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三大草包(胡大海,程咬金,牛皋到底是福将还是草包为什么)_程咬金_李密_的人

本文目录

  • 胡大海,程咬金,牛皋到底是福将还是草包为什么
  • 历史上真实的李密是啥样,如何获得瓦岗寨又为何降唐
  • 凭借哪些能力,程咬金成能成为瓦岗寨的皇帝的
  • 瓦岗寨英雄里有个带齐字的是谁
  • 《说唐全传》中的瓦岗五虎都是什么天神转世结局怎么样
  • 他是隋唐著名“草包”,被人杀死后,26位英雄为他报仇,为什么呢
  • 程咬金在隋末唐初真的是一个草包吗
  • 徐茂公魏征都是瓦岗出来的为什么一个跟李世明一个跟了李建成

胡大海,程咬金,牛皋到底是福将还是草包为什么

自然是福将,可以说没有这三人,他们各自的主公后面的战事都不可能那么顺利,甚至三人都有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的战役。

胡大海,本是一智将,可以说自从他加入,朱元璋的仗就打的极顺立,从破宁国,占领徽州,平定境内;到灭元军,败杨完者,攻克建德,降服溪洞兵三万人,一路打的都是顺风顺水。刘基、宋濂、叶琛、章溢都是治世的良才,也是是胡大海推荐给朱元璋的。而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等人虽然也是他劝降的,并且害了他自己的性命,可也正是这点给了朱元璋夺取杭州,统一两江流域的借口,也算死得其所。而胡大海助朱元璋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为朱元璋的明军整顿了军纪;史书中对朱元璋起兵时介绍,朱元璋的军队和他本人一样就是一帮痞子,攻城掠地以后的军纪实在是惨不忍睹,而胡大海的加入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制定了三件军队中的法规:“不滥杀人,不掠夺妇女,不焚烧房屋”,这也给朱元璋后期建国起了决定性作用。

程咬金对李世民的意义就更不一样了,程咬金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可程咬金的一帮瓦岗寨的兄弟最是重义气,拔了萝卜带出泥,程咬金的投效直接为李世民增添了三五员猛将,其中就有秦琼与罗成。而后来的尉迟恭也全是多亏程咬金的世故才正式归降,可以说,李世民后来与李建成争皇位,没有程咬金带来的这帮人也成不了事。而李世民的眼光也确实没错,助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建立了可以奠定李世民地位的功勋。

而牛皋此人的事迹就比较讨巧了,虽无骄人战绩,却也是岳飞帐下的虎将,可以说是王贵之下第一勇猛之士。助岳飞抗金之时,因王贵因骄被金兀术用计杀害,尸体被吊在帐前旗杆上,怒发冲冠,百丈开外一箭将金兀术射死,趁此机会,岳飞才打败了金军,虽然最后也没得善终,可一生有此骄人战绩也已流芳百世了。

历史上真实的李密是啥样,如何获得瓦岗寨又为何降唐

在《隋唐英雄传》中,李密相比于秦琼、程咬金等人来说,不仅戏份少得可怜,而且还是以一个丑角的形象出现。但其实呢,在隋末这段历史中,李密不但是男一号,而且充满英雄气。相比而言,秦琼和程咬金,才是一个小配角,偶尔露个脸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琼、程咬金的地位之所以迅速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密的重用。最初,在李密称雄中原时,秦琼不过是裴仁基手下的一名普通将领而已,至于程咬金,才刚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小队伍。后来他们投靠李密之后,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直等到后来,李密为打造自己的嫡系部落,特意从号称百万的大军中挑选出八千精锐,组建了一个王牌军。与此同时,李密又从众多将领中破格提拔秦琼和程咬金来担任这支王牌军的军事主官。在这种背景下,秦琼和程咬金的身价和地位才得以迅速上升。

据史书上记载,李密在夸耀自己这个王牌军时,是这样说的,你别看他只有八千人,但是他们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所以我这个王牌军,能顶别人十万、甚至百万的军队!由此,秦琼、程咬金才终于成为名动天下的人物之一,此后他们不管投靠王世充,还是李世民,都才能得到超规格的重用。

