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说唐全传》中父子档进行武力排名,结果是怎样的?《说唐后传》中的薛仁贵在《说唐全传》的十八好汉中能排第几_程咬金_铁牛_白虎星

本文目录

  • 如果对《说唐全传》中父子档进行武力排名,结果是怎样的
  • 《说唐后传》中的薛仁贵在《说唐全传》的十八好汉中能排第几
  • 您认为《说唐全传》中最可恶的人是谁,为什么
  • 《说唐全传》中哪些大将武艺高强,但多少有些贪生怕死

如果对《说唐全传》中父子档进行武力排名,结果是怎样的

《说唐全传》原本只是写到李世民登基为止,不过或许题材好,所以又有了后传,这样一来,原来的全传就成了前传,与后传合称《说唐全传》。

隋唐英雄的后人们

前传以秦琼、罗成等瓦岗诸将为主视角进行叙述描写,他们的后人只出现了一个罗通。那时罗成刚刚阵亡,李世民前去吊唁,遇上了小罗通,因感念罗成忠君报国,所以李世民将罗通收为义子。

只见里面走出一个小厮来,年纪约有三四岁光景,满身穿白,走到秦王面前,喊声:“皇帝老子,我家爹爹为你死了,要你偿命。”秦王便问:“此是何人?”程咬金笑道:“主公,这个就是罗成兄弟的尾巴,叫做罗通。年纪虽小,倒也是有气力的,真正将门之子,日后定是一员勇将。”秦王大喜,双手把罗通抱起来,放在膝上,遂取出一锭金子与他,叫一声:“王儿,果是孤家害了你父亲,孤终久不忘你父亲一片忠心。”便对叔宝、咬金道:“孤欲过继罗通为子,二卿意下如何?”叔宝道:“这就是贵人抬眼看了!”即忙唤:“罗通快下来,拜了主公。”叔宝扶定罗通,向秦王拜了八拜。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此时李世民只是秦王,罗通因为年纪小,不懂这些,所以才叫他皇帝老子。

到了后传,二代子弟悉数登场,并且成为了李唐的主要力量,除了刚才说过的罗成之子罗通,书中还提到秦琼之子秦怀玉;尉迟恭之子尉迟宝林;程咬金之子程铁牛;苏定方之子苏麟、苏凤;段志远之子段林;滕贤师之子滕龙;另外还有占山为王的单雄信之子单天常。

父子档武艺大排名

根据上面提到的二代弟子,我们可以组成八个组合,分别是罗成、罗通;秦琼、秦怀玉;尉迟恭、尉迟宝林;苏定方、苏麟、苏凤;程咬金、程铁牛;段志远、段林;滕贤师、滕龙;单雄信、单天常。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八组父子档的武艺排序。

第八位:滕贤师、滕龙

滕贤师在前传根本就没出来过,不知道是哪冒出来的开国元勋,其子滕龙也是个战五渣,让程铁牛六个回合就杀得大败。

从程咬金暗示程铁牛杀了滕龙看,滕贤师应该与苏定方比较亲厚,而滕龙也是“苏党”的一员(二代爵主分为秦党和苏党,秦党以秦怀玉为首,苏党以苏麟为首)。

第七位:段志远、段林

很多朋友一定会说,人家叫段志贤。历史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确实是段志贤,但这是小说,小说中写的就是段志远,我也没有办法。

段志远在前传也没什么戏份,他与殷开山、马三保和刘洪基齐名,为“开唐四老”之一,其武艺预计与马三保差不多。而程咬金三斧子定瓦岗时曾力挫马三保,所以个人觉得段志远同样抵不住程咬金的三斧子,毕竟天下第十八的单雄信都败给了程咬金。

段林的武艺比程铁牛倒是高了很多,五合就杀败击败程铁牛的苏凤。但是对比程咬金的三板斧依然差距巨大。可以说在这四个人中,程咬金的三斧子是无敌的,加上程铁牛做添头帮衬,段志远父子很难占到便宜。

