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阉割大臣以外,五代十国的南汉还有哪些奇闻趣事?中国古代哪些奇闻异事_南汉_皇帝_政权

除了阉割大臣以外,五代十国的南汉还有哪些奇闻趣事

五代十国是继五胡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大分裂时期,这段时期从唐朝灭亡持续到北宋建立,前后历时七十余年,共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中原之外则出现了许多地方的割据政权,包括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小政权,被后世统称为十国。在这十国当中,有一个南汉政权是一个比较另类的,这个南方边陲小国主要占据了岭南的六十个州,大体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中心的活跃地带是今天的广州一带。

南汉政权前后传了四代,历时五十四年,由于这个政权格局在中国最南端,其国史资料有限,所以较少有这方面的介绍,很多人对南汉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是当时不大入流的一个小国,最奇葩的是这个国家的皇帝有个怪癖,就是喜欢把大臣阉割后再使用,所以围绕这个小国,倒确实有不少奇闻趣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南汉的奇闻趣事:

姓刘的外国血统皇帝

南汉的皇帝姓刘,看到皇帝的这个姓氏以及“大汉”的国号,很多人都会自然联想到他们应该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其实不然。南汉的开国皇帝叫刘䶮(yǎn),他的父亲是刘谦,不少学者通过分析刘谦的经历,认为他不是中国人。原来,早在唐代末年时,刘谦是永州刺史韦宙手下的一员牙将,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甚得韦宙的赏识,并准备招为女婿,但韦宙的妻子反对说,“此人与我们不同种族,恐怕会被别人讥笑。”但作为京兆大族世家的韦宙还是非常欣赏他,反驳说:“此人非常流也,他日吾子孙或可依之”。

除了上面的说法,到南汉末帝刘鋹时,他曾为自己铸造铜像,史书称其相貌为“豪恶可憎,俗称番鬼。”“番鬼”的称呼主要与唐代发达的对外贸易,引来大批伊朗和阿拉伯商人来中国经商有关,时间久了,这些商人中有一些选择定居在中国,并逐渐繁衍后代。根据这样的背景,有人认为,刘谦就是早年来大唐的波斯人或阿拉伯人的后代。

至于他们为何会姓“刘”,人们分析认为这应该是阿拉伯语Ala或Ali的谐音。宋代时广州的阿拉伯人聚居区域还被称为“番坊”,其中就有许多姓刘的阿拉伯人,当中不少还做了大官,甚至能够迎娶与宋代皇帝同姓的赵姓女子为妻。据此分析可知,早起的外国人在中国定居,并改用中国姓氏取名称呼,并不奇怪。至于定国号为“大汉”,估计与其刘姓有关,自然是为了攀附两汉的雄威。如果南汉的皇帝真具有波斯或阿拉伯人的血统,这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一件非常罕见的奇闻趣事。

造字取名意欲“飞龙在天”

南汉政权的地盘虽然仅占有岭南的大部分地区,总体面积并不大,但它的几个皇帝却都十分自大。其开国皇帝刘䶮和他的儿子刘晟就十分轻视中原王朝,只把后唐皇帝看作是“洛州刺史”。刘䶮甚至“自言家本咸秦,耻王蛮夷”,每当有北方的商人来到岭南时,刘䶮如果接见他们,总会向他们夸耀南汉是如何的富有,给人留下很浅薄可笑的印象。

为了体现南汉的强大,刘䶮还想了一个怪招,就是给自己多次改名,他一生多次改名,最初时叫“岩”,后来改作“陟”,不久又重新叫回“岩”,随后再改为“龚”。到大有十四年(公元941年)时,刘䶮得了一场大病,有个和尚对他说,与他的名字不吉利有关,他思来想去,觉得上“龙”下“共”的这个“龚”字,还不足以表现其气势,于是,便望字取义杜撰出一个“龑”(yǎn)字作自己的名字,取其“飞龙在天、唯吾独尊”之意。可惜的是,刘䶮这条自命的“天上飞龙”,并没有能救他一命,在改成这个名字的第二年,他便一命呜呼了。

“小南强”撞了“大北胜”

刘䶮的儿子刘晟和他老爹一样夜郎自大,乾和十四年(公元956年),北方后周政权派出使者到南汉国联络,由于这位使者第一次见到岭南特有的茉莉花,所以感到非常惊奇,在惊奇赞叹之余,他急忙向刘晟询问这种花的名字,刘晟觉得展现自己的时机到了,于是便胡谄地说,此花名为“小南强”,用意很明显,就是别看我南汉政权地盘不大,但我们的国力可是很强盛的。

使者回国后,自然要向皇帝及大臣述说上面的见闻,令北方君臣感到很诧异,有聪明者自然猜出这是南汉故意逞强的说法。岁月飞逝,十五年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恭帝柴宗训,建立宋朝,站稳脚跟后,赵匡胤便开始推进统一天下的进程,他派兵攻取了南汉,最后把南汉的后主刘鋹及其群臣虏回到开封,一些南汉的大臣看到北方的牡丹花后,同样感到新奇,也急忙向宋朝的大臣询问此花的名字,宋朝的大臣基本都是原来后周的大臣,其中大概有人想起十五年前“小南强”的典故,于是同样对他们胡谄说,这花名叫“大北胜”,以此比喻北方的宋朝最终必然统一全国之意,同时讽刺南汉当初自不量力的“小南强”。