其实单看这一点,我们就应该能够明白,历史上的李密,绝不是演义中的那个贪念美色的昏庸草包,而是一个比秦琼、程咬金更有魅力的英雄人物。至于李密能够获得瓦岗寨,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王伯当。

最初,李密在跟随杨玄感造反失败后,一直亡命江湖,后来随着中原地区的叛乱越来越大,李密又开始重出江湖。只不过,当时的李密虽然空有一身本事,但却没有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换句话说,他是一个人亡命江湖,缺少足够的启动资金。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底层叛乱首脑被李密的才华所折服,于是甘愿当他的小弟,并把自己的辛苦拉起来的一万多人马全部交给李密指挥,而这也成为李密起家的一桶金。至于这个底层叛乱首脑的名字,就是王伯当。

虽然,王伯当给李密的这一万多人马,在当时并没有多了不起,但这些人马,却足够充当李密的启动资金。随后,李密又让王伯当帮自己引荐翟让。

当时的翟让,是瓦岗寨的大当家;而当时的瓦岗寨,还只有三位头领,那就是翟让、徐世勣和单雄信。至于秦琼、程咬金、魏征等人,现在都还没有上瓦岗山。

更主要是,李密上瓦岗寨时,瓦岗寨也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山寨。因为它一共就一万多人马。从这层意义上说,在李密上瓦岗寨之前,瓦岗寨并没有多了不起;就如宋江上梁山时,梁山也没有多了不起。但是,当李密来到瓦岗寨之后,很快就为瓦岗寨拉来几拨人马,由此李密便在瓦岗寨上拥有了一把交椅。

再后来,看到瓦岗寨势力越来越大,隋朝中央政府就派遣张须陀率军前来围剿瓦岗寨。

这位张须陀是当时隋朝屈指可数的名将之一,而且他手下还有两个非常牛的猛将,一个叫秦琼、一个叫罗士信。张须陀领着这两个小弟,剿平了众多叛乱,是当时最著名的剿匪专家。

听到张须陀亲自出马,翟让多少有些害怕,于是决定再赶紧逃到大山之中避难;但李密却反对,他认为应该趁机把张须陀干掉。于是在李密的组织策划下,一战就把张须陀给灭掉。这一战后,瓦岗寨的威名打出来了,李密的威名也打出来了。

再后来,李密又指挥大军夺取了大隋帝国的后勤重地洛仓。关于洛仓的粮食有好多,史书上通常是这样说的,那就是这些粮储够天下吃五六十年;所以在李密夺取这种地方后,瓦岗系和李密的声名都一时大震,在天下大乱之际,有粮就有兵、瓦岗系拥有着近于取之不尽的粮草,那还了得?

事情发展到此时,翟让知道自己一直坐在李密上面,是名不符实的。虽然他是瓦岗寨的创使人,也是瓦岗寨的老大。但瓦岗寨的发展壮大,主要是李密的功劳,而且人们也习惯性的认为瓦岗寨的老大就是李密。

并且,翟让的能力与李密实在相差太远。因为过去瓦岗寨的组织改造,军事、政治、外交主要是以李密为主导实现的。在这种背景下,翟让就把老大的位置让给李密,由此李密终于成为瓦岗寨的老大。

再后来,李密指挥大军攻打洛阳,打算一举席卷中原。鉴于洛阳的重要性,隋朝中央政府便将驻扎在各地军事主力全都被调去救援洛阳,于是李密的百万起义军和隋朝的军事主力,便围绕洛阳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火并。

在这个过程中,李渊趁着关中的隋军主力都去救援洛阳的机会,果断率军夺取了关中;而王世充呢,则利用指挥洛阳防守的机会,成为了洛阳的实际负责人。

其后不久,就在李密和王世充火并得精疲力竭之际,宇文化及在发动江都政变,弑杀隋炀帝后,也率领隋帝国最凶悍的骁果禁卫军北上来到中原挑战。经过一番搏斗,李密虽然打败了宇文化及和他的骁果禁卫军,但也因此实力大损,于是在和王世充的最终对决中,被王世充击败,不得不率众投靠李渊。

对于李密来说,他投靠李渊,就如同当年刘备投靠曹操,以他的江湖地位,加上众多忠于自己的小弟,肯定还可以东山再起的。但是很不幸,李渊席卷天下的势头已经挡不住了。在这种背景下,王伯当等人就劝李密,不要再做无谓的努力,安心给李渊当小弟吧!

