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水浒传,宋江担任的押司,究竟是多大的官
- 宋朝的押司是多大的官
- 宋江担任押司是什么官职相当于今天什么官
- 水浒传中宋江只是一个押司,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钱
- 宋朝的押司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 请问水浒传里面的何观察为何经见县令还需要押司引荐
- “押司”是干什么活的为何宋江一个小小“押司”,竟如此富有
- 在宋朝押司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员
- 宋江是个押司,押司是个什么职务
- 那个飞鸽传书、快马加鞭的年代,押司宋江怎么做到名气那么大的
水浒传,宋江担任的押司,究竟是多大的官
水浒传中,关于宋江押司一职,我认为这个职务其实就是今天县政府办公室的秘书一职,从宋江的工作性质来推断,宋押司当时应该是主管文书工作的秘书,相当于如今的办公室主任之职。
根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押司是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宋朝府、县两级衙门中均配设有押司之职。
在宋代的县衙里众多衙吏中,押司算是其中的长吏,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押司工作主要是管理文犊,承接上司来文,为主管起草文稿,以及遵照县令意志上报和下发公文等。
由此可见,身为押司,必须具备“刀笔精通、吏道纯熟”的素质本领。这也是宋江后来能成为梁山108位好汉头领的缘由吧。
宋朝的押司是多大的官
押司是宋朝衙门里的书吏,也就是书写文书的人员。押司属于吏(由于官数量有限,在行使行政权力时需要增加人手,故增加吏一职,如衙役)。
宋朝在州和县衙内都有押司一职,主要是招募而来,也有经受差遣的。宋朝的吏主要是经手税赋征收或者处理狱讼,押司应该是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的小吏,但级别不好说,因为州政府也有押司一职,宋朝和明朝的刑部也有押司一职。一般一个县有8个押司。
宋江担任押司是什么官职相当于今天什么官
宋朝的押司,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副办副主任,或专职秘书一职。
在北宋时期,县治最多可设六个押司,专门处理公文,对外接待等。
《水浒传》中的宋江在当时就任这一职。
水浒传中宋江只是一个押司,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钱
第一,宋江真的有钱。虽然他比不上柴进之类的大财主,但也算很有钱的人了。
先看宋江的职场收入。
宋江职务是押司,搁在北宋,只是个不入流的吏。但由于古代官员编制有限,一个县只有四个人有资格吃皇粮。故而宋江的真实身份,大约就相当于现在的县办公室主任,直接对县长负责。县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先交给宋江处理后,再由县令拍板。
这种地位的人,别看不是领导。但想搞点灰色收入,一点也不难。
举个例子说。某一天,当地某个地主因酒后骑马被抓,按规定要戴枷示众一天。地主怕丢面子,跑去找宋江。宋江完全可以在县令面前说好话,替地主花钱消灾。事后,保住面子的地主能不花钱孝敬宋江吗?
宋江收了钱,他就搞到灰色收入了。他即便不收钱,地主也会在私下宣传,说宋押司是厚道人。这样一来,宋江还是赚了名声。到时候会有更多人来找宋江帮忙疏通。以宋江的能力而言,想搞点闲钱,很难吗?
再看宋江的家境。
宋江家境水平一直有争议。
有人认为宋家是财主级别。理由是宋江在穆家庄时曾对穆弘说「太公(穆弘父亲)和我父亲一般,件件都要自来照管」。
穆家庄很有钱,宋江敢拿自己父亲与穆太公相提并论,想必宋家也是有点资本的。
还有官府两次派人去宋家捉拿宋江时,宋太公都是立即安排酒食银两犒赏公人,把宋江第一次出逃后和发配江州前花钱疏通关系的事情做的很好。
做这些事,家里没点资本是做不到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宋家只是富农,远远达不到财主级别。
理由是水浒第十七回,介绍宋江时说「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同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还有第二十一回,宋太公对前来调查宋江杀阎婆惜案的公人说「老汉祖代务农,守此田园过活」。
按照书中这两处介绍,宋家确实有一份祖传的产业,宋江的家庭条件也确实比那些需要依靠租地的佃农强多了。但宋家的家底却也绝对比不上大财主。
毕竟水浒书中有一个细节:凡是比较有钱的大财主,比如柴进、李应等,家中都会养很多庄客或下人。跟外人起冲突时,把家里的下人拉出去干仗,堪比一支小型军队。而宋家则没有这么大规模的下人。
这可以说明宋家的土地不是很多,养不活太多的下人,也不需要太多的下人帮忙打理。
估计宋家也就是农忙时才会雇一些短工来家里帮忙,平时庄园的维护就靠少数人即可。
由于宋江家境有争议,再加上宋太公是个有原则的人,不可能大把大把的把银子给宋江拿到江湖上挥霍。所以,下文就不提宋家对宋江的财力支持了。
最后看宋江的其它收入。
宋江在担任押司期间,有时会利用职务之便给江湖人士通风报信,然后得到酬谢。比如晁盖劫了生辰纲后,刘唐就拿着一百两黄金回报宋江(宋江只取了一两)。这些酬谢往往都是金银类硬通货,数量还不少。这也是宋江平时开支的来源之一。
还有宋江声名在外,即便是杀人后,每到一处也都有人馈赠。比如离开孔家庄时,孔太公给了宋江五十两银子。离开清风山时,王英等人送了宋江一些金银珠宝。离开穆氏兄弟的庄园上时,穆弘给了宋江一盘金银。这些赠送加起来也不少了。
