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如何改变脑慢嘴笨?_自己的_内容_读书

从我记事起,读书这件事情就和背诵强制的绑定在了一起。大部分时候,我不是讨厌语文的阅读理解,我只是讨厌被规定好的答案。我承认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筛选方式,却不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思维能力的手段。因为当我们离开校园,我们会发现再强的记忆力也抵不上百度,加上CTRL+C和CTRL+V。那到底该如何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因为答案都是一早准备好的,哪有那么多问题?背就行了。

让我对读书这件事情的看法产生根本性改变的契机,就是我试图坐在镜头前和大家分享我刚刚到底看了一本怎么样的书。当我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我眼前的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进入了一种主动寻找打动人心内容的工序。就像在一个十分钟的视频里,我的语速只允许我说2500个字,可我常常却需要向你们阐述,一本几十万字的书到底有多美。所以舍弃到最后,我只能完全打破作者叙述的前后逻辑,重构成我自己的语言。读书,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断舍弃的过程。读书读三遍,并不是要求你越记越多,而是每读一遍,就要去掉一些多余的细枝末节,在重要的内容上进行取舍和提炼。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有时间去做自媒体,所以就要做“读书笔记”。很多人无法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懒,而是中间一旦有什么意外的事耽搁了,停了一段再去重新开始,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抵触感,所以我们需要彻底的专注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这不是语文考试,你也不是什么评论家,没有必要拼命的思考作者到底想传达什么,只关注那些真正对你有用的部分,比起简单的读,这更像是一种寻找,比较容易的部分快速略过,一旦发现什么重要的情节,就减缓速度,仔细的品读,甚至返回去反复的看上下文。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带着目的去阅读。

展开全文

首先,读书的阶段

使用折页法来标记感兴趣的内容。我知道很多强迫症的小伙伴,绝对无法忍受这种毁坏书的行为,但相对于贴标签,折页这种方式不太受环境的限制,不管在哪儿随手就能折,而且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断我看书的注意力。而电子书一般都有下拉添加标签的动作。

通读阶段,一边阅读一边把重要的内容折角,

重读阶段,只挑折页的地方去读,如果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最后第三遍阅读,如果到最后都无法舍弃,就把它摘抄到读书的笔记上。

划重点阶段

在划线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标记来对内容进行区分。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非常值得重视”,“想记住这一点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等。

经过这样慎重的思考,可以避免在书上无意义的划线,画的哪都是,原文都看不清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阅读很厚或者有难度的书,通读一遍再返回,可能早就把前面内容忘光了,这时候就需要分阶段去及时总结。你可以以章节作为节点,也可以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来及时更新你的阅读进度。

最后记笔记阶段,

我们以一张A4纸为例,在上面写下三个重要的因素,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作为区分。而在正式的内容上,则是分为两个部分

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

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摘抄部分用圆圈来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想和补充说明,可以画上五角星加区分。

像这样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就是为了及时写下自己的主观感受,让二者之间产生一种联结记忆。当你在和人聊起996工作制时,就能瞬间的触发这种联想,把你看过的东西用上,诶,我记得我曾经在哪里哪里看到这样一本书,这样的一句话。放到这里来用特别的合适,重点是眼前的这个信息,要与你自己的感性层面产生共鸣,不然不管你把这些金句抄多少遍,到用的时候也想不起来。

另外,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内容,固然是让人读完心情舒畅,觉得说的太对了,这不就是我吗?但这也代表他并没有给你任何超出你认知的新东西。相反,那些你看完后,我靠,我从来没有想到还能这样,颠覆你的认知的内容,反复的重读,依旧能让让你世界观产生动摇,感觉非常震撼的句子才更值得摘抄。抄的部分越少越好,脑子动得越多,身体上就越能偷懒,多花心思在筛选上,找到作者真正隐藏其中的机锋。读书体验远比读书这件事本身更重要。很少有人愿意花费跟第一次阅读一样的精力,去把一本忘光的书重新读一遍,但你却可以通过此时此刻的读书笔记,重新带入彼时彼刻你的想法。

好了,本期就聊到这里,欢迎点赞、评论和分享哦,感谢您的支持,后期会持续更新精彩的内容哦,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来评论区下方留言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