但是,李密依然不愿意认命,他决定再博一次,看到李密不愿意认命,王伯当就表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你愿意做最后的努力,我就会陪你走到最后的!于是,他们两人很快就都被清理出局。

凭借哪些能力,程咬金成能成为瓦岗寨的皇帝的

对于瓦岗寨的来说,皇帝并不一定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皇帝只是一个图腾,一个精神象征,一个把大家拧成一绺的这么一个人。

先看看程咬金封混世魔王之前。前面是贾柳楼46友结拜造反,造反要有根据地,总不是小孤山这种地方吧,后来经过种种,最后单雄信找到瓦岗山的翟让,然后又是一段厮杀“抢”得了瓦岗山。然后靠山王杨林来剿匪,攻打瓦岗山,结果大败而归。

那么,既然是打仗,就应该有军队编制。在那之前徐茂公是出主意的,但还不完全算军事,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商议着来,在有正式编制之前大家都还只是乌合之众,各路响马头头代领自己的手下,兵合一家,将打一处。还有就是奖惩机制,大家凭着勇武上前杀敌,初期为的是扬名立万,后期就应该要有立功这种奖励。就像程咬金自己说的“总是做露脸的事”。可以在后面大破杨林一字长蛇阵的人物分工中看出这种有编制的好处。

拜旗封王的主意也是徐茂公提出来的,就是为了造反军能够像模像样地做事。而最终小说为什么安排程咬金当了大德天子,我认为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种原因综合考虑:

1、小说是以秦琼和程咬金讲起,注定程咬金为主线人物之一。

2、瓦岗山第一大草包便是程咬金,正是说他德智体美劳都不是最佳。皇帝就是个闲职,试想如果程咬金武力过人勇冠三军,那么打仗的时候岂不是少一员大将。

3、小说有讲到,程咬金是天下第一的福将,小时候偷切糕盗馍馍,长大被打入死牢尚且能被大赦天下搭顺风车。当皇帝之后以及后来又让位之后,多次化险为夷。

小说写到程咬金活了一百多岁,起义军正需要一员福将作为图腾。

为什么不是魏徵?魏徵出场少,戏份不多,对其性格描写较少,沉着稳重,当了皇帝对于小说来说少了跌宕起伏。

为什么不是秦琼?秦琼可以说是46友的中心人物,毕竟贾柳楼结拜便是因为大家赶来给秦母祝寿。但看小说而言,起义之前秦琼一直处于官面,北平府混过之后回济南当了齐排长,官私两面的朋友都有,却从没有想过要造反,直到程咬金抢皇纲。何况秦琼官面的交情甚多,遇到隋朝的敌人时可能犹豫不决。

从秦琼三次放走靠山王杨林便可得知。相比此,程咬金几乎不认识官面的人。

瓦岗寨英雄里有个带齐字的是谁

齐彪
又名齐国远,《隋唐》人物,参与过七煞反长安、贾家楼结盟等,瓦岗武将。
单田芳先生的评书《隋唐演义》中与李豹并称为瓦岗山的两大草包(如同《七侠五义》中的房书安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小人物)。
在单田芳评书版本中是使用纸糊的大锤唬人的。但是其他版本的评书中齐彪又有不同的故事,详见《兴唐传》(陈荫荣)、《大隋唐》(连丽如)、《隋唐演义》(田连元)。
如《兴唐传》中的描写:
在瓦岗众将中,这齐彪齐国远能耐比较差。他在大羊山当山大王的时候,专使一对象磨盘般大、抹黑漆的空膛儿木头睡吓唬人,立了大魔国,不能再玩儿那套了,现在手中这对锤也就有小茶壶那么大。

《说唐全传》中的瓦岗五虎都是什么天神转世结局怎么样

《说唐全传》这部小说可谓脍炙人口,这种传统评书一般都会神话色彩,对于本事特别大的人都说是天上的某个星宿下凡。最出名的为瓦岗五虎将,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下,这五虎将是什么星宿下凡,在说下他们的结局。

