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傅友德是怎么死的
- 明朝开国大将傅友德为何最终被灭九族
- 傅友德功勋卓著忠心耿耿,手握免死金牌,为何最终惨死
- 成为了太子太师的傅友德,为何会被朱元璋赐死
- 朱元璋杀傅友德真相是什么
- 开国大将傅友德,因菜未吃完受到朱元璋责怪,转身杀两子后自杀
- 傅友德功勋卓著忠心耿耿,手握免死金牌,为何最终还是惨死
-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战果累累,他的结局如何
-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有何贡献他为什么要选择自杀
傅友德是怎么死的
因为傅友德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所以被赐死。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得到密报,称定远侯王弼因与傅友德交好,在某日闲聊时曾跟他论及时局,忧心忡忡地说道:“皇上年事已高,可能不久便会铲除我们,这可怎么办才好?”
傅友德听完后没有说话,只是不断地叹气。正因如此,朱元璋认为傅友德已经心怀不满,为防止出乱子,必须要尽快铲除他。果然没多久,朱元璋便借助宴会之际,将心中所想付诸行动。
不久宴会正式开始,朱元璋故意做出一副欢快的模样,将傅友德召至身边,跟他畅聊往事、把酒言欢,气氛相当和谐融洽。
然而等到宴会刚刚结束,侍从们还没来得及撤去第一道菜,朱元璋突然脸色大变,拿傅让没有佩带剑囊一事来发难,责备傅友德教子无方,以至于做出对皇帝大不敬之事。傅友德见皇帝暴怒,便赶紧起身告罪,并请求把儿子带到皇帝面前谢罪。
然而傅友德刚刚走出宫门,便接到卫士传来的口谕,要求他把俩儿子杀死,然后带着他们的首级入宫。傅友德听后如五雷轰顶,但既然是皇帝的命令,他也只好照办不误。
杀掉两个儿子后,傅友德提着他们的首级入宫,并再次向皇帝谢罪。没想到此时朱元璋却变了一副面孔,大义凛然地指责傅友德,称他无故杀死自己的亲儿子,实在是冷血残忍,简直是禽兽不如。
傅友德听后气得吐血,知道朱元璋如此戏弄自己,摆明是已经对他心怀猜疑,想让他自杀了账。于是傅友德怒骂朱元璋,随即自刎而死。
傅友德的功绩:
洪武五年,傅友德率领五千骑兵攻打西凉,击败元将失刺罕;后攻打永昌,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攻打元军于扫林山,活捉元朝平章,并杀敌五百余人;攻打甘州,元将上都驴迎降;攻打亦集乃路,元军守将卜颜帖木儿开城投降。
别笃山遇元岐王朵儿只班的元军主力,击溃元军上万人,抓获平章长加奴二十七人,马驼牛羊十余万。元岐王朵儿孤身一人逃走;傅友德追至瓜州,击败当地元军,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
明朝开国大将傅友德为何最终被灭九族
傅友德,明朝的开国将领,勇猛无比,立下军功无数。连朱元璋都赞评他说“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而且傅友德拥有两个免死铁券,可就是这么一个军功巨大还有免死金牌的大功臣怎么就会被灭了九族呢?