第六位:单雄信、单天常

单雄信是青龙星临凡,前传中的第十八条好汉,但是斗将几乎没赢过,曾被程咬金两斧击败,而且是实打实的遮拦不住,所以他的排名很水。

单天常在单老的评书中很猛,能轻松生擒尉迟恭,但我们讨论的是《说唐》。在《说唐》中,单雄信都被尉迟恭碾压,更何况从小没了父亲的单天常,他没什么奇遇,所以只是个占山为王的山大王,在罗通扫北时,听说罗通是罗成之后就要报仇,结果交战秒败,不得已降了大唐,不过当时他存的是暂时栖身,伺机而动的心思。罗通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命其为先锋,自领一军,避免其在军中搞出事情。

原本以为有了这样的伏笔,罗单斗会延续到第二代,不成想单天常出门遇见铁雷银牙,就被杀了……

所以说单雄信、单天常父子的实力只能算凑合。

第五位:程咬金、程铁牛

当了半天的“刻度尺”,也该轮到这对父子了。实话说,程咬金虽然只有三斧子的威力,但这份威力确实不俗。而程铁牛就比较平庸了,没了三斧子的光环,整体斧法又威力有限,所以说这对父子档主要就是靠老程的三斧子撑门面,去了这点可能也就比滕贤师这对龙套父子强点。

第四位:苏定方、苏麟、苏凤

从这里开始其实才勉强能算作实力派。首先说苏定方虽然在前传只是一般角色,但是从战绩看,并不比单雄信逊色,他能否挡得住程咬金的三板斧不好说,但胜在两个儿子还算拿得出手。

苏麟与秦怀玉交战失利,但是相对于其他两两对决,这二人打得时间是最久的,武艺上虽说未必赶得上父亲,但是在二代子弟中算不错了。

苏凤比程铁牛强,但是不如段志远的儿子段林,也是个龙套,他比较牛的地方是在罗通公报私仇杀了苏麟后,苏凤连夜跑了,后来生了个儿子苏宝同,水平还算过得去,还锏打死了秦怀玉。

第三位:尉迟恭、尉迟宝林

尉迟恭出世比较晚,后期看起来很强,和秦琼几次都打得有来有回,但是书中写明,是玉帝答应黑煞神出世后让左天蓬带病三分,黑煞才临凡的。也就是说,与尉迟恭伯仲之间的秦琼并非巅峰,所以秦琼是>尉迟恭的。

而秦怀玉与尉迟宝林大致实力与老年尉迟恭差不多,所以说尉迟恭父子的实力要低于秦琼父子。

第二位:秦叔宝、秦怀玉

秦琼是前传的第十六条好汉,虽然对比前期一众大将有很大差距,但是在瓦岗旧将中除了罗成,秦琼基本就是天花板,后期带病三分,依旧和尉迟恭打得平分秋色。

秦怀玉在争夺状元时被罗通四合就击败了,但是比其他人武艺要强得多。与老年尉迟恭相比大致处于伯仲之间,还曾拼死挡住盖苏文半日。

可以说在唐军老一辈中,秦琼只比罗成差,巅峰期强过尉迟恭。而秦怀玉大致和尉迟宝林持平,这样一来,秦琼父子相对就要强一些。

第一位:罗成、罗通

这对父子第一基本没有悬念,罗成是白虎星临凡,一条丈八滚云枪二百四十斤重,在北平府与秦琼传枪递锏演武时,兄弟二人枪锏互换,只一锏就打得秦琼连退数步。后来面对尉迟恭,三两枪令其招架不住。程咬金威力不凡的三斧子在罗成面前全无功效,只砍了两斧就被罗成刺伤,更不用说单雄信等等。

罗通同样是二代中的翘楚,四个回合令秦怀玉认输,这份实力怕是巅峰期的秦叔宝也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可以说,罗成、罗通父子的组合,吊打以上七对联手也全无问题。


综上所述,无论一代还是二代,都是罗家父子实力最强。

《说唐后传》中的薛仁贵在《说唐全传》的十八好汉中能排第几

论神兽等级,薛仁贵只能在隋唐十八杰里排第七。

薛仁贵是白虎星第二世,在整个隋唐演义系列里,青龙四出世,白虎三投唐。

白虎星第一世是罗成,搞死了第一代青龙星单雄信。

第二代薛白袍老师,虐了躲到高句丽的第二世青龙星盖苏文。

第三代青龙星薛刚,因为白虎星缺席,所以薛刚反唐势不可挡。

第四代青龙星安禄山,打得李隆基躲四川,万幸第三世白虎星郭子仪救驾,否则大唐就玩完。

虽然白虎星很牛皮,但在隋唐交接时期,有一大批神格更高的大V下凡,所以衬得白虎星非常尴尬。

排位第一的是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大鹏金翅鸟降世,一人一马一对锤,一下午砸死一百多万诸侯联军,堪称人间核武器。没有办法的事情,大鹏鸟乃是西方护法神兽,猴子碰到都只能认怂,何况区区白虎星。