中国古代哪些奇闻异事

古代考场奇闻异事公元746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初到长安求官,当时唐玄宗正沉湎盛世的繁华和温柔的富贵梦里,已经懒得亲自处理政事,把“外朝”交给李林甫,“内朝”交给高力士。 第二年,即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当朝宰相,但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对于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者官位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地除去,像张九龄、严挺之、贺知章、李邕、李适之、房绾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遭到了李林甫的迫害甚至暗杀。他尤其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士人,害怕朝外的贤士得到接触皇帝的机会,上书揭露他的本来面目,痛陈他的奸恶。所以这个“口有蜜,腹有剑”的宰相便千方百计地阻塞言路。结果参加“制举”考试的人,没有一个被录取,也就是说那次考试结果的录取率为零。为了掩盖自己的阴谋,对考试结果,他自己还向玄宗上表祝贺:天下贤士都在为国报效而没有遗漏,这是多么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啊!连尧舜明君都不能如此地明察秋毫吧!而更加可悲的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李隆基竟然默认了这样的考试结果。参加那次考试受到愚弄的还有著名诗人高适和元结。一代奸臣秦桧先后把持朝政19年之久,他自立门户,收揽奸佞,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架空宋高宗赵构,独掌朝纲,“由是中外大权尽归于桧,非桧亲党及昏庸谀佞者,则不得仕宦,忠正之士,多避山林间”。 不但如此,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的一次科举考试中,秦桧还为其年龄不到1岁(只有9个月)的孙子秦埙谋夺状元。他利用手中权力,任命其亲信御史中承魏师逊、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汤思退、右正言郑仲熊、吏部郎中权太常少卿沈虚中、监察御史董德元、张士襄等人为考试官。这些考官对秦桧的意图心领神会,他们想借此机会来讨好秦桧,从而取得高官厚禄。于是,他们就串通作弊,准备录取秦埙为状元。后经人揭发,状元没有当成,但也高中榜眼(第二名),这对于那些穷数十年时间皓首穷经的举子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讽刺,更有甚者,在这次科举考试中,由于秦桧的营私舞弊,其侄子秦焴、姻亲沈兴杰、朋党周夤等人,都得到了进士的头衔,无怪乎“天下为之切齿”。 张献忠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8月9日攻破成都,起义军号称60万大军进入成都,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8月16日登基王位,成为大顺第一任皇帝。这年秋,眼看着清朝军队节节胜利,自己的大顺政权摇摇欲坠,为了不给新政权留下人才,张献忠发诏举办“特科”,征集四川各地举人、贡士、监生、民间才俊、医卜僧道、隐士应试,有不愿意参加考试的,就被“军法严催上路,不至者杀,比坐邻里教官”。到了成都后,他以方便管理为名,将所有考生集中在成都青羊宫,一个不留,全部坑杀,自谓“无为后人有也”,制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来源:《书屋》

在中国的《汉书》里面,都记载了哪些奇闻异事呢

汉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发出数千人喧嚷的声音。

人们看到,“有大石自立”,这块石头高一丈五尺,四十八个人才能合围。

大石头“入地深八尺”,还有三块小一些的石头,像足一样立在下边。

巨石自立后,有数千只白色的乌鸦聚集在巨石旁边,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头。

昌邑社庙倒在地上的木头复活了,上林苑有一颗倒卧在地的枯柳也自立复活。

人们看见虫子啃食树叶,留下的痕迹像文字一样,隐隐约约是五个字——“公孙病已立”。

怪事发生后,有个叫眭[suī]弘的人毛遂自荐,给众人做出了免费的解释。

眭弘,字孟,少年时期崇尚侠义,喜欢斗鸡走马,成年后一改痞子习气,开始师从嬴公,学习《春秋》,因精通经术被朝廷任命为议郎,后升任符节令。

眭弘根据《春秋》之意推测,认为石、柳都属于阴姓之物,象征着小民。

泰山是岱宗之岳,历来是帝王易姓,改朝换代,向上天祭告之地。

巨石自立,枯树复生,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左右的,这预示着将要有平民成为真命天子。

枯社木复生,意味着此前被废黜的公孙氏家族又要复兴了。

“我的先师董仲舒曾经说过:‘虽然继任之君能继承先王法度,但这不妨碍圣人受命于天。’汉家是上古圣人尧帝的后裔,根据运势分析,会把社稷传给别的姓氏。如今,天子应当普告天下,寻找贤能的公孙氏后人,禅位给这个人,天子退位后,可以像殷商、周朝后人那样,居住在方圆百里的封地,顺应天命的安排。”

眭弘散布这些言论的同时,委托在朝中担任内官长的一位朋友,向皇帝转呈奏疏。

当时汉昭帝还是个半大孩子,朝政由大将军霍光把持。

霍光获看过奏疏,勃然大怒,向掌管刑狱的廷尉下令,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的罪名,将眭弘等人诛杀。

五年后,即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陵病逝,年仅二十一岁。

汉昭帝没有儿子,朝臣商议,以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史皇孙刘进的儿子刘病已为新皇帝。

刘病已更名为刘询,史称汉宣帝,为西汉第十任皇帝。

汉宣帝的祖父、父亲在巫蛊之祸中先后被迫害致死,他居住在民间,有过平民的经历,牵强算应了“公孙病已立”这句谶语。

汉宣帝觉得眭弘死得有点冤枉,充其量属于学术不精而已,于是就征召眭弘的儿子入朝当了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