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幼儿心理有问题是什么特征_孩子_儿童_心理

本文目录

  • 幼儿园小班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
  • 幼儿心理有问题是什么特征
  • 儿童出现什么状况表示孩子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该怎样做
  • 学前幼儿心理常见的问题都有什么呢
  • 你了解儿童的心理吗
  • 怎么理解幼儿的心理想法
  • 幼儿心理学
  • 评判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小班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

3岁,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三岁起,他们开始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这个变化很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要求教师要有亲和力,让幼儿感觉老师像妈妈一样可亲,集体生活并不可怕,而是具有吸引力,使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因此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幼儿的心理特点:

1.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也就是3-4岁的年龄段,主要通过依靠具体形象认识世界万物的。所以孩子的主要认知要通过实物与图片来进行比较好。

2.此阶段的孩子心里活动以及行为存在无意阶段,自我的行为以及情绪控制能力很差,所以常出现无意之间碰到、推到、伤到身边人的事情,也会出现出尔反尔的情绪反应,出现入园分离焦虑问题。

3.此阶段的孩子探索欲望极强,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比如,他们会动手动脚去体验一切可以体验的,但是往往做不好,反而被认为在搞“破坏”比如,把电视遥控器拆了却装不上去;弄坏门锁等等。

4、 此阶段的孩子模仿力很强,在社会交往方面更加喜欢模仿同伴的言行举止,比如在教室里有一个小朋友大喊大叫,其他小朋友很容易模仿他的举动。

5、 此阶段的孩子的大脑出现想象与现实链接的阶段,所以孩子脑袋瓜里的“小问题”特别的多。此时一定要与孩子呼应,引导孩子继续想象,链接,表达,总结。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幼儿心理有问题是什么特征

谢邀请,幼儿心里有问题是什么特征?我的原创回答是:如果是幼儿的话,一般情况下,不是太会说话,还有就是根本就不会说话的,称为幼儿,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幼儿有什么情绪低落的,或者不开心的,只能以哭闹来表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心里不开心就发脾气甚至摔东西等等表现出来等。还有一种最最关键的如果幼儿一整天不开心,或者一直在闹情绪,也不肯吃饭,不管怎么逗ta都不开心,一个劲的哭闹,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如果一直这样闹下去不肯吃,也不肯睡觉,这样的情况下大人一定要注意,肯定是不舒服了。
父母要给孩子检查一下全身,还有看看额头有没有发烧,如果检查下来什么都没有就要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由于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平时都是以哭闹的情况表达出来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还有一种幼儿不开心的情况下会以摔东西的方式来引起大人们的注意,这样是幼儿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其实也就是说爸爸,妈妈怎么还不来陪我玩呢?幼儿的心里就这么简单,哭了,闹了,不开心了,就三点,1.生病了,2,尿床了,3,需要父母陪了。以上三点都会用哭闹来表现出来的。

儿童出现什么状况表示孩子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该怎样做

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是孩子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思考和感觉。这与孩子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有关。

  一.心理健康的儿童状况如何?

  心理健康的儿童:

  1.对自己感到快乐和积极

  2.享受生活

  3.学得好

  4.与家人和朋友保持健康的关系

  5.能处理悲伤、焦虑或愤怒的感觉

  6.会从艰难时期恢复过来

  你的孩子需要良好的心理健康,以便在社会、情感、心理和身体上健康地发展。儿童时期良好的心理健康也为以后更好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提供了基础。

  二.儿童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与你的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一些通过爱和支持的关系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建议:

  1.告诉你的孩子你爱他,无论如何。你也可以通过你的肢体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给他很多拥抱来表达你的爱!

  2.当你的孩子做了一件你喜欢的事情或行为时,赞美和鼓励她。

  3.每天都要腾出时间来跟孩子说话和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你的孩子想说话,尽量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集中你的注意力。

  4.和你的孩子一起享受时光。最好的方法就是花时间做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比如一起读书、踢球、画画、玩棋盘游戏等等。

  5.在你和你的伴侣、你的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寻找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的积极方法。

  6.鼓励你的孩子与社区中的其他人联系,例如和邻居挥手聊天,参加当地的节日活动,或者在社区花园帮忙。这让你的孩子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帮助她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

  三.儿童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感觉是正常的,比如恐惧、失望、悲伤、焦虑、愤怒、快乐、希望等等。当孩子们能够在困难或情感的情况下处理大的感觉或使自己平静下来,他们很可能会自我感觉良好。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的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

  1.和你的孩子谈论情绪,并鼓励他识别和标记他的情绪。你也可以让他知道各种感觉都是正常的。例如,“你的玩具坏了,你真的很沮丧。”我能理解。

  2.为你的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比如,“绕着椭圆跑,看起来很难,但我想如果我慢慢来,我能做到。”或者“我很失望我的蛋糕做得不好,不过没关系,我下次再做吧。”

  3.当你的孩子有什么困扰的时候,支持她。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遇到朋友的麻烦,你可以给他很多拥抱,并向她保证你会支持她。同时,你可以和老师一起制定一个计划来处理这种情况。

