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欧亚大陆的古文明记载几乎都有一场对于洪水的回忆,在苏美尔的文献中,在基督教世界的圣经里,在华夏文明的神话记载中,人类与洪水皆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其中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的传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故事的差异从哲学,地理等角度昭示了东西方文明的异同,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
宗教一直是西方文明重要的组成,而审判和末世情节则是宗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诺亚方舟救赎一样的情节表现了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他和相信人定胜天,依赖组织和方法对抗天灾的华夏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中国独特的西高东低的地理环境,与欧洲海洋环绕的地貌,以及中国远古一直以来和几条大河的斗争,与欧洲海啸的危害等等因素,都是研究在面对巨大天灾时东西方表现差异的依据。
一.中国与欧洲本身地理环境所存差异1.中国西高东低地形,河流流向趋近统一
水源和文明的发展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黄河对于华夏文明几乎是图腾一般的存在,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哺育了中华文明的河流,历史上也是中华民族巨大苦难的根源,黄河的泛滥左右了无数王朝的兴衰,与黄河数千年的斗争,中华儿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如果说大禹治水的历史暗指历史上某段时间真实发生的事件的话,笔者认为最有可能的就是黄河泛滥和古代人民对黄河的初步治理。
黄河的河道在历史上几经变化,每一次都给黄河中下游人民带来巨大的苦难。大禹治水可能就是对黄河的初步治理。大禹采用的疏通的治水总方略,将整个神州大地分为九州统筹安排的气魄,在后世也是很难想象的壮举,治水的故事虽然来源于神话,治水的方法却和后世治理黄河成功的方法异常相像,这说明了古人智慧的高超。
中国独特的千江万河,向东奔腾入海的壮观,引申成了中华文明的图腾,龙。大禹治水的故事并不只是神话,他有相当的可信度。
2.欧洲地貌异常复杂,河流流向无规无矩
与西高东低的中国地貌不同,欧洲的地貌复杂,主要的河流有流向地中海的,有流向大西洋的,甚至有流向波罗的海的。
并且欧洲的河流相对来说平和,没有影响巨大的泛滥和改道事件。然而西方世界三面临海,遭受海洋危害的可能性巨大,早期西欧的威胁也主要来自海上,无论是维京人的龙头船还是北大西洋狂暴的天气,都是西欧各国永远的噩梦。
与大禹治水不同,西方圣经记载的大洪水,几乎不可用人力来抵抗,而是真正灭世的洪水,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这样的惩罚消除了地理的范畴,具有自然灾害海啸的某种无可阻挡的特性,同旷日持久的华夏洪水不同,诺亚方舟的洪水短暂而暴烈,诺亚花了120年建造方舟,大雨下了四十天,这和华夏数十年的治水工程大大不同。
二.从故事角度去解读东西方所经历的洪水之灾1.大禹治水近乎写实的叙述风格
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无论是治水的韬略,还是治水的曲折,甚至大禹本人三顾家门的故事,都透露出那么一股可信度,他仿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大禹的父亲鲧的不负责任,鲧错误的治水方略,长达九年治水的毫无成绩,简直和现在还在发生的无能官员的故事一样,舜对鲧的罢黜,以及对大禹的提拔,更是昭示了中华文明中公私分明,举贤不忌讳的传统美德。
结合后面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私德展示,大禹这个人物的形象从各个方面都开始饱满了起来,神话对人物的塑造那么的真实,仿佛就是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具有极强的可信性
同时大禹的治水方略,也是可圈可点,并不是完全不接地气的胡乱编造,整个大禹治水的故事根本不像古代神话,而更接近现代的模范事迹报告,这样的人定胜天的实例,仿佛昨天才发生,并且一直再发生那样。
2.欧洲诺亚方舟故事带有浓重的宗教意味
同大禹治水不同,诺亚方舟的故事和圣经中过埃及以及沙漠中耶稣的神迹显示一样,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
