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神话故事(大家有什么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吗)_孟子_神话_大禹治水

本文目录

  • 大家有什么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吗
  • 中华上下5000年,有哪些神话故事和离奇传说
  • 你都知道哪些与咱山东有关的典故、神话、寓言、民间传说等故事
  • 中国四大神话小说是那四部你最欣赏那一部为什么
  •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的
  •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你知道多少
  •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吗为什么
  • 中国记录民间神话故事的都有哪些书

大家有什么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吗

当然,我在编志过程,整理了一些民间故事,分享给大家:

石船村石船的故事

胡林平

蜿蜒石船溪,自三道埂瓮坑闸口,经老农会(汪家院子,石船三组)越二道埂。一路向北,流至龙匣子,龙匣子乃一长方形狭窄巨型石头,形如棺材(当地人把长而窄的棺材称为匣匣),石匣中间有些空隙,水性好的人,可自由出入。龙匣子向下20多米,河床上有条形巨石(长约7米,宽一米多,中间宽,两头尖),极像一只侧翻的船,船尖与跳墩石相接,纵向侧翻在河床上,名曰石船。这里河水很深,终年未见干涸。有人曾目睹一只体型硕大的乌龟,藏身于此。

经石船来到跳墩石(未修一道埂前,行人过溪,走跳墩石,石墩露出水面,石间距不大,便于过溪搁脚)。跳墩石下流方向, 20多米,为便于两岸农民过溪方便和防洪发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筑一道堤,长约10米,宽3米多,高于溪底6米余。下面曾修一小型水电站,为打米磨面的加工房,至今沟槽清晰可见。石船溪流过一道埂,在其下游6米左右,有直径3米多的圆形巨石,高高露出水面,石面光滑,状如鼓,名曰石鼓。

石鼓下面鲤鱼凼,有一悬崖,突兀而出,其下方有块平整大石头,高出溪面半米许,崖与石两者高度者差有2米余,人可站立行走其间,犹如一座天然的石屋,上有悬崖挡住炎炎烈日,石下有潺潺溪流缓缓流淌,是夏季乘凉的绝佳去处,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船隔跳墩石、一道埂,与下游石鼓相对,相距不过30来米。石鼓长期露出水面。原本一眼可见的龙匣子、石船,由于修筑了一道埂,周边水位变深,平时难得一见,秋冬之际,素流绿潭,水落石出,或可一睹尊容。

传言明末清初张献忠曾藏宝于此,民谚曰:“石船对石鼓,黄金二万五,谁人能识破,买断重庆府。”据说石船原本浮于水面,后因一落第秀才取走宝物,才侧翻。话说一落魄秀才,屡试不第,穷愁潦倒,心情郁闷之极,常到渠河畔散心,被这里山青水秀的风光所吸引,流连于此,累了他时常坐在石鼓上歇歇脚。偶听民谚后,他心中不停的在琢磨,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一日,他突然顿悟式的参破其中玄机。他心急火燎等待时机,时间如蜗牛爬,好不容易才捱到日落西山,是夜月黑风高,他找来一把锄头,蹑手蹑脚摸至龙匣子与石船之间岸边的土地庙,一阵狂挖,终于挖到了一个硬东西,擦去泥巴,结果大喜过望,原来是闪闪发光的宝物,他按捺住狂跳的心,迫不及待取走土地神龛下的宝贝。没有宝物的庇护,石船顿时轰然沉入水中,便呈现出今天侧翻形态的石船。

龙匣子,石船,石鼓,鲤鱼凼均在石船二组。石船溪过石鼓不远,就汇入了烟波浩渺的渠江。

银顶村银顶寨的由来

胡林平

从前,银顶村当地有李、郑两家大姓。两个家族为压制对方,抢风水,出现了家族之争。李家族人用重金请阴阳先生出谋,阴阳先生通过看罗盘、测风水,提议修一座川祖庙来压倒郑家。李家族人立马行动,承头化公果,观阁周边的庙宇及商会都出资,嘉庆十四年(1809)修成了现在川祖庙(庙址现在银顶村七组,庙房、序言、公果碑尚存,字模糊不清)。庙宇内供王母、雷公等大大小小六十多尊菩萨,庙里设有一口吊钟,正对郑家祖坟——波丝坟(波丝,方言指蜘蛛,此地中高四低,形如波丝,在银顶村二组,上面长有一片小树林)。早、中、晚日击钟三次,每次击钟仿佛敲打波丝背包,波丝不堪忍受逃走,郑家族人开始衰败。

郑家族人自然不甘心,也用重金请风水先生指点迷津。风水先生实地观测后,授意在川祖庙后龙脉脊上修建银顶寨,来压制李家。郑家族人也风风火火,化公果修寨。寨有东西两门。东门似血盆狮口,正对李家老坟方向的鲤鱼田(田形似鲤鱼,现在银顶村一组)。寓意狮嘴咬鲤鱼。东门口附近有龙门,离锂鱼田较远,也暗喻锂鱼永这难以跳龙门。李家族人闻讯后,又用重金请高师点化,忙修了一座圈子(下有底座,长三四米,形似长矛)以衬狮嘴,再修一座空碑(中空石碑,两米多高,碑里面可以站人避风雨,有碑文)予以化解风水。

