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学者从女子妆容说起_大唐_唐代_生活

盛世大唐屹立于当时世界的艺术文化之巅,可用“辉煌灿烂”来形容。伴随着《忆江南》优美的旋律,2月18日,行知读书会迎来了“盛世大唐”。歌曲《忆江南》词作者、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老师胡建君来到现场,通过日常的妆容、器物、香品等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大唐画卷,看看当时的生活方式。

大唐的艺术,在建立规范的同时,又用天才纵意的才气来突破规范,恣意盎然。在胡建君看来,人物画亦是如此。从《洛神赋》到仕女图,丰肌硕体宛若大唐盛世,深入人心。 进入开元盛世之后,歌舞升平,出现了一大批以描绘贵族妇女生活为主题的“绮罗人物画”。这是仕女画的一种,女性须眉丰颊,体态肥硕,妆容别具特色。

其实,唐代女性化妆工序比现在更为复杂。当时女子化妆包括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化面靥、贴花钿、描斜红、点口脂等步骤。其中,胭脂有了便携式的新品种;对眉毛的崇拜达到顶峰;妆容、发髻、头饰,名目繁多。而唐代服饰,披帛、 绣罗、团花、抹胸、高腰、透视,元素众多,极具层次感,也体现了包容与自信。

“如今看来,或许艺术性就是唐人的生活,时代中的女性,总以神采和气度取胜。”胡建君表示,除了女子妆容、服饰值得研究,《捣练图》 中还出现了熨斗、月牙凳等纹饰曼妙的器物。借由上海博物馆“黑石号”沉船的器物展览,她分享了唐代同样婀娜的生活器具。

中国香文化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隋唐时期沉香大量从域外输入,沉香的薰燃流行。香料在唐人生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香料的风气兴盛。在朝廷举行的各种仪式中,在庙宇寺观的各类活动中,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焚香和香料。唐朝贵族官僚对香料或香材的使用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奢侈无度。在唐朝社会中无论男女,都讲求名香薰衣,香汤沐浴,以至柳仲郢“衣不薰香”,竟被作为“以礼法自持”的证据。

“由香可知,唐朝文明之所以能取得空前绝后发展的原因,要归功于海陆路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以及与之伴生的文化交流。”胡建君也分享了今人日常可做的“取香之道”,现代人也可让美成为生活。

中国最早的纸,来自于东汉的蔡伦。唐人尝试用各种材料来造纸,据李肇《国史补》记载:“纸则有越之剡藤苔笺,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扬之六合笺,韶之竹笺。”

在唐代,纸的用途已从书写扩大到绘画、摹榻、拓印、裱褙与印刷等,甚至出现了最早的报纸“开元邸报”。民间则普遍流行互递名帖。唐代僧人甚至有不穿丝绸而穿纸衣的习惯。笺纸的制作和使用在文人墨客群体中大范围盛行,文人们缩小纸张的尺幅,用来书写诗词与书信,并把经过艺术加工美化的称为“笺纸”。自此,纸在文人手中,承续了最大的风雅,不负唐时诗人们的风起云涌。

讲座最后,主持人阎华说:“通过她的分享,看到真的是有人在这样生活着”。整场讲座不仅讲述了唐朝的生活方式,胡建君也分享了她作为现代人,如何带着这样的审美,在今天过着怎样的生活。

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人民政府、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每周六与读者相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