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夜郎自大”的说法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如何看待部分高学历的人夜郎自大_印度_夜郎_夜郎自大

本文目录

  • 贵州“夜郎自大”的说法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
  • 如何看待部分高学历的人夜郎自大
  • 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什么
  • 印度为什么好攀比,并且总是夜郎自大
  • 您对历史人物很有见解,江郞才尽如此,那“夜郎自大”是怎么回事
  • 历史上“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到底有多大呢
  • 历史上“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到底在哪里呢

贵州“夜郎自大”的说法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

谢邀,夜郎自大是个贬义词,这是一个成语,比喻狂妄地自高自大。接下来我跟大家说说这个成语的由来。“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

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夜郎是我国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战国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

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如何看待部分高学历的人夜郎自大

学问不等于是对社会现实透彻理解的知识。高学历者很少有站在社会现实出理论,他们多站在书本这个纸上谈兵,或是故意抹杀或编篡社会现实,或是被资本黑手指使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以掠夺劳动者利益。

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什么

夜郎是一个国家,在我国西南,普遍认为在贵州境内,夜郎自大的成语出自《史记》,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使者来到夜郎,夜郎由于崇山峻岭与中原隔绝不知天下之广,国王便问使者“汉朝孰与我大”?以相当一个地级市区域与全国比大,星火之光与皓月争辉,后来衍生为成语,比喻无知而又妄自尊大。关于夜郎国进入帝国视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汉朝初东南方有三个越国,分别为最大南越,其次闽越,最小东越,都受汉朝册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景帝时七国之乱平,吴王刘濞身死,其太子逃往闽越,及武帝即位,吴太子鼓动闽越王自立扩大疆土,闽越便侵略东越,东越王不胜其扰,向朝廷请求举国内附,被安置在淮河流域。闽越又侵扰南越,南越并不出兵,上书朝廷请求主持公道。

武帝对南越王谨守臣子本份的行为大表赞赏,派韩安国王恢为将军,二路出兵讨伐闽越,闻大军压境,闽越发生内讧,闽越王被其弟余善所杀,首级送达御前,武帝令大军勿动,下诏另封闽越王,分封余善为东越王,朱买臣平定的就是余善东越,此是后话不表。在此期间,王恢派番阳令唐蒙,前去慰谕南越。南越王大摆宴席热情接待,席间得知西南近四川处有一个极善于贸易的国家夜郎。(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唐蒙便留心起来,四处打听了解夜郎情况后,也想拓地立功,上书武帝说,为长远打算,须防南越,在它西边有一小国,人民悍勇,“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可以在南越国旁安插奇兵,以备万一。武帝准奏,封他为中郎将,带一千军士带着绫罗锦绣及珠宝等物,出使夜郎。

夜郎国王以竹为姓,向来僻处南夷,其地有十多个部落,夜郎最大,接见唐蒙后,便有了开头那句名言,“汉朝孰与我大”,唐蒙等人便向他介绍国家风土人情,甲兵幅员等,又拿出缯帛珠宝赏赐,国王听得瞠目结舌,看得目眩欲晕,才知天下之大,对汉朝风物羡慕不已。唐蒙便要他举国内附,设置郡县,国王召来邻近部落一同归顺,汉朝置犍为郡管理。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印度为什么好攀比,并且总是夜郎自大

印度很另类,在旁人眼里的印度和印度自己眼里的印度仿佛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别人眼里的印度有很多缺点,而印度自己眼里的印度却是完美的。印度只所以有这样的心理主要源于印度的虚荣心,马克思曾经对印度有一个评价,印度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印度的历史如果算是历史的话,也是侵略者们的历史。印度历史上从来都是被外来入侵者统治,印度所继承的历史传承就是种姓制度,印度就是低种姓族群和贱民。印度不但不感到脸红,却把侵略者的历史都戴到自己头上,也许正是因为历史上没什么拿的出手的辉煌,于是印度学会了往脸上贴金,并陶醉于自我感觉良好的梦境中。

印度喜欢吹捧与被吹捧,从来不看别人的看法,印度喜欢攀比,拿自己想象出来的优势对比别人的劣势,因此,印度总是沾沾自喜,因为,印度眼里的印度完美无瑕,即便是印度的低种姓族群,女性被歧视,家里穷的十几个人挤在窝棚里,也认为别人比印度还穷。印度为什么总是和大国比呢?因为印度自己的眼里,印度是亚洲大国,不过还有一个大国,因此,印度心理上不平衡,要是没有这个大国该多好啊,于是印度就在心理上寻求安慰,比来比去,哇塞,印度才是亚洲大国,心里舒坦了,就是这种心态。

