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期,大禹治水过后,龙很可能因此“灭绝”_时空_液化_地球

对于华夏民族而言,龙可谓是又恨又爱的存在,爱的一面是传言中的龙能兴风降雨、昭德降瑞,是十分吉利的象征,为此,龙奠定了中华民族图腾的地位;恨的一面是如此祥瑞之物,却被科学断然否定,毕竟并没有留下化石为证,而且经不起科学体系的推敲,故而,现代主流的观点是:龙是一种多物种融合的虚拟生物。

因为是多物种融合,故而龙的起源就相应地呈现出了多渠道多样性的特点。闻一多在《伏羲考》就提出了综合图腾说,认为龙是由蛇图腾、牛图腾、鱼图腾等多种氏族图腾融合而成的记过,故而呈现出了蛇身、兽族、马首、鹰爪、鹿角等多物种杂交形态;

还有的学者认为蛇起源于天文现象——闪电,认为原始人类根据闪电的形状,把它幻想出了一条“行速极快,身子细长,曲折前进的动物”;还有的学者就认为龙起源于蛇、鳄鱼一类现实中活生生存在的生物。

很显然,这些关于蛇的起源学说虽然“百家争鸣”,看似截然不同,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未脱离我们现在所在的时空。

在现代科学体系看来:远古生物除非留下了骨头、化石一类的证物,即便有详实的文字做记载,也不能承认它的存在性。我国的夏朝便是如此,尽管史书上关于夏朝的记载文字颇多,但因为没有挖掘出相应的证据,国外均不承认它是中华先祖历经的朝代。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国外专家认为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唯一的评判标准:化石、骨头都是固体,也即只有固体才能留存下来,肉、皮肤这类不够硬的物体,即便是确凿存在的证物但因为无法留存下来,故而只能被现代科学所抛弃。

为此,《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一书中给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我们所在的时空是个固体为衡量标准的固化时空,物质的一切运行规律皆以固体为载体。对此,此书中还对固化时空存在的理由给了诸多证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网上查询阅读。

展开全文

《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一书认为:既然宇宙中存在固化时空,那必然也存在属性完全不同的液化时空,而这液化时空,很可能就是龙的乐园,龙本身,极有可能就是液态生物。之前文章对此有充分的叙述,在此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

既然龙是液化生物,当然不可能留下任何诸如化石、骨头一类的固体证物。另外,文献中记载:龙多活跃于史前文明,也即8000~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形成文字,故而也没能留下详实的记载,着实令人可惜。但倘若龙真的是液体,那就说明:地球上在新石器时期,存在与现今完全不同的液化时空的可能性。

关于新石器时代是液化时空这种论述可以找到证据的,首先,世界历史上都出现了大洪水的传说,而东方世界中,《孟子·滕文公章句》中就记载了:“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于是才有了大禹治水的壮举。西方世界中,《旧约·创世纪》有记载大洪水发生后造出诺亚方舟的故事,时间都在12000~4000年前。

这就说明:新石器时代,地球上洪水泛滥成灾,也即液化时空的属性十分明显,而龙也是液态动物,故而繁盛于新石器时代,这也即是龙为何多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因。

找到这个关键点后,再来分析龙的起源就会容易得多:新石器时期,地球开始液化,处处都是洪水,这个时候,便孕育出了各种各样液态形体的龙。

那为何后期龙就越来越少发觉了呢?这是因为:随着地球液化属性的削弱,地球重回到了固化属性,再加上大禹治水,对水进行拼命地围、堵、截,导致洪水退去,“生于水”的龙缺少了生存的液态环境,因适应不了地球此时的固化时空,导致灭绝。

当今地球上海洋面积占据了地球的71%,仍然占据了地球的绝大部分,是不是海洋里还存在液态的龙呢?但现今科学这么发达,并没有发现,这如何解释?

关键点还是液化时空,新石器时期,地球的引力应该没有现在这么大,不像现在这样,海洋里面的水被紧紧吸附在地球表面,失去了生命的活性,导致液态生命没办法生存,只能走向灭亡。

虽然以上论述很有些匪夷所思,但本人还是找到了相关证据,一个就是《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另一个就是《左传》可以作证。

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献子曾问蔡墨:古代那么多屠龙氏、豢龙氏,为何如今怎么就没有?(今何故无之?可见在春秋时期,龙就已经绝迹了),蔡墨回答:“一物降一物嘛,龙是水中之物,自然有水官去管它,如今水官不想管了,抛弃它了,龙自然就无法生出来(夫物物有其官……龙,水物也。水官弃之,故龙不得生。)”

《左传》中的证言,正好印证了本文所说的观点。龙是水物,表明龙是水做的,“水官”代表的就是地球的液化时空环境。“水官弃之”表明地球液化时空属性退去,龙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自然灭绝“不得生”。

综上,新石器时期,地球液化时空属性强烈,“生于水”的龙处处可见,但是随后地球固化时空属性增强,尤其是大禹治水过后,失去了生存环境的龙因为难以适应地球的固化时空,很可能导致灭绝,对此,《左传》中有证言可证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