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许攸怎么读
- 三国里的许攸,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 正史上的许攸是怎么去世的是不是被许褚杀死的
- 许攸是什么人
- 如何评价三国里的许攸呢
- 袁绍是如何对待许攸的,许攸最后是结局如何
- 如何评价三国里的许攸
- 三国中许攸一开始是谁的谋士
- 许攸怎么死的
许攸怎么读
许攸读作xǔ yōu 。
许攸,字子远,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故事:
公元200年,曹操及袁绍始交战,许攸说:“曹操兵少,而集中全力来抵抗我军,许都由剩下的人守卫,防备一定空虚,如果派一支队伍轻装前进,连夜奔袭,可以攻陷许都。
占领许都后,就奉迎天子以讨伐曹操,必能捉住曹操。假如他未立刻溃散,也能使他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一定可将他击败。”袁绍不同意,说:“我一定要先捉住曹操。”正在这时,许攸家里有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许攸知道后大怒,就投奔曹操。
三国里的许攸,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国的许攸,是南阳人,他开始是为袁绍出谋划策的,官渡之战以后就投奔曹操,为曹操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最后也是因为惹怒了曹操,被许诸杀死。总体来说,许攸是一个聪明绝顶但又居功自傲的人。
曹操发现许诸的才能,是因为火烧乌巢 ,因为这场战役导致袁绍全军覆没,然后许悠就投靠了曹操,跟随着曹操征战四方。在建九年的时候,曹操带领军队占领了冀州,这其中许攸有很大的功劳。
但是许攸虽然聪明,有谋略,却也有很多的缺点,居功自傲,这也是后来他为什么会被别人杀死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心眼很小的人,谨慎小心,许攸因为聪明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但居功自傲,口无遮拦,很多次地触碰到了曹操的底线,曹操虽然嘴上没有明确表示过,但是难免心里不舒服。后来许攸依然不改自己的缺点,傲慢无礼,口无遮拦,被许诸一怒之下杀了,曹操只是表面生气而已,却并没有惩罚许诸。
社会上对许由的评价有好有坏,好的一方面就是他聪慧,有计谋不会出卖上级,但是他有很多负面的评价,最常见的,就是傲慢无礼,居功自傲,口无遮拦,还有的人说他贪财,奢侈糜烂。
许攸这一辈子虽然天资聪慧,但却败在了自己的口无遮拦当中,智慧超群,但为人处事却不怎么样,喜欢吹嘘。喝醉了还爱说曹操的丑事,这不仅惹怒了曹操,还惹怒了很多追随曹操的武将,自然也会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如果他能克服自己这些缺点,我想一定会是一个更大的栋梁之才吧。
正史上的许攸是怎么去世的是不是被许褚杀死的
正史上的许攸并不是被许褚杀害的,而是被曹操处死的,因为许攸这个人太恃才傲物了,仗着与曹操相识得早不顾君臣礼仪,惹得曹操好不痛快。
许攸与曹操自小一块长大,这自是不假,两个人后来因为政治意见不一致。曹操自己散尽家财建立起了讨伐董卓的军队,而许攸在辗转之下投靠袁绍,但是由于袁绍这人太过鼠目寸光,没有为长远之计打算,许攸向袁绍献过很多计谋,但是袁绍都不采纳。在官渡之战开战之际,许攸叛变袁绍,投靠了曹操,于是有了历史上曹操光着脚丫子迎接许攸的典故。不出所料,许攸将袁绍大军囤粮草的地点透露给曹操,曹操派军奇袭袁绍大军粮草,大获全胜。袁绍没有了粮草,瞬间乱了阵脚,不攻自破。