现在银顶寨子、围子、空碑均已毁坏,银顶、空碑的地名尚存,空碑原址处现有一棵黄桷树。

赛金村汪家场的故事

胡林平

汪家场位于赛金村五组,座落在今观阁镇至广兴镇公路旁。现在,仍有一间穿逗结构的排列瓦房,孤零零列在公路边,附近原来还有几间,依稀可见半边街的模样。汪家寨旧时处在观阁镇至广兴镇,白市镇过渠河至庙坝乡、大竹县驿道交汇的枢杻上。明末清初,有一汪姓大户,花重金打造了一个简单的农贸市场,还拟在附近群猪市坝,用于生猪交易。据说,汪家场竣工后,大宴宾客。请当时同族的地方长官汪县令捧场,汪县令盛情难却,百忙中抽时间乘轿莅临了开场庆功宴。汪县令身为全县父母官,德高望重,场主提议他坐首席。汪县令见席间有不少长辈,连说“不敢、不敢。”,就谢绝场主的美意。“敢”与“赶”谐音,“汪家场——不赶的”歇后语,由此而生。

另传闻“汪家场——不赶”,与一场蹊跷的火灾有关。据说汪家场建起不久,有道人路过此地,他手拿一根生包谷,一路上连声自言自语:“我要烧,我要烧。”沿街住户却无人理睬,只有一位老太婆见道人风尘仆仆,心生同情,对道人说:“你要烧,我偏不烧,烧有灰;你要吃包谷,我帮你煮。”话刚落音,道人倏然消失,据说是神仙化身。道人一语成谶,当晚莫名其妙发生了一场大火。汪家场顿时化为了一片火海,眼看整个场镇要化为灰烬,突然天降滂沱大雨,只有老太婆居住的几间房屋幸免于难。

其实,汪家场未形成集市,与当地处山脊梁,选址不好关系密切。汪家场位置较高,按理可居高临下,可事实上视野受限,向上看不见市场情况,向下看不见四面八方的过往行人,不便于招徕生意。加之此地人口分散,常住人口太少,对周边辐射功能弱,水源又不好。诸多原因注定了此地不能形成规模集市,更不能和观阁场相提并论。汪家场建集市时间比古兴场(观阁前身)更早,但它有名无实,日渐衰落,后便有古兴场的兴起。

银顶村高滩河的传说和变迁

胡林平

高滩河位于龙滩河中游,因水流落差达十多米而得名,建有小型发电站。南岸属龙滩镇青杠村三组,北岸是观阁镇银顶村五组,和赛金村一组交界一带。滩的上游,利用跳墩石拦坝,有一深潭,河流缓慢,水平如镜,名曰上谭,河水自上而下,地势陡降,形成一道瀑布,注入到如盆的下潭。下潭碧波荡漾,深不见底,是各种鱼类汇聚的河段。此地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二百年前,龙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水落差,在下潭旁建加工房,磨制香炳,(用碗口大的仔柏树锯成一米五的短节,安放在固定的磨槽架上,由河水冲着转动把柏树磨成浆,浆流进下方水池内沉淀,后取出晒干,呈圆形,名叫香炳),是一种名贵的秘制香料,有“一斗香炳,一斗金”的说法,远销成都、湖北等地,可用于做大红香,也能放入棺材防腐。龙家有钱后,染上了鸦片,很快家业败尽,万般无奈下把香坊卖给蒋全忠、蒋全泽两兄弟。

蒋氏兄弟在制香炳磨槽的下游新建了油房(称下加工房,己废弃多年),利用水流作动力,推动石磨,碾芽子,碾油枯,用油榨榨菜子油,但从不榨桐子做桐油(大概是桐油不能食用)。油榨,其下面终年有青油灯供奉,吸日精月华,日久修炼成龙。清光绪十九年(1896)丙申岁秋八月初三,天降滂沱三天三夜。“易涨易落山溪水”,龙滩河水猛涨,洪峰过包家桥时,把两岸房屋、店铺全部冲走。洪峰到了高滩河把油榨也卷入了河中,奇怪的是油榨迟迟不动,似乎不肯离去,洪峰猛涨。一个油工忙中出错,手忙脚乱中把撞杆丢入河中,结果歪打正着,油榨与撞杆瞬间合龙。顿时电闪雷鸣,一条蛟龙顺着洪峰往下游走,洪水也随之消退。洪峰到达望溪街时,天已快亮,有人见河中有一双灯笼光芒四射,据传是龙眼,望溪拱桥是鲁班仙师所造,蛟龙不敢往桥洞通过,只能从桥上巨浪中游走,一时水浪滔天。

