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以普通农民出身,在隋末乱世起兵,纵横天下独霸河北,与李唐、王世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窦建德还有一个李渊和王世充不具备的优势,他打败宇文化及后,打包收编了杨广的班底,用兵强马壮,臣僚充裕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然而,窦建德跨过了大江大海,却翻在小河沟里。汜水关一战,他接连败在年轻后生李世民手下,甚至自己都做了俘虏,大夏基业半途崩殂。
究其原因,窦建德掉进了常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在事业一帆风顺之时,太忘乎所以,丢掉了自己的根,变得听信谗言,残害忠良,人心尽失。刚愎自用的他,在关键战役中,不能从善如流,中了奸计,导致一战赔光所有家底!
窦建德的人生巅峰武德二年,窦建德攻破聊城,捕杀宇文化及兄弟,收罗了隋朝文武臣僚及骁勇果敢之士一万多人,让他的大夏国一下子兵强马壮,文臣武将一应充裕。
这一年,距离窦建德加入高士达义军才七年,距离他接管高士达残兵败将,自主创业才两年。当他取得傲视天下的时候,关中的李渊和河南的王世充,才刚刚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窦建德何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普通农民的身份,迅速跻身隋末英雄榜?窦建德最大的法宝就是人格魅力。他为人仗义轻财,扶危救困,又能自守清廉,心胸宽阔,善于容人。
正是由于这个特质,使窦建德有非常好的人脉基础。在加入高士达部之前,他就跟各路义军有着不错的交往,为此他还付出了全家人的性命代价。
高士达不听他的劝告,一意孤行,败亡在杨义臣手下,窦建德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将高士达及阵亡将士的尸身下葬,并举办葬礼。他的举动感动了逃散的士卒,他们纷纷聚拢,推立窦建德为新的首领,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强悍的战斗力。
听信谗言残害忠良让窦建德半身不遂可惜的是,当窦建德刚刚迎来人生顶峰,就又迅速走向衰败。第一个要命的症状,在窦建德身上呈现——听信谗言。
第一位遇害的是直臣宋正本,此人性格有点像魏征,总喜欢提意见,动不动就批评窦建德。一开始窦建德还能虚心接纳,时间长了就很不入耳,加之受到挑拨离间,就杀了宋正本。
宋正本一死,那些喜欢进谏的人,都知趣地闭上了嘴!
第二位受害人叫王伏宝,此人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战功显赫,却因此受到嫉妒。偏偏王伏宝不善于人际关系,由此有人散布谣言,说王伏宝要背叛窦建德。窦建德轻易中计,就要杀掉王伏宝,王伏宝说:“你听信谗言,不等于自砍手脚吗?”窦建德不听,杀害了王伏宝。
如此一来,窦建德等于背叛了自己,让他原先在人们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光辉形象不复存在。从此以后,文臣不进言,武将不尽力,窦建德从常胜将军,迅速滑落到常败将军。
刚愎自用,抛弃良策一战身死窦建德英雄一枚,碰上了豪杰无双的李世民,他不自毁长城都不是李世民的对手,况且自挖墙脚。
武德三年,李世民挥兵洛阳,攻伐王世充。中书舍人刘斌以“唇亡齿寒”,建议窦建德出兵救援王世充。刘斌还提出计策,先坐山观虎斗,让李世民和王世充两败俱伤,然后趁机剿灭李世民,再乘胜挥兵西进,直捣长安。
刘斌的方案很完美,但执行起来却是另一个模样,规划中的两败俱伤没有出现,窦建德反而连连败北。
窦建德手下有个国子监祭酒,叫凌敬,他给窦建德除了一个计谋:围魏救赵。具体计划是,不去跟李世民硬碰硬,而是直接西进,出太行山,攻占河西,开辟新的根据地,扩大兵源税收,同时迫使李世民回兵救援。
如果按凌敬的计策,既解决了王世充之围,同时从战略上形成对李唐的压倒性优势。可惜还没来得及实施,窦建德就被心急火燎的王世充使臣搅乱了。使臣大把花钱,买通窦建德的部下,一起诋毁凌敬的计谋。
窦建德上当了,一意孤行,按原计划跟李世民硬碰硬。结果就是,窦建德在汜水关连败四五仗,自己还负了伤,被李世民生擒活捉!
当年七月,李世民押着窦建德得胜回朝,窦建德被斩杀于长安!
表面上看,窦建德兵败就是一场战斗的失利,有偶然性。其实,窦建德自从打败宇文化及,自立为王后,自己先退化了,以前立世之本被抛弃,让他走向离心离德,战争的失败,其实就是这个根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