排位第二的是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乃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降世,天庭雷部一把手,等于是部级干部,怎么着也比二十八宿的地位高一截吧。

老三银锤太保裴元庆,八臂哪吒下凡,八臂哪吒乃是哪吒分身之一,也是天庭高级管理层了。

而书胆秦琼秦叔宝,虽然能耐没有白虎星转世的罗成大,但人家是左天蓬下凡,也就是天蓬元帅账下水军左帅。这里的天蓬元帅跟猪八戒不是一回事,乃是紫薇大帝四大护法天神之首,地位极高。秦琼是他手下二号人物,肯定高于区区白虎星。

混世魔王程咬金,乃是土德星君下凡,道教五星君之首。

另外李世民是紫微星下凡,帝王光环护体,白虎星表示好怕怕。

靠山王杨林,计都星下凡,九曜星官之一,应该跟二十八宿是同一级别。

然后才是白虎青龙两个星宿,比他们次的是黑煞神尉迟恭,猪婆龙杨广,还有贾柳楼三十六天罡。

白虎青龙相爱相杀当主角,得等到这些大神都归位之后,才有他们横的空间。

虽然神格不是顶级,但薛仁贵单论纸面配置,直接能把李元霸等所有隋唐英雄爆出银河系去。

一人虐遍整个地图的西府赵王李元霸,拥有四象不过之力,古代一象之力等于12500斤,四象之力等于50000斤,也就是25吨力量。龙珠里面贝吉塔在18吨重力下训练,直接就变超级赛亚人了,李元霸明显比超一还厉害。

但是薛仁贵的配置比李元霸还高,他在探地穴的时候看见三个蒸笼,一笼里是面捏的蟠龙,一笼里是两个面虎,一笼里是九个面牛。薛仁贵没羞没臊的都给偷吃了,结果这些面点代笔的是三种神力,结果薛仁贵老师得到了一龙二虎九牛之力,一龙之力等于十象之力,二虎九牛等于二象之力,所以薛白袍理论上有十二象的神力,等于三个李元霸,折合现代重量等于75吨。

薛仁贵本来觉得自己这么厉害,已经可以上天了,结果NPC九天玄女表示这还不够,俺再送你一套神装备,白虎鞭、震天弓、穿云箭、水火袍和天书一册五件套,让你在东征路上更加造作。

鉴于后唐传说基本上都是仙人斗法,所以薛仁贵这种配置就并不出奇了,但跟隋唐时期还是武将肉搏相比,这就是妥妥的开挂了。

李元霸:你玩不起就明说~~

您认为《说唐全传》中最可恶的人是谁,为什么

罗成阴狠,翻脸无情;秦琼虚伪,沽名钓誉;程咬金混不吝,唯恐天下不乱……《说唐全传》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同时揭露人性阴暗的古白话小说,书中塑造了很多存在人格缺陷的“正面”人物,但是无论罗成、秦琼还是程咬金,和徐茂公比起来恐怕都是小巫见大巫。

作为右相星临凡的徐茂公精通伏羲八卦,五行推衍无有不中,然而正是由于可以窥探天机,所以他以天数使然或者天意难违作为最好的借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瓦岗的建立

秦母大寿时,天南海北、黑白两道三十九位英雄好汉齐聚一堂,这些人中很多之前并不认得,比如罗成、柴绍、程咬金和绿林好汉们,甚至可以说罗成这样的人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响马,可就是在这种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情况下,徐茂公却看似很冒失的提出了三十九友大结拜。

原本他若是无缘无故提出这点,大家一定会认为他疯了,但是徐茂公很会抓住时机,他激将秦琼,烧毁了捕批牌票,让大家见识了秦琼为了义气宁可自己涉险。绿林人最看中的就是义气,所以见了这一幕必然敬佩,徐茂公就是抓住了大家血气上涌的这一瞬间,提出了结义。

