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张献忠是否屠川了
- 张献忠攻陷蕲州府在明朝的哪里省
- 张献忠为什么不和李自成联手本是好兄弟为何成了敌人
- 将张献忠赶出成都的南明将领曾英,杨展结局如何
- 张献忠的沉银已经找到,为什么无人寻找杜十娘的百宝箱
张献忠是否屠川了
曾经流传于四川南充的传说:八大王(张献忠)造反前和一四川人一起做生意,经常遭四川人算计,十分憎恨四川人。一次,在四川某地的荒郊野外屎胀拉屎,拉完后,顺手扯了一把野草擦屁股,谁知扯的是一把嚯(读音,)麻(一种长满小刺的植物)。张献忠大怒到:四川人欺负我,连四川的草也欺负我。从此立誓得势后要杀光四川人。
张献忠攻陷蕲州府在明朝的哪里省
是蕲州,而不是蕲州府。蕲州是明代湖广布政使司(俗称湖广省,大致相当于今湖南、湖北二省,注意不包括广东、广西)黄州府下属的一个州,明初时曾经有过蕲州府,但是张献忠时期早已被降格为蕲州。
张献忠为什么不和李自成联手本是好兄弟为何成了敌人
张献忠和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杰出领袖,两人在初期就相识,只不过当时李自成只是闯王高迎祥手下的闯将,而张献忠已经是独立的起义军领袖,号称“八大王”,论地位李自成还是要低于张献忠的。两人后期曾一度联合作战,是亲密战友兼好兄弟,但在崇祯十六年后,两人分道扬镳,成为敌人,甚至一度在汉中地区兵戎相见,至于原因则是“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
张献忠和李自成曾经也是好兄弟
明朝末年,频频出现天灾,人们本来就生活困难。而关外清军自立政权,并频频入关抢掠,所以朝廷需要不断对关外用兵,国库空虚,贪官横行,朝廷不断增加赋税,迫于无奈的农民只能揭竿而起,从而掀起了明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李自成和张献忠
在起义军的高峰时期,其一度攻陷明朝的中都凤阳,并烧毁了凤阳的明皇陵,也就是朱元璋父母祖先的陵寝,而当时的起义军中最为厉害的便是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的部队,当时的闯王并不是称王,而是绰号,而李自成当时只是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就在凤阳,李自成认识了张献忠,两人成为兄弟,当时的农民军势力弱小,需要抱团取暖,所以彼此关系都很好。
之后朝廷震怒,派遣孙孙传庭、洪承畴等剿灭农民军,作战中高迎祥阵亡,李自成接替高迎祥成为闯王,在明朝大军的围剿之下,各路起义军伤亡惨重,李自成仅剩下十八骑逃亡于商洛山中,而张献忠更是直接投降明朝,被安置在湖北省谷城县。
在农民起义军最低谷的时候,李自成和张献忠秘密会面,并约定同时起兵,当时的形势来看,两人都处于事业低谷,朝不保夕,所以只有并肩作战才能共同抵抗强大的明军,所以两者曾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
张献忠和李自成反目成仇
随着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共同起兵,李自成进入河南地区,攻占洛阳,杀福王,数次进攻开封,并打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政治口号,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加入,短短一年时间,势力发展到数万人的部队,取得了攻占天下的资本。
李自成进攻河南
而张献忠在湖北地区起兵,和当时驻扎湖北的左良玉作战,牵制了明军力量,和李自成配合作战,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先后攻陷了湖北、湖南的大片土地。
随着两人势力的发展,其已经成为明朝末年最大的两支起义军,尤其是在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占襄阳,改名襄京,建立政权,两人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李自成建立政权后,对昔日的其他农民军领袖也进行了杀害,例如当时的另一只农民军领袖曹操罗汝才(曹操是绰号),投奔李自成后,也在崇祯十六年被杀害,所以李自成排除异己的做法已经昭然若揭。
也正是在此时,李自成和张献忠彻底决裂,成为争夺天下的对手,两人之间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为了避免和李自成的直接交锋,在李自成建立政权、经营中原的同时,张献忠进攻四川。
张献忠和李自成的结局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于同年进攻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不过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后并不得人心,明朝关宁总兵吴三桂联合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退出北京,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紧追不舍,李自成接连败退,不得不退出西安,流窜至湖北,后在九江被清军突袭,李自成大败,只身逃亡至湖北九宫山地区,被当地地主武装击毙。
九宫山李自成殉难处
在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的同时,张献忠在成都登基,建立大西政权,年号为大顺,和李自成分庭抗礼,甚至两方在汉中地区陈兵,兵戎相见,不过随着李自成的快速溃败,清军在南下过程中也直接进攻了在四川地区的张献忠,张献忠亲临前线据敌,被弓箭射中身亡。