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4)甲辰岁,荣禄乡(观音阁当时的行政机构名称)周边百里,开春120天未下一滴雨,田地龟裂,颗粒无收。为了求雨,观音阁禁宰杀、抬禹王菩萨游街。龙滩河断流,只有高滩河下潭才有水,农历5月20日是龙王生日,地方官员组织民众,在高滩河边架起13架筒车和13架水车,取水三天三夜,以解决百姓饮水之需。所捕鱼虾全用箩斗装着,不敢食用,怕龙王不高兴。23日中午,烈日如火,酷暑难当,河中突然浮出一只米筛大的团鱼,围绕河潭游了三圈,游至河潭出口处,伸出头,朝东方点头三下,正东方天际突然出现一团米筛大的黑云,并飞速飘向高滩河的上空,顿时乌云翻滚,昼午如黑夜,大雨倾盆,水流如注,河水猛涨,一会儿就冲走了包括筒车、水车在内的所有抗旱工具和装鱼的箩斗,旱情得以缓解。从此,高滩河有团鱼精的故事就不胫而走。说来也怪,高滩河还有一个奇特现象,每逢天气变化河水都要发出万马奔腾的吼声,方圆几十里都能听到。还传言下潭中有一暗洞,可直通十里外的观音阁场的猪市梁子,洞尽头隐约可闻猪的嚎叫。洞里有石桌和石凳,穷人办喜事前,先在洞口烧纸,可向龙王借。龙王同意后,河水瞬时会分开,闪现出一条陆路来,水神便把桌凳呈上,定期归还,屡试不爽。后来有人背信弃义,只借不还,得罪了龙王,龙王生气就不再施恩借物了。

民国十八年(1929)蒋氏兄弟把高滩河以四千块银元卖给周永茂。周永茂头脑灵活,把油坊改成了水磨坊,利用河水动力代替牛拉磨,面粉没有了牛毛,变得卫生干净。年轻的周永茂还到重庆拜师,学做机器面,成为观阁机器面的鼻祖,极大的改进了做面的工艺,提高了面粉、面条的质量和产量。解放后,周家与观阁供销社合作,建起了新油坊,用水作动力,结束了牛拉碾的历史,榨油工艺也大大提高,产油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高滩河于1957年在周家上加工房,修小型水电站,1958年大年初一正式发电,电送往观阁场镇,开启了观阁镇水利发电的历史,方便了居民用电照明。1959年还成功安装了观阁镇第一台二号打米机,结束了碾子碾米的传统加工方式,周边十里很多农民,挑着谷子来打米。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加工房停止了发电,在其对岸于1995年又重新挖渠拦坝修建了高滩河水电站,使用到今,仍在发电。

前些年由于龙滩镇开煤矿和沿河有几家养猪牛、养鸡鸭的养殖场,矿场废水和动物粪便随意排入河中,河水发黑发臭,沿河村民深受其害。近年关闭了煤矿和养殖场,高滩河又恢复了昔日的绿波荡漾,清澈见底,鱼虾穿行。

捻口村双山子的故事

胡林平

传说鲁班仙师准备在流碑滩修桥,其间,肩挑两筐沙石,途径捻口村、偏岩村、大坝村交界一带。地势陡然由高到低,由于天雨路滑,鲁班仙师在此摔了过四脚朝天。扁担一下子弹飞到渠江对岸,形成了一座山,名曰扁担山。沙石落地成山,两山对峙,一山在南,叫大山子;一座居北,叫小山子;后人称之为双山子。双山子地址在堰口村四社,是两座较四周高三四十米的山丘。列于公路两旁,上面柏树成林,郁郁青青。鲁班仙师跌到后,脚一蹓,梭成一条沟,就形成了现在的刘家寨沟(在大坝村九组);屁股一坐,落地成圆坑,就形成了现在的团大丘(圆形水田,有50挑谷面积,在大坝村五组);腿一伸,脚一登,靴子触地留痕,就形成了现在的靴子丘(长方形水田,状如靴子,面积50挑谷,在大坝村九组)。

中华上下5000年,有哪些神话故事和离奇传说

讲个故事吧,也不算灵异事件,顶多是民间传说。

这开头的地方,估计很多老炮儿都听说过,或者真的见识过。

某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胡同,得由熟人领着进去,拐三个弯儿,出现一道铁门,按照既定的敲门数敲完以后,有人会拉下铁门上的小窗,问你暗号,真就跟特务接头一样,多敲或者少敲一下,门都不会开。

顺道眼尖的人还会发现,四周围墙上种着爬山虎,里面藏着摄像头,正对着门口和胡同,对上暗号以后呢,门不全开,只留一道人能走进去的缝,进去以后,是个普通人家的小院儿。

当然前院完全是用来迷惑人的,你会看见和寻常人家别无二致的景象,有刚洗完晾晒的衣裳,还有盛满水的桶,可能还会有女人在厨房里做饭,但不必理会,自跟着帮你开门的人继续往里。

