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清初的八旗兵军事战斗力,真有韩国电影南汉山城里说的那么恐怖吗
- 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是怎么分布的
- 有人说一个八旗兵能打败三十个明军,这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 金国的铁浮屠和满清的八旗军相比,谁更厉害呢
- 唐朝前期的军队,可以打的过清朝前期的八旗兵吗
- 满清八旗军1644年入关时,普通八旗兵的汉语水平如何
- 东北地区盛产良马吗满洲八旗是骑兵为主还是步兵为主
清初的八旗兵军事战斗力,真有韩国电影南汉山城里说的那么恐怖吗
皇太极时期的清军战斗力是天命至顺治年间,最差的一个阶段。
明王朝后期的朝鲜挨了清军两次揍,第一次被迫认了哥,第二次被迫认了爹。尤其是第二次,没实力硬作死,蛮横了半天,最后还得下跪保命,无聊至极。都无聊至极了,那么用当时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去衡量清朝八旗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比例没找对。不过,皇太极时期的清军战斗力是天命至顺治年间,最差的一个阶段,和恐怖根本挨不上边,至多和明军势均力敌。明王朝都腐败到那个程度了,皇太极的清军在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和明军的国运之战,即松锦之战中,也没占到什么大便宜。而且那次交战还诞生了一次“斩首行动”。皇太极与明军曹变蛟的敢死队近在咫尺,贴身侍卫几乎被斩杀殆尽,如果不是图尔格、伊尔登、锡翰、遏必隆等情急之下在远处拼命放箭,还有曹变蛟不是被射中而失血过多几近昏厥,那么皇太极早成刀下之鬼了。估计那时的皇太极被吓尿了。
崇德元年1636年4月(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正式称皇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四月,皇太极在盛京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态度傲慢,拒不下拜。大喜之日,朝鲜人作死,皇太极极其丢面儿,不收拾你找不到台阶下。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与十二月二日,率军讨伐朝鲜。
这是清朝第二次讨伐朝鲜,第一次是阿敏带队,这次是皇太极亲自带队。从清军出发到朝鲜仁祖李倧(1595年—1649年)投降,除外路上的12天,所谓的战斗过程一共历经了45天。这45天中,朝鲜没有进行过有效地抵抗,李倧只顾着跑,逃到南汉山城后,唯一一次有勇气的主动出击还惨败而归。最后不耐烦的皇太极下令开了几炮,朝鲜人便投降了。
1637年正月三十日,朝鲜仁祖李倧率领群臣出南汉山城,徒步前往清军大营拜见皇太极,趴在地上请罪。皇太极原谅了他。从此朝鲜认了清朝这个新主子,不光要按时朝贡,还得把昭显世子、凤林大君(后来的朝鲜孝宗)作为人质让清军带走。
这是电影《南汉山城》的故事背景。这个电影好不好,不知道。但它体现的服饰和造型,尤其是满族那个“金钱鼠尾辫”,还是很写实的。另外,韩国人一向的历史自豪感,在《南汉山城》里被压低到极限,这种正视耻辱历史的勇气,对于韩国人来说,挺不容易的。
回到皇太极时期八旗军的战斗力上。为什么说那时清军的战斗力是天命至顺治年间,最差的一个阶段。
因为,皇太极成为后金大汗以后,为了应对外部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和内部满洲贵族间的各种矛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一项政策是:完善统治机构,削弱贵族权势。这么做一方面强化了以他为首的国家统治权力,另一方面对应的也大大削弱了以其他三大贝勒为首的满洲贵族集团的势力。
势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军事。皇太极戎马一生,估计睡觉的时候,都恨不得一只眼睛盯着军队。他收拾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三大贝勒,根本点是冲着军队去的。
天聪四年(1630),二大贝勒阿敏弃守永平(河北卢龙)、滦州(河北滦县)、迁安、遵化四城。逃跑前,他下令将城中汉族降官降民全部屠杀,财产洗掠一空。皇太极召集诸贝勒大臣会议,定阿敏罪状16条。六月,将其囚禁。
