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问题(乡村小学教育问题怎么破)_学校_农村_教育

本文目录

  • 乡村小学教育问题怎么破
  • 关于农村的小学中学教育问题大家怎么看
  • 农村教学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距那么大,农村孩子怎么办
  • 现在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
  • 农村教育是存在种种不足,但更重要的不是农村学生的心态吗
  • 农村教育真正的问题,是出在学生的心态上吗
  • 你认为,农村教育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 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为什么这么短缺
  • 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乡村小学教育问题怎么破

随着我们国家进入新时代,振兴乡村已吹响号角,可是乡村小学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孩子上学难、留守儿童问题、麻雀学校的出现,兴建的小学无生源造成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

如何破解呢?

首先,村村通工程的推进,到处是油光的水泥路,车水马龙,小学生基本上全是由家长接送,哪个家长还放心自己的孩子步行、骑单车去学校。乡下就那么多适龄儿童上学,一大部分家长宁愿每学期出些钱让学生坐车去学校,也不忍心让学生自己走着去学校!因此在乡村出现了有校车接送的民办学校!一方面校车安全,另一方面时间固定。 这样才造成了民办学校生源不断,公办学校无生源!

其次,师资问题,乡村公办学校早在几年前基本上全是民转公的老师们,如今那些老师们基本全部退休,剩下了老师已不多?有几个大学毕业的愿意回农村教书?愿意去偏远的小学去蹲守?有几个代课老师却也是无奈之举。民办学校呢,师资门槛自定!人员去留自定。

最后,小学教学点的设置,这方面很重要,人口数大的村辐射几个小村一个教学点,最好按班级段设置,现在的通迅技术,网络技术足可以分散教学,统一管理的!

总之,为解决乡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我们建议: 1,配备校车接送每个学生; 2,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投身乡村教育; 3,因地制宜拿出具体方案设置教学点布局。 让有限的资源发挥作用,决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这是我一位乡村老师最想说的话!(黄政强)

关于农村的小学中学教育问题大家怎么看

如何解决农村小学中学教育问题。

一、解决好教学配备设施。

我们学校自2012年起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陆续配备了教学设施。如乒乓球台,篮球场,环循跑道,科学实验室,器材室,多媒体教室等。刚开始都能用,上课效果都很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可是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乒乓球台底座锈了,螺丝松动了,有一名学生在课间活动的时候,因球台倒塌把脚弄成骨折,休学一学期导至留级。环循跑道有好几处脱壳,塑胶到处都是,据说还有毒。多媒体全坏了,学校多次维修,由于费用过高再加上修好后没几天又坏了,所以至今有六年多没有用多媒体上课,它真的成了教室里多的梅(霉体),纯摆设一件。如此这般,如何跟城里教学拉近距离?如何共享优质资源?如何实现均衡发展?箭在弦上。

二、解决好师资力量。

自从2012年秋起,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都配备年轻的教师到学校任教,不仅带来了活力,还缓解了教师严重不足的压力。新来的教师有朝气,有学识,深得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农村学校近几年退休老师多,新招教师也一时难以满足学校教学所需。本来是教美术,音乐,体育,信技的老师,由于人员不够,都改行教语文,数学等学科。因此教学起来也很困难,根本不能适应,教育教学质量逐渐下降。久而久之既打击了年轻的积极性,又耽误了学生的学业。所以应尽快解决农村教师不足问题,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均衡,持续发展的需要,迫在眉睫。

三、解决好“共享教师”制度。

“共享教师”制度,即是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制度。实施“区管校聘

”制度就是要让优秀教师尽快流动起来,辐射更多的学生,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推进教育公平。同时要定期对全区教师进行排查,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缺什么教师,及时在全区进行流动,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共享教师。”同时加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投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形成合力,形成“名师效应”。就像我校前几年与区实验小学结对子一样,我校每月派教师去听课,学习,他们也送课到我校。对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大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让大家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共襄盛举。

总而言之,要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就必须从“严”解决好配套设施;从“快”解决好师资力量的不足;从“需”解决好“共享教师”等问题。箭在弦上,迫在眉睫,共襄盛举。




农村教学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教育环境是否良性循环,它包括领导重视程度、基础设施强弱、教师心态好坏、生源质量高下等。

处于良性循环下的农村学校,由于教育教学质量一直能跟本地城市学校抗衡,甚至还会高于一筹,则会引起各级领导包括县乡政府的重视。这样一来,学校不管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配置都能够及时到位,再加上选拔学校领导采取能者上庸者下,教师福利公开公平,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合理且能及时兑现。因此,教师团结、干劲十足,应招收的生源不论是好是坏就不会往城里跑了。

处于恶性循环下的农村学校,首先就是学校上级管理者的乱作为,把不能做事,不会教书的人安排到学校当领导,这种人最拿手的方法就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一所再好的学校在这种人手里三脚两蹬不搞垮才怪!