进到内室最深处,还有一道铁门,这门很小,和起初进门时的步骤一样,食指弯曲,再极有韵律的敲一回,里面有人问话,外面的答对了,铁门就会开,眼前便豁然开朗。

两米高的关公铜像,立在门边,瞪着两只铜铃大眼,俯视来人。

再往里,是一排玻璃橱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里面盛着的,全是各类名贵收藏,甚至有古时的镇国宝刀。

走马观花的看一溜,看的目不暇接。

然后,你就听吧。

港台腔,普通话,温声软语,莺莺燕燕,一排站的整整齐齐,且穿着雪白雪白的旗袍,身段妖娆,集万种风情于一室。

接着,喝茶。

有人盛上来,你只需要坐着赏乐,还会有人来帮你换鞋,再之后,洗澡。

男女混浴。

池子有多大我就不说了,纯凭想象力,墙上还有中西方艺术杂糅的壁画,有些洗澡用的器具,只在电视里瞧见过,其余的就根本连名字都叫不出。

洗澡的工序也五花八门,从头到脚后跟,各种讲究,但不便赘述。

总之极尽尊享,那些花个万儿八千办卡的澡堂子,跟这种地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跟我讲这事儿的老大哥,纯属三面之交,但我个人判断,事情可靠。

顺着这个话茬,那晚上我们聊到后半夜,还聊了“四小阴门”。

何谓四小阴门呢?

一句话概括,正是刽子手的鬼头刀,仵作的阴阳眼,扎纸人的彩灵艺,二皮匠的缝皮线。

刽子手,诸位应该都知道,古时菜市口专砍人的脑袋,但刀杀过百,即为大凶,更有民间传言,一口刀只能砍九百九十九,多一刀就是抢阎王爷的差事,会被凶魂反噬。

一个人要是干起刽子手的营生,那祖祖辈辈就无法再换行当,一口刀也要代代相传,不到斩首当天,是绝不能拿出来,必须得用红布包着,挂在正对太阳的高处,万不可露出刀刃,而这红布也有讲究,那就得另说。

仵作,可能对这词儿很多人会陌生,其实就是验尸官,古时专门为官府验尸,也背尸敛容的人。

他们的行当比较特殊,眼贯阴阳,能与鬼通。顾名思义,死人堆里待得久了,就能和亡魂对话,所以一般古代志怪小说里,仵作都能帮着断大案。

其三,扎纸人的彩灵艺,这一行最有讲究,也最神秘。平时基本不见生人,手艺高不高,全看夜里扎的东西活不活,牛马猪羊,全凭一双手伺候出来,没人知道这一行几时兴起,但就这么传遍南北了,且真正把彩灵艺练到极致的高手,扎出来的东西不仅栩栩如生,还能引着故人还魂。

最后这一个二皮匠,就比较高深许多,他们是专给死人缝尸,古人极其尊崇“全尸入土”,一旦缺胳膊少腿,这对于故人属于大忌,就必须得找二皮匠,花大价钱给补全咯,哪怕缺失的部位,实在找不到了,也得用其他东西填补上,至于用什么东西,这可就不好说咯。

那天晚上我听完,当场就惊觉厉害,那大哥一口地地道道的京腔,从头到尾,一气呵成,中间说的时候神采飞扬,比之马三爷都不遑多让。

他见我听的兴起,干脆就顺着话茬继续问我:“兄弟,还记得我跟你说那澡堂子,进门的那口镇国宝刀吗?”

我当时一听这话,再联想起他说刽子手的鬼头刀,立马心里一震,于是我反问他:

“难不成,这里面,有啥联系?”

他眯着眼,笑的满是深意:“对咯~”

接着,他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鬼头刀的民间传说。

鬼头刀,依照刽子手的行规祖训,只能砍九百九十九刀,但就是有人,曾经因故多砍了一刀。

就是这一刀,引起了一场四小阴门的大变故。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咱们先来说说刽子手的鬼头刀,这刀是真有讲究,绝非空穴来风,首先第一点,刀刃死沉死沉,腕力稍微小点儿的人就握不住,古时候说这刀能“斩金切玉”,所以刀越是沉,高举起来,借着惯性向下挥,就越利于劈砍。

再来是刀把上的鬼头,讲究个栩栩如生的雕刻手艺,而鬼头的出处也有讲究,不能随便找个面目狰狞的神话鬼怪就刻上去,万一不对路子,杀头的时候就镇不住。

所以这鬼头刀,大概就有两部分最为重要,一是刀柄,二是刀刃。

那有的朋友可能就要问了,说你这不是废话吗?谁家的刀不是这两部分?

没刀柄,光有刀刃你也握不住啊,有刀柄,没刀刃你也没法用不是?