天聪五年(1631年),大凌河战役中,皇太极与莽古尔泰发生口角,莽古尔泰拿起自己的佩刀,数次怒视皇太极。五月,莽古尔泰从和硕贝勒降为多罗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十二月二日,莽古尔泰抑郁成疾,暴病而亡。
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因代善私自设宴款待怨恨自己的姐姐哈达公主,命众贝勒商议代善之罪,众贝勒一致谴责代善蔑视汗王,拟革去大贝勒,并削和硕贝勒职,夺去十牛录人口。皇太极为了表其宽厚,除了罚银,一切未准。
至此皇太极用了九年的时间才彻底除去三大贝勒的威胁。
皇太极削弱以三大贝勒为首的满洲贵族集团威胁的同时,下手最多的是对八旗的调整。他的方式是:换旗,换人和混编。
努尔哈赤死后,八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多铎、镶黄旗主阿济格、正红旗主代善、镶红旗主代善长子岳讬、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第一步把杜度的镶白旗抢了过来。因为在努尔哈赤死的那年,他打算把镶白旗主、自己的长孙杜度调往镶红旗,镶白旗则交给多尔衮。遗憾的是这一调动未成之际,努尔哈赤死掉了。皇太极借镶白旗人事混乱之际,趁火打劫,抢了镶白旗,交到他的长子豪格手中。结果,镶白旗战力受损。
第二步,为表明皇太极的尊贵,他把两白旗和两黄旗的旗帜、服饰互换了。这样就成了正黄旗主皇太极、镶黄旗主豪格,正白旗主多铎、镶白旗主阿济格。天聪二年,阿济格因为擅自主持其弟多铎的婚礼,被皇太极削去爵位,以多尔衮掌镶白旗。结果,两白旗战力受损。
另外,皇太极在位期间还不停地狠整多铎及其正白旗,因为正白旗这个原来的正黄旗实力实在是太强了,不光皇太极看着闹心,连后来的多尔衮都贪心。顺治初年,多尔衮混状了后,首先就把两白旗互换了,他成为正白旗主,多铎成了镶白旗主。皇太极这么不肯放过正白旗,那正白旗可不单单是战力受损的问题了。
第三步,阿敏被囚禁后,镶蓝旗主由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掌管。镶蓝旗开始时是后金的二号人物舒尔哈齐的,这个旗曾经是最强大的一个旗。舒尔哈齐被亲哥哥努尔哈赤弄死后,由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掌管。阿敏经营镶蓝旗多年,手下人不可能真心服从皇太极的铁杆济尔哈朗。结果,镶蓝旗战力受损。
第四步,莽古尔泰死后,皇太极把自己的正黄旗和莽古尔泰的正蓝旗混编,成为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皇太极成为两黄旗旗主。原来的镶黄旗改成正蓝旗后,仍由豪格掌管,除此之外还从新的两黄旗中分出几个牛录给了豪格。这种互相渗透的融合性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解决不了就是互相伤害。结果,两黄旗战力受损。
至于代善一脉的两红旗呢,自然跑不了。皇太极不光严重地刺激了代善,还更严重地刺激了岳讬。岳讬英年早逝和不停地受到刺激息息相关。要不是代善一脉有拥立之功,还懂得克制退让,估计结局不会好到哪去。皇太极如此刺激代善和岳讬,两红旗怎么可能为他卖命。结果,两红旗战力受损。
皇太极临死前,满八旗的旗主是:正黄旗主皇太极,镶黄旗主皇太极,正红旗主代善,镶红旗主罗洛浑(代善之孙),正蓝旗主豪格(皇太极长子),镶蓝旗主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正白旗主多铎,镶白旗主多尔衮。
皇太极通过自己多年对八旗不停地整治,即换旗,换人和混编,弄出了这么一套阵容。好处是巩固了权利,坏处是折损了很大的战力。这种好处和折损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恢复的,可一旦恢复了肯定会比初始阶段强得多,这个时间段历经皇太极整整一朝。
皇太极死后,豪格一方有两黄旗、两蓝旗、两红旗的支持,多尔衮一方只有两白旗的支持。豪格可谓实力强大一手好牌,可他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帝,后来还那么容易的让多尔衮给弄死了。就是因为父债子还,两黄旗、镶蓝旗、两红旗没有一个旗是真心支持他的。要不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这四脉合谋勒死了多尔衮他妈大福晋阿巴亥,怕多尔衮当上皇帝后报复,不然早站在多尔衮一面了。