原本像罗成、柴绍这样出身的和绿林人士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但他们俩年轻,正是热血冲动的时候,而且大家都同意,他们若是拒绝,岂不是小觑了天下英雄?秦琼的面子也必然不好看,于是便有了之后的一幕。

茂公道:“今日众英雄齐集,也是最难得的,何不就在此处摆个香案,大家歃血为盟,以后必须生死相救,患难相扶,不知众位意下如何?”众人齐声道是。就于楼上摆下香案,一个个写了年纪,茂公写了盟单,众人一齐对天跪下,茂公将盟单高声念道:

维大隋炀帝二年九月十四日,有徐勣、魏征、秦琼、单通、张公瑾、史大奈、尉迟南、尉迟北、鲁明星、鲁明月、南延平、北延道、樊虎、连明、白显道、金甲、童环、屈突通、屈突盖、齐国远、李如珪、贾闰甫、柳周臣、王伯当、尤俊达、程咬金、梁师徒、丁天庆、盛彦师、黄天虎、李成龙、韩成豹,张显杨、何金爵、谢映登、濮固忠、费天喜、柴嗣昌、罗成等三十九人,歃血为盟,不愿同日生,只愿同日死。有荣同享,有难同当,吉凶相受,患难相扶。如有异心,天神共鉴。

为何徐茂公要极力促成这次结拜呢?我们看一下名单,不同于评书,在《说唐》中,三十九友的老大是徐茂公,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他的威望,加上他本身就算无遗策,所以在瓦岗正式立主之前,他就是实际上的领头人。而之后大反山东,也确实是徐茂公发号施令。

我们必须承认徐茂公的能力,通过他调兵遣将,众兄弟在缺少了两个强力战力罗成、柴绍的情况下依旧一路杀到瓦岗,赶跑了马三保,占据瓦岗山,自立为王。从这点讲,徐茂公居功至伟。

那么为何在后来却是一直添乱的程咬金做了“王”?除了所谓的天数,这也正是徐茂公的高明之处,因为他打定主意投唐,如果他的身份是一镇反王,必定为李渊所不容,但如果反王无能,他靠自己的能力振兴瓦岗,那就是能干的贤臣,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争抢的对象。

说白了,徐茂公之所以将这些人聚在一起,和宋江聚拢人才招安道理是一样的。宋江一个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如果孤家寡人,朝廷不可能重视他,所以梁山整个势力就是他的资本。徐茂公虽然有能力,但身份不过一个江湖术士,他需要一个平台先证明自己的价值,不然他即便投唐,也只能作为秦叔宝、罗成这样人物的附庸,如何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呢?

试想,存着这样的心思,即便瓦岗有过高光期,又怎么可能长久?

瓦岗的覆灭

很多人认为,瓦岗的覆灭是因为李密后期昏庸,“玉玺换萧妃”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桥段。实际上这是评书改编后的情节,在《说唐》中,李密用来从窦建德处换萧妃的是珍珠旗,玉玺是在紫金山被李元霸抢去的。

李密在得到萧妃后确实荒废了政事,但是整个瓦岗没有一个人去劝谏,在程咬金生擒李世民后,徐茂公和魏征私改李密的旨意,将李世民放走,而在李密训斥赶走二人后,他们不思己过,还留诗揶揄。

高阳道士徐茂公,拜上金墉西魏王。

日败三贤归别国,开仓甲子耗王粮。

七骠八猛皆离散,一十二骑往哪方?

约克五行丁卯日,管教四马自投唐。

雄信洛阳招驸马,乱箭攒身王伯当。

挂首午门传号令,那时见你泪汪汪。

李密派秦叔宝、罗成去捉,二人鬼混一日回来复命,被李密一语道破,喊打喊杀,二人的反应是好气又好笑,一旁的程咬金则直接捅破了窗户纸。

旁边闪出程咬金大叫道:“主公,这个使不得。你不想想来历,自去摸摸肚里看,若不亏我们这几个人,你这皇帝哪里来的?如今怎么反面无情,动不动就要杀起来!”