朱元璋本身就多疑,害怕那些有功的旧臣威胁他的江山,联合起来造反,所以开国功臣基本上都被杀死了。而傅友德手上又握有重兵,要势力有势力,要威望有威望,危险系数更是高,朱元璋怎么安心。。
在开国后,朱元璋大肆诛杀有功的旧臣。据说朱元璋曾一日杀死70多名武将,傅友德内心也有所恐惧,处处谨小慎微。王弼知道蓝玉被诛三族以后去找了傅友德,说的话正害死了傅友德,他说“我们这辈人所剩无几,应当联合起来另寻出路”。朱元璋知道后大怒,认为他们要造反,于是朱元璋故意在一次宴会上表达了对傅友德儿子的不满,之后傅友德提着自己儿子的人头面见朱元璋,而朱元璋又说他过于残忍,傅友德见状,明白朱元璋是故意置他于死地,于是当着朱元璋的面横剑自刎,血溅金殿,朱元璋皇帝的尊严被忽视,一气之下,灭了傅友德九族,女眷也统一被流放。
就这样,一个开国功臣,盖世英雄最终也难逃朱元璋的迫害,被诛灭九族。
以上就是开国大将傅友德最终惨遭灭九族的原因。
仅表个人看法。
傅友德功勋卓著忠心耿耿,手握免死金牌,为何最终惨死
朱元璋平民出身,在他打天下的过程中,他身边的兄弟们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在坐上皇位之后,朱元璋也重赏这些昔日的战友以及兄弟,只是当一个人拥有权力久了,他就慢慢忘掉了初心,忘记了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为了巩固自己以及朱家子孙的统治,朱元璋痛下杀手,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大多数没有能够善终。傅友德也是不善终的功臣之一,他从未对朱元璋有半点二心,只是朱元璋怕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朱允炆驾驭不了傅友德,就借口逼死了傅友德。
傅友德是明朝非常勇猛的战将,朱元璋对他的勇猛也赞赏有加。当年,傅友德带兵想要占领高冠山,战斗非常残酷,傅友德自己也被敌人的箭射中。在中箭的情况下,傅友德不但不退缩,还冲上去和敌人厮杀。士兵看到将领这样勇敢,士气大增,最终他们成功了,像这种英勇事迹还有很多。
帮助朱元璋得到了江山之后,鉴于傅友德的功劳,朱元璋将傅友德封侯,还赐了免死金牌,可谓风光无限。傅友德对朱元璋很忠心,平时自己也很低调。只是当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打算让孙子朱允炆继位,这些功臣就成为了朱元璋想要杀掉的对象。有次宴会上,朱元璋请大臣们吃饭,等宴会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朱元璋以傅友德没有吃完面前的菜借题发挥,指责他大不敬,又说傅友德的儿子也大不敬,让他管教好儿子。回家之后,傅友德就把儿子的头砍下来扔到朱元璋的面前,然后自己也自杀了。
傅友德虽然是自杀,但是也是朱元璋逼迫造成的。就算朱元璋如此处心积虑,他还是没有使得朱允炆坐稳皇位,朱允炆继位几年之后就被叔叔朱棣赶下皇位,下落不明,而朱棣就成为了明成祖,开创了永乐盛世。
成为了太子太师的傅友德,为何会被朱元璋赐死
成为了太子太师的傅友德,为何会被朱元璋赐死?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他利用胡惟庸事件和蓝玉事件的机会扩大了打击面,杀死了许多开国元勋,为继承人朱允炆降低了权臣的风险。 这些被朱元璋杀害的功臣大多在明朝建立后有斑劣迹,有着利用开国元勋的特殊地位鱼肉百姓的黑色历史。
坦率地说,这些死功臣死是无辜的,朱元璋的处理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没有冤枉这些功臣。 但在这些功臣中,被朱元璋认定为战功第一的傅友德,却死得有点冤枉。 他被无缘无故地逼得走投无路,这个结局令人叹息。
笑谈大明(三十八)傅友德战功第一,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无故处决?
