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3位青年学者入选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均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_中医药_伤寒论_中西医结合

华声在线12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周芝旭)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2022年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人选名单。我省有3位青年学者入选,均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分别是针灸推拿专家刘密、心脑疾病中医药防治专家谢雪姣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专家梅志刚。

青年岐黄学者旨在聚焦中医药发展需求,促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一批青年中医药拔尖人才。该项目在全国共选拔100名培养人,实施周期为3年,支持青年岐黄学者发挥专业优势深化研修学习,开拓视野,成长为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或开展创新性研究的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中医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刘密从事针灸推拿康复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十余年,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励十余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课题10余项,主编《严洁医案精华》《艾灸疗法》等著作。

谢雪姣主要从事《伤寒论》及心脑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是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弟子,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衡阳市中医院副院长。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14项,获得省级奖励5项,出版《伤寒论与临床案例》(主编)、全国十四五规划教材《伤寒论》(副主编)等著作30余部。

梅志刚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及炎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脑疾病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他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技项目16项,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一审:余蓉;二审:胡宇芬;三审:杨又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