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借款1870万两,助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何因此被革职抄家?诗人余光中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_胡雪岩_左宗棠_自己的

本文目录

  • 胡雪岩借款1870万两,助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何因此被革职抄家
  • 诗人余光中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 李敖和余光中为啥结怨
  • 墨兰声称自己怀孕,华兰想请郎中拆穿谎言,为何海氏多次阻拦
  • 东南三贤是那三位人物
  • 新人爬到了自己的头上了,该不该离职
  • 胡雪岩是如何被没落的
  • 胡雪岩临死前告诉子孙“勿近白虎”,这里的“白虎”指的是什么胡雪岩为何这样说

胡雪岩借款1870万两,助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何因此被革职抄家

这个标题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是胡雪岩拿出1870万两白银资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并且引导别人认为胡雪岩的倒台是因为帮助左宗棠而被革职抄家。

胡雪岩的倒台不是出自李鸿章之手

胡雪岩的倒台,实际上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资助了左宗棠,那笔钱本身就是胡雪岩用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以高额利息向洋商筹借的,并不是胡雪岩出资的,当然这笔钱的确是被用于西征经费,对于左宗棠收复新疆起到了巨大的贡献,左宗棠当时也表示:“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很多人认为搞倒胡雪岩的幕后真凶就是左宗棠的死对头李鸿章,这种见解符合国人一贯的阴谋论,类似这种猜测甚至被搬上电视,比如前一阵子大火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所展示的,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斗争已经上升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吴家大院就是左宗棠的背后的资本,为了搞掉左宗棠,所以必须先搞点吴家大院。

左宗棠与李鸿章虽然不和,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两个人之间的政治理念的差别,还没有上升到形成政治帮派,进行党争的地步。

胡雪岩最终被抄家与左宗棠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与胡雪岩借款收复新疆更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胡雪岩倒台也跟左宗棠不再庇护有关,不做正经生意,早晚会倒台。

近些年来关于胡雪岩经商的书大行其道,不管是书店还是地摊,类似胡雪岩教你从商一类的书是到处都是。我奉劝大家一句,做人千万不能学做胡雪岩,他走的不是商道,而是一条把你带进监狱的邪门歪道。

从胡雪岩的发家史来看,胡雪岩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为什么说胡雪岩走的不是从商的大道呢?胡雪岩最大的标签是红顶商人,往好了上说是商人当官,往不好了说是当官的从商,我相信大部分的读者都会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常识,当官的从商在历朝历代都是不被允许的。

胡雪岩早年在信和钱庄当学徒,19岁的时候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最后也接替了于掌柜,担任钱庄的掌柜,而胡雪岩的发家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当时胡雪岩结识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为了能够帮王有龄把“候补”变成“补实”,胡雪岩挪用了钱庄500两银子,王有龄因此署理湖州知府,后来调动杭州担任知府,而胡雪岩则被钱庄东家赶了出来。

用经商的术语叫作,拿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上了法庭那就是挪用公款,妥妥的蹲监狱,这也叫经商?

正是因为和王有龄有了这样的关系,胡雪岩开始走上商业大道,基本王有龄走到哪,胡雪岩的生意就做到哪,生意是越做越大,经营的店铺是越来越多,当然,这些买卖顶多说是有官方庇护,胡雪岩真正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是为王有龄置办军队的粮食和军械,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经济大权。

1861年太平军攻破杭州,王有龄兵败自缢,胡雪岩的这笔生意其实就走到头了,但是胡雪岩命好,获得了当时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任,继续为清军筹措钱粮和军饷。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胡雪岩的钱庄迅速做大,并且从事对外贸易活动,迅速成为当时比较有势力的大商人,以银号为根基,同时经营药材、茶叶等买卖,当时广州十三行式微,胡雪岩因此被称为“中国首富”。

胡雪岩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何最后还会被革职?

