并且经常拿自己学到的东西去评判别人,去教训别人,根本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和毛病。

直到最近几年,才真正明白了“古之学者为己”的意义。老子说过“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学习就是为了战胜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战胜别人,更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怎样理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

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劝学》,原文如下: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本文分析“君子”“小人”两种迥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并且指出要选择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方法是不好为人师,也不强加于人,而是言行恰当。作者特别强调“君子学习为的修身溢美,小人学习为的取悦于人”,一破一立,一贬一褒,旨在阐述“劝学”的最终目的是“至乎礼而止”。

扩展资料: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啥意思呀

孔子说:“古时候的学者是为了充实自己而学习,现今的学者则是为了使别人知道而学习.”
这里的古今,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的不同时期.

古之学者为己的己是什么意思

古之学者为己的“己”的意思:自己。

一、拼音:jǐ

二、含义

1、自己:知~知彼。舍己为人。严于律己。

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

3、姓。

三、组词:一己 克己 己见 律己 己任。

四、笔画:横折、横、竖弯钩。

五、 文言版《说文解字》: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凡己之属皆从己。

六、白话版《说文解字》:己,定位在中央。像万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弯弯曲曲的形状。己继承戊,字形像人腹。所有与己相关的字,都采用“己”作边旁。

扩展资料:

组词解释

1、自己:复指前头的名词或代词

邓洪 《山中历险记》:“部队却胜利地冲了过去,自己伤亡很少,倒把敌人打死很多。”

2、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

巴金 《秋》六:“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我也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

3、贴己:亲密;亲近

张天翼 《万仞约》三:“等那个 高老六 走了之后,他才能够跟他们九爷说几句贴己话,并且还打算在这里吃一顿中饭。”

4、一己:自身;个人

郭沫若 《雅言与自力》:“﹝ 尼采 ﹞爱以一己的理想输入于个体之中,以满足其崇拜的欲望。”

5、损己利人: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利

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