助力曹操攻破袁绍大军后,许攸开始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在曹操那里功不可没,加上一起长大的交情,曹操必定会重重赏他。所以不管有没有人,也不分场合,许攸都阿满阿满的叫着曹操,还说要是没有我,你攻不下袁绍之类的话语。曹操听到许攸到处喊自己的小名,很不痛快,他最痛恨的就是别人喊他曹阿瞒的小名。但是许攸却不以为意,他忘记了曹操现在是君,他是臣,他的很多行为都僭越了君臣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许攸口无遮拦,所以曹阿瞒害怕他将以前年少无知做过的蠢事抖露出来,伤害了他的颜面,有损他的威严。所以再三考虑后,曹操决定将许攸处死,
许攸这种背叛故主,还将故主重要的军事布放泄露给了曹操,这样的人品德不行,曹操是一代枭雄,他多疑且生性阴狠,许攸今日能背叛袁绍,他日也必定能为别的利益背叛我,单是这个,许攸就必死无疑了。
许攸是什么人
许攸是什么人
许攸是什么人,许攸字子远,是曹操的谋士,也是曹操的`发小,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他好大喜功,在曹操面前大放厥词,让曹操很没有面子,最后,曹操忍无可忍,只能将他杀死,他的下场令人唏嘘。
许攸是什么人1
许攸年轻时投靠了袁绍。官渡之战时,许攸家人因犯法而被逮捕,他便投奔了曹操。曹操对许攸不但没有怀恨在心,还以跣足之礼迎接他。
许攸刚到曹营,就给曹操献计奇袭了乌巢,使得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了旋转战局的大胜。他还献计决漳河之水,让曹操霸占了冀州。
但是许攸居功自大,经常对曹操口出狂言,在宴会上直呼曹操的小名。后来曹操实在忍无可忍,下令杀了许攸。许攸好大喜功,因自恃其功而口出狂言,最后招来了杀身之祸,可谓下场凄凉。
许攸是什么人2
火烧乌巢
曹操听计后大喜,选精兵假扮袁军,马含衔枚,士兵拿着柴草向乌巢出发,遇上其他人问话时,皆回答:“袁绍怕曹操奇袭,派我们把守。”袁军不疑有诈,放其通行。到达乌巢后,曹军放火,营中大乱,大破袁军,粮草尽烧,斩领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首级,割下淳于琼的鼻,杀士卒千余人,将他们所有鼻割下,连同牛、马的舌头一同送往袁军,袁军将士大惊。淳于琼为曹将乐进所虏获,被带到曹操面前。
曹操问淳于琼说:“你今天弄成这样,是什么源故?”淳于琼答:“胜负乃天所控制的,问我干什么?”曹操想要留下淳于琼性命,许攸劝谏说:“以后他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鼻子被割了),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和仇恨)。”听完,曹操同意杀淳于琼。
乌巢失守后,正在攻打曹军营寨的张郃、高览投降,袁军全盘崩溃,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曹操大获全胜。
如何评价三国里的许攸呢
许攸首先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次他也是一个野心家。同时他更是一个投机者。许攸之死更多还是他自己自作自受的结果。
许攸和袁绍,曹操这两个世家子弟是发小。但同人不同命,袁绍和曹操都有家族的支持。可以说他们两人的后续发展之路可谓是一帆风顺。而许攸这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自然一切都得靠自己拼搏。许攸也知道自己比不上袁绍和曹操。所以许攸从一开始就想走捷径。这个捷径就是当“从龙功臣”。
中平元年,许攸勾结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密谋废掉汉灵帝,改为拥护合肥侯为帝。并且许攸还怕势单力薄,所以想拉曹操入伙。曹操大好青年哪会跟着许攸造反。所以曹操毫不留情的拒绝了许攸的拉拢。之后冀州刺史王芬在汉灵帝北巡的时候想要借口防备黑山贼顺势骑兵谋反。但关键时期汉灵帝察觉到了王芬的异常。所以汉灵帝罢免了王芬的兵权,更是下令召王芬入朝面见自己。王芬还怕事情败露被汉灵帝处置。所以王芬自杀身亡。王芬这个实权人物死后。许攸等人没了主心骨就纷纷开始逃亡。
