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人的女神,每天收2000封情书,百年后专家证实:她是个男人_清政府_国民_日本

随着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经常听到国民女神、国民老公、国民弟弟这样的称呼,这些往往都是粉丝团给自己偶像的爱称。

在 100多年前,鲁迅先生的好友潘小璜“女士”便是当时的国民女神。无数男士为之魂牵梦萦,非她不娶。更加惊奇的是,很多潘小璜的拥趸其实并没有见过她。潘小璜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能够得到国民女神的美名呢?

1904年,效仿西方变法成功的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刚尝到甜头之后,将目标转向了我国的东北地区。当时清政府刚刚签订了辛丑条约,将要赔付4.5亿两白银。国库空虚的清政府已经无力抵抗日本的侵略,一些官员提议慈禧“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清政府决定以割让领土管辖权为代价,请求沙俄为清政府抵抗日本。虽然短时间内抵抗了侵略,但从长远来看无异于引狼入室。

面对日本区区弹丸之地,清政府竟然未战先怂,居然靠割让土地来求得外人保护。清政府的这个决议,引发了社会民众的滔天怒火,可是碍于清政府的强压,没人想做出头鸟。这时《女子世界》杂志中的一篇文章《中国女剑侠红线聂隐娘传》横空出世。

全文并未涉及政事,但是作者通过叙述女侠客红线、聂隐娘虽为女子,巾帼不让须眉,仍能在乱世中保家卫国的故事,暗讽清政府面对敌人时的软弱。

展开全文

通过传播,很多人都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且大加赞誉,同时也开始好奇作者潘小璜究竟是何许人也,虽是女子之身却有如此犀利的文笔和报国的热情。可惜杂志社并没有见过作者本人,仅是通过书信来往。对潘小璜真实身份求而不得更加激起了人们对潘小璜的好奇。

不久之后,潘小璜又发表了第二篇文章《中国民族主义女军人梁红玉传》。梁红玉同样是一位救国救民的女子。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没有退缩,直到临死前依旧在抵抗侵略者。两篇文章接连发表,虽不耗一丝笔墨触及政事,却字字珠玑,含沙射影地讽刺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对清政府失望的人很多,迫于高压之下敢于发声的人却很少。潘小璜的出现鼓励了文人,他们也纷纷开始了对清政府的口诛笔伐。此后,潘小璜发表了第三篇文章《哭陶亚魂》,抒发了面临国难而自己无能为力的哀叹。三篇文章,让潘小璜成了当时的国民女神,甚至有人喊出了“做官当作员外郎,娶妻当娶潘小璜”的口号。

文人们敬仰她身为女子却不输男子的壮志豪迈,佩服她剖根揭骨的犀利笔法,纷纷前往杂志社蹲守,希望能够一睹尊容。而远在全国各地的文人则是寄出一封封情书以表达对潘小璜的仰慕和热爱。据杂志社记载,最多时一天收到了近2000封情书,堆满了整个屋子。可即便如此,潘小璜依旧没有出现,此后也不再发表文章,就此“消失”。

后代的史学家们也留意到了这个国民女神,经过多方研究,他们认定潘小璜只是一个笔名,她的真实身份应该是日后鲁迅先生的好友,才子柳弃疾。专家推测,他应该是认为以女子身份表达家国热情更能引起国民的反响,才以潘小璜为笔名发表文章。其实,当时人们热爱的并不仅仅是潘小璜这个人,而是热爱她身上的家国情怀,也正是这些进步人士的努力,我们才有了现在幸福和平的生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