诶,这您就有所不知了,除这两样以外,还有第三样经常被人忽略的,正是鬼头刀上的“雕纹”,改天找个时间,我专门讲讲这鬼头刀雕纹的讲究。

言归正传,咱们这个故事,还得从晚清开始说起,那年月兵荒马乱的,先是洋人进了紫禁城,端了慈禧老太后的窝,又赶跑了一堆啃皇粮的,拖家带口跟着慈禧跑到西安,虽然这一堆人浩浩荡荡逃的很狼狈,看似整个清朝皇室都乱了套,可某些特殊行当里的人,是照样也没闲着。

因为压根儿就闲不住。

那时候北方有个姓唐的行家,家里往上数八辈儿,一直数到明朝嘉靖年间都是刽子手,姑且叫他老唐吧,平日里无头可杀,干脆就卖力气为生,给人出苦力赚几个辛苦钱,糊糊弄弄倒也饿不死。

后来出了一些乱子,老唐的祖传营生又有了用武之地,频繁的被叫到菜市口手起刀落,他打从接过家传的鬼头刀以后,就一直记着数,生怕哪天一不留神,再坏了祖师爷的规矩。

也就是刀杀过百,即为大凶,则不能过千,否则就是跟阎王爷抢差事,准会出事儿。

当然这些都是封建迷信啊,现在来看也就算是民间传说,不过那时候的老百姓认知有限,再加上信息流通的也慢,所以发生在老唐身上的一件怪事儿,就越传越邪乎。

而这件怪事儿,正是有一回盗匪猖獗,老唐挂在西门楼上的鬼头刀,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毫无征兆的,不见了。

老唐当时那个急啊,顶着大太阳脑门儿上直冒冷汗,身边看笑话的,好奇的问这问那的,啥人都有,但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

刀丢了,究竟意味着什么。

往常这把刀一直悬在西城楼上,正对着太阳升起的东边,整个白天都有阳光照着,这算是行当里的规矩,而且这把刀是用来杀头的利器,又不是用来砍瓜切菜,平常除了老唐以外,根本就没谁敢碰。

可是那当口,这把刀的的确确,实实在在,从老唐眼皮子底下不见了踪影。

急坏的老唐在城里寻了一整天,又趁夜找了几个跑江湖的朋友帮忙,四处打听这把鬼头刀的下落。

可那时候是乱世,很多盗匪才不管刀是干嘛的,只要让他们觉着是宝贝,就算挖地三尺也得给你倒腾出来,左右一倒手,就能换不少银子。

再加上老唐那把家传鬼头刀的确有些年头,内行看门道,外行也能看出些蹊跷,懂的人自是明白鬼头刀碰不得,而那些盗匪个个都见财眼亮,搭眼一瞅就知道准是有些年头的宝贝,所以老唐更确信,这回丢刀,应该是被不懂道行深浅的盗匪给顺走了。

就这么心急火燎的找啊找,老唐终于得到些捕风捉影的消息,说城南起先有一帮偷鸡摸狗的小孩儿,别看才十五六岁,往前很蹿,为了混口饭吃天不怕地不怕,逮谁偷谁,甭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但凡身上有一样值钱的物件儿,也得给你顺跑咯。

而自从老唐那天丢刀以后,这一帮常年混迹街头的小喽啰,突然就跟人间蒸发一样,再也没了动静。

老唐去了一趟城南,跟几个地痞盘了道,直奔着城外而去,路上招呼了几个混江湖的朋友,毕竟手艺再厉害,不如人多心里来得踏实。

赶着月悬中天,黑灯瞎火的当口,老唐一帮人出了城,顺着护城河一路摸到附近的山崖上,寻踪探迹的本事有人会,一边按照得到的消息,一边捋着踪迹就找到一间破败的山神庙。

庙里似乎年久失修,房梁早就塌了,凌乱的木板全都砸在正当中的山神像上,头前得到的消息,说是有人在这庙里看见过那几个惯偷小蟊贼。

老话常讲,一人不进山神庙,两人不烧单柱香,很好理解,以前的治安环境差,打家劫舍的,占山为王的,都爱找个半道上的山神庙猫起来,专盯路过的倒霉蛋。

所以老唐这回出来,看着身后一群老哥哥,心里底气也足,再加上他本身就一脸匪气,常年累月给人杀头断脑袋,也攒了一身煞气,平常光是瞪眼就能吓哭小孩儿,这好家伙进了山神庙,先按照江湖规矩吆喝一通,见没人回话,哥几个干脆就四处寻索。

结果那天晚上找前找后,都快把那座山神庙翻了个底朝天,却愣是半个鬼影子都没有,老唐皱着眉头问消息来路正不正?

跑江湖的朋友说当然正啊,整个西门楼底下,谁敢骗咱哥几个啊?

可谁知俩人正搭着话呢,那山神庙里头被坍塌房梁挡着的山神雕像,突然传出了动静。

深更半夜,又是四下无人,哥几个虽说都是胆子一个比一个肥,可也耐不住这一惊一乍,老唐率先冲过去,扒拉开木板,稀里哗啦一阵乱响,等到那整个山神像露出来,所有人都傻眼了!