程咬金所说,几乎代表了整个瓦岗将士的心声,徐茂公扶保李密,就是为了脱身。

为何这么说呢?首先,傻瓜都知道,程咬金不是明主,所以程咬金当家时期的瓦岗虽然实力强大,但更像一个草台班子,完全就是瞎胡闹。等到徐茂公觉得投唐时机差不多到了的时候,自然就要想脱身之策。无论程咬金怎样,如果徐茂公直接舍其而去,那就是不义,而且贾柳店众弟兄对程咬金当家的瓦岗颇有归属感,徐茂公若走必定众叛亲离。

程咬金虽然是个混不吝,但是他不傻,而且还很狡猾,他一早就知道自己不是当主公的料,新鲜劲过了也就腻了。而且如果他不摘掉大魔国混世魔王这个头衔,将来是很麻烦的,于是误杀杨素被杨玄感押解经过此地的李密被捧上了“主公”的位置。

没几个人对李密有什么归属感,所以徐茂公、魏征、秦琼、罗成的这一系列欺君行为被看做理所当然,相反到成了李密不知进退,然后到了外面,无人提这些,只说李密沉迷美色。实际就事论事,李密对这件事的处理有什么错?

紫金山李元霸一个人将十八路反王麾下一百八十五万联军杀得只剩六十五万,同时不仅抢了李密的玉玺,还逼迫十八路反王归降降表。如此的奇耻大辱,李密要报仇,所以在大赦时单单决定不赦李世民何错之有?何况这还是程咬金提醒的。

徐茂公和魏征因为李世民是真命天子,所以早有归顺之意,于是不顾现在的主子,急于讨好未来的,将“不赦改成本赦”,李密就是杀了他们都不过分。可是免去死罪的最终结果却是被徐茂公用诗嘲讽,还间接导致了瓦岗的解体。

所以说,从一开始瓦岗的建立,到覆灭,都是徐茂公的算计,是他扬名天下的跳板,而弃魏归唐之后,徐茂公马上召集了大部分瓦岗旧将,一下就成了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罗单斗的推波助澜

所有人的命运,起码近些年的,徐茂公都算得到,比如单雄信、罗成、王伯当的死。

大反山东时,徐茂公就算出,只要单雄信参与,在潞州二贤庄的家眷必然受到牵连。于是作为大哥的徐茂公很“仗义”的没有告诉单雄信。不仅如此,他反而还激单通承诺若家人有个三长两短不能迁怒于他。

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数,无论徐茂公怎么做单雄信的家人都必然会死。按照《说唐》的设定确实如此,但如果真的是兄弟,有一句话叫“尽人事,听天命”,这也算是尽了心了,哪有什么也不做,反而先把自己摘干净的道理?

另外,单雄信和罗成的死在大家歃血为盟时,徐茂公就已经算到,但他丝毫没有提醒过。经常看古典小说的都知道,一旦有世外高人算出某个人物有什么劫难,就会提醒他注意什么,或者留下几字箴言。尽管最终他们还是避无可避的亡故了,但告知与不告知的意义是不同的。徐茂公的所作所为看似只是顺其自然,上应天数,实际就是不想牵扯因果,同时还能用这些人的既定命运做做文章。

另外,我们都知道,罗成和单雄信不和,也因此引发了青龙、白虎三世的争斗。二人争端除了天克(白虎属金,青龙属木,金克木)和程咬金的挑拨离间、秦琼的不作为外,还有徐茂公的“巨大功劳”,或者说徐茂公才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正是他最后的一系列操作,使得只是不和的二人结成了死仇。

瓦岗解体后,秦琼、罗成、程咬金最早投奔的是在洛阳做驸马的单雄信,单雄信对他们特别好,但是徐茂公一来,直接就把秦琼和程咬金拐走,只留下病重的罗成。

罗成算计单雄信,让单雄信误以为罗成和自己是一条心,都是要与李唐不死不休,可是在李世民兵犯洛阳的时候,罗成居然带着家眷临阵倒戈,这也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心灰意冷的单雄信一个人冲进了唐营。

徐茂公往下一看,那些众将多是贾柳店结拜的朋友,谅来不肯伤情,独有罗成与他面和心不和,遂叫:“罗成。”应道:“有。”“你与我去擒这单雄信!”罗成道:“得令!”