其实,有一个最好的一眼就能看穿农村学校办得好坏的方法,就是乡镇集市人丁兴旺,生意红火,街道整洁,车流如织。在这样地方的农村学校肯定强得很!反之,只见老幼,不见人流,农村凋敝,乱树丛生,在这样的地方,就是找到了一所农村学校可能也是关着了门。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距那么大,农村孩子怎么办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距那么大,农村孩子怎么办?这真是一个让人很痛心的问题,农村孩子教育问题的现实,可能远远比想象的要糟糕。

农村的校舍

一,教育资源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尽管这些年国家扶持农村教育,修缮了校舍。但软件十分滞后,尤其是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一位老师任多门学科的现象非常普遍,既是班主任语文老师,也是数学老师,兼教英语、体育等等,有些学科的老师极度匮乏。

二,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够重视

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免除了学生的学费,但家长的观念给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好多家长还是认为:孩子识几个字,出去打工赚钱就行了。

严重流失的乡村学生

三,农村的经济状况与城市差距明显影响孩子教育

尽管现在农村人的吃穿问题已经解决,但经济并不宽裕,不少地方经济来源有限,家长在农闲期间不得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很多孩子留在家里上学,跟着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甚至交给辅导班看护,造成孩子的家庭教育长时间缺失,孩子很容易贪玩影响学习,甚至于沾染不良嗜好彻底放弃学业。往往等到父母发现孩子的情况后,为时已晚!

在这些问题的综合影响下,农村孩子坚持读完小学就会有一部分首先辍学,有一部分坚持到义务教育结束,就是初中毕业,学习已经严重落后,放弃上学进入社会!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很大,不只是学校的问题而是综合性的问题。

国家政策支持乡村教育

首先,要解决乡村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提高从事乡村教育的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学质量,这方面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政策,补足教育资源的缺乏,需要一段时间。

再者,改变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经济状况,农村经济搞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农村人思想脱贫,从而更重视教育,也能够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孩子教育上,农村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这个过程可能太漫长!

期待山青水秀的热土成为孩子教育的沃土

朋友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为了解决农村孩子教育问题,让我们共同想想办法吧!

现在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

现在农村孩子教育,主要不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起主导作用甚至决定作用。

现在农村教育最大问题是农村孩子少,而上学又不便利,尤其是经济收入少,父母在外打工分身乏术的家庭。有的孩子还可托付老人照应,有的老人过老或不愿,住校也有许多不放心,有的为孩子,只有放弃打工,收入少,培养孩子开支也大。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农村人口大量减少,进城和临时进城人数众多,小孩跟走不少。加之客观存在的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虽然说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但总不能把教育资源主要用于100人不到、有的班10个学生也没有的小学,以及200人不到的初中。

规模太小浪费教育资源,又有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们印象也差,结果有的办不下去只有撤了。现在,三五个在一起的村没有一所小学很多。一个乡镇也很少有2所初中。

新农村建设是个契机,应将农村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交通、养老等通盘考虑,农村教育放眼二十年以上的长远,着眼十年,立足现在,认真规划,撤并建并举,与新农村建设步调一致,协调发展。政府应对农村学校(含幼儿园)建设倾斜。

立足现在非常重要的一点,即现在城镇就读,但照管、住吃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家庭和孩子的关心,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村、民政等多部门协调,给予关心照顾,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更应为重点。

同时,对整个教育,含社会办学机构继续整顿和改革。让教育从单纯“应试教育“的导向和束缚中解放出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生源质量等差距。这当然非一朝一日的事。

农村教育是存在种种不足,但更重要的不是农村学生的心态吗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道德水准完全取决于学校。其次才是家庭父母的言传声教,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书就是老师把书本的文化知识及传统的民族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将来干什么、有什么用,以及不学习文化知识、不读书的后果。只有把书读好了,农村孩子才有出路。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香玉。

当然了,五个指头伸出来也不一样齐,也有个别学生学习心态出现偏差,不爱上学读书,甚至出现厌学。对于农村孩子出现厌学心态后该咋办呢?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校方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协商,达成一致的改变或扭转学生的不良心态,让学生走上学习的正轨上来。防止学生受社会不良恶习误入岐途。