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孩儿,俩眼珠子瞪的贼圆,被人开膛破肚,用一把鬼头刀死死钉在鬼神像上。

老唐双眼一定,脸色当场就变了,他瞧的清清楚楚,那把鬼头刀不是别人的,正是自己那把家传宝刀。

通体黢黑,刀柄上雕刻的鬼头,正是十殿阎罗中大诤鬼王的法相,民间相传,世间最凶残的人,也不及大诤鬼王的万分之一。

而那被人开膛破肚的倒霉孩子,整个脖子处的血肉几乎全断了,半拉脑袋朝下耸搭,还滴答滴答的落着血水,借着幽幽的天光,瞅着贼瘆人。

老唐赶紧上手把这倒霉孩子抱下来,费劲抽出刀以后,用地上的杂草胡乱擦抹干净,又确认了一遍刀身上的纹络,这才感到些许踏实,其实也不踏实,毕竟身边儿还有个被人开膛破肚的倒霉孩子。

可就在这节骨眼儿上,有人突然惊吼:“不好!这儿还有一个!!”

老唐猛地心里一沉,三步并作两步的跑过去,果然,在那山神像破开的石肚子里头,满满当当的堆满了死人,个个都被刀刃断了颈。

老唐看见这幅骇人的景象,脑子里轰的一声就炸了,他只觉得有些站不住,身旁人赶紧扶住他,只听老唐颤着声问:“老哥哥们,帮兄弟数数,这是几个?”

有人听见话,都知道老唐这行当里头的规矩,立马就含含糊糊的数了起来。

“一,三,七。”

整整七具尸体,以各种惨绝人寰的姿势,被人硬塞进山神像的肚子里。

老唐听完旁边人查出的数,脸色煞白,右手脱力,那一口黢黑黢黑的鬼头刀,乓噹一声砸在地上,惊的众人心头俱是一凛。

回去的路上,老唐一句话都没说,那帮小蟊贼的尸体,他托人花了些银子给妥当处理了,虽不是因自己而死,可终归是因祸死在自己刀下。

而且最关键的,是那块红布也不见了。

他心里清楚,被这鬼头刀无端砍死,按照行里来说,是无法还魂,也就是头七那一天,走不过鬼门关,往后不管千年万年,就始终在荒野里飘着,落得个孤魂野鬼的悲惨下场。

所以帮他们料理好后事,也算让自己心安。

可转念一想,肯定是有人懂鬼头刀里头的道道,所以才用这么阴毒的法子杀人,而且怎么看都像是报复。

这么一想,老唐越发觉得这事儿不简单。

等他回到城里以后,各种谣言也就跟着传开了,说这几个城南的小蟊贼不懂规矩,谁都敢偷,结果得罪了惹不起的大人物,找了民间高手,这下连死都没能落个全尸。

还有人传,说是这些小蟊贼乱偷一气,结果对鬼头刀起了贪心,偷到了阎王爷头上,不到三更就被阎王爷派出的鬼使把魂儿给勾走了。

风言风语,愈演愈烈,最后闹的满城风雨,那段时间,老唐把刀洗净,又重新挂在了西门楼上,可是从那天以后,没人再见他站在菜市口手起刀落,老唐说,本来马上马就到数,他记得正好是九百九十二刀,一刀不多,一刀不少,再砍七颗脑袋,这把鬼头刀就能封金挂印,可这下被别人多砍了整整七刀,如此算下来,正正好好是九百九十九刀,再多一刀,即为大凶。

要是再接着干这杀头的买卖,那可就真是抢阎王爷的差事,祸不单行了。

然而即使如此,因为原本给有罪之人杀头,理应由刽子手一人差使的鬼头刀,却被旁人拿去做了恶行,也算是坏了刽子手的规矩。

果不其然,没过两年,老唐就染上了怪病,再没多久,整个人就疯了,每天蹲在西门楼的垛子上,扒着石砖看头顶上挂着的鬼头刀,一天到晚傻傻呼呼的乐。

可也有人说,他这还算阎王爷网开一面,是念他的福业,不然早就横死街头了。

直到老唐临死之前,他都没再摸过那把鬼头刀,连城里的老百姓也逐渐忘了,直到后来日本鬼子进城,搜刮的时候又让这把刀重见天日,因而惊起一段四小阴门的大变故。

鬼头刀的故事讲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至于那场变故究竟如何,那就是后话了,改天我找个时间讲出来。

——————

后来我再从北京见着那个老哥,一回吃母鸡炖牛肚的时候,他喝的醉醺醺,又给我讲了很多四小阴门的后续,却是从专给死人缝皮敛容的二皮匠开始说起。

且说那二皮匠最绝的本事,不单单是能让容貌俱毁的故人走的体面。

更绝的,还是他摸着死人皮,能跟你讲出来活着的人绝对讲不出来的事儿。

非常奇诡,也很刺激,我会陆续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里。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聚号

发送关键词:二皮

或点击“往期故事”,便可阅读更多民间传奇,谢谢。

你都知道哪些与咱山东有关的典故、神话、寓言、民间传说等故事

山东历史悠久,山东也是历史上名人辈出的地方,最著名的莫过于山东的曲阜,孔子的故乡,所以关于山东的典故,神话,寓言,民间传说很多。

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子字,孔氏,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天的山东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既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有关孔子的典故实在是太多了。