这种攀比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虚假的真真实被确定下来,并渗透到印度社会,于是印度眼里的印度就不是现实中的印度的,是一个被梦想美化的印度,所以,印度感觉很骄傲。这种心态也让印度迷失了自我,属于盲目自信,印度是有很深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民族主义的表现就是强硬的领土扩张意识,盲目自信结合民族主义情绪是会出事的,于是,印度就和周边关系普遍不好。过去印度是神一般的存在,一旦受到打击就受不了,呼天呛地,变得歇斯底里起来,屁大点事就受刺激,反应过激,缺乏定力。印度只所以这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那场战争。

印度的自信心曾经让印度走火入魔,当时印度是有优势的,结果印度满地找牙后就消停了一段时间。印度是在反思吗?非也!它不知道什么是反思,等时间驱散了疼痛,印度的自信心又从头再来了一遍,经过印度“阿Q精神”式的攀比,印度又信心满满,飘飘然起来。其实,印度夜郎自大的根源是嫉妒心,大国什么都比印度做的好,印度心里窝着一股气,印度不是化压力为动力,而是采取了弯道超车,怎么超的呢?花钱买,先买了一个第四军事大国,其实,印度并不认可这个排位,印度自己认为应该是和俄罗斯并列第二,这样印度心里才舒坦。

印度的心态是见不得别人好,只要有一点它人的坏消息,印度就心中窃喜,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印度心中有一个心结,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那场让印度抬不起头来的战争,这个心结已经成为印度放不下的心理阴影,把印度压向病态,印度所有的攀比,都是在自我打气,想拿掉这个巨大的阴影,所以,印度总用自我感觉良好来忽悠麻痹自己。一些别有用心者也看出了印度的心思,所以,就鼓动、忽悠印度,把印度吹捧的飘飘然起来,也让印度自信心爆棚,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因此,印度和大国攀比时总是显的趾高气扬的。印度的夜郎自大是一种虚荣心的表露,也是印度心理不平衡的一个表现,更是印度自我安慰的一个心理动态,其根源是一种盲目自信,迷失了自我。不管印度如何自我陶醉,梦总归是梦,印度永远是现实中的印度,做梦是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您对历史人物很有见解,江郞才尽如此,那“夜郎自大”是怎么回事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许多成语背后都有非常有趣的历史故事,江郞才尽”、“夜郎自大”就是这样的。

先说“江郞才尽”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江郎,就是南朝时期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江淹,此人一生有个非常奇特之处,就是官场失意时,文才飞扬,官场得意后,才思枯竭。

江淹虽家境贫穷,但很好学,六岁能诗,少年成名,20岁就凭借文才声名,被召入宋建平王刘景素幕府,开始其政治生涯,一生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在宋朝任职时不是很顺,主要是文书之类的小官,而且被牵连入狱,却写出了《恨赋》、《别赋》这样的千古奇文。

江淹不仅文章写得好,是南朝第一赋家,在政治上更是精算师,每次都能跟对人,而在官场上平步青云。

宋末大乱,他跟对了齐朝的开国皇帝萧道成,被招到朝廷作官,官至吏部尚书。到了齐朝末年,他投奔萧衍,成为梁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尚书左丞,获封醴陵侯,权倾朝野。

江淹的大量作品基本上出于在宋朝,到了齐、梁,特别是任齐朝代御史中丞后,编出“梦中还笔”、“文通残锦”这样的故事,主动罢笔,专心政治,因而背上“江郎才尽“的名声,被后人讥笑。

其实,我们如果从生于乱世的江淹来考察,也许江淹是想通过罢笔,藏其文才,示拙于世人,以保全其富贵的一种人生智慧而已。

再说“夜郎自大”,比喻没有见过大的世面,见识浅薄却又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的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话说汉武帝时期,文治武功,国力强盛,开始南下的领土扩张。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遣使者番阳县令唐蒙出使南越,发现从夜郎来的枸酱,得知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国,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