话说胡雪岩要是一个商人的话,也就不会有革职一说了。

胡雪岩利用与左宗棠的关系,在江浙一带混的是风生水起,随后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胡雪岩就成为幕后筹借外债的大管家,正是因为胡雪岩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1881年朝廷授予胡雪岩布政使衔,穿黄马褂,彻底走上了人生巅峰。

如果不是后面发生了变故,左宗棠不在朝廷失去威信,估计胡雪岩的邪门歪道还会持续下去。

胡雪岩在巅峰时期在上海开办蚕丝厂,为了垄断整个中国的蚕丝贸易,将国内的蚕丝以高价囤积起来,企图以更高的价钱卖给洋商,然而当年意大利生丝丰收,蚕丝价格必然下降,胡雪岩因为囤积的生丝太多导致周转不灵。

做买卖做切忌的一件事就是资金链断裂,一旦步子迈大了,那是胯受罪,在得知胡雪岩生意失败的情况下,在胡雪岩银号中存款的人蜂拥而至,致使胡雪岩发对挤兑事件,胡雪岩尽管贱卖了生丝,却亏损多达一千多万两,由于不能兑付,朝廷因此派遣官员去查胡雪岩的资产,到1883年底的时候,朝廷将胡雪岩革职,并且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1884年左宗棠派人查封了胡雪岩在杭州的当铺和商号。

1885年9月左宗棠去世后不久,胡雪岩也跟着郁郁而终了。

可以看出,胡雪岩最终的倒台一方面是资金链断了,另一方也跟左宗棠不再庇护有关。

胡雪岩刚刚在西北战场取得如此重要的成绩,翻脸左宗棠就不认人了呢?

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左宗棠自保之举!

前面已经说到左宗棠与李鸿章不和,其实两个人最大的政治分歧是,左宗棠是塞防派,李鸿章是海防派,换句话就是建设海军还是收复西北,左宗棠是坚持收复西北的,左宗棠整个西征花费的白银高达上亿。

致使海军建设落后,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在1884年8月的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左宗棠是坚定的主战派,清廷在镇南关取胜后“乘胜求和”,与法国达成和解。

中法战争在历史书中介绍的比较少,但是却让清政府意识到海军建设的作用,也是海防派扬眉吐气之时,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打造出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师。

所以,当时的左宗棠为了自保,而放弃胡雪岩,应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了。

当然,胡雪岩的倒台最主要的还是胡雪岩的买卖不是什么正道,我以前也做过小买卖,也知道要和官家搞好关系,有些官家也是真的不要脸,我是宁远不赚这个钱,也不要铤而走险,不要和他们走的太近。

当然,我做买卖不是很成功,现在成了码字狗,但是我还是奉劝大家一句,从商莫学胡雪岩。

诗人余光中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感谢邀请,惊闻余光中老师辞世,十分悲痛,我是老师新书的责编,几月前还通过电话,只知道老师近来身体不好,没想到转瞬就是天人永隔。

我认为余光中老师的一生可以用这句话概括: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

我们的生活是眼前的苟且,他的生活只有诗和远方!

“作为一个诗人,不要埋怨这个社会不读诗,不需要诗。问题是,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能提供什么。”

余光中写诗,爱诗,更爱这个世界。他把这世间的一切美好,爱情,亲情,思乡之情,爱国之情,都写进诗里,写进文字里。

他的生活被诗歌填满,郁闷,欢欣,踌躇满志,忧国忧民,“以诗为经,以文为纬,纵横半世纪的艺术生产。从旧世纪到新世纪,从扬眉少年到慈眉老年,任何一个时段都从未欠收。”

时而柔软,时而清丽,时而诙谐,时而犀利。至纯至美的汉语尽显无遗,却又低调淡然,让人不知面对的是一位显赫的大师。

八十九岁的老者,“凤凰死后还有凤凰,春天死后还有春天”愿老师走好!

李敖和余光中为啥结怨

稍稍读过些书的中国人,对余光中都不会陌生,我们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中学课本中的一首《乡愁》。

余光中手稿

1971年,诗人用20分钟的时间在台北旧居挥笔而就写下了这首诗。

余光中自幼便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对传统的诗词和古文有极深刻的理解,中学时代又对古代小说发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了大量的作品。梁实秋曾称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他早年即成名,创作了近千首诗歌,200多篇散文、杂文,100多万字的评论,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四个领域都卓有建树。

李敖是著名的狂人,他的名言是“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李敖谁都骂,连余光中先生也未能幸免。他评论余光中说:“文高于学,学高于诗,诗高于品”,定性为“一软骨文人耳,吟风弄月、咏表妹、拉朋党、媚权贵、抢交椅、争职位、无狼心、有狗肺者也”。

后来更是写诗直言余光中的诗:

悲哀的马屁,臭臭的马屁,为你而拍,悲哀的新诗,无耻的新诗,为你而写。

余光中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我不回答,表示我的人生可以没有他;他不停止,表示他的人生不能没有我。”

这句话真是经典!巧妙地避开了与李敖的论战,又展示了自己的大度,是一位作家应有的风范。

后来李敖在微博上评论:

@哈罗李敖:「我不回答,表示我的人生可以没有他;他不停止,表示他的人生不能没有我。」什么鬼逻辑啊!你骂一个人无耻,他不回答,就能证明他有耻吗?不回答只能证明他无耻属实,和人生谁没有谁毫不相干。他的厚颜,益证其无耻耳!

