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读经、念佛必须要诚挚用心才能得益_孔子_易经_急躁

文钞原文:

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后生稍聪明,得一部经书,废寝忘餐的看。一遍看过,第二遍便无兴看。即看,亦若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均无成就,当力戒之。

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要多看。急躁不能心静,走马观花,必然难得其中要旨和大意。有些稍微聪明的后生,倘若得到一部经书,就废寝忘食地看。可一遍看过后,再提不起兴趣看第二遍。就算是再看一遍吧,也是心不在焉,丢魂丧魄,无精打采的样子。这种人,绝无成就,应当引以为戒。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吾人能以孔子之恒而读佛经、持佛名,必能以佛之言之德,熏己之业识心,成如来之智慧藏也。——《印光法师文钞》·诫初发心学佛者书

白话译文:

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可他读《易经》,曾把穿竹简的皮条反翻断了很多次。以孔子的天资,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何必还要拿着书,看着读?所以说,看书读书,有特别的好处。背诵,大多滑口诵过。看文,则一字一句,都去认真理解其中的要旨和大意。我们应该效法孔子,千万不要卖弄聪明,专门崇尚背诵。孔老夫子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书都写在木板上,或者是竹简上的。《易经》的六十四卦,是上古时期伏羲所画。六十四卦开首之彖,是文王所作。每卦的六爻,是周公所作。除此,剩下的上经彖传、象传,下经彖传、象传,并乾坤二卦的文言,及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称十翼,都是孔子自己著作的。如果按字数算,孔子所写的,比文王、周公加起来所写作的,还要多十余倍。可是,孔子读文王、周公写的《易经》,竟然将编书用的绳索,磨断过多次,从中不难得知,孔子读《易经》,遍数之多,无可计算

我们能够有孔子的恒心,持之不断地读佛经,持佛名,一定可以用佛言、佛德,熏修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把业识心转成如来的智慧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