  4.帮助你的孩子管理日常的烦恼,这样他们就不会成为大问题。你可以通过鼓励你的孩子做他所担心的事情,而不是逼得他太紧来做到这一点。例如,“你有没有想过参加学校的诗歌班?”你唱得真好。

  四.儿童的行为、目标、技能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通过注重行为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和幸福的方法:

  1.对行为有明确的规则,并让你的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和后果。当你的孩子长大了,你要调整规则和后果。

  2.帮助你的孩子为她的年龄和能力设定现实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例如,骑没有辅助车轮的自行车。

  3.帮助你的孩子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这样他长大后就能发展出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找出问题是什么,用头脑风暴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选择一个解决方案付诸行动。

  4.鼓励你的孩子尝试新事物,承担与年龄相称的风险,并从她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这可能是尝试一项新运动,参加绘画比赛,在她的班级前演讲,在操场上攀爬新设备等等。

  确保您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平衡的屏幕时间和其他活动对他的发展有好处。这包括与家人和朋友交往,积极锻炼身体,阅读和创造性。

  五.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身体健康有助于保持孩子的健康,有更多的精力,自信,控制压力和良好的睡眠。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的孩子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1.提供健康的食物,鼓励你的家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鼓励你的孩子尝试很多不同的身体活动和运动。尝试很多活动对健身和精力水平都有好处。它还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在发展新的技能时自我感觉良好。

  3.确保你的孩子得到他所需要的。高质量的睡眠将帮助你的孩子应对压力和忙碌的生活。

在家长情绪差的时候就不能教育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因为这样反而父母教育孩子意义就不存在了。父母教育孩子不是向孩子传播知识,提高某个技能,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从而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每个父母都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活泼、开朗、自信、健康的成长。







学前幼儿心理常见的问题都有什么呢

作为普通成年人面临的压力多了心理问题愈加明显,所以我们可能会在这种固定模式下觉得学前幼儿,小小的又没什么压力所以不会存在什么心理问题。其实不然,每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那么学前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呢?

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安全感低,依赖性强,害怕被抛弃。幼儿处于一个心理独立能力很薄弱的阶段,她们十分依赖身边人,害怕被抛弃。所以这也给父母提个醒,一定要多多告诉她,爸爸妈妈很爱你,不要因为她调皮生气而说出把她丢掉这种话。幼儿心理发展对于儿童成人之后安全感的建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二:争宠夺爱问题,这问题在二胎政策开放后还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值得重视的心理问题,如果不重视可能会造成比如幼儿姐姐推弟弟下楼梯之类的难以承受的后果。其实幼儿自身也是没有意识到她是在杀害一条生命,她观念中只是弟弟抢走了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不爱我了。所以这就需要爸爸妈妈重视这个问题,和孩子讲明白道理,你一直都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爸爸妈妈爱你一直都不会变的之类的话,要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并没有被抛弃,慢慢接纳家庭新成员。

除此之外幼儿还会存在怕被骂而隐藏掩盖错误造成撒谎,或是因为喜欢谋划物品而偷窃等扭曲行为的心理问题,所以总而言之父母要更加注意学前幼儿心理问题。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不喜勿喷,谢谢!

你了解儿童的心理吗

心理老师左叔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你了解儿童的心理吗?”非常有意思,可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明确,你说的儿童是多大的儿童?儿童在心理学中有两种理解,一是指0岁至18岁的个体,我们把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称为儿童;二是专指婴幼儿时期的个体,即2岁到7岁的孩子。你说的“你了解儿童的心理吗?”中的儿童是指哪一类儿童?

第一,即便是儿童,因为所处年龄段不同,他们的心理行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心理行为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分支叫儿童心理学,现在称为发展心理学,是专门研究0岁到18岁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同时,心理学家又根据这个阶段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不同,把儿童心理发展又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又是不一样的;例如婴儿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动作、活动、认知和自我萌芽发展为主,这是婴儿心理的特点和规律;再比如青春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以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心理叛逆、亲子关系紧张为特点。因此,“你了解儿童的心理吗?”,这个问题的确不好解答。

第二,我对儿童心理的理解

儿童不是一个小人、小动物,儿童是主体,是一个成长着的主体,是一个欲望的主体,例如,对于婴儿来说,需要什么?爱、安全、触摸、抱持等,这些是婴儿必须的需求,也是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无论多大的儿童,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要;童年期个体的心理行为特征总体而言:儿童生活在想象之中,表现出好奇、好动、调皮,不安、担心、脆弱,天真、幼稚、童趣等特点;无论多大的儿童,我们要理解儿童,就要从身体特征、心理特征、年龄特征三方面来认识和把握儿童身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比如幼儿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幼儿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注意、想象等;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以看为主的视觉发展,以听为主的听觉发展,以触摸为主的触觉发展,作为父母要注重对儿童多元智力的培养,促进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因为儿童在你的问题中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故此,我只能如是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了解儿童心理有所帮助。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怎么理解幼儿的心理想法

