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出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成了千古绝对_纪晓岚_乾隆_上联

说起纪晓岚,很多人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张国立老师的音容笑貌。

那个伶牙俐齿、仪表堂堂的形象早已被他刻画得深入人心,当年多少个晚上的欢乐都是由这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带来的。

而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虽然和电视剧的角色有些出入,但确实巧舌如簧,尤其对得一手好对子。

不少人专门挑些极难的、刁钻的上联来为难纪晓岚,可几乎无一例外都能被他迎刃而解。

大到一品重臣,小到市井商贩都想挑战下这位纪大人的对对子功力,而其中一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难倒了无数英雄好汉。

而纪晓岚给出的答案,即巧又妙,三言两语成就了这番千古绝对。那你知道他到底对的是什么吗?可以先在评论下写下答案,看看对不对。

纪晓岚巧言善“对”

乾隆皇帝出了名的喜欢微服私访,他还特别喜欢带上纪晓岚。纪晓岚既幽默又有学问,而且特别会为人处世,带上他能让沉闷的路途显得有趣一些。

那乾隆爷可逍遥自在了,一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可一旁的纪晓岚却一路发愁。这是为什么呢?

展开全文

原来这纪晓岚擅长对对子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慕名而来专程找他对对子。

有一次去了一家名贵的酒楼,满桌子都是让人流口水的大鱼大肉,这纪晓岚还没动筷呢,眼看酒楼老板便拿着对联兴高采烈地过来了。

纪晓岚见状一拍脑袋心想,这又吃不上热乎饭了。好不容易饥肠辘辘地对出下联,一看这万岁爷又来了兴致。

乾隆不慌不忙地指着桌上的食物:“两碟豆。”

纪晓岚毕恭毕敬地回答道:“一瓯油。”

乾隆见其答上了立马改口:“桌上两碟豆。”

纪晓岚也跟着改口说道:“橱下一瓯油。”

看着纪晓岚答得又快又妙,乾隆不甘心,于是公然耍赖,他指着窗外飞过的蝴蝶悠悠地说:“听好了,朕说的可是「两蝶斗」。”

于是纪晓岚轻轻一笑:“万岁爷,臣说得是「一鸥游」。”边说边将身体比拟成鸥的姿态,看上去憨态可掬,惹得大伙都笑了。

乾隆见状又改口:“林间两蝶斗。”

纪晓岚马上跟上:“水上一鸥游。”

乾隆哈哈大笑,看样子确实难不倒纪晓岚,于是作罢。看着万岁爷败下阵来,和珅大人指着桌上的五花肉再次出题:“三斤四两五花肉。”

和大人这上联看似普通,实则不好对付。这是增加了难度的数字联,而且‘三四五’是连续的数字,更难的是,这上联正好应了此情此景。

纪晓岚看着桌上肥美油润的五花肉口水直流,可他还是立马说出了下联:“五两六钱七把葱。”

这个对联看似工整也应景,但是也让乾隆起了疑问,这么贵的葱,谁会买呢?

于是纪晓岚解释道,“咱们御膳房的葱,就是这么贵。”之后的乾隆回京后第一件事便是查御膳房的账本,这一查发现御膳房的葱确实贵得离谱,原来这么贵的葱会买的人竟然是乾隆自己。

可惜在对对联的过程里,桌上的美味佳肴早被乾隆和和珅吃到了肚子里,一旁嗜肉如命的纪晓岚看着满桌残羹剩饭也是无言以对。

虽然赢了对联,但纪大人咕噜作响的胃却输了。

还有一次,纪晓岚染上了风寒,头晕脑胀、鼻涕横流。他去京城找一位名医看病,这名医呢也算得上是纪晓岚的朋友,可医术极好脾气极臭。

他看着病恹恹的纪晓岚并未先行把脉,而是慢吞吞地要求看看纪晓岚对对子的水平。

“纪大人,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上,诊费、药费全免。不仅如此,我还给您开最贵的药方子,保准您一壶喝下去明儿就能精神抖擞。”

纪晓岚那是连张嘴的力气都快没,在宫里天天陪皇上对对子,吃个饭也要对对子,没想到如今病成这样还得对对子。

可这位名医不等纪晓岚答应便出了上联:“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这对联看似简单,实则工整符合逻辑。这名医看着纪晓岚,仿佛将他是病人之事抛之脑后,摆出一幅对不出来就不给看病的架势。

这时的纪晓岚嗓子疼痛难忍,说一个字都困难。于是他只得拿着毛笔在这名医开方子的纸上缓缓写到:“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写完后他还狠狠地剜了这位名医一眼。

不过名医不但没生气,还立马兑现了承诺。因为这下联对得确实精妙,既道出其缺点,又促其改正,对得工整还一语双关,妙哉!