傅友德在加入朱元璋军队之前是陈友谅的将军,和丁普郎一起负责驻扎长江小孤山。 陈友谅在江东桥制定了康茂才的降诈计划,几十万大军击败金陵城下,朱元璋逆袭长江反击,傅友德强势投降,加入朱元璋的队伍。
傅友德出身于降将,在明初的将军中被称为战功第一,在勇敢善战方面仅次于常遇春。 他加入朱元璋军队后,几乎参加了平定中原和北伐元朝的战争,每次战役都立下了赫赫的功勋。 特别是在明军三路北伐北元战争中,傅友德七战七胜,是唯一获胜的一路军,成为明军的传说。
所以朱元璋自己也称赞傅友德,说“关于将功,傅友德第一”。 ”然后朱元璋把自己的三儿子朱嫁给傅友德,让傅友德把女儿嫁给朱的长子朱济熺。 这样的功劳和地位,在明初的降将集团中绝不存在。
洪武末年,傅友德在唯一开国元勋中的地位在宋国公冯胜之下,压倒了嚣张的凉国公蓝玉。 但是,如此高的地位,如此大的功绩,傅友德没能得到好的结束,只留下了被朱元璋杀害的最后。 最不甘心的是,人蓝玉还有造反的事实,但他什么也没做,完全是无缘无故被杀的,真的是无辜的。
关于朱元璋杀害傅友德的理由,历史学家们认为朱元璋是晚年推测功臣下落的。 关于促使朱元璋杀害傅友德的直接诱因,众说纷纭。 从青玉事件的角度看,朱元璋对傅友德的怀疑并不深。 否则,只有扩大事件才能把傅友德拉入漩涡。
当时傅友德和蓝玉的交往众所周知,但由于朱元璋没有将傅友德卷入蓝玉事件的漩涡中,可见当时的朱元璋对杀死傅友德并没有什么坚定的想法。 但是,青玉事件一年后,朱元璋还是借口逼死了傅友德父子。 所以,他改变了最初的目的,即使不做国王的脸,也强制杀害傅友德父子的理由是什么呢?笑谈大明(三十八)傅友德战功第一,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无故处决?
从当时傅友德的身份来看,朱元璋确实有讨厌他的理由,但这个理由在蓝玉事件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后面并没有什么变化。 朱元璋拿下九大边塞王爷驻扎边疆,率军防御北方蒙古北元军南侵。 所以,九大边塞王爷手握重兵,位于山西要冲之地的晋王朱就是其中之一。 晋朱是傅友德的亲家,长子朱济熺是傅友德的女婿,傅友德负责保卫山西前线。 这样,整个山西权力归于晋王朱和傅友德,这种情况朱元璋忌讳。 特别是太子朱标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年幼,朱元璋不得不更多考虑皇位继承的问题。
与傲慢跋扈、仗势欺人、要求朱元璋爵位和官职的蓝玉不同,傅友德还是比较本分。 虽然他战功第一,但没有太出格的行为,忠诚度和品格得到朝廷的认可。 如果只因为山西的权力结构问题而被处决的话,应该通过蓝玉事件来解决。 朱元璋一年没拖,找了个蹩脚的理由。
所以我认为朱元璋逼上傅友德的主要原因不是山西问题,而是政治大环境变化后产生的诱因。 青玉事件的前一年,太子朱标去世,明朝失去了朱元璋设计的完美继承人。 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原本为太子朱标即位准备的武人集团成为烫手山芋,成为了大明朝的风险。
朱元璋杀傅友德真相是什么
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杀了很多大将,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人,得以善终的没有几个,大多数都被他赐死,傅友德也是其中的一个,当然有朱元璋的原因,也有这些人自身的原因,我们知道徐达和常遇春应该是打仗最厉害的两位,常遇春因为死得比较早,徐达最后是病逝的,而那些被赐死的大多数还是自身出了问题。
功高震主,不知收敛:其实任何的合伙人,打天下也好,创业也好,都需要一个明确的带头人,而朱元璋就是明朝打天下的带头人,这一点汤和做得就非常好,他有识人之能,在朱元璋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就非常尊重朱元璋,不像蓝玉、傅友德等人,手握重兵却开始飘,其实越是位高权重,聪明人越应该小心谨慎,因为很容易引起猜忌,他们大多数人是死在了这个方面,当然这也跟他们都是“农民”打天下有关,不太懂得这些窍门。
我们曾听过一个故事:关于陈胜吴广的,就是“苟富贵、勿相忘”,说陈胜当农民的时候,大家一起给地主打工讲到“我们以后,无论谁富贵了都不要忘了彼此”,等到陈胜起义后,来了两位老乡,其中一位一进门就大呼“陈胜,你当年说的苟富贵勿相忘,现在我来找你了,看你怎么安排我?”,陈胜当时就把他给杀了,这个处理非常正确,如果陈胜没有原则地帮他,那么就会失去微信,这个完全就是他自找的。
