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国际大视野_台湾_左宗棠_总督

左宗棠到陕甘前,

布局台湾,却被慈禧恩人搅局,

最后美国人将情报给了日本

1866年10月14日(同治五年九月初六日),一份改变左宗棠后半生命运的谕令传到了他手中。

此时,左宗棠就任闽浙总督刚刚三年。进入浙江五年,他大展拳脚,平定闽浙乱局,开设了福州船政局,正要大展宏图,干出一番事业。对于西调,他有些患得患失,一方面有些舍不得闽浙,另一方面更想在西北干出点事情,以回报少穆公(林则徐字少穆)知遇之恩。

1.四岁过目不忘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

左宗棠家是七代秀才之家,但生活却不宽余。他的父亲左观澜,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带领家人迁省城长沙,居住在贡院东左氏祠。为生活所迫,左观澜以给学生讲课,维持生计,孩子们也因此跟着他读书。不过,左观澜教学很有一套,“教人循循善诱,于课子尤严,数年之间入学食饩,一时从游者甚众”。

据说,左宗棠四岁时,就跟着兄长们听课,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父亲给学生讲的内容,兄长们诵读的书,听过就能记住。左宗棠 5 岁读《论语》和《孟子》,兼读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他 8 岁开始,学习写八股文,15岁在长沙考试中,本来他是第一名,考官看他年纪小,就将另一位老一点考生定为第一名。为此,考官还专门给他谈话鼓励。此后,他一路坎坷。道光十二年(1832 年),左宗棠纳资为监生,应湖南乡试。谁知,也是磕磕绊绊,试卷被同考官黜落,搜罗遗卷时,才被重看,考官又有争议,最后湖南巡抚力挺,才得以录取,成为举人。

2.临行前布局台湾

左宗棠读书,并没全身心科举读书,多读的是经世致用的书籍。17 岁的左宗棠购得《读史方舆纪要》,便开始苦读,喜欢书中的山川险要,战守机宜,还读了《天下郡国利病书》、《水道提纲》诸书。

展开全文

接到圣旨, 左宗棠回想起,多年前,在长沙湘江的舟上相见,少穆公和他畅谈西域形势,并赠书一箱的情形。当夜,湘江小船上,两人彻夜长谈,涉及古今形势、人物品评、尤其是“西域时政”(例如屯政、水利)等。此后,林则徐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 、“绝世奇才”。并说将来,西域有事,能指望的人就是他了。可见,少穆公对他期许良厚。

不过,他早年科举不畅,仕途不顺,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此后,左宗棠才华尽显,第二年,任浙江巡抚,两年后升闽浙总督。1866年2月,最终灭太平军李世贤等部。

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奏准设局监造轮船。一年后,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开工。此时,他已经在赶往陕甘的路上,为保证船政局能顺利办下去,他林则徐的女婿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

此时,左公已经认识到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他说,如果“我不自爱护,将有外人觊觎”。在离开,闽浙之前左饬着手布局经营台湾。他尽最大努力布局台湾:“惟临行前犹以相知多年,夙所器重之吴大廷为台湾道,刘明灯为台湾镇总兵。”左公命他们,积极整顿,台湾的政事、军事。同时,他向朝廷上奏了治理台湾大计。

3.搭错礼,吴棠雪中送炭帮慈禧

在奏折中,左宗棠全面陈述了台湾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还要计划前往台湾一趟,可惜时间不允,只能作罢。他特别举荐吴大廷、刘明灯二人才华过人,完全可以承担重任。可惜,左公筹划,却被慈禧太后的恩人吴棠所搅局。

吴棠(1813年——1876年)字仲宣,号棣华,谥勤惠,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人。相传少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后世对他有两种评价,早年精明能干,晚年昏庸无能。民间传说,他雪中送炭,帮助过落难的慈禧太后,被慈禧视为恩人。

年轻时,吴棠为官勤政化民,不论是治水赈灾,还是清剿捻军,都干出了一番事业。尤其治河有功,一年用小船运送四万石粮食。被多次举荐,咸丰皇帝都知道他的名字,可谓是简在帝心。

不过民间传说,则是这样的:据说道光年间,湖南道员刘某谢世,其子扶棺回籍,丧船抵达清河县(今江苏淮阴)地界时,派人上岸向刘父故交,时任清河县令吴棠报信。吴棠得信后,立即派人捎带三百两白银,以为丧仪。谁知,河边有两艘丧船,仆役不明就里,一问,果然是某道员之灵柩,便将三百两银子随了份子。

仆役随份子的丧船,虽然也是道员,不过此道员非彼道员。这个丧船是安徽皖南道惠征的灵柩,护送灵柩的是惠征的两个女儿,她们扶柩回乡,到了清河正是身无分文,处在两难之中。这三百两银子可谓是雪中送炭。

仆役回到家中,将前后情形一说。吴棠觉得不对啊!再派人一打听,原来有两艘丧船,仆役随错了份子,咋办?只能将错就错。第二天,到河边祭拜,他先去刘某的船上,再随三百两的份子;然后,到安徽皖南道惠征灵柩的船上,祭拜一番,说了一通安慰之词。

惠征的两个女儿,见吴县令雪中送炭,自然万分感激。姐妹将吴棠的名片收下,放在梳妆匣内,相约将来一定要报答。这两姐妹,姐姐后来入宫,成为贵妃,再后来封号慈禧太后。

吴棠后来官运亨通,数任总督,就这次搭错礼有关。

4.吴棠搅乱左宗棠台湾布局

左宗棠离职前往陕甘,接替他的就是吴棠。为了避免后任者乱来,左宗棠还专门奏请朝廷批准,朝廷下旨:“不得以盖督(左宗棠)远行,玩忽于继,并着吴棠随时督饬……未雨绸缪,及早兴办,……英桂、吴棠等要善成该督(左宗棠)之志。