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是怎么分布的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
八旗兵
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参考猛安谋克制,初建黄、白、红、蓝四旗。公元1615年因归附的人越来越多,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八旗编丁,起于佐领。每佐领三百人。五佐领设一参领。五参领设一都统,两副都统。此为清朝初年之制。后来得蒙古人和汉人,亦都用此法编制。所以旗兵又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分。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
1、京营。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由侍卫处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权位尤重。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2、驻防。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
3、旗帜。 四个正旗龙首向右,腹内有四朵祥云,旗边为四角;四镶旗龙首向左,腹内有三朵祥云,旗边为三角,这个各位可以在影视剧中验证。
4、铠甲。四个正旗铠甲色调单一,四个镶旗铠甲有点缀,好像打了补丁。以图为例,大家分辨一下,再看电视、电影就不迷糊了。
绿营
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初设南、北二营,顺治十四年(1657)增设中营,称“巡捕三营”。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总兵以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清朝兵制发展
—— 乾隆、嘉庆以前,大多出征以八旗兵为主,镇压内乱,则用绿营。
——川楚教匪之乱,八旗绿营,战斗能力已经不行了,靠临时招募的乡勇以平乱事,于是勇营大盛。当时的湘、淮军,在清朝兵制上,亦是勇营的一种。
——中法之战,勇营已经日渐衰弱,到中日之战,就更形同破产了。于是纷纷改练新操,是为新军。
——到清朝末年,又要改行征兵制,于各省设督练公所,挑选各州县壮丁有身家的,入伍训练,为常备兵。三年放归田里,为续备兵。又三年,退为后备兵。又三年,则脱军籍。当时的计划,拟练新军三十六镇,未及成行而清朝灭亡。
有人说一个八旗兵能打败三十个明军,这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不可否认,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战例,八旗士兵打败了超过自己30倍的明军,不过这只是部分战例而已,不代表所有的战斗中八旗士兵都可以打败数量远超自己的明军。
在李清的《三垣笔记》就记载过孙传庭所部遇到清军,清军“以数十骑浮渡,我兵数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践死者甚众”,《满文老档》里记载了毛文龙所部300人夜袭一个牛录,结果被三个满族妇女发现,三妇女“一同砍杀驱赶,迫使三百兵自墙上跳下,皆逃之”。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个时候其实明军已经被后金军和清军打的胆寒了,冷兵器时代士气很重要,一个部队没有士气的话,很容易被对方气势所压倒,不战而败,所以不难发生一些极端战例。
而在明清交战初期,还有部分明军并不畏惧清军的时候,八旗兵打的也是很辛苦,比如浑河之战,白杆兵和浙兵在兵力少的情况下,被八旗军队绝对优势兵力围攻而不败,最后八旗军还是靠俘虏的炮兵用大炮才轰开明军队形取得胜利。
所以说这个问题要看是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明军对八旗士兵,不能一概而论。
金国的铁浮屠和满清的八旗军相比,谁更厉害呢
不是一个时代的部队没有可比性,装备冷锻钢扎甲的铁浮屠确实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这是西方的铁皮板甲比不过的。
唐朝前期的军队,可以打的过清朝前期的八旗兵吗
