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由于统治者所实行的一系列的腐败政策,使得百姓对于隋朝的统治十分不满,各种起义开始在隋朝发生起来,在众多的起义之中隋朝的统治地域开始被各种势力所割据。王世充作为当时隋末唐初的一方割据势力,曾经占据过洛阳地区,并且建立起来了郑国政权。但是王世充的统治却仅仅在历史上存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而造成王世充政权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就失败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第一,社会大众对于统一的渴求。
隋朝末年,各地频繁发生起义战争,频繁的战争使得百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各地为了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不断的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进行征兵,国家之中的大部分青壮年男子都被迫参与到战争当中,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使得大批的士兵死伤,百姓的农业生产由此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百姓的生活更加的贫困不堪。在这种状况下,百姓自然希望国家不再发生争夺土地和权力的战争,希望一个和平强大的政权来稳定国家的统治,确保人们生活的稳定。
唐朝建立之后,随着国家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唐朝的统治者开始致力于尽力一个统一的政权,这样的做法既符合当时社会百姓对于和平政权的需要,同时也符合社会统一的需要。而王世充虽然当时也是一方割据集团的势力,但是王世充却并没有根据历史发展的潮流进行统一,百姓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去支持王世充的政权统治。失去了广大人们的统治基础,王世充的政权自然也很难长久的存在下去。
展开全文
第二,唐朝自身的实力更为强大。
在当时众多的割据势力当中,唐朝的政权实力是最为强大的。唐朝当时已经在关中地区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政权统治,并且在军事力量方面,唐朝也是强大于其它地区的。唐朝最开始从晋阳进行发展,晋阳在隋朝时期一直是国际啊的重要城镇,隋朝在此聚集了大量的经济、粮食和士兵,这就为唐朝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社会条件资源。
在唐朝进行国家的统一之后,选择以关中地区作为统治中心,关中地区作为我国历代社会发展主要城市,其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十分具有良好的基础的。再加上当时唐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人才的选用,因此唐朝的统治集团有着众多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他们的存在对于唐朝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王世充的政权虽然占据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位置,在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以及军事力量方面等方面发展也较为迅速,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当时的其他证券进行抗衡,但是相比起唐朝的综合实力来说,王世充的政权显然是无法抵御唐朝政权的进攻的,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王世充的政权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第三,王世充本人过于急功近利。
作为当时割据势力的一个重要部分,王世充同其它的割据集团的统治者一样,都十分渴求统治国家的最高权力,希望自己能够登上至高无上的位置。王世充本人虽然是出身地位,但是王世充本人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他凭借自己所获得军功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加上王世充本人善于使用各种阿谀奉承的手段,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对王世充进行了记载:“炀帝数南幸,世充善伺帝颜色,阿邑顺旨。”
由此王世充成为了一时权倾朝野的朝廷命官。后来王世充平定李密之后,被封为太尉,王世充由此开启了自己不断升迁的仕途,随着地位不断的提升,王世充越来越感受到权力带给自己的满足,因此王世充最终将隋朝的统治者废除,自己登基称帝,从而满足自己掌握最高政权的愿望。
登上皇位的王世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便逐渐的开始享受权力带给自己的享受,这时候的王世充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也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国家的治理。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不被分割,王世充在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政权的现状的前提下,拒绝了向唐朝的投靠,这必然会引起想要统一天下的唐朝对于王世充政权的进攻。王世充在拒绝唐朝之后,却也并没有于其它的势力进行联合来对抗拥有强大实力的唐朝,只是一味地沉浸在强大政权带给自己的乐趣。王世充这种只顾及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发展的行为,自然不能使得国家的政权长久的发展下去。
第四,王世充本人缺乏治国才能。
王世充本人在军事指挥方面有着一定的才能,并且建立过许多的军功,但是在治理国家这一方面,王世充本人的政治才能却是十分有限的。从王世充的仕途道路上就可以看到,王世充每一次的升迁,除了依靠自身的军功之外,更多的还是依靠奉承隋炀帝换来的。同时王世充本人也是一个比较喜欢猜疑的人,魏征在《隋书》中评价王世充“沉猜多诡诈”,这样的统治国家的方式很难得到大臣们对于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也不可能尽心尽力的辅佐王世充尽心国家的治理,国家的统治集团在治理国家方面很难发挥实际的作用。
此外,王世充在登上皇位之后,经常的出尔反尔,对于各种反叛者都进行采取残暴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是十分的残暴。为了铲除朝廷中反对自己统治的官员,他甚至利用军队发动直接的政变,当时被王世充杀害的官员众多。
王世充政权的统治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统治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王世充本人也不具备统治好国家的能力,王世充所建立的政权在面对强大的唐朝政权时,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参考文献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征,《隋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