然而今天,曾身处舆论漩涡的余光中先生和李敖先生已然西去,围绕着他们私德与声名的争论也终将消散。

如同余光中曾说的那样:“私德有如内衣,脏不脏自己知道。声名有如外套,美不美他人评定。”

墨兰声称自己怀孕,华兰想请郎中拆穿谎言,为何海氏多次阻拦

人言可畏。别说电视剧设定的年代,就算是现在,男女出去彻夜不回,谁还能把这事往好处想?在电视剧设定的年代里,男女只要有搂抱行为就认定有肌肤之亲,三人成虎,就算真的清白,谣言也早传的不像样了。

在墨兰说出自己怀孕之前,外面早就传的风言风语,两个人搂搂抱抱眉目传情的,那传的是有鼻子有眼,所以华兰才会回娘家一探究竟。可见就算不请郎中,外界对于盛家四姑娘做的事情传的也是很厉害了。

假如真的请了郎中来,谁能确定这个郎中嘴上是个把门的?要确定是不是怀孕这种事,你敢请一个无名无姓的野大夫吗?必然不敢啊!那就得找那些民间名医,万一又被什么人看到盛家请了这样一个人,大家再联想到流传的墨兰的绯闻,自然更会传言:盛家四姑娘怀孕了!

就算没有怀孕,流传的也必然是怀孕。因为这种事情传出去,真的只会越传越越糟糕。所以林小娘在往外散播的时候,只说了墨兰摔倒梁晗扶了一把,大家就会传成肌肤之亲。假如林小娘当时说的就是肌肤之亲,那么传的必然得是怀孕。

万一这个大夫嘴上是个没把门的,不管墨兰有没有怀孕,有人问其他来是不是给墨兰号过脉,他不管说是还是不是,大家都不会往好处想。说是,那么大家会说估计是喜脉;说不是,大家会觉得是在替盛家隐瞒,怎么都不会太好。

所以海氏才会阻拦华兰找大夫,因为不管有没有怀孕,对于书香门第盛家来说,现在已经坏了名声,不能让事情再坏下去,要及时止损才是全家人该想办法做的。华兰是要追求结果,可是海氏更加看重如何挽救。

东南三贤是那三位人物

东南三贤是对南宋三位理学家吕祖谦、朱熹、张栻的并称。

吕祖谦开创的“婺学”,和朱熹开创的“闽学”,以及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开创的“心学”成为南宋的三大学派,推动了南宋学术的发展和繁荣。

张栻

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

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

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

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在知行关系上他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至终。”“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论语解·序》)。曾创建善化(今长沙)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并先后在宁乡道山、衡山南轩、湘潭碧泉等书院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其弟子胡大时、彭龟年、吴猎、游九功、游九言,皆为湖湘学派之巨子。政治上誓不与秦桧为伍,力主抗金,学术上虽承二程,但有别于程朱而又异于陆学。

在张栻的影响下,湖湘弟子把重视“经济之学”作为“践履”的重要标准。他在岳麓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成为湖湘学派的中坚力量。李肖聃《湘学略》说:“南轩进学于岳麓,传道于二江(静江和江陵),湘蜀门徒之盛,一时无两”。门生们的学术和政治活动使湖湘学派更加流光溢彩。

吕祖谦

字伯恭,郡望东莱郡,人称“小东莱先生”。

南宋理学家、文学家,许国公吕夷简六世孙、仓部员外郎吕大器之子

吕祖谦出身于“东莱吕氏”,门荫入仕,起家将仕郎。

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调补南外宗学教授,累迁直秘阁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参与重修《宋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

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朱熹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新人爬到了自己的头上了,该不该离职

如果新人爬到你的头上你就要离职,可以这么说,你以后会没有工作。如果不想让更多新人爬到自己头上,涿沐清风认为可以给您以下几点建议:

一、自己做老板

自己开个工厂、商店、饭店什么的都可以,至少在你的地盘你做主,不用担心新人会超过你。

二、提高学习能力

想要更少的人超过自己,只有自己跑的更快。无疑充电是最好的方法!无论任何时候,不要放弃学习,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只要你有准备,机会总会有的。

