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的人来农村350元1吨收购小树枝、树叶用来做什么
- 树叶可以做成哪些工艺品
有的人来农村350元1吨收购小树枝、树叶用来做什么
农村采伐树木的枝头稍尾、树根、树皮、加工厂的木材边皮都属于木材的下脚料,虽然是废物,但都可以合理利用,通常有加工企业收购,或个体经营户收购,那么收购以后干什么呢?
生物能发电原料
这是农村收购树枝、树根、木材加工厂边角料最主要的用途,收购回来的这些废弃原料,通过专业机械粉碎,加工成碎屑状粉末,运输到一些专业生物能电厂做燃料,燃烧发电,电厂因此可以享受一定的补贴,农村的废弃树木下脚料也得到合理利用。
食用菌生产原料
还有部分收购树枝的是用来生产食用菌袋料的,这类收购是有讲究的,针叶树绝对不可以,树叶也不行,只收购阔叶树的稍粗一点的枝丫和阔叶树木材边角料,收购回去以后也是通过专业机械粉碎,掺和棉籽壳、麦麸等辅料,灌袋消毒以后接种菌种,就可以长出食用菌了。
刨花板原料
最后,收购树枝、树根、加工厂边角料还有一种用途,就是收购用来破碎,加工成木屑,提供给刨花板厂生产密度板,这类收购一般树叶不可以,包括树皮也不行,影响木屑质量,生产不出合格的密度板。
以上是农村收购小树枝、树叶的主要用途,其中350元一吨的价格相对较低,本地树枝(不含树叶、树皮)的价格大约是500-600元一吨左右,不过各地价格波动较大,仅供参考。
树叶可以做成哪些工艺品
夏意正浓,鲜花在阳光最灿烂的季节仍那么绚丽多彩。不过,很多人苦于气温太高,鲜花难以保存。如果巧用绿叶的魅力,赋予花的灵动,一样能让家居更舒适且韵味满满。
编织技法示范
第一步:辨识叶材
夏日里的鲜花有了绿叶多了一丝丝清凉。那么如何巧用叶材呢?认清它们的特征以及自身的形态就可以判断他们在插花过程中适合用怎样的表现手法。
通过外观区分和辨识观叶植物,可以大致将叶材分为叶面型、线条型、颜色和质感型。
叶面型
这一类观叶植物叶片的面积较大,它们能够更好地展示颜色和形态,特别是在需要突出作品色彩的时候,更是不可缺少的元素,通过变换这些叶材的角度或是不同大小的叶材搭配使用,便可为花艺作品增添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线条型
相比较叶面型的观叶植物,在插花过程中,此类叶材表现线条的作用很突出,叶尖的位置关系将会影响作品整体的结构,在只用花卉构成的花艺设计当中加入了这类植物,可以创作出更为自然、更富动态的作品。
颜色和质感型
这一类型的观叶植物为数众多,有的叶面轻飘松软,有的叶片细小而稠密,有的颜色特征比较鲜明。在花朵之间点缀上这些叶材,充分发挥它们的个性特点,也能够营造出完全不同的氛围。
第二步:善用技法
叶材的使用可以提升花艺作品的外观,让作品看起来更加饱满,更具有生动逼真的美感,此外叶材也起到保护和固定花朵的作用。
尽管技法万千,但是插花始终属于创意活动,听从内心的指引,将想要表达的东西用鲜花、用绿叶去融入空间,做到情景交融足矣。
方法一:编织造型
这种技法可以让原本松散的叶材形成一个观赏面,还可以做成花座使用,编织的方法适用范围很广泛,除了用叶片细长的叶材外,还可以摘除掉叶子使用藤蔓枝条,外形较大的叶片甚至可以用其中一部分来编织使用,巧用这样的技法如同刺绣一样,美观有趣。
制作方法:将散尾葵的叶子分成三部分,然后顺着尾部用编麻花辫的方式编织,最后将尾部捆好,并根据需要的构成感进行调整。
方法二:绕圈
绕圈可以使叶子卷成类似花朵形状,即使是观叶植物也会因为绕圈技法的差异而看起来变化多端。
制作方法:绕圈的方式多种多样的,比如有露叶尖或者不露叶尖的,两重或者三重缠卷的。卷成后的叶片固定方法同样也有很多,最便捷的就是用订书机,还可以用钢丝、冷胶、热熔胶、绳子绑定。为了使固定效果更好,可以在订书钉处涂些胶水。不过,假如用热熔胶可能会因为其溢出或发热等状况导致叶子变色。
绕圈技法示范
方法三:矫形
这个方法在插花中很实用,把植物的枝茎调整至一定的形状,既能将枝茎扭弯出美丽的曲线,也可以将弯曲的枝茎拉直。
除了观叶植物外,木本植物的枝干花卉加工也可以使用这项技法。
制作方法:用大拇指指腹抵住枝茎,需要弯曲的地方慢慢用力弯折弧度。
矫形技法示范
方法四:弯折
弯折可以塑造出叶材原本不具备的形态,举例来说自然界的植物不经加工,无法呈现出折角、三角形和四角形的形态,而弯折技法的使用却让这种表现成为可能。
操作方法:用手小心弯折,因为必须一次到位,所以应事先考虑好弯折的位置。除了直接对观叶植物的枝茎进行弯折外,还可用插入钢丝的方法进行弯折。
弯折技法示范
方法五:卷曲
有时候在插花时加入轻盈的曲线,整个作品顿时就会颜值飙升,和绕圈相似,但不需要用订书机和胶水等固定。
操作手法:土麦冬叶片表面向外,用手指或者用铅笔做轴心缠数圈,然后移开手指或笔芯,叶片就会展现出舒缓自然卷曲的曲线。轴心的大小和缠卷圈数的不同都可以打出不同卷曲的效果。
卷曲技法示范
(诗意花城工作室出品)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 陈丽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