造成学生厌学、逃学、打架斗殴的原因很多。有家庭的原因、有贫困的原因,有学生自身自悲心理的原因、也有学校育人方法的问题、还有社会一些坏风气驻足学校的原因。这是一个综合症问题必须解决好。既使这些学生学习不怎么好,只要茁壮成长,将来对社会也是大有贡献的,因为社会需要各类型不同的人才。

总之,农村学校存在种种不足,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解决好学生的学习心态问题。




农村教育真正的问题,是出在学生的心态上吗

看到这个问题,心情很沉重,我出生于农民家庭,老家经济现在还比较落后,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儿女由爷爷奶奶照看,培育出来的大学生比例小于城市里。

原因是什么?我说几点。

第一、家庭教育问题。

隔代教育弊端多。

爷爷奶奶教育孩子往往过于放纵溺爱,产生许多的“熊孩子”,调皮捣蛋,惹是生非。

从小学开始,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作业辅导不力,拉下差距,输在起跑线上。

缺乏父爱母爱,孩子心理不健康的比例大大增加。

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心理不健康,学习习惯差,成绩差,怎么考大学啊?

第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不好。

农村地区交通不好,经济条件不好,造成许多优秀老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即使在农村学校工作,也不太安心,只要一有机会,就调动到城里了。

第三、假期参加补课机会少。

寒暑假是社会机构补课的高峰期,如果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造成薄弱科目出现,城里的孩子出门就到了补课机构,但是农村孩子还需要赶路几十里地才能进城,补课不现实。

第四、孩子出门少、见识少。城里孩子放假了,可以到书店看书,或由父母带出去旅游,陶冶情操,长长见识,就是以后写作文水平都要高一些。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农村学校的建设,农村学校的教师每月都有几百元的补贴(城里教师没有这个补贴);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满20年,中级职称可以晋升高级职称,不受名额限制……相信随着国家重视,学校的师资力量可以壮大。

那么我们的农村家庭该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就由家长们思考了。

你认为,农村教育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农村现在好多学校都请的代理老师,而且请的代理老师几乎包班,工资还不到一千六,不管吃,不管住,正式的教师课程少的可怜,一天大把悠闲的时间,下午几乎不上课,要不就是自习,下班跑的比学生都快,教学质量也一般,这就是为什么好多把孩子转到城镇上学的原因

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为什么这么短缺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为什么这么短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

现在的农村学校大部分因为生源不足5人而停办了。像我居住的这个县城,乡下现在只有一所学校,从幼儿到初三才五十人左右,年级跨度大,年青教师都不愿意继续在农村任教,都找关系调回县城任教而且安家了。剩下原来就是农村的老师,一是年龄结构偏大,临近退休,而且都是原来的老民办转正的老师,语文数学还能凑合着教,英语,理化,音体美老师就尤为短缺,即使是语文数学老师也随着退休的递减逐步短缺,中青年老师没人愿意到农村任教,就出现了部分科任教师出现断层。二是有些年龄偏大的老师,特别是男老师,对于幼儿教育,小学低年级教育已经不适应了,只能在后勤、政工方面做些工作,这也是形成了农村老师资源短缺的一个原因。

从去年开始,为了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出台了县城老师去农村任教,服务三年以上者从工资等方面提高待遇,可主动报名愿意去的也是寥寥无几。年龄偏大的愿意去,可不符合要求,中青年骨干,一来本人也不愿意去,二来学校也不放。这也是形成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一个原因。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教育资源的短缺,像我居住地区的农村学校估计在两三年后也面临关闭的结局。因为成立一所公办学校,政府所承担的费用和学生人数极不平衡,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家长也为了孩子的成长在逐步把自家的孩子送往县城学校,享受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

到那时也就不存在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了。这是我自己的观点,也是从近三年关闭其他乡村学校做出的判断。

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现在已经“走火λ魔“。

首先,肓目砍掉原先村办学校,集中到镇,集体办小学,遭灾殃的是偏远村庄,离镇十几公里,家长要接送孩子,负担加重,逼得打I仔借债进城买房,让孩子进城读书。

第二,允许商人买学校,投资办学校,铜臭挤进清水衙门,挠乱教育阵地,一味抓智育,忽略了德、体等方面教育,造成私人大办补习班,严重影响一代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师资质量差,滥竽充数,师德同样差,师生关系,学校与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严重影响教育。

第四,农村人疯了,将一切力量投资给孩子,不惜重资,买校区房,择校,补课,…只要为孩子提高分数,考上名校,再苦再难,义不容辞。这样,不少人撇下年老双亲,留农村养老…

整个教育战线,都应清醒,严格执行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全面培养人才,再不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