有句话说得好:学习者不一定是成功者,但成功者一定是学习者。学习能力是你成功的助推剂。

三、做自由职业者

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其他与自己无关。自由职业特指摆脱了企业与公司的制辖,自己管理自己,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种职业,譬如律师、自由撰稿人、独立的演员歌手是也,推而广之,似乎将大街上练摊的小商小贩也为作此类,他们是同样的没有“组织”者。

就像B浪一样,前浪也是浪,后浪总是在追赶前浪。如果你的沙滩设置有问题,后浪超过你是分分钟的事情。

胡雪岩是如何被没落的

胡雪岩破产,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1、生意人陷入朝堂的权力之争,注定了不会有好结果。

2、自己没有认清形势,盲目自信和信任别人。

其实,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落井下石的人却不少。

胡雪岩临死前告诉子孙“勿近白虎”,这里的“白虎”指的是什么胡雪岩为何这样说

胡雪岩临终之前告诫后人:“勿近白虎”。

很多人都认为胡雪岩口中的“白虎”,有视白银如恶虎的意思,又或指有白道之称的官场。

我也是醉了,显然不能苟同。

白虎,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人们对星宿的崇拜,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

在民间,将成年女性私处无毛者称之为“白虎”。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这种女人会妨祖克夫,会给与之交合的男人带来霉运。

我们无法知道胡雪岩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是否遇上了这种女人,也无法知晓胡雪岩是否将自己的不幸归罪于这种艳遇。或许胡雪岩临终前所说的“勿近白虎”就是这个意思,但因为我们无法确定,也就当不得它是真的。

我更愿意相信另一种说法,就是胡雪岩所说的“白虎“,既非白花花的银子,也不是白虎女子,而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类人。

这种人既有官场背景,又和西方列强相勾连,能力之大,绝对可以一手遮天。其代表人物就是胡雪岩晚年最大的对手盛宣怀。

胡雪岩自幼家贫,早年丧父,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从扫地打杂做起,直到做到钱庄的伙计。也正是在这个钱庄里,他因为勤快能干,头脑聪明,深得掌柜的赏识。在他的帮助下,胡雪岩得于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在随后的发展中生意就像滚雪球般愈来愈大,俨然一方巨富。

如果他的人生中没有遇上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那么此生也许就这样平庸度过。然而,世间的事情总有太多的巧合,左宗棠居然找到了他。

身为大清“塞防“的代表人物,左宗棠一心想收复新疆。而当时大清国库空虚,有限的军费又大多用之于李鸿章的“海防”。左宗棠无奈之下,只能通过胡雪岩,在西方列强的手中借来巨款,用于行军打仗。

事成之后,不管胡雪岩愿不愿意,他的身上都贴上了左宗棠的印记,虽然得到了红顶商人的荣耀,也同时成了“海防”系打击的对象。

负责“海防”系出手的就是盛宣怀,他的名气也许不如胡雪岩的大,但他办事的能力非同一般,是李鸿章手下极为得力的一员干将。

公元1882年,胡雪岩决定进军蚕丝市场。当时这个市场基本上被洋人所垄断,国人要想涉足一步,谈何容易。而胡雪岩其意却是想将整个市场收回到中国人手里,这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胡雪岩就是胡雪岩,经过他的一番周密筹划,事情进展得出奇顺利,等到在处理意大利生丝市场的这个问题时,意外发生了。

这个意外的制造者就是盛宣怀,因为他的干预,使得胡雪岩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为了筹到钱,胡雪岩只能向汇丰银行提出借款。

盛宣怀以李鸿章的名义通知银行不得借贷,为防万一,还将这笔款项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时的胡雪岩,在官场上能够帮到自己的左宗棠己然仙逝,要想通过自己的关系借钱,又苦于对手拼命拆台,无奈之下,就只能变卖家产来还清欠款。

这样一来,胡雪岩只剩下钱庄一项尚可腾挪。然而,盛宣怀既然出手,岂有容情一说,他立马派人放出风去,使得胡雪岩的钱庄出现挤兑风波,成了压垮胡雪岩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此可见,这一系列的打击让胡雪岩认识到了盛宣怀的可怕,更清醒地认识到官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强大,一旦与之为敌,等待自己的,只能是不可逆转的失败。

所以临终之时,他才会发出“勿近白虎”的感慨。这白虎二字,既有白道官场恶如虎之意,也有以西方之神来形容西方列强在当时的神通广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