而另一个同乡则非常聪明,进来后跟陈胜回忆过去,讲了一个他们一起战斗的故事“想当年,咱们多威风,胯下青龙马,手使钩镰枪,打破罐州城,跑了汤元帅,活捉了豆将军”,其实是讲他们铲地的过程,一次吃水豆饭的场景,大家把装饭的罐子打破了,最后只能捡饭粒和豆粒吃,陈胜因此封了一个肥缺给他。
而皇帝中,做得比较好的是赵匡胤,他“杯酒释兵权”,其实跟那些兄弟们不是大老粗有直接关系,大家都非常明白“功高震主”的危险,所以都放弃兵权,回家当土财主,而朱元璋的手下,这样明智的人就比较少,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有些人的眼中,觉得朱元璋在排除异己,其实有时候也不是,我们常讲“狗肚子装不了二两苏子油”,其实就是说这些人,他们在没有成名或者获得成功前,都能收敛做人,一旦“小人得志”就不知道自己是谁,蓝玉是最为明显的一个,当他当小弟的时候还好,一旦自己打了胜仗,就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傅友德对于这些事情,是没有看懂,理解上也有问题,没有从朱元璋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是从武将的角度考虑,觉得兄弟立功了,就该张扬,其实如果聪明,则更应该低调才对,那样才符合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情,像蓝玉、傅友德这样的人,在朱元璋的手下,结果是注定的。
开国大将傅友德,因菜未吃完受到朱元璋责怪,转身杀两子后自杀
自古君臣之间的关系都讲究和平共处,一旦两者关系剑拔弩张,那么朝廷也会变得混乱不堪,所以在古代,皇帝和君臣之间都是和谐的。而 历史 上却有两个开国皇帝,他们登基之后,就把一些和他一起征战沙场的大臣们都一一处死了,而这两位皇帝就是刘邦和朱元璋。
这两位都是 历史 上有名的平民皇帝,他们毫无家世背景,没有什么威望,慢慢的爬到了皇帝的位置。而其中之一的刘邦,在上位之后,就慢慢的剥削了开国大臣们的势力,从韩信开始,韩信因为造反,被杀,紧接着其他的一些大臣们相继被革职处办。另一位皇帝朱元璋却和刘邦杀大臣不一,刘邦是为了防止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而朱元璋则是为了巩固自己孙子的地位。
朱元璋是有名的皇帝,从小就生活艰苦,而且还曾为了生计成为乞丐和和尚。而最后在机缘巧合之下,他投入军中,自此开始发挥他的军事才能,步步高升,很多将领们都非常的信服他,决定拥立他为皇帝,而他起初和开国将领的关系都是友好相处的。
他成为皇帝之后,就把自己原配妻子生的大儿子封为了太子,由于太子朱标年少时跟着朱元璋一起四处征战,没有过上好日子,所以朱元璋格外的心疼他这个大儿子。没想到天妒英才,朱标在37岁之时,就因为病重而去世了。悲伤欲绝的朱元璋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便把自己的皇孙朱允炆接到自己身边抚养。
眼看着朱允炆在朱元璋眼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导致了几个皇子都摩拳擦掌,想要争权夺势。但是朱元璋已经决定了,封为朱允炆为皇太孙,让他慢慢习得帝王之道,最后成为皇帝。
虽然朱元璋已经定了朱允炆为皇太孙,但是朝中却有很多人都不满他这个决定,再加上很多皇子虎视眈眈,所以他决定暗暗的削弱这些人的势力,为朱允炆的一生铺好路,而这时刚好有一个大臣撞到枪口上,成为朱元璋第一个“开涮“的功臣。
开国将领蓝玉为人本就放荡不羁,他不惧于别人的管束,他这样的性格在战场上确实是个优势,但是在和平的朝代,这样的性格未免有点失礼。他在开国之后,就一直居功自傲,形式鲁莽。一次由于城门的将领没有及时给他开门,他直接破门而入;他还侮辱元朝的皇后;在封官加爵之时,不甘居于人下,想要更高的地位等,这些事情都是数不胜数的,直接消耗了朱元璋对他的耐心。
最终,因为他的高傲,他也妄想像朱元璋一样,当上皇帝,认为朱元璋可以,自己也一定行,于是就四处结交、屯兵,决定起兵造反。而朱元璋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在他还没谋反之前,就将他追拿归案,然后将他剥皮抽筋,他的家人们也都是诛九族的罪状。