夜郎国位于今天贵州西部的赫章县一带,据司马迁在《史记》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可见夜郎国作为当时西南夷“最大”的国家,其首领夜郎侯面对远隔千山万水,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大汉帝国,以及好像外星人来临的大汉使者,以出了“汉孰与我大”的千古一问,而成就了“夜郎自大”这个后来家喻户晓的成语。

其实,也许夜郎并不是自大,只是他们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处于封闭状态中的夜郎国,通过同汉朝“比大”,获得地理上的感性认知,来表达了解外面世界的渴望而已。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历史上“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之所以听说过夜郎国,大多是来自一个成语:夜郎自大。

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一个故事: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派遣使者到达今天云南的滇国,滇王问汉使:汉朝有我滇国大吗?后来汉使又来到夜郎国,夜郎王也同样问汉使:汉朝有我夜郎国大吗?要知道当时的汉朝疆域至少是夜郎国或滇国的十倍有余,因此衍生出一个成语:夜郎自大。形容狂妄无知、自负自大。

那么这个夜郎国到底在哪里?有多大呢?

其实夜郎国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很早就出现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记载,《后汉书》中记载楚国将军庄豪从沅水伐夜郎,既灭夜郎。史书记载,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循江而上,到达牂柯江,牂柯江又叫做北盘江,主要指北盘江上游一带,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西部,也就是说夜郎国在北盘江一带,主要就是现在贵州省六枝特区一带。

实际上夜郎国的地域远远不止,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但夜郎国的具体地域大小在史书中都没有记载,只能凭借现有的资料作出一个大概的推测:只知道夜郎国大概范围在牂柯江流域,滇国的东边,蜀郡的南边,南越国的北边,位置大致是贵州全部、云南东部、四川南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一带。

西部边境大概是今天云南的盐津、昭通、宜良到开远一线,与当时的滇国交界。

东部边境大概是今天贵州的思南、施秉、凯里一线,与当时荆州的武陵郡交界。

北部边境大概是今天四川的筠连、叙永,到贵州的桐梓、绥阳一线,与当时益州的江州交界,也就是今天的重庆交界。

南部边境大概是今天云南的开远,到广西的百色、河池,再到贵州的从江一线,与当时的百越国交界。

历史上“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到底在哪里呢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大诗人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时候写下千古名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夜郎在龙标的东部,或许这也是很多人对夜郎最深刻的印象,当然后来据考证说,这里的夜郎并不是汉代的夜郎国,而是当时唐朝的一个夜郎县,但也有夜郎在湖南的说法。那么夜郎自大的夜郎古国到底在哪里?这一直以来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

相传“夜郎自大”以后,夜郎王不服汉朝,于是汉朝发兵,救灭掉了夜狼,从此夜郎消失在了历史中,成为一团迷雾。

夜郎在贵州

有人说夜郎在贵州,而且有史考证。相传古夜郎的民族以竹子为本民族的图腾,现在贵州境内的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依然把竹子奉为神灵。把竹子分为图腾的猜测来自《后汉书》夜郎的来历。

“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月逐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

这一小段简而言之就是说夜郎的先祖是从竹子里面诞生的。在建国后的考古发掘中,在贵州境内也发现了很多夜郎国的文物,贵州的竹文化也与夜郎国的竹图腾崇拜一脉相承。现在在贵州毕节的赫章县设有赫章县夜郎国家森林公园。很多人认为赫章就是古代夜郎的文化中心。

夜郎在湖南。

夜郎文化带有这浓郁的楚文化气息,所以很多人猜测,夜郎的中心地带应该是在湖南。

上文所提到的龙标东部的夜郎县,现在叫新晃县,历史悠久。唐朝在此处设夜郎县,自然有其历史相因的道理。据考证,这个地方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属于楚国。后来秦朝设郡,人们推测当地发展到汉朝的时候,就成为了夜郎古国。

当然他们说夜郎中心在湖南边境的人们并没有否认夜郎在贵州也有势力范围。说夜郎中心,在赫章的人们也不否认湖南边境也有夜郎文化的遗存。他们争议的点不过是夜郎的文化中心,究竟在湖南还是在贵州?后来又有人陆续提出夜郎的文化中心在湘西,在四川,在云南的各种说法。对于夜郎国的势力范围,现在大概能够明确,但是夜郎的文化中心和起源,至今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迷雾。

文/红雨说历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