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有料|海边才有的“鸟浪”,泰安摄影爱好者在东平湖拍到了_东平湖_东平县_东平

记者 梁莹莹

冬日的鲁西南平原一片静寂,而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湖上却因无数越冬鸟儿的到来焕发着勃勃生机。

看,数以万计的鸟儿在空中翩然起舞,形成“鸟浪”奇观。镜面一样的湖面上,成群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时而站立,时而嬉戏……此时,东平的摄影爱好者亓勇手中的相机快门闪过,“海边才有的‘鸟浪’奇观,没想到在东平湖也拍到了。”

东平湖上万鸟云集。摄影 亓勇

1. 蹲守东平湖拍鸟14载,捕捉到“鸟浪”奇观

闲暇时刻,约上十几名爱好摄影的老友一起去东平湖拍鸟,是最让亓勇着迷的事情。

今年53岁的亓勇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东平县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喜欢摄影的18年间,有14年时间专门用来拍东平湖的鸟类。

“去年冬天,第一次在东平湖拍到‘鸟浪’,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亓勇说,这是在海边才能看到的奇观,成千上万只鸟儿像一朵云彩,上下翻动,各种姿势尽收眼底,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

展开全文

成群的鸟儿迁徙到东平湖越冬。摄影 亓勇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太阳把余晖撒在湖面上,微风吹动着成片的芦苇,成群结队的大批候鸟,或低空翩跹,或灵动翻转,不时变化着各种队形,此刻的东平湖俨然成了“鸟的天堂”。

苇海碧涛,鹤鸣鸟翔,激发着亓勇等一群摄影爱好者的创作激情,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来到东平拍摄。“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了越冬的天然场所,像江苏、河南等地的摄影爱好者,都喜欢到东平湖来拍候鸟,我们经常碰见。”亓勇说。

“东平湖的珍稀鸟类比过去多了十几种,比如花脸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这都是过去没有的。冬天过来越冬的鸟类有几万只,遮天蔽日,形成‘鸟浪’” 东平湖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负责人陈昌伦如是说。

2、珍稀鸟类频频“打卡”, “鸟中大熊猫”现身东平湖

野生鸟类是环境的“生态试纸”。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水面面积为209平方公里。在亓勇的镜头中,在东平湖记录到的鸟类有170余种。

资料显示,目前,青头潜鸭种群数量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2021年被国家林草局和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有人说亓勇是第一个拍到东平湖青头潜鸭的人。对此,亓勇说,其实,从东平湖渔民们的口中得知,之前湖里也有青头潜鸭,只是数量稀少,不易见到。

青头潜鸭水中嬉戏。 摄影 亓勇

近三四年来,让亓勇感触最深的就是东平湖的生态环境好了,来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

在东平湖,他拍到的鸟儿有170余种,常见的水鸟在30-50种之间,而《东平县志》记载,1984年东平湖的鸟类大约一百二三十种。

“以前拍的都是像大白鹭之类的普通鸟类,现在拍到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是常有的事儿。也拍到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只是记录到得太模糊了。”亓勇说,就连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雅雀,也被他定格在镜头中,而且数量不少。

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雅雀在东平湖现身。 摄影 亓勇

水雉妈妈领着幼崽觅食。摄影 亓勇

“在东平湖还拍过水雉,俗称水凤凰,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拍到的时候特别高兴。”亓勇说,水雉被称为“淡水湿地上姿态最优美的鸟”,号称“凌波仙子”,特别漂亮。

3、候鸟变“留鸟” ,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落户生娃”

往年,青头潜鸭11月底或者12月初迁徙来到东平湖,等到2月左右就会离开。近年来,东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青头潜鸭不再长途迁徙,而是选择留在东平湖组建家庭繁衍生息。

青头潜鸭在东平湖繁衍生息。摄影 亓勇

今年1月份,泰安市东平县林业保护发展中心、曲阜师范大学、东平县护鸟观鸟协会和东平湖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对东平湖青头潜鸭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进行了越冬调查。

东平湖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负责人陈昌伦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这次调查共发现青头潜鸭549只,白眼潜鸭837只,红头潜鸭803只,普通秋沙鸭930只,罗纹鸭160只,斑头秋沙鸭600只,花脸鸭12只。

陈昌伦说,这几年,东平湖的青头潜鸭数量从开始的200多只,到去年已经有1600多只。不仅如此,青头潜鸭也由候鸟变成了“留鸟”,在东平湖成功自然繁殖,安家落户在东平湖上。“去年有300多只青头潜鸭留守东平,7月中旬,第一批幼崽出生,有130多只,最大的家庭有12只幼崽。”

近年来,山东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采取有效措施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

2022年5月22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东平湖建立了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加大了东平湖野生动物救护及栖息地保护工作,保护东平湖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组建后,联合曲阜师范大学持续开展了东平湖青头潜鸭专项调查。

4、全民护湖,东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东平湖为何频频吸引珍稀鸟类前来“打卡”?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为何选择东平湖安家?

据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高晓冬介绍:“候鸟具有迁徙的特性,每年到东平湖越冬的数量不同, 我们多次考察在东平湖不同区域都观察到了不同数量的青头潜鸭,说明东平湖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得到了青头潜鸭的‘认可’。”

高晓东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虽然不能通过单一物种某一年的数量来判断生态环境的变化,但多次到东平湖考察,也感受到东平湖的变化,湖里的网箱不见了,周边的饭店、餐馆也少了……

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到东平湖越冬,形成鸟浪奇观,也是东平湖湿地生态恢复良好的佐证。

“近几年,东平湖治理力度加大,周边环境好了,湖里的渔网、渔船都进行了治理,水质好了,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陈昌伦说。

2022年12月18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官方公众号曾推文《绿水青山入画屏 湖光山色与人亲》,将东平湖作为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进行展播推介,点赞东平县推动东平湖生态保护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文中提到,围绕守护“一湖碧水”,东平县积极推动东平湖生态保护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构建东平湖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生态110联合执法巡查、网格化巡查监管等机制,推进“全民护湖”。

在此基础上,东平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沿湖生态防护林、“三边”生态廊道等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清网净湖、餐船取缔等九大攻坚行动。探索“湿地+”模式,打造“生物+”系统,特色“生态+”产业,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东平湖上,鸟儿随着渔船翻飞。 摄影 亓勇

夕阳之下,碧水荡漾,水波潋潋,鸟儿围着归家的渔船翻飞,一幅人鸟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