当时唐营多数都是瓦岗旧将,他们在明知单雄信与李唐有仇的情况下依旧加入了李世民麾下,虽然说将其择木而栖,为了前途做正确的选择无可厚非,单雄信也理解他们这么做,但是他们自己是不好意思与单雄信相见的。

罗成狠毒,翻脸无情,任务给他他一定会完成,但罗成之前也一度不好意思和单通见面,只不过他不会为了这份不好意思影响决断。要是说唐营除了罗成没人能制服单通,也就罢了。但是明明有实力碾压单雄信,却并非出身瓦岗的尉迟恭在,徐茂公却弃之不用,偏偏点了尉迟恭的将。而当秦王对喊打喊杀、宁死不降的单雄信无可奈何,问计于徐茂公时,却得到了一个简单扼要的办法。

秦王再三哀求,怎当雄信心如铁石,只是不睬。秦王无奈,只得立起来问徐茂公。徐茂公道:“苦劝不从,只得斩首。”

在徐茂公看来,死是单雄信唯一的归宿,此时的单雄信不再是那个一支令箭就能让整个绿林风起云涌的总瓢把子,曾经其麾下各个山头的当家已经成了唐臣。

刑场之上,徐茂公再度算计了单雄信一次,榨干了他最后的利用价值。

茂公便同程咬金等众人设下香烛纸帛,茂公满斟一杯送过来道:“单二哥,桀犬吠尧,各为其主。可念当初朋友之情,满饮此杯,愿二哥早升仙界!”雄信酒到面前,把酒呼来照茂公面上一喷,瞪着眼骂道:“你这牛鼻子道人,老子好好一座江山,被你弄得七颠八倒,今日还要说朋友之情,你娘的交情!谁要你酒吃!”茂公道:“二哥虽不吃,我是尽我的礼。”然后张公瑾、史大奈、南延平,一个个把酒敬过来,雄信只是不肯饮。

这一切看起来合情合理,实则不然,问题就出现在徐茂公第一个敬酒。

作为三十九友的老大,在正常情况下,徐茂公第一个敬酒没什么不妥,但此时的单雄信最恨的就是徐茂公和罗成,徐茂公第一个敬酒就料定了单雄信不会喝,同时让本来心中就不甘的单雄信更是火大,从而直接迁怒于后续敬酒的其他兄弟,直到程咬金敬酒,说了让单通顺心的话,他才喝了。

试想,如果不是徐老道第一个敬酒,而是程咬金,接着众兄弟再一一上前,单雄信还会如此吗?看起来喝酒不喝酒只是一个形式,实际上徐茂公却摘清了自己,将单雄信推到众人的对立面。

说的再直白一点,如果第一个上前的不是他,单通喝了所有人的酒,只拒绝了徐茂公和罗成,那么有问题的就是徐茂公和罗成,但是他第一个上前拱火,造成了最终局面,反而成了单雄信不识时务,不知好歹,这一点从罗成最终的话也看得出来。

罗成上前道:“单二哥,小弟不是怕你不过,因我们多是朋友,岂可不敬你一杯?但你与俺表兄何等交情?众朋友多归了唐,单二哥这等执意,觉得太过分了些。今番小弟奉令监斩,你若要性命,可速速商议。不然,你快饮此酒,待小弟开刀。”

雄信听见此言,骂道:“罗成!你这小贼种!背义投唐,我今生不能杀你,来世杀你全家。老子入你的亲娘!”罗成听他骂得刻毒,一时性起,大怒,拔剑把雄信一剑砍为两段。他一点灵光,直往外国去投胎去了,后世借了盖苏文,来夺唐朝江山。

罗成在背叛单通后一直不好意思与之相见,包括出战将其生擒时,面对单雄信的破口大骂,也不还口。但此时突然说出如此撕破脸的话,主要就是在大家敬酒的过程中觉得单雄信多少有点给脸不要脸。但如果徐茂公没有第一个敬酒,单雄信将其他人的酒尽数喝了,罗成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有可能静思己过,那么就不会有二人最后的彻底决裂,罗成怒杀单雄信引发出二世青龙盖苏文的复仇。


所以说,徐茂公对兄弟步步为营的算计,这不是性格上的缺陷,而是骨子里带来的“阴”,也是本人对他厌恶的原因。

之后罗成战死,乱箭穿身。到了后传,秦琼吐血,应誓而死,而其他瓦岗兄弟在凤凰山被二世青龙盖苏文尽数斩杀,只有最后被单雄信接纳的程咬金幸免于难。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徐茂公,却依然做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股肱之臣,平安无事。

安史之乱爆发后,三世青龙安禄山将徐茂公曾孙徐承志满门诛杀,并且将徐茂公挖坟焚尸,不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徐茂公有没有算到自己百年后的这一天呢?