典故:《孟母三迁》,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天山东的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小时候非常调皮,他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心血,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子一起学习着大人的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嘛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

孟子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边上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小孩,学起商人之做生意的样子。一会鞠躬欢迎客人,一会招待客人,一会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的极其象。孟子妈妈知道了,又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们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次他们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

这便是历史有名的孟子教子三迁的故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陈亮是辛弃疾的知交,是一位爱国词人。淳熙十五年冬天,陈亮从他的故乡浙江永康到江西拜访辛弃疾。辛弃疾住在自建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其取名为“瓢泉”的一条小溪。小病的辛弃疾见到陈亮,十分高兴。他俩在瓢泉共饮,或往鹅湖寺游览。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谈国家大事,时而欢笑,时而忧愤。辛弃疾一程又一程的送他。第二天早晨,辛弃疾又赶马车追赶,想挽留陈亮多住几天,当追到鹭鹚林地方,深雪泥滑,不能前去,停了下来。半夜投宿与吴家泉湖四望楼,听到邻人吹笛子,凄然感伤,就写一首《贺新郎》词,记述他们这次交往。

山东历代典故很多,因为山东历代名人很多。

  •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
  • 孔子,孟子,曾子,
  • 兵家孙武
  •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
  • 墨家创始人,墨翟
  • 建筑家鲁班
  • 思想家梁赤
  • 汉代医学家,淳于意,其女儿使废肉刑的缇萦,
  • 水利家,宽
  • 西汉今文最早的《尚书》传授者伏生
  • 文学家东方塑
  • 经学家匡衡
  • 文学家韦玄成
  • 农学家汜胜之
  • 文学家孔融
  • 经学家郑玄
  • 哲学家仲长统
  • 文学家王粲
  • 文学家刘桢
  • 天文学家刘洪

等等还有很多,总之在山东这个维度上,典故实在是太多了。

山东神话故事。

八仙过海,八仙渡,山东蓬莱市北黄海之滨,

舜为凤身

相传,舜是古代东方先民的首领,凤是东方先民的图腾。一天夜里,舜梦见一只凤衔着一粒谷种来畏他,并说:“我是来你作子孙的”。于是舜母孕,生了一个目生双瞳的孩子-舜

大禹伏龙

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历山脚下是一片汪洋,水底下有条恶龙作怪,大禹将济,泺二水疏通,洪水排尽,孽龙无处藏身,跃身向东窜去。大禹紧追不舍,后被制服在藏龙涧。

半夜鸡鸣

济南东郊,有一处平陵遗址,断垣残壁,颓立于平畴原野上。相传当年建城时候,一个会妖术的头领,驱赶济南百姓日夜建筑城。人们苦不堪言,但他仍嫌弃速度慢,便施展法术,让石头人夜里帮忙,至鸡鸣时止。首领有一女儿,与民工一青年男子相爱。她很厌恶父亲的做法,就命令人半夜鸡叫,引得群鸡共鸣,石头人无法干活,筑城只好半途而废,只留下了如今的残墙断垣。

郎公讲经

长清境内有座郎公山,山上有块人形作揖念经的郎公石。传说,郎公是东晋著名的得道高僧,经常请人和好友张忠一起探讨佛学。一次,张忠邀请郎公来家乡讲经,数千人聚集起来听讲经。郎公出神入化,耐人寻味,连山上的都显灵,被解化了,后来石头就变成郎公的模样。称朗公石。

山东的寓言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不是十分确定)

山东民间故事

传说圣灵之母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立四极。其实女娲娘娘的头发本来分为三色,黑,白,青,是熔彩石以补四极之后,有一天觉得自己有点累了,坐在天池边上洗头休息。忽然发现自己乌发里有一根白发,她将白发扯下来,扔了出去,当时扯下来两根头发,一黑一白,就行形成了“独龙涧”也叫“白龙沟”。这就是地处鲁南苏北,北枕穆陵关,经临沭县,郯城县,东海县,新沂市,南止宿迁境内的骆马湖边,贯穿南北的,八百里马陵。据《郯城县志》记载:此山岗陵起伏,形似奔马,故称马陵山。

中国四大神话小说是那四部你最欣赏那一部为什么

中国不像西方有《荷马史诗》这样纯粹的神话文本,像《西游记》这样涵盖诸多神话故事的小说仍被学者冠以神魔小说的称谓。因此,从严肃的中国学科界定而言,不存在神话小说的分类,挂名四大神话小说理念是书商的出售理念。如果一定要找四大,岳麗书社的四大神魔小说是《济公全传》、《西洋记》、《四游记》、《封神演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四大神话小说是《镜花缘》、《聊斋志异》、《封神榜》、《济公全传》。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的

“仰临砥柱,

北望龙门;

茫茫禹迹,

浩浩长春。“

这是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黄河三门峡,有感大禹治水的伟绩,即兴述文并命大臣魏征勒于黄河三门峡河道狭窄处的中流砥柱石之上的千古名篇。砥柱位于黄河三门峡的激流之中,冬季水浅之时,露出水面两丈多。夏秋洪水季节,经骇浪不倒而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黄沙的冲击,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数千年来,它默默的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和大禹的传说。
3

那么问题来了,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否真有其事?