董卓乱汉之后,各地军阀纷纷起兵割据一方。许攸看到汉朝天下大乱也顾不上抓他了,所以逃到袁绍所处辅佐袁绍起兵。之后的许攸不管在讨董战争中,还是剿灭公孙瓒的战争中许攸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袁绍势力更加庞大成为了当时天下势力最强大的军阀。但袁绍势力内部派系林立,明争暗斗不止。许攸表面上身为袁绍的谋士风光无限。但实际上许攸早就被郭图等人嫉妒不已。就差一点临界点就会引爆。
袁曹官渡大战之时,许攸献计正面吸引曹操大军主力。而派遣精锐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由此一举击败曹操。但袁绍狂妄自大,不愿意采取计谋。就想着自己实力强大,所以他想正面对决击败曹操从而震慑天下军阀。而许攸对于袁绍的狂妄自大也是无语了。但不管许攸怎么说袁绍都不同意许攸的计划。正好这个时候许攸的家人犯法事情败露被捕。而许攸本人也被连累袁绍也大加责难许攸。许攸的自尊心一下子就受不了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夜投奔曹操而去。
而曹操有了许攸这个内奸的帮忙,很顺利的偷袭了袁绍的人大军屯粮之所。袁绍粮草一失顿时军心打乱。曹操抓住机会一举击败了袁绍。本身许攸投靠曹操后立下大功者也足够许攸在曹操阵营中站稳脚跟了。但许攸这个人不懂人收敛。在曹操阵营中经常讲一些曹操年轻时候的糗事,极大的损害了曹操的威望。俗话说“可一可而不可再三”。许攸肆无忌惮的诋毁曹操终于激怒了曹操。所以最终许攸的命运就是被杀成为倒下亡魂。许攸苦心专营一辈子就想着出人头地。结果自己最终也是落了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袁绍是如何对待许攸的,许攸最后是结局如何
许攸字子远,是南阳人。他本来是袁绍帐下一位重要的谋士,但在少年时代和曹操曾是旧友。官渡大战中,正是许攸在关键时刻的倒戈,使得战场形势发生了决定性的逆转。曹操采纳了他的计策,出奇兵烧毁了袁绍的粮库,为取得战役的最终胜利走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说他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头号功臣,应该并不为过。但是,许攸的结局却是很悲惨的,他在曹军占领冀州城后,丧身在许褚的刀下。小说也明确告诉我们,许攸的被杀其实是曹操所默许的。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忍心杀掉自己的这位功臣和老朋友呢?让我们重新走进《三国演义》里许攸的故事来看个究竟吧。
德行的欠缺与田丰一样,许攸最初也是冀州太守韩馥的谋士,是在冀州易主的时候转投袁绍的。归顺袁绍之后,许攸是很受重视的一个人。不过,这个人物身上的缺点也是很突出的。
有一回,身在徐州的刘备担心曹操的进攻,委托袁家人的老友郑玄给袁绍写信,请求出兵援救。袁绍接到书信,无所适从,就询问众位谋士的意见。结果,大家的意见很不统一。田丰和沮授建议暂缓用兵,审配和郭图则力主当即开战。袁绍见两派人势均力敌,顿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正好许攸和荀谌两个人走了进来,袁绍就请他俩帮着出主意。
许攸见主公询问自己,一时也没反应过来。于是,他转过头去瞅席上的各位同僚。田丰和沮授跟他关系不好,就低下头,回避他的眼神;审配和郭图则是他的朋友,忙不迭地给他使眼色。许攸顿时就明白了,他马上顺着审配他们的意思说:“主公,当然要打了!天与不取,反受其殃嘛!就算您不去打,曹操也得过来打您啊!”袁绍见天平终于倾斜了,心里才踏实,立刻就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出兵开战。
