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虚构抵消了散文的意义_散文_虚构_成了

散文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原来的散文了,而是有了很多虚构的成分,正是有了这些虚构的成分,才消解了散文的意义,让很多人都不喜欢看了。

抒情散文本身比较美,有着美学意义,但是,没有到过某个地方,仅凭一些文字资料和想象,就能写出不错的散文。并非都要去实地考察,也并非都要看一看影像资料。也就是说,抒情散文可以造假,可以不见实物,不见实地,不见真人,仅凭资料和想象就能写出来,而这种散文居然让人看不穿。毕竟,读者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有几个有考据癖的读者深究,只是看个热闹。于是,很多抒情散文就那么堂而皇之地虚构起来了。当然,并不能说虚构的散文不如实地考察得来的散文好,而是说虚构的散文失去了现实的根基,似乎只能朝着学者散文和诗化散文一路发展。学者散文会引用一些资料,验证东西或地点以及人物的历史变迁,看似比较实在,其实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得比较深,不轻易透露出来,甚至让才疏学浅的读者读了个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以然。而诗化散文注重天马行空的想象,巧在遣词造句上,巧在意境方面,却失之于油滑,甚至肤浅。当然,也有写得好的,只是并不多见。一般读者读上一两篇学者散文,还觉得是那么回事,要是读多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有些隔靴搔痒,搔不到痒处的意思。没有实实在在的写法,只是引用资料,总结提炼观点,似乎是写论文的套路,用在写散文方面也不是不行,只是缺少了散文的灵性,缺少了散文的真实,总是让人觉得隔着一层,不得要领。要是读者读多了诗化散文那样的东西,同样会产生审美疲劳,感觉不但有的作者作无病呻吟之状,而且有的作者堆砌华丽的辞藻,变换巧妙的句式,透着那么一点聪明劲儿,机灵劲儿,却有些自恋倾向,还自以为是,终于走向了自大,也就让人不敢轻易苟同了。

叙事散文本来应该老老实实发扬现实主义传统,但哪里有那么多现实的故事让人们来写?于是,写叙事散文的作者就开始琢磨了————终究要经过有关方面的审核,就不如主动缴械投降,或者叫做主动献媚,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说出一些光明而正确的话,不就直接过关了吗?即便不能直接说,要照顾散文的艺术特点,也要把故事往主流意识形态方面靠拢,改动情节,改动结尾,让故事成为励志故事,有了大团圆的结局。而所谓的励志与成功究竟值得怀疑,所谓的成功就是挣大钱了,或者成为名人了,成为官员了,最不行也要考上重点大学,不负众望,其实还是逃不脱“成者王侯败者贼”的窠套。他们写苦难,写磨砺,写好心肠有好报,甚至抨击一些嘈杂的声音,却往往失之于粗疏,不贴地气,根本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没有说出老百姓的愿望。究其实,还是受了官本位和钱本位思想的影响,主动站到了统治阶级队伍里面。可是,统治阶级认可他们吗?当然不认可,而是把他们当成了喉舌,当成了不可一世的跳梁小丑。即便他们往统治阶级队伍里挤,也挤不进去。毕竟,统治阶级都是权贵们组成的,并非是写散文的队伍,也不是普通作者的队伍。要想进入统治阶级,就要成为权贵。而仅凭写叙事散文致富,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了。社会已经不允许写叙事散文的致富了,他们只能赚点小钱,而且还要虚构故事,并且观念先行,意识形态先行,最终弄得叙事散文不像是叙事,而是通过故事宣讲一些正确的政策,贴到墙上做宣传是可以的,要是归到散文一类,就真的成了笑话。

展开全文

要说杂文也是散文,那么杂文的力量正在被削弱。一些杂文作家基本上不敢直言了,要是直言,也就只会对一些灯绳掉了谁来修,宠物狗应该栓绳,网购不应该乱扔垃圾等方面批评了,却连清洁工待遇提高都不敢说,就更别提什么人们收入普遍提高的话题了。他们失掉了鲁迅韧性战斗的精神,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于是,为了赚一点微薄的稿费,就只能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议论一下,讽刺一下,就以为胜利了,其实,没人喜欢看,也没人较真儿。即便人们都得了病,也没人较真儿。毕竟,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乐天派,都喜欢随遇而安,“民不与官斗”,谁会去关注社会民生的大问题呢?又解决不了,整天自怨自艾,即便是批判也是无济于事的,不如漠视之,背过脸去,就等于不存在了。于是,杂文失掉了原来的精神,也成了虚构的幻想之地。

自传大多靠不住,即便是自嘲,也有着虚构的成分,有着隐晦的秘而不彰的成分,甚至能从不同的人叙述看出很大的不同来。报告文学也是如此,只要定了调子,就有了虚构的可能。

至于新闻、通讯之类的,就不能提了。毕竟,人们已经习惯了,即便虚构,人们也不知道。真真假假,不过是一种宣传。

如此一来,散文的虚构似乎已经成为定局,也成了作者屡试不爽的东西。或许,为了迎合的东西太多了,不迎合又不行,起码不能发表,于是,作者们纷纷迎合,纷纷虚构,当然也就弄得散文不像散文,甚至根本不是散文了。看虚构的散文,还不如看纯粹虚构的小说感受好一些,但人们已经不去较真了,或许是时代进步了,抑或许是退步了,抑未可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