但这些对对子的故事对于纪晓岚来说不过是生活里的小打小闹,要论他对对子的名场面,还得数乾隆的生日宴。

乾隆的生日宴和往年的一样豪华、热闹,纪晓岚在旁边喝喝小酒吃着肉,看着精彩的歌舞表演,也是不亦乐乎。

纪晓岚也给乾隆写了一副对联:

二万里山河,伊古以来,未闻一朝一统二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不过这份怡然自得被一位江南来的知县瞬间打破了。

这位知县上前给乾隆爷送了贺礼,那是提溜了不少名贵珍品。

乾隆本来就爱舞文弄墨,看着这些珍奇的名贵字画,嘴都笑得合不拢。尤其这位知县还送了一只鹦鹉,这只虎皮鹦鹉被圈在笼子里,用清脆的声音喊着“万岁爷吉祥!”,这可把乾隆逗得更加开心。

眼看万岁爷如此开心,这知县终于上前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好家伙,这知县送了这么多昂贵礼物一不讨个奖赏二不讨个更高的官职,他所做的一切全是冲着纪晓岚来的。

“微臣曾经写过一副上联,冥思苦想了多年,也想不出个下联。臣听闻纪大人才学八斗,又极擅长对对子。于是斗胆想讨教一二,不知万岁能否一允。”

纪晓岚一听,手里的肉顿时就不香了。

平日里上班时间对对子,吃饭时间对对子,连出门看个病也要对对子。这下好了,乾隆皇帝生辰大寿,还要对对子!

可老板开口了,这纪晓岚岂敢不从,乾隆手一挥,纪晓岚立马放下手中的肉毕恭毕敬上前来听上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知县缓缓说道。

这上联很有趣,因为老鼠是个特别的物种,因为它无论老少,一出生就被成为老鼠,没有人会叫“小鼠”、“幼鼠”。

而对对联,及要求工整,更重要是符合逻辑。

那究竟什么样的动物才能和老鼠对应呢?这个上联确实难住了纪晓岚。

一瞬间热闹的堂前便安静了下来,有的人在思考下联,有的人就想看纪晓岚出糗,这其中就有乾隆,乾隆向来喜欢作弄纪晓岚。

大家都屏住呼吸,全场仿佛只听得见纪晓岚来回踱步的声音。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纪晓岚也急得冒出几颗豆大的汗。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纪晓岚黔驴技穷时,那只送给乾隆的鹦鹉突然发出了叫声。

此时的所有人都不在意鹦鹉叫得那几声,可这声音却忽然点亮了纪晓岚的思绪,这个千古绝对也由此诞生。

纪晓岚不缓不慢地行了礼,他故意卖了卖关子:“大人的上联如此巧妙,怪不得您想不出个下联。可依在下看,这最好的答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知县立马回答道,“大人别绕弯弯,如若想出了下联,请快快说出,以便解开在下多年的心结。”

看着气氛烘托到了,纪晓岚便慢条斯理地走到鹦鹉边上说:“下联就是,鹦鹉雌雄都叫哥。”

鹦鹉俗称“八哥”,而无论是雌是雄,都得叫一声“哥”。这也和老鼠无论长幼都称“老”想呼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众人明白以后,立马拍手称赞,连乾隆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而这知县也当即心服口服,这一出精妙的下联也成为了千古绝对。

这一战,确实让纪晓岚出尽了风头,可同时又给他增添了更多的困扰。

上班要对对子,下班要对对子,吃饭要对对子,看病要对对子,甚至连午休的时间都被人叫醒起来对对子。

不仅没有啥清闲时间,连读书的时间都被剥夺了,于是纪晓岚心生一计,他决定大摇大摆地去输一次。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每月十五月亮圆,十五天又正好是半个月,非常妙。

纪晓岚很快给出下联:“今年年尾,明年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这次纪晓岚的对手是一个龅牙秀才,他再出一题:“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而这句上联同样也是一语双关。

纪晓岚悠哉悠哉说道,“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引得众人拍手称奇。

这位龅牙秀才急得直冒汗,于是随即只想出了一个简单的对联,哪不知纪晓岚竟没答出。

所有人都以为他江郎才尽,谁知这不过是他的金蝉脱壳之法。

纪晓岚对对子输给了一个小秀才,可他却一脸高兴,这一输,不会再有人找他对对子咯,毕竟谁会向一个输家讨教呢?

纪晓岚的一生

纪晓岚年轻时确实如电视剧一般铁齿铜牙、伶牙俐齿,可他到了晚年却变得沉默不语。

虽然历史上的纪晓岚没有电视剧里那样能同和珅抗衡,可他确实才华横溢。他也没有张国立老师那般风度翩翩,历史上的纪晓岚在相貌上确实是庸人之姿。

可他还是凭借着才华和三寸不烂之舌讨到乾隆的一丝欢心,要知道乾隆那可是完完全全的颜控,不仅对女人,对手底下的大臣也是如此,那和珅在历史上可是不折不扣的美男子。

而纪晓岚和珅几乎相差30岁,他们不仅不像电视剧里一样水火不相容,反倒彼此欣赏,关系不错。

纪晓岚名叫纪昀,字晓岚,出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是河北献县人。他的父亲纪容舒是个举人,纪晓岚出生后父亲还高中了举人。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纪晓岚自然也是饱读诗书,他四岁就开始每天读书学习。