银锤太保裴元庆。裴元庆是巡天太保哪吒下凡。原隋朝大将,后来投降瓦岗寨,担任先锋官,是瓦岗寨武力值最高的一位,天下武将排名第三,是唯一一位可以连接李元霸三锤还活着人,后来在出征扬州得玉玺的路上被新文礼设计,用火雷阵活活烧死。

冷面寒枪俏罗成。罗成是白虎星下凡。天下好汉排名第七,后来跟随表哥秦琼投靠瓦岗寨,是瓦岗寨的副帅,曾经大破杨林一字长蛇阵,破铜旗阵,回马枪一枪杀死靠山王杨林,抢挑李元霸,勇得天下第一武状元。降唐后封为越国公镇守潼关,后来刘黑闼反唐,李渊派建成、元吉为帅,到潼关后与罗成不和,于是陷害罗成出关后关闭城门不杀刘黑塔不许回城。最后马陷淤泥河万箭穿心而死。

大帅秦琼。秦琼是左天蓬元帅转世。人称小孟尝,神拳太保。江湖名声极好,前期的秦琼打仗几乎没赢过,投降李唐后比他厉害的战将基本上都死了,他基本上就是天下第一了,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依然勇猛。后来在薛礼征东的时候与尉迟恭举鼎夺帅,吐血而亡。

单雄信。青龙星下凡。绿林总瓢把子,为人极其仗义,没有拿的出手的战绩,后来因为与李唐王朝有过节,致死不降唐,被罗成处斩。

程咬金。土德星君下凡。做过三年大德天子,武功只会三斧子半,外号瓦岗第一大草包。但是人福大命大,后来在薛刚反唐最后打开薛家铁丘坟后大笑而死。

他是隋唐著名“草包”,被人杀死后,26位英雄为他报仇,为什么呢

这个人叫齐国远,也是瓦岗寨的八彪之一。

他的武艺并不差,可他身边的人都太牛了,神拳太保秦琼,九省绿林好汉单雄信,隋朝文武状元王伯当。相比之下,齐国远就是草包一个!

齐国远功夫不行,但极其讲义气,为人和善,是瓦岗众将的开心果!齐国远从少华山,到贾家楼结义,再到瓦岗寨,最后投降唐朝,一直是与秦琼他们不离不弃,忠心耿耿!

齐国远死的很惨,东征高丽之时,齐国远与李世民被围困凤凰山,身旁的将军一个个被盖苏文所杀!齐国远怒发冲冠,明知自己不敌,为了报仇,拿着大锤就去大战盖苏文,不出两回合就被盖苏文斩于马下!

齐国远一死,原本是瓦岗寨的二十六位总兵,纷纷上马,枪的枪,刀的刀,眼含热泪,大喊:盖苏文,我把你拿来剁为肉酱,以祭我兄弟齐国远,方消我恨!