首先,我们从史料判断传说中“大禹治水”的那个年代到底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熟知的《山海经》是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古籍,西汉学者刘歆研读后在他著的《上山海经表》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远古时期,一场毁灭性的洪水泛滥于整个华夏,人民的家园被毁,只能勉强在山洞里蜗居,在大树上建巢。鲧(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夏氏族成员)不擅长治水,所以尧帝让大禹继续治水。大禹治水成功,团结了华夏先民,促进了夏族农林畜牧业的发展,为夏朝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中也有描述: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尧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洪水依旧。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鲧的儿子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禹聪敏机智,吃苦耐劳,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堵塞的川流疏通。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三门,凿五岳。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诚然,大禹治水作为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一直处于传说和史实之间的模糊地带,且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的真实性也一直存在争议,有关它的最早记载也是出现在约千年之后的周朝。但最新地质学术研究为中国传说中的史前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科学依据。

2016年8月5日,学术期刊《科学》曾发表文章,为大禹治水传说中的大洪水提供了地质学证据。研究者们认为,距今约4000年左右,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喇家遗址附近因地震造成堰塞湖,完全堵塞了黄河长达6-9个月,最终因湖水漫溢而溃决。研究者认为该灾难性决口的深度达110-135米,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110-160亿立方米的湖水,形成了巨大的溃决洪水。当这场洪水到达黄河中下游平原时,很可能造成了天然堤的溃决,从而引发了多年的大范围的洪水泛滥。这一史前巨大洪水的发现,为中国古代文献所记录的大洪水传说提供了科学上的支持,表明这些传说是基于真实的自然事件。这些发现同时还为大禹治水的历史真实性提供了支持。

由此可见,大禹为华夏民族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业绩、精神,在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其精神为历代传颂、万民景仰。这种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是大禹治水 的精髓,这是我们先祖在应对各种灾害中所表现的敢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综上所述,大禹治水真实有据,他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跃进,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有力的发展。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你知道多少

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大众的集体口头创作,它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由于原始人在生产斗争中不了解自然的规律,把支配人们的一切外界力量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形象,通过幻想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神话的积极意义:神话的种种幻想又和对自然现象的种种解释并非毫无根据或纯粹的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现实生活斗争的反映。例如《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神话就非常明显地反映了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和征服自然的坚强信心。《驩头国》、《张弘国》、《奇肱国》的神话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对减少困难、减轻劳动、提高生产率的普遍愿望和要求。原始人的许多关于发明和创造的神话反映了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群众智慧的总结。他们利用这总结的成果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使社会不断向前推进,向前发展。

几个著名的古代神话:

(一)女娲补天——这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原始人的开辟观念。女娲是世界的创造者,人类的始祖,代表人们的无比伟大的力量。

(二)后羿射日——羿是一个原始人塑造的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是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胜利象征。

(三)鲧禹治水——鲧是热心为人民牺牲的英雄形象。他的儿子——禹终于“纂就前绪”,战胜了洪水而成为人民拥戴的英雄。

原始神话中虽具有“神”的观念,但与后世宗教迷信的“神”有本质的区别。神话是积极的,敢于反抗神的权威;宗教迷信是消极的,它宣传神是人类命运的主宰。神话的神是具体的现实世界的人的反映,宗教的神则是抽象的某种意识和道德倫理的象征。

由于历史家、哲学家的窜改和歪曲,不少古代神话的完整性、原始性被破坏了,因此看不到神话的真实面貌,而流传下来的神话也较少。这在实际上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

神话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它的新奇丰富的幻想和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对于后世不少的作家作品,特别是戏曲和小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吗为什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银河两边有两颗较亮的星,被古人赋予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虽然两情相悦,终被一道无法跨越的天河阻隔,而空留余恨。其实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自由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抨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第之见曾经摧残了民间多少有情人爱的小船,令人惋惜。痛心之余,当时的民间段子高手,就演绎了这段《牛郎织女》的故事,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后人又不断的完善,最后丰满如今。为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中国记录民间神话故事的都有哪些书

中国神话故事源远流长,分为上古创世神话、中古英雄神话传说,部落神话,道教、佛教封神神话等。代表典籍:

《盘古开天》、巜愚公移山》、《女祸䃼天》。《精卫填海》《仓颉造字》、《夸父追日》《女娲造人》、巜诗经》、《楚辞》、《春秋》《淮南子》、《山海经》《吕氏春秋》、《牛郎织女》《封神演义》、《河伯取妇》、巜太平广记》、《八仙过海》、《搜神记》、《白蛇传》、《济公传》、《神笔马良》等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