八旗兵之所以能攻占中原,不是满清兵历害,而是汉奸太多,吴三桂就不说了,汉八旗就是其帮凶,努尔哈赤帳下汉人谋士恨不得认满人为父,极尽谋思反间计诛杀袁崇焕,割明军一臂膀。明军本身为了剿灭李自成、张献忠损兵折将,国库空虚。实际上是农民起义动摇了明王朝根基,清军才能一路南下。真正要和唐初关陇军事力量对抗,就凭八旗几万部队恐怕不是菜!安史之乱二十五万精锐,还不是被唐军剿灭,同样双方都有骑兵,关陇铁骑能打遁匈奴,何惧女真,况且有回纥、吐蕃相助,唐初军力蒸蒸日上之际,孰胜孰败不用考虑。
满清八旗军1644年入关时,普通八旗兵的汉语水平如何
我认为,清军在崇祯十七年进入山海关时,普通的八旗兵都能懂一些汉语,可以和汉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辽东地域广大,自古就是各民族混居之地。明朝建立,实现了对辽东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明朝后期,辽东主要有汉人、女真人和蒙古人居住,互相之间有经济的交流往来,当然也有争战,互相掳掠人口。
努尔哈赤崛起之后,组建八旗军,最初的成员也不全是纯粹的女真人,而是以女真人为主,同时包括不少蒙古人和汉人。同样,在辽东的明军当中,也有许多蒙古人和女真人。可以说,大家互相之间的交往还是很多的。辽东的汉人会懂一些女真语、蒙古语,蒙古人、女真人也会一些简单的汉语。
到了努尔哈赤晚年,八旗军夺占沈阳、辽阳、开原等地,汉人大量逃散,但也有相当部分的人留了下来。在长年的争战当中,许多被俘获的汉人沦落为奴,依附于女真人。而且女真人尤其重视汉人当中的工匠和伶人,为其所用。
到了皇太极时代,大凌河之战,松锦大战,包括孔有德等三顺王的归附,使皇太极得到大量明军的将士。在此基础上,皇太极逐步组建了汉八旗。此外,八旗军几次侵入内地,掳走大量人口。这些汉人虽然地位低,但有更好的文化和生产技能。
所有这些,其实在客观上扩大了满汉之间的交流。努尔哈赤自己就懂汉语,普通的八旗兵在辽东也有太多的机会接触汉人和汉语。
东北地区盛产良马吗满洲八旗是骑兵为主还是步兵为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谁说东北不产马的?
我无语了。
东北是中国古代几大传统产马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肆虐的东胡,以及后来的盘踞东北的鲜卑、乌桓,他们都是以骑兵为主。
以乌桓为例,三国时期的历代武将对付他们只能使用骑兵。
比如著名的公孙瓒号称白马将军,就是因为他的骑兵部队中白马较多。
对付乌桓骑兵,你如果用步兵连追都追不上,谈不上打了。
东北面积辽阔,地形多养,存在大片的草场,适合放牧养马,只是没有蒙古高原地区的草场那么大而已。
早在鲜卑时期,鲜卑东面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扶余人在种地的同样,也养马养牛。
到了契丹、女真时代为了军事目的,开始大量养马。
辽国时期,国家养马就超过100万匹,非常惊人。
金国女真也很强调骑兵作战,金世宗时仅7处群牧所养马达47万匹。
明代永乐时代,为了对抗蒙古,专门在辽东设置马市,大量购买松花江到黑龙江一代的马匹,并设立辽东苑马寺主持养马。
当时女真人把养马作为同大明交换物资的重要商品。
一批良马的价格很高,可以换到大批物资。
不过,满洲八旗兵则主要还是步兵,或者是骑马行军,下马作战。
这主要是东北的女真人和大漠的蒙古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平时生活就是骑马放牧。
而女真人一部分是游牧,一部分则是渔猎。
所谓渔猎,就是打鱼打猎。
就打鱼打猎来说,是没有必要骑马的,这会打草惊蛇。
女真人即便是打猎,也不过骑马赶到猎取,然后徒步进行狩猎。
所以,女真人不是人人会骑马作战,大部分人只会骑马,却并不会马上作战,尤其是骑射。
为啥?
因为骑射的难度非常大,至少要有5年以上专注的训练才行,除非游牧民族不然根本就掌握不了。
所以满清八旗的作战核心仍然是步兵,但话说回来,八旗骑兵也是绝对重要的作战力量。
八旗兵作战中,骑兵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中,都是核心作用。
其实是进攻中,骑兵主要起到最为重要的突破作用。
而大明可以对付满清步兵,但很难对抗八旗骑兵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大明不惜代价,编组吴三桂精锐骑兵的原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