程咬金在隋末唐初真的是一个草包吗

不是。所谓的草包形象只是受到了影视剧的影响,其实程咬金不管是武力值、智商、情商都是顶尖水平。

徐茂公魏征都是瓦岗出来的为什么一个跟李世明一个跟了李建成

魏征和徐茂公是两个非常自私的人,他们的品格配不上他们的才能和地位。
田连元先生的残本《隋唐演义》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其中没有程咬金探地洞的情节,而是通过【拜旗】证明了程咬金的「天命所归」,仔细想想,确实精妙。
拜旗的好处在于:
1. 如果翟让方信了所谓天命,这样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地交出领导权。
2. 如果翟让方不信,这样相当于暗示性地秀肌肉:我方有如此能识天文的高人,你们不怕?
3. 无论翟让方信不信,这样都给了他们和平认怂的台阶——我们是顺从天命,而非屈服于山东义军。
4. 如果翟让方不肯认怂转入武斗,外来者山东义军拥有了顺天诛逆的道德正当性!
田先生说得明明白白,通过拜旗夺权,完全出于魏征、徐茂公的设计。
这个设计的精妙,让人叹为观止。
那么为什么是程咬金?
因为三点:
1. 魏征、徐茂公不想做老大,想做辅助者
2. 魏征、徐茂公无法精准预测起风时间,秦琼可能是出于巧合才错过的
3. 魏征、徐茂公不能接受程咬金后面的人做老大,程咬金是最后一个符合他们想法的
前两点是书中写明的,第三点是我推测的,因为在程咬金推辞时,徐茂公说:你不当皇帝,翟让他们就要当了。
……这话不对吧?程咬金后面还有五弟六弟……很多自己这边的人哪?
徐茂公说的不是实话,他其实既不能接受翟让方的人,也不能接受五弟以后的人当皇帝。
为什么?
程咬金后面的是人是,五弟单雄信,六弟王君可,七弟尤俊达,八弟王伯当,九弟谢映登……全是单雄信系统的人。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单雄信的排名不高?
和上面的问题的回答是一样的,因为单雄信和罗成不和,单雄信无法团结最多数的人,当然罗成也不能。
能团结最多数的人的,首先当然是秦琼,然后就是魏征徐茂公,这三位都没当,最后一个选择只能是程咬金了。
程咬金虽然没文化,但是活得通透豁达,性格豪爽开朗,为人仗义,而且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草包,不会压制兄弟们的才能和意志。
而且程咬金有贡献,山东义军的经济基础是他劫来的皇杠银子,他又刚刚立下走马取金提、三斧子定瓦岗的巨大功劳。
程咬金所拥有的,正是后来的才智过人的李密所没有的。
于是,魏、秦、徐、程的核心领导集团形成,这一集团是如此坚固,后来无论单雄信、罗成还是翟让都没有对之产生质疑。
瓦岗军在这一坚固的领导核心的带领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隋事业。
直到程咬金让位于李密,后面很快分崩离析。
于是这四人组,又并肩地投向了李唐王朝的怀抱。
回过头看贾家楼结拜,为什么是这四个人排名最高,而单雄信排名第五,罗成排名第末?
因为必须是这四个人,也只能是这四个人。
书写贾家楼结拜名单的是谁?提议进行结拜的人是谁?魏征,徐茂公。
这两个人是真正的瓦岗舵手,秦琼太厚道,程咬金太粗疏,单雄信、罗成心智不成熟,柴绍基本就是个挂名兄弟。
魏征和徐茂公,一个前知府,一个前知县,他们的道士身份,绝不是清心寡欲的真正归隐,而是典型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筷子令反山东,为什么改名单删去很多人偏偏不删秦琼?
典型的《水浒》式的逼人入伙,像是吴用在卢俊义家墙上写反诗。
骗裴元庆家人上山那段,相似的桥段在《水浒》中更多了。
《孙子兵法》说,把别人置之死地,让他不得不和你并肩作战。
罗士信单臂曳双车——在田先生的版本中是三车——他力量再大,速度再快,一晚上能走多远?
来护儿一行人,其实一直在山东义军的掌控之中。
为什么罗士信出林子一趟再回来囚车就没了?因为再不抓住这个机会「救」出秦琼家人,下次再有机会不知是什么时候了。
为什么不在罗士信动手之前救人?你确定魏征、徐茂公真的想让秦琼家人活着吗?
最后,瓦岗军最高层决策者中的两人,贾家楼四十六友中的大哥和三哥,就这样抛弃了他们的兄弟,转而投奔其他阵营。
田先生的版本不全,其他先生的版本中,李密玉玺换萧妃,犯了绿林中大忌,两人【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无可厚非,但这种坚定果决,让人心生惧意。
这两人是典型的厚黑家,忍得住,做得出。
但毕竟是文人(评书先生的千古文人帝师梦啊),厚度比不过黑度,无法独立成事,只得依附别人。
又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两人更改依附对象时,极其冷酷决绝,反过来挖老朋友墙角更是毫不留情。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瓦岗之败,不在于二哥秦琼、四哥程咬金、五哥单雄信、老弟罗成,而在于大哥魏征和三哥徐茂公。
这是两个非常自私的人,他们的品格配不上他们的才能和地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