自此之后,朱元璋便走上了他杀大臣的道路,很多大臣们都没有幸免。而有一个大臣,仅仅是因为在宴会上没有把菜吃完,而降了他的罪,还让他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杀死,这个人就是傅友德。
傅友德也是开国将领之一,他世家都是农民出身,所以家族的长辈们,一穷也是穷一辈子。之后的他跟着起义军,一起征战四方,还因此结交了朱元璋。开国之后,他也被封了很高的地位,但是他平时和蓝玉等人交好,等到蓝玉出事之后,朱元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傅友德。
虽然朱元璋想要治他的罪,但是他却一直勤勤恳恳,没有一丝纰漏,这让朱元璋不好拿他下手。直到公元1394年,朱元璋在宫中设宴,很多大人们都如约而至。朱元璋走到门口之时,发现门口有个侍卫没有佩戴剑囊,这让他不满,而这个人正好是傅友德的儿子。而在宴会中,由于傅友德面前的菜肴,其中有一盘菜没有吃完,于是朱元璋大怒,说他忘了自己是农民的初心,开始奢靡浪费,所以就让他回家提着自己两个儿子的头颅一起来见他。
而傅友德也是个狠人,他出去之后,干脆的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提着头颅扔到朱元璋的脚边,并说:“不就是要我的命吗!“随后自杀了。
傅友德知道自己即使不犯错,也会被朱元璋揪住错误,所以直接了当的在朱元璋面前了结。而朱元璋震惊之余,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傅友德功勋卓著忠心耿耿,手握免死金牌,为何最终还是惨死
明朝开国元勋傅友德在洪武二十七年于宫廷宴会上自刎而亡,名将以这种方式离世,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傅友德手握免死金牌,后期更是夹起尾巴做人,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代名将的惨死,和朱元璋难逃干系。
历史上傅友德以勇猛著称,可与猛将常遇春相媲美,战斗力丝毫不比三国时期的张飞差。他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开拓建立了汗马功劳。所以在朱元璋称帝后,傅友德被封为颖川候,并得到了一块朱元璋御赐的免死金牌,达到的人生的巅峰。
明朝建立之初,各地依旧战事频发。北方依然有元朝的残余势力在高事情,云贵地区又一直没平定,也是傅友德多次带兵北伐,平定了战乱,还创下了当时七战七胜的战绩。
公元1394年,傅友德已经六十五了,和自己一起打拼的兄弟有的病死,有的被杀,只剩下他与汤和两个人。汤和的政治敏感度高,早早就发觉了朱元璋容不下他们,于是早早地交了兵权,告老还乡了。
傅友德继续为明朝效力,却不知朱元璋已将枪头指向了他。当时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决定一一将这些悍将扫清。在一次宴会上,朱元璋指责傅友德父子对自己不恭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傅友德也看清了局势,于是提着儿子傅让的头颅面见朱元璋,并当场自刎,下场也够惨烈了。傅友德死后,朱元璋还也没放过他的家人,均被发配到了边疆。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战果累累,他的结局如何
在我国古代,明朝这个王朝的开国功臣,大部分人的下场都不怎么好,而作为明朝开国功臣之一的傅友德,哪怕曾被朱元璋评价说“友德功为第一”,最终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
傅友德对对于明朝的建立有着大功,之前是跟着陈友谅的,后来转投朱元璋,之后就一直效命朱元璋,不管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还是后来的攻打张士诚,傅友德都是身先士卒,军功显著。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傅友德也没有闲着,不管是平西蜀还是征云南,傅友德一直都在为朱元璋四处征战,而他的功劳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不只一次的被朱元璋赐予免死铁券。