可见,当时清廷和左宗棠对经营台湾非常有必要,要按照左宗棠的方略进行下去。然而,吴棠到任后,倚仗慈禧太后的信任,一反左宗棠在闽浙的做法,编造留言,排挤左宗棠的布局,借故参劾船政局的要员周开锡、叶文澜、李庆霖等人,使船政局人人自危,将朝廷已经批准的措施,全部推翻。

吴棠振振有词,认为:“船政未必成,虽成亦何益?”力反前任闽浙总督左宗棠在船政事务上的作为,受到左宗棠和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批驳。

而在台湾任职的吴大廷、刘明灯两人也是颇受排挤,两人计划辞官。不过,左宗棠指示他们要坚持,毕竟台湾地位太重要了。

吴大廷和刘明灯两人在台湾也做了不少事情,妥善处理了罗发号事件。

吴大廷(1824—1877)字桐云,湖南沅陵人,咸丰五年举人。他于1866年(同治五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官能兴利除弊,数为胡林翼、曾国藩等所荐而仕不达。

吴大廷到任后,即起草并发布《通饬各属洁清自爱各抒已见札稿》、《晓谕全台军民士商示稿》、《训士告示》、《通饬府厅县清理狱讼示稿》、《筹议海防禀稿》等文告。同时,严肃军纪,革除弊端。成功处理了陈文杀官员案、丁勇调戏妇女被当地民众打死案。

可见,吴大廷还是非常有能力的,善于处理错综更复杂事件。同治六年(1867年)台湾发生了两件涉外事件:一为“琅娇事件” (又称“罗妹号事件"),一为“葡萄牙轮船欺诈案”。“琅娇事件”是美军总兵官与美国驻厦门领事李让礼来到台湾,声称美国欲兴兵报复,其气势汹汹。

当时,台湾局势动荡,官员畏洋人如虎,部分湘军则想立功。吴大廷冷静客观提出“生番不可剿,夷人不足畏”,力主和议,因而吴棠对此不满。最后在吴大廷的坚持下,妥善处理了“琅娇事件”。而对葡萄牙人是出事后三年后才来,视为讹诈,他坚决拒绝。

吴大延认为,夷人之狡悍固然可恶,而大吏之软懦更为可耻。他无畏无惧,敢斗善斗。但由于与督抚这些重大问题上意见不合。不久,内渡就医。

刘明灯为清土家军主帅,字照远,号简青,湖南张家界永定区二家河乡人氏。在台湾留有多处石刻。同治六年 (1867)冬天,刘明灯率军北巡淡兰,在距草岭顶前约一公里处的山腹间,遭遇大雾,刘明灯即书“雄镇蛮烟”四个大字,并命摩崖刻于巨石上,顷间,雾散雨停。在罗发号事件中,“凤山县生番与合众花旗洋人互相仇杀,君(刘明灯)率师驰抵龟鼻山,声威所慑乃各解散。”三年后,也不得不离开台湾,到甘肃统帅甘南各路清军。

至此,左宗棠在台湾的布局,全部被搅局。吴棠在闽浙总督位置上干了两年,就被调到四川,任四川总督。

5.左宗棠奏折揭秘:美国人将台湾情报给了日本

吴大廷、刘明灯之后,福建官员就忽视了台湾的重要性。最终导致美国人将台湾情报给了日本。

同治十三年(1867年),日寇进犯一万五千人,进犯台湾,全国震动。朝廷以左宗棠曾在闽浙任总督,熟悉情况,向他咨询。左宗棠此时正在收复新疆,面对如此局面,非常无奈。

《左宗棠传》中引了左宗棠当时的奏折原文,其中这样说:“台湾镇刘明灯、台湾道吴大廷鉴其无他,即与定议。又令生番晓事头人卓杞笃,与李让礼(美国领事)商议善后诸事。李让礼途与生番连和,自具申陈,由镇递闽省督抚。镇道并备公牍。请示办理,督抚允行,事遂寝。厥后,吴大延坚求内渡,刘明灯因闽抚有意吹求,谤议上腾,遂被奏撒,而前议搁置,不复过问。李让礼心怀不平,以其事告知本国,求发兵剿番,为护商计,该国责其生端攀衅,不许,并撤其驻厦领事职。李让礼不得逞,乃以台郡地图示倭,唆其剿番,资以利器,倭貌台郡后山地险而沃,冀据为外府,此违约称兵所由来也。”

左文襄公的虽在福建时间不长,但对海防的重视,也不亚于塞防。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战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达到那个时代文人为官的顶峰。同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更为耀眼的是:左宗棠收复国土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

左宗棠的成功并非偶然,除了他与众不同的读书方法外,他做事的原则也非常重要。

他的有一段说:"士君子立身行己,出而任事,但求无愧此心,不负所学。名之传不传,声称之美不美,何足计较。‘吁嗟没世名,寂寞身后事’。古人盖见及矣。尔母在日曾言:我不喜华士, 日后恐无人作佳传。我笑答云: 自有我在,求在我,不求之人也。" (见《左文襄公家书》下卷三十六页)

由此可见,左宗棠的成功秘笈,也仅仅只有 “ 无愧此心,不负所学”这八个字而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