通过这件事,我们发现许攸的“工作素质”是不怎么高的。因为,平心而论,就出兵与否本身来说,田丰的见识要高出一筹。他之所以作出暂缓出兵的决定,是建立在对敌我形势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相比之下,尽管许攸很受袁绍的信任,但他的思考能力显然比田丰和沮授要逊色很多。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许攸之所以支持审配和郭图,并不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而纯粹是出于拉帮结派的人情关系。他为了应付主公,迎合朋友,竟然把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战略分析置于不顾,这是差劲的表现。我们知道,在任何的工作环境之下,不辨是非、拉帮结派的作风都是恶劣的,都会把工作引上死路。
当然,形成这种局面,该负首要责任的是袁绍。这一切正是由他统驭能力的严重缺乏而导致的。
除此之外,许攸还有更大的缺点,就是“为人多傲,酷嗜财帛”。这一点被曹操的谋士荀彧了解得很清楚,荀彧曾说许攸是一个“贪而不治”的人,就是说他好贪小便宜,而且行为还不太检点。
总之,和“刚而犯上”的田丰相比,许攸的德行显然是欠缺很多的。
如何评价三国里的许攸
通常和大家聊三国,主要是讨论那个时代的武将,聊他们的战绩和武力值,非常有意思。今天咱聊聊谋士,探讨一下智计和诈术。
说起谋士来,这是三国时代的特产,大家都非常熟悉,随便就能津津有味地掰着手指头数出几十个来,个个都是智计深长,诡谲狡诈。
今天咱们来聊聊许攸。
在任何时代,从古到今,都有一些问题仅靠冲锋陷阵、奋勇厮杀是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谋士”来出谋划策。
作为雄霸一方的冀州袁绍,手下当然缺少不了为他出谋划策的谋士了。大家记得,荀彧曾经评价过袁绍手下的谋士们,他是这样说的: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荀彧对许攸的评价居然是“贪而不智”,难道是说许攸的脑袋瓜子不够用吗?当然不是。什么叫“智谋”?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智”,一个是“谋”。“智”,算的是人心,“谋”算的是事势。作为谋士,不但要明析事势,抓住关键,更要勘破人心,因利势导。
大家发现,在三国时代,有些谋士混得特别好,无论为谁效力都深受信重,左右逢源,比如说贾诩,在李傕、郭汜手下被信任,在张绣帐下也吃得开,到了曹操这边也深受信重。为什么呢?贾诩这个人有“智”,能勘破人心。
而还有一种人,在哪里都吃不开,就如许攸。袁绍不信任他,其实曹操也不信任他。因为许攸这个人多谋而少“智”,他能够出谋划策,但他不懂人心,曹操利用他的“多谋”,却厌恶他的“不智”。
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看清领导的意图,知进退,懂取舍,才是智者。“贪而不智”是要给自己惹大麻烦的,而许攸恰恰就是这种人。
要说许攸不聪明,那肯定不对,许攸相当聪明,他看问题总能抓到关键点。曹操和刘备打仗,许攸就劝袁绍乘机发兵,“讨汉贼以扶王室”,打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企图。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相持不下,许攸又给袁绍出点子“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要断曹操的后路,把汉献帝抢过来。这确实是够阴毒的,正好击中曹操“兵少粮寡”的七寸上。但由于许攸的家人贪滥民财,多科钱税的贪腐之事被查出,袁绍大怒,弃之不用。
而许攸投奔曹操以后,大家注意一个情节,他问曹操军中还有多少粮草,曹操先说一年,许攸不信,曹操又说半年、三个月,许攸仍不信,曹操凑到许攸耳边说只剩下一个月的粮草了,许攸大笑,“休瞒我!粮已尽矣!”
大家认为许攸这个人智不智?曹操乃是一世奸雄,他也是有最隐秘的顾忌的。换成另外一个谋士如郭嘉、贾诩、程昱,能这样去刨曹操的心病根儿吗?
所以说,许攸这次与曹操的第一次会面,就犯了大忌!