他不仅起步早,自身也很刻苦,17岁考上秀才,24岁以乡试全省第一的成绩高中了举人,换作现在,那就是一个省状元。

而当年的考官正是乾隆的老师刘统勋,纪晓岚考完试便去拜了刘统勋为师,两人从此便成为了亲近的师生关系。

不过纪晓岚有个特别的爱好,他每次考取功名便奖励自己娶一个老婆,而这个爱好也让他在后面的考试里遗憾落榜。

两年后,他的母亲去世,没能让母亲看见他考上进士也是纪晓岚毕生的遗憾。

等他守孝结束再次重登考场时,已经31岁,虽然不再年轻还是以全国第七名的好成绩中了进士入了翰林。

当了官,自然就想往高处走。虽然纪晓岚一生为官清白,可他也是费尽心机拍了多年乾隆的马屁,才在官场拍出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每次写这些拍马屁的诗都是大批量的写,虽然量多但是质也高,写着写着终于被乾隆发现了。于是不到三年,他从一个翰林院的实习生一跃成了正五品。而且他还在36岁成为了山西乡试的主考官,也是所有考官里资历最浅的,由此可见乾隆对纪晓岚还是有些偏爱的。

虽然位置是拍马屁拍来的,可纪晓岚工作时的一丝不苟也让他将高位坐得顺理成章。他从未懈怠,在选拔和教育人才上大有贡献,经常熬夜批卷。

而他的下人总劝他歇一歇,纪晓岚则说:“拭目挑灯夜向晨,官奴莫讶太艰辛。应知今日持衡手,原是当年下第人。”因为他曾经名落孙山,他深知滋味难受,于是他更加认真筛选,不漏掉任何一个栋梁之才。

可当他的事业刚刚有了起色,他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从老家长途跋涉来看他,他想给父亲风风光光办一个寿辰。可他的父亲纪容舒一向节俭,为了让儿子省钱连夜赶回老家,可是79岁的他加上舟车劳顿,在路途里突发疾病去世了。得知此消息的纪晓岚悲痛了很长时间,在之后他格外珍惜家庭和亲情,连亲家他都当做家人一般对待。

纪晓岚认真严谨了一辈子,却糊涂了一次,而这一糊涂改变了他的一生。

45岁的纪晓岚在翰林院也算是个二把手了,他作为汉人升官速度已经算得上很快了,可惜好景不长,两淮盐引案爆发,22年期间,历任两淮盐政共贪污国家公款1090万两以上。

乾隆听完立马就火了,那都是朕的钱啊!于是乾隆革除了官职还秘密去抄他们的家,而这贪污的其中有一人叫做卢见曾,他是纪晓岚的亲家。于是纪晓岚糊里糊涂去通知了卢见曾,而这卢见曾做事太狠,他把家产全部转移了,乾隆去抄家时这剩下几千钱,甚至连衣服都不剩几件。好家伙,海瑞这么清廉都不至于只剩这么点家产。乾隆震怒,随即查到了是纪晓岚通风报信,于是直接给纪晓岚发配到了新疆。

而这个举报纪晓岚的人正是纪晓岚的老师,刘统勋。纪晓岚在新疆过上了他人生最惨淡的几年,他日日夜夜思念妻儿却也无能为力。

可最后纪晓岚还是因为刘统勋向乾隆举荐又回来修了四库全书,虽然修书的十多年他日夜辛劳不敢怠慢。

修书的过程是让纪晓岚既有成就感又充满负罪感,因为在他修书的14年期间,乾隆先后兴起了48起文字狱,悔改群书,焚毁了2000多种书籍,而整套四库全书也只有3600多种。

而这些,纪晓岚一个爱书之人也是参与了的,他短短十几年升到了从一品的礼部尚书,虽然高官俸禄,但他却坐立难安。

“余老矣,叨列六卿,久无建白,平生恒内愧。”

纪晓岚一生心系百姓、爱惜人才的清官,可君命难违,他仍然被那个时代困住了手脚,困住了他的抱负和才情。

因为修撰了四库全书,纪晓岚也背负了不少骂名。这位省状元一生坎坷,才华横溢的他却没有留下太多著作。

不过纪晓岚曾写过一本《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一本可以与《聊斋》相媲美的小说。而里面的故事文笔犀利,有着对世俗的批判。

鲁迅这么评价过:他生在乾隆间法纪最严的时代,竟敢借文章以攻击社会上不同的礼法和荒谬的习俗,很有魄力。

世人评价纪晓岚——文艺超绝,清白节俭。

而纪晓岚一生为乾隆等人写过无数对联,也难得为自己写了一副:“浮沉宦海如鸿鸟,生死书从似蠹鱼。”他一生高官俸禄,儿孙满堂,82岁寿终正寝,可这挽联里却充满着哀叹和无奈。

谁又能真正懂,纪晓岚心中的遗憾呢?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纪晓岚

[2] 《铁齿铜牙纪晓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