《说唐全传》中哪些大将武艺高强,但多少有些贪生怕死

从本性上讲,能活着谁也不愿意死。但面对死亡的一刻,有些人依旧铁骨铮铮,有些人则开口乞饶,这无关武艺。

程咬金

小说中的程咬金从《说唐全传》一直活到《薛刚反唐》,作为土德星君临凡,他拥有遇土不死的特殊性,但依旧很怕死,或许他的长寿和他的滑头也密不可分吧。

比如撺掇李世民出游,自吹武艺如何如何高强,结果遇见尉迟恭,被三番两次打死又复生,最后居然把李世民做抵押,自己回去请救兵。少年的李世民那么忠厚仁德的人心中都极为不满。

另外,在被马赛飞生擒之后,王世充下令将其处斩,程咬金马上口称投降,并让单雄信帮他说话,因而保住性命。让人可发一笑。

但是该说不说,程咬金关键时刻不拉梭子,对于困难的事虽然他都百般推诿,但最后都能很好的完成,这或许就是福将的特殊性吧。

伍天锡

作为天下第六条好汉,伍天锡的武艺和排名第四的雄阔海几乎等同,连战半个月都不分胜负。另外,伍云召在被宇文成都击败后,曾命焦方突围去请伍天锡,认为只有伍天锡才能与宇文成都一较长短,这说明伍天锡第六的排名并不客观,真实实力起码不下于伍云召。

四明山联手雄阔海、伍云召大战宇文成都,虽然战败,却也很好的消耗了宇文成都,为之后裴元庆“第三反打第二”打下殷实基础。

只不过,这样的伍天锡却被李元霸吓破了胆。由于三兄弟联手被李元霸一锤打回,所以之后见到秦琼一度压制李元霸,大战四十合后,伍天锡对秦琼极为惧怕,在天昌关见了秦琼,回马就跑。他却不知道,秦琼是因为对李家有恩,所以李元霸不敢还手,卖了个人情给秦琼,使其名扬天下。

而在面对李元霸时,伍天锡彻底怂了。

李元霸大怒,拍开万里云,大叫道:“孤家来也!”伍天锡见了李元霸,大惊失色,欲待要走,无奈已照面了,不好退回,只得说道:“千岁为何也来考武?末将让千岁进关。”元霸大喝:“哇!红面贼,你把孤开路将打死了,孤来取你命也。”

可惜,类似讨好的对话也没换来自己活命的机会,谁让他好死不死的杀了李元霸的开路将梁师泰呢。

秦琼

秦琼在这部书中真算不上英雄好汉,说沽名钓誉都不为过,只不过很好的隐藏了心中“恶”的一面。

刚才说过,在四明山,李元霸顾念秦琼对李家有恩,故而不敢对其出手,在二人交战时处处忍让,谁成想秦琼却揣了一枪刺死李元霸的心思。他的不断纠缠终于惹怒了李元霸,元霸一锤打飞了秦琼手中的虎头枪。

当下秦叔宝失去虎头枪,不觉大惊,下马叫道:“千岁,恕小将之罪。”

看来再李元霸面前,谁也硬实不起来。

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和秦叔宝一样,在不同小说中人设是不同的,《说唐》中的宇文成都人性和骨气与《兴唐传》相比称得上天地之差。

在太原时,一直天下无敌的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教训了一顿,从此宇文成都对李元霸极为惧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依然希望可以有机会把李元霸杀了,然而当机会降临时,他才发现,自己似乎太天真了。

刘文静含冤入罪,这件事被路过的李元霸碰上,在得知宇文成都是此地主官后,李元霸单身前往,为刘文静求情。宇文成都听说李元霸一个人赤手空拳而来,觉得机会来了。

当下宇文成都口称“参加赵王”,手上一镋打去,想打个出其不意,谁知李元霸轻轻松松就来了个空手夺白刃,并将宇文成都生擒活拿,宇文成都一丈多高一员大将,被瘦小枯干的李元霸制住,动弹不得,连忙开口求饶。李元霸想起老师所说“不得伤了使镏金镋的”之言,将宇文成都释放。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太过苛责,只不过这几位在小说中都是名动天下的大人物,求饶……多少感觉有些掉份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