在官渡,许攸为曹操出主意,集中精兵猛将奇袭袁绍的囤粮重地乌巢,“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有将领担心许攸使诈,曹操却说,“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尽管如此,曹操仍然有所防备,“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就堪破人心这一点来说,曹操能甩许攸十八条街。
官渡之战取胜后,曹军兵围冀州,久攻不下,许攸又给曹操出了条毒计,“何不决漳河之水以淹之?”这计果然是够狠的,“城中水深数尺。更兼粮绝,军士皆饿死”,一战破城,曹军攻入冀州。
进了冀州,许攸嘚瑟开了,鞭指城门对曹操说:“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曹操的反应是“大笑”,但曹操心里非常不高兴,杀心顿起,大家注意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曹操到了袁绍府第,发现有人已经进去了,曹操大怒:“谁曾入此门来?”并命人唤曹丕来责之。
门,是一种象征。城门不是谁想进就能进地,府门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杨修看到曹操留下的一个“活”字,将擅自拆改了曹操的府门,惹下多大麻烦。你可以领会领导的意思,但绝不能替领导拍板。
像许攸这样,在袁绍手下贪财,袁绍不能忍,曹操可以忍;但在曹操手下,你要贪功,特别是这种天大的功劳,那可不行,还敢叫曹操的小名“阿瞒”,更是找死。
曹操亲自到袁绍坟前祭奠,“再拜而哭甚哀”,曹操对袁绍的功业和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回顾了两人深厚的友情,并肩作战的历史。政治上盖棺定论,形势上北方略定,这就决定了许攸必死无疑了。
反正,大家都希望许攸死。对于袁绍的旧部来说,许攸是个叛徒;对于曹军众将来说,许攸是个抢功者;对于冀州的老百姓来说,许攸是个造死水灾的祸害;而对曹操来说,许攸这位老同学是个很难处理的后患。
领导的心意被手下领会,具体怎么安排就是谋士们的事情了,这不需要曹操再去费心。负责动手的人是许禇,这个人选非常得当,不是曹操的宗族,而是他的警卫员。代表的是曹操的心意,但不站任何立场,对大众也很好交代。许攸被杀,曹操“深责许褚”,再厚葬许攸,尘埃落定,没有谁再有兴趣多看一眼,多吭一声,许攸的人生一页就此翻过。
评价一下许攸这个人:
非常有谋略,非常聪明,对事势的洞察力很深,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出谋划策是一把好手,是个优秀的谋士,但他最大的软肋是不善于窥测人心。
生活在这个纷纭芜杂的人世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但是光有洞明世事的学问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人情练达即文章”,你还要会窥测人心,善于取舍,懂得趋避,长于进退,方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书写出一篇练达的人生。
三国中许攸一开始是谁的谋士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及袁绍始交战,许攸劝袁绍缓攻曹操,袁绍自认强盛,不听劝谏,许攸深感失望。许攸贪财,其家人犯法,被审配收治,许攸于是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出兵乌巢,结果大获全胜,乌巢守将淳于琼的鼻子在乱军为曹军所割,是夜为曹将乐进所虏获,被带到曹操面前,曹操操对他说:“何为如是?”淳于琼回答说:“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曹操想起淳于琼是旧识,没有决定要处决琼。许攸劝谏:“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听完,曹操同意杀淳于琼。
袁绍死后,献计溃漳河河水淹冀州城,攻克该城,令袁绍之子袁尚兵败逃亡,斩首审配。冀州城一陷,袁绍基业彻底崩溃。
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劳,但许攸拥兵自重,屡次轻慢曹操,称呼曹操小名,曹操表面上虽嘻笑,但心里颇有芥蒂。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许攸怎么死的
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许攸,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
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许攸,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之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位自相残杀。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许攸立有功劳,但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面上虽嘻笑,说:你说得对啊。但心里颇有芥蒂。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