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总结与反思(我家孩子正上高一,本市顶尖中学,成绩名列前茅,但物理和化学比较差,该怎么办)_物理_高考_高一

本文目录

  • 我家孩子正上高一,本市顶尖中学,成绩名列前茅,但物理和化学比较差,该怎么办
  • 高一物理20分还有救吗
  • 高中物理为何让人又爱又恨

我家孩子正上高一,本市顶尖中学,成绩名列前茅,但物理和化学比较差,该怎么办

看了这个问题,我不厚道地笑了。很想问题主一句话,你确定你不是来搞笑的么?

本市顶尖中学高一,成绩名列前茅,可是物理化学都差,谁信啊?不是来搞笑的就是走后门进的。

我说说顶尖高中的情况吧,以本市为例。南京市最好的高中当属南师附中(有人说南外,因为南外主要是从小学毕业生中招生,高中招的人数很少,不具有代表性),南师附中这几年每年高中的招生人数大概为六百多人,多年来录取分数线一直是全南京市第一位,没有人能撼动它老大的位置。我们排除一些学生因为家庭住得远或者有别的打算不报南师附中,在南京能够考上南师附中高中的学生最起码中考在全市前一千名以内。在这样的学校读书的学生,如果在班上又名列前茅,那么至少在班上在前十名以内,或者在年级是前一百名以内,这个层次的学生,如果每门课跟别人差一两分,可能就进不了班级前十名或者年级前一百名了,你说一个物理和化学都太差的学生,他怎么可能是顶尖中学名列前茅的学生?除了你编故事来搞笑的,还能是什么?

或许也有可能你面子特别大后台特别强,走是非常渠道,有能耐将孩子送进了本市的顶级中学,现在发现物理和化学都不好,比别的同学差了一大截,名列前茅肯定是一句空话了,可能事实上是完全赶不上学校的课程进度,学习很吃力,被老师忽视,同学也不待见。那么,不如将孩子转到跟他的成绩相匹配的地学校去读书,那些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进度才适合你的孩子。既然两门主要的理科成绩都差,就好好从基础补起。

否则的话呢,反正高一也开始选科分班了,直接就放弃选择物理和化学,当然,对于实行3+3考试的省份,任选其他3科好了,对于执行3+1+2的省份,那就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吧。不会告诉我们孩子历史也不怎么好吧?

最后顺便说一下,提问题也是要有点技术含量的,别以为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信口提来,结果矛盾百出,徒然贻笑大方。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高一物理20分还有救吗

这个要看情况,才能说有没有救。如果初中物理还不错,现在上了高一有点不适应,只考了20分,那么可以找老师了解情况,分析具体原因,找人补一补应该能补上来,这个就可以说还有救。一个人掉到水里了,如果有人拉一把,自己也积极地向上爬,那么就能被救上来。学习也是如此,有人帮你补救了,自己也努力去补,去学,那么应该有救了。如果初中物理一直就不好,现在更差了,那可以说基本没救了,除非你运气特别好,遇到特别厉害的老师,而且自己也特别想学好,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成绩可能会有较大的提高。一般而言,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出现,也就是说这种情况没有救了。我家孩子前年高考的,高考时物理化学双A+,照他说物理比化学还难,虽然高中三年,他物理化学一直都是A,可是他也一直说物理难,可见物理真的难。如果初中基础不好,到了高中,想赶上,难度可想而知。这是我的一点粗浅想法,不知你是怎么想的呢?

高中物理为何让人又爱又恨

问题:高中物理为何让人又爱又恨

首先“爱“更多一些。

1、学科自身的特点使然。

物理学科自身思维的广度、深度、逻辑性,造就了它成为了所谓的“聪明、能力”的评价标准,“高、大、上“的角色不能不让人情有独钟!

而且,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是去理工科大学继续学习的必须。为了将来进入大学,专业选择面更广,高中物理是首选。

2、高考的要求使然。

不容置疑,高考要求绝对是现在无可挑战的教学原则!这几年高考改革确实令人眼花瞭乱,茫然慌乱。但最后结果都如智者所言,物理成绩始终是优秀学生最重要的权重学科!

这里需解释一个被很多人忽略,也确实未曾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各科的绝对分值是不是高考升学的权重标准?我的回答:否!而某些科的分数差值才是制约高考成绩的关键!

举例:某学科分值为150分,优秀考生130分左后,一般考生120左右也就相差10分左右;而某学科分值110分,优秀考生100左右,一般考生60分右,差值可是40分啊。

3、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增加了物理学科的票仓

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很多,但如果综合考虑“量“与“质”、“简“与“难“、“安”与“危”,物理知识首屈一指。

其次,谈“恨”

恨就很单纯了,就一点:物理太难!确确实实物理难学,它不同于语言文字学科,靠的并非完全功夫时间!

一些学生及家长仰望物理,惧怕物理,丧叹物理,让我百味杂陈,感伤万千!不妨尽我所能,做些努力,不管征途漫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