立有大功的傅友德,终归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免死铁券到最后也没起什么作用,该死还是要死。在一次宴会上,傅友德有道菜没有吃完,毕竟是皇帝赐予的饭菜,而傅友德有剩菜这个事,让朱元璋得知,就说傅友德这是大不敬。
虽然这不是个什么大事,但是那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开始对功臣的清除了,蓝玉案也已经发生,而本身军功赫赫的傅友德,已经让朱元璋有了猜忌之心,而傅友德也很清楚那把清除功臣的刀早晚会落到自己头上,最终,傅友德选择了接受这种结果,自行了断。
在朱元璋那个时期,如傅友德这样的功臣宿将被清除,不是什么罕见事儿,而傅友德最终的结局也印证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
可以说,傅友德的死并不是个例。无论是居功至伟的李善长、能征善战的蓝玉、还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周德兴、冯胜,甚至说可能被赐死的刘伯温、阴谋杀死的徐达(有争议)。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很少有功臣善终,无论是知名度高的还是知名度一般的,如朱亮祖等人,这些都是官至公爵的开国功臣呐!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有何贡献他为什么要选择自杀
傅友德对对于明朝的建立有着大功,之前是跟着陈友谅的,后来转投朱元璋,之后就一直效命朱元璋,不管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还是后来的攻打张士诚,傅友德都是身先士卒,军功显著。
大家都了解朱元璋战况非凡,清正廉明爱民,施政有策,可是他有一个严重的缺陷,便是杀元勋。在他东征西讨的那几年,陪在他上下的贤臣大将可许多,如胆识过人,英勇善战的建国第一将领徐达,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的常遇春,及其雄才大略,决胜千里的刘伯温等。
朱元璋亲自奠定的江山,当然不愿驾鹤西去,作揖别人,因而他十分惧怕这些立过百战百败的重臣们,担忧她们功高震主,为自己的后人子孙后代们留有安全隐患,因此在明代34位开国元勋中,就会有14位被朱元璋诛灭,乃至谋反,放逐。在其中死得更为悲壮的莫过与常遇春并称,合称朱元璋手下“二猛将”的傅友德。
傅友德追随常遇春解救安丰,抢掠庐江,以后也是帮助朱元璋惨败陈友谅,然后又独自一人率百余人战士职业斩获高冠山,然后在淮东拿到张士诚江北管辖区,仍在洪武元年攻克了元朝都城……两年间,傅友德为明朝江山的构建立过了成千上万赫赫战功。
殊不知,在加官晋爵后,军功煊赫的傅友德却不曾阻拦傅家的灾祸。在蓝玉以造反罪行被朱元璋诛灭后,傅友德因平日里和蓝玉私下非常好,便招来了朱元璋的无缘无故猜疑,到此,朝臣关联裂开。
张岱的《石匮书》一书中有记述:“会冬宴,从者彻馔,彻且不绝—蔬。明太祖责友德不敬,且曰:‘召二子来!’友德出,护卫有传明太祖语曰:‘携其首至。’顷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明太祖惊曰:‘何遽尔忍人也?’友德出短刀袖中,曰:‘但是欲吾头耳。’遂自尽。
士可杀不可辱,因此傅友德提着两孩子的项上人头返回宴席上,朱元璋看后佯装诧异的说:“你怎么这般残酷!”傅友德把两孩子的人头数扔到地面上讲到:“你没便是要大家父子的人头数吗,今日我便一并满足你”讲完便拔剑自尽。朱元璋见傅友德在曹娥眼前这般不尊重自己,盛怒之下他便将傅友德的后裔流放至辽东。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朱元璋作为皇上把握着别人的重权,“白手起家创业”的他,自然会分外珍惜自己途手奠定的江山,也期待自身的后人子孙得以沿袭,因此才会出现异常的当心这些元勋大将。但他如此做却让一些压根不经意造反的重臣冤死,也让别的依然好好活着的重臣活对其心寒,实在是不应该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