上帝主导了一切,人类只是案板上的羔羊,诺亚不是因为能力和聪慧,而是因为高尚的德行被上帝选中。他打造方舟花了一百二十年,在他六百岁的那年,上帝降下了灾祸,只有诺亚和他的船以及被选中的动物躲过了灾难。
看到以上种种数据,就是四个字,神话故事,所有的数据都表示了这个故事和人类现有认知的差距,这点和大禹治水的写实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看似荒诞的故事可能隐藏的是真实的灾难和确实存在的方舟。
这种可能的用神话色彩掩饰真相,并且故意夸大的叙述方式,和大禹治水的东方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现今还有人在土耳其寻找诺亚方舟遗骸的行为,表明了宗教在西方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东方人看来的基本的理智。
三.从哲学角度去剖析大禹治水与诺亚方舟之间的差异1.大禹治水:强调人定胜天与团结协作
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神话故事,背后都是中华民族从远古时候就笃信的真理,人定胜天!我们是一个宗教信仰淡化的民族,实事求是的作风和骨子里只相信自己的精神从远古时代就流传下来。
更好的计划,更多的时间,更合理的人员安排,这种古老的尊重科学的精神,居然让西方世界首先开启了工业革命,还是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的。
我们的民族在诞生之初面对困难的睿智和理智,给后来的读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禹治水是最早的对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尊重,我们民族骨子里的高贵和不服输从大洪水时代就刻在了骨子里,他是低调的傲慢,是内敛的勇敢,是发自内心的自信,相信只有自己本身才能面对和战胜困难。
2.诺亚方舟:隐藏的西方末世情结
西方神话是瑰丽而丰富的,让人惊异的是,来源不同的神话几乎都强调了那种末世审判的情结,北欧神话,奥丁神系的诸神的黄昏,战争之蛇尤孟斯刚德对世界的毁灭。
圣经中的某日审判,启示录中约翰看到的异象,但丁的炼狱中对地狱的描写,充满了自我厌恶的,渴望毁灭重生的情结,西方人普遍存在的罪恶感和赎罪的源动力,在诺亚方舟的故事中展现无疑。
上帝降下的灾祸几乎是无法躲避的,并且唯一的幸存者诺亚的生存也是由于上帝的恩典,这种对绝对权力的崇拜和完全的跪服,就是西方对宗教最早的匍匐的注解。
3.大禹治水与诺亚方舟二者背后实则为唯物和唯心转变
在大禹治水中,人类就是英雄是自己的主宰,胜利取决于策略,时间,和专注度。这种极端的唯物主义的精神,这种冷静的思维分析,居然来源于几千年前的神话,可见古老华夏文明诞生之初的深刻与内敛。
然而就是这样实事求是的文明态度,却没有迎来自然科学的迸发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思想的解放。大禹治水的后人发明了程朱理学,发明了心学,从原始唯物主义发展到了高度的唯心主义。
相反对神权匍匐膜拜的欧洲文明,却在文艺复兴后寻找到了宗教和科学的平衡点,用宗教来管理人心,科学开拓自然,从而在近现代完成了文明的飞跃,实现了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华丽转身,这一切是如此的具有讽刺意味。
这种哲学思想的转变,宗教文化与非宗教文化的竞争,从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中可窥一斑,重拾古人那种豪迈的人定胜天的思想,科学的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是我们重拾古文明荣光的必经精神道路。
结语: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从地理和哲学的角度诠释了不同的文明对灾难的看法,中华文明认为灾难是可控的,人类必会胜利的精神,与西方世界认为灾难是天谴,人类需要警醒自身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笔者认为两者之间是没有优劣的,人必须征服自然但同时也要学会敬畏自然,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西方文明那种大破大立的魄力和华夏文明坚韧的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坚毅都是人类可贵的品质,虽然我们一再将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进行对比,但重要还是要从中看到大禹治水基于中国独特地形的可信性,诺亚方舟灭世情结的宗教必然性之间的本质不同。
参考资料:
《 圣经》
《古神话选释》
《黑格尔美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