从此这两支明末最优秀的农民军将领均退出历史舞台,而其建立的两支武装却在南明对抗清朝的战争中大放异彩,留下了许多经典感人的故事。
将张献忠赶出成都的南明将领曾英,杨展结局如何
很不幸,虽然曾英、杨展在西南浴血奋战赶走了张献忠,但还是没能为南明保下四川大西南基地,曾英作战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但杨展死得就憋屈了。
两人死时都不到五十岁,曾英更年轻,二十六岁就战死了,而这一切,就得从张献忠入川时说起。
张献忠入主四川,管理不当引起公愤
明朝崇祯末年,张献忠放弃了湖南、江西的地盘,为避开李自成而进入四川一带。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外部打得血肉横飞的时候,四川成了混乱的局势中难得的一块乐土,但也有“摇黄十三家”这样的起义队伍,当地的明军大多被调去剿匪,所以张献忠数十万大军入蜀没遇到太大的困难。
不到半年的时间,除了石砫一地,有女将秦良玉驻守外,四川其他地区皆入张献忠之手,同月张献忠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
张献忠虽然拿下了四川,可手下却没有懂得管理的人才,还是靠着起义时的做法,抢劫百姓粮食和财物来充实队伍,结果引起四川人民反抗大西军的行动。
这下子,张献忠更头疼了,可他受学识局限,只能以暴力治民,错误地认为百姓反抗都是因为读书人在后面组织,安排了一次科考陷阱,召集全四川的学子前来成都,把近两万名学子全部斩杀。
杀完读书人后,他还不放心,下令全川大搜捕,只要是读过书,有点知识的人都下狱杀害,再杀拥有城市户口的人,强迫农民废业,进入城市填充户口,最后全川暴动,让远在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有了入蜀的机会。
张献忠屠戮四川,让明军得以长驱直入
1645年春,兵部尚书王应熊派参将曾英,率兵入川,曾英出身于官宦世家,从父亲开始就在成都安家,在张献忠入川时,他力主四川巡抚陈士奇让自己带兵抵抗,但只求到了几百人。
曾英带着这几百人,设伏于巫山,狙击张献忠四个多月,因势单力薄而退守忠州,忠州一战,烧毁张献忠战船一百多艘,斩敌千人,在阻止张军入川的战斗中,朝廷和张献忠军互有胜负,曾英部抵抗最为顽强。
曾英重新进入四川,第一战就打败了刘廷举,收复成都东大门重庆,明军声威大震,四川各地皆起义响应,纷纷向重庆靠拢,奉明朝旗号,曾英的军队一下子扩张到五十万人,其中又以杨展最为勇猛。
这绝对是个猛人,四川乐山人,身高两米多,精通骑射,有百步穿杨之神术,曾夺得崇祯十年武进士,授予广元守备,张献忠入川时奉命保卫成都,被俘后夺刀砍绳,跳江逃到犍为。
曾英进入四川前,杨展起兵犍为,破嘉定府,与其他起义的南明将领占领宜宾,与孙可望大战永宁,败刘文秀,收复嘉、邛、眉、雅四州,到曾英占领重庆时,张献忠手里只剩下成都、保宁等地,张献忠已经做好打包逃亡的打算了。
张献忠被赶出四川,但他的四个义子又回来
为了保命,张献忠准备进入陕西,从清军那里拿下个立身之地,临行前下令大屠杀,著名的“七杀碑”就是这时候留下的,他不但杀百姓,连自己的妻妾子女、手下新兵也不放过,为了轻装简行,下令杀死新入伍的二十万新军和妇女、文官。
张献忠的做法已经是天怒人怨,手下离心离德,最后在西充凤凰山被豪格一箭射死,年仅四十岁,他手下四个最重要的将领,也是他的四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接管了大西军,兵锋再回四川。
由于张献忠的暴政,整个四川变成人间炼狱,人口锐减、饥荒瘟疫横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据统计,从1644年春到1645年夏,一年多的时间里,四川人口从400多万人,剩下不足一半,到清朝时还在不断移居两湖、广东等地的人口填补四川,史称“填四川”。
虽然曾英名义上接管了四川,但内部千疮百孔,除了民生问题外,治安问题更为严重,之前说过的摇黄十三家,由于接受了大量为逃避张献忠毒手而来的军队和百姓,实力暴涨。
还有和杨展等人同一时间反对大西军的地主起义军,联合在一起,称为“夔东十三家”,由李自成余部郝摇旗、刘体纯统领,这两支队伍本就不信任朝廷,只是因为有共同敌人而合作,现在张献忠已死,同盟也不攻自破了。
曾英在这样的环境下迎接数十万大西军南下,没有足够的兵力调度,只能采取以逸待劳、半渡而击的方法,可孙可望、李定国都是打仗高手,曾英部下猛将连冲十几次都冲不破大西军的战线,曾英在坐船巡视战局时,被乱箭射中,落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曾英死后两年,已经被封为广元伯,都督同知总兵,提督秦、蜀兵马的杨展,也在与王祥的内战中丧失民心,王祥本来是王应雄的仆人,因战功被升为荣昌伯,总督数州军事,地位反而在立功出力最多的曾英、杨展之上。
王祥本事大,打败过清军多尼和吴三桂部,可也目中无人,和四川将领大多合不来,且不听调配,内攻战友等,让性格也是急入烈火的杨展非常不满,王祥进攻贵州时,杨展故意不出兵帮忙,还派兵偷袭,落人口实,在军中的威望也随着大减。
杨展曾经接纳过驻守重庆袁韬、武大定,三人结为兄弟,各自安排地盘驻守,可两人和曾英手下李占春不和,杨展和李占春又是好朋友,这引起了两人不满,他们又是王应熊的部下李乾德的心腹,就这样三人一拍即合,设鸿门宴杀害杨展。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张献忠的沉银已经找到,为什么无人寻找杜十娘的百宝箱
张献忠沉银说法由来以久,后来找到。张献忠沉银是真实事件,沉银数量很大,目击者很多,很多人在寻找。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冯梦龙写的小说《警世通言》里面的故事,真实性不强,而且沉入江中不易被挖掘,数量也赶不上张献出沉银,没有人热衷于百宝箱,也没有什么消息说发现了百宝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