根据爸爸妈妈场景模拟游戏,感觉上孩子对班主任和班副有抗拒。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可以继续做这个模仿,父母当孩子,孩子当班主任。父母对孩子说:老师我们现在做游戏好不好。看看孩子是怎么说的。

另外孩子脸上的抓伤,老师是如何反馈的呢?未必是老师对孩子不好,或许是孩子觉得不舒服,先问问孩子的反应。

离园接孩子的时候,应该有很多家长在门外等待。可以聊聊,看看其它家长反馈的,其它孩子都是什么感觉作参考。

这其实涉及到很多问题,

第一,亲子关系。如果孩子能够如实相告父母在幼儿园的真实感受,说明亲子关系建立的不错。如果孩子不告诉家长,反而要觉察一下为何孩子不愿意告诉家长。孩子的性格培养也是家长需要一直不断实践,探索的事情。

第二,师生关系。孩子能接受的是生活老师和实习生老师。不能接受班主任和班副。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一般负责的方面比较多,感觉上会比较严厉(实际未必会比较严厉),生活老师和实习老师一般都是各司其职,孩子是否是因为惧怕“权威”,而选择逃避,还是因为孩子还不能适应目前园所的状态,也可能三天后对新环境的好奇心逐渐退去,才反应过来这个陌生的环境。

第三,挫折教育。现阶段,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可以在家休息两天。但是不建议换幼儿园。克服这个困难也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但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孩子可能需要爸爸妈妈的支持鼓励陪伴。

各方了解后,建议家长也可以找老师聊聊,反应一下孩子的真实感受,和谐愉快地沟通,了解最真实的状态。

最后经过多方了解,如果确实觉得这个学校不靠谱,可以考虑换幼儿园。新的幼儿园也许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希望妈妈爸爸们也要做好各种问题袭来的心理准备。

和孩子的沟通,首先从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开始。

摘自和一位幼儿心理研究者的讨论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

我在中科院心理所学习的儿童心理学,再一次偶然的微课中得知的这个消息,就咨询了,然后就报名了,这周正在上大咖张梅玲教授的课程,真的是赚到啦,很系统,很专业

评判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评判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注意的问题?

儿童正处于发展时期,其心理健康标志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判断依据,有代表性的说法有: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为: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4)行为统一和协调;5)性格特征良好。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1)乐于学习和生活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2)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健全的人格;6)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7)热爱生活、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9)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

想必看了这些标准的家长不由自主的会对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吧,您的孩子心理健康吗?关于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仍在持续发展中,标准可能会不断的修补,但对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父母们倒应该好好研究的。

2018年有一个《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权威发布,家长务必关注,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调查显示:孩子认为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是“有温暖的家”。

四、八年级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名第一位的均为“有温暖的家”(39.3%、49.4%),人数比例远高于“有钱”(1.2%、1.3%)、“有社会地位”(0.6%、0.9%)、“有权力”(0.6%、0.6%)。 孩子都将家庭作为他们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反映了他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温暖家庭的期望。

温暖和谐的家庭对孩子身心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父母温暖的教养方式能减少孩子的孤独感、焦虑等消极情绪,父母温暖的情感能促进孩子合作、感恩、负责任等积极社会品质的发展。

调查表明:“父母”居四、八年级学生最崇敬榜样的第一位。

四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父母”(25.8%)、“老师”(22.5%)和“科学家”(14.2%),八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父母”(29.1%)、“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14.6%)和“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12.1%)。

看来孩子们远比家长懂得欣赏,对父母持认可的积极态度,能够发现父母身上的优秀品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父母为榜样,榜样是直观的、真实的、具体的、可亲近的,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更容易接纳、更能引起共鸣。既如此,爸爸妈妈2019有方向了吧!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认为家长最关注的和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的方面存在“错位”。

首先,四、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方面前三位是学习情况(79.8%、79.9%)、身体健康(66.6%、66.5%)、人身安全(62.2%、52.2%),其人数比例均显著高于对道德品质(25.3%、30.7%)、日常行为习惯(15.2%、18.7%)、兴趣爱好或特长(10.8%、7.1%)、心理状况(6.5%、11.1%)的关注。

这表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倾向。

其次,四、八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四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前三位为学习情况(49.3%)、身体健康(45.1%)、人身安全(40.4%),而八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前三位为兴趣爱好或特长(60.3%)、心理状况(39.9%)、身体健康(38.4%),其中选择“兴趣爱好或特长”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选项。

这表明与四年级相比,八年级学生更希望家长关注自己除学习以外的成长情况,包括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

我常常跟家长打趣:在三到十一、二岁孩子的心中――父母就是男神、女神。但请爸妈注意,别过分自恋了!小心滥用职权。

特别在小学阶段,孩子具有崇拜权威、服从权威的心理特点,对父母更容易持积极的看法。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深远,父母对儿童健康心理的塑造举足轻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