当然,这类酬谢和赠与只是非固定收入。而且几百两,几千两,在真正大财主眼里,都是小钱,不算什么。但还是那句话,几十两银子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眼里就已经是一笔巨款了。宋江的财富水平,最起码也是“穷人中的有钱人”。比不上大财主,但完全能碾压一般老百姓。
第二,宋江花钱都能花在了刀刃上,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他“显得”很有钱的关键原因。
通观水浒,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宋江资助的对象,大部分是贫困线以下的人。
比如死了父亲,付不起棺材钱的阎婆惜。别人见了都不施救,宋江就送了一具棺材。虽然阎婆惜不念宋江的好,后来把他卖了。但宋江的义举在周围人看来,却是雪中送炭之举。一具棺材钱就得到了巨大的舆论回报。(大家都觉得宋押司有钱)
再如在揭阳镇街头卖艺,玩命也挣不了几个钱的薛永。宋江出手就是五两银子。参考第二十五回郓哥自心里想到「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宋江给薛永的五两银子,差不多是薛永这类卖艺人至少俩月的基础开支。这也是薛永后来会对宋江马首是瞻的原因之一。
棺材钱和打赏钱,对宋江来说不算什么,花不了几两银子。对于比宋江更有钱的大财主来说更不算什么。但对于缺钱的人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
锦上添花,别人往往不会记你给他的好。
雪中送炭,别人可能会念你一辈子的恩。
想想看,柴进养了武松一年,衣食住行费用都是柴进掏钱。为什么武松不但不感恩,反而对柴进是牢骚满腹,怨声不断?
再想想看,宋江没养武松,他只是在武松离开柴府时,一路陪武松唠嗑。与武松临分别之前硬要请武松吃酒,还塞给了武松十两银子。就能把武松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还一定要跟宋江结拜?
这就是因为柴进只是锦上添花,钱倒是挥洒出去了,但没什么效果。宋江在精神上平等对待了武松,让武松很感动,感到了雪中送炭。宋江是十两银子花出了一百两的效果。
宋江绰号“及时雨”,“及时”二字很有意思。
这说明宋江平时做的事,往往都是雪中送炭之举,小钱能花出了大钱的效果。
这就好比,一个人有一万块钱,借了一千给朋友。与一个人只有一百块钱,但借了一百给朋友。意义是不一样的。
前者在朋友眼里,往往只会留下“仗义疏财”的印象。而后者则会被朋友传颂,认为是真正靠得住的好兄弟,铁哥们。
其实像宋江这种善于花钱的人,在我们今天并不罕见。有些老板,其实也没做多少有利于社会公益的事,但就因为把一两件事情做到大家心坎里去了,让大家吃了红利。于是大家就一直念他的好。而又有一些老板,一直在做慈善事业,却因为大家感受不到,或感受不明显。他在大家心里的评价就远不如前者。
宋朝的押司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在陈茂同著的《历代官职沿革·宋朝(下)》中,把官职分为官和吏两大类,押司属于吏,在州和县政府中都有押司一职,主要是招募而来,也有差遣的,宋朝的吏主要是经手征收税赋或者处理狱讼,“他们上下经手,经常敲诈勒索”“是统治集团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难怪宋江在当地有这么大影响力。但书中没有详细解释押司。?? 综合资料,押司应该是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的小吏,所以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但级别不好说,因为州政府也有押司一职,宋朝和明朝的刑部也有押司一职,宋江是县级政府的押司,一般一个县有8个押司,应该不高于科级,也有人认为是股级。从后来几个朝代成熟的县级政府编制(县官、师爷、通判、捕快、押司、狱长)看,押司应在公安局长之后。?? 另外,既然押司有8个,自然大家有分工,所以把押司仅仅与治安联系在一起是不妥的,我估计肯定有负责税收事务的押司。所以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押司是公安局长、治安队长、甚至办公室主任”的说法也是不妥的。
请问水浒传里面的何观察为何经见县令还需要押司引荐
封建社会官场等级森严,俗话说”宰相门人七品官”。当时何涛是济州府官差,他到郓城县办案,要见知县,根本无须要押司宋江引荐。只是在街市巧遇宋江,加之宋江为人疏财仪义,是有名的”及时雨”。故而挽留何涛,套出情报后,殷情款待,并推说知县尚未坐衙(上班),为他通风报信争取了时间。
书上这样写,也是作者在安排故事情时节时的一种疏漏。作为一种巧合,就事件本身而言,说也说得过去。看文学作品不能求全责备。
“押司”是干什么活的为何宋江一个小小“押司”,竟如此富有
两个问题,那就做两个回答。
如果咬文嚼字的说,说实话我也回答不上来,不过按照现在的职务,押司大概属于现在的副处级领导,类似于县委办主任级别的。
不过考虑到过去的衙门远不如当代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宋代一个普通县,吃财政饭的不过区区几十人就已经不少了,绝不会如现在这般一个中等县的财政人员达到几千人的庞大机构,如果在算上临时工,恐怕就更多了。那时候的县衙门,大不了一个正县级的县太爷,然后有个类似于秘书长的师爷,再就是都头或者捕头充当公安机关,监狱自然是少不了的。而那些里正保长之流,不在编制的,国家当然也不承认。这个县太爷就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管着全县事务,还得兼职法院审判长,什么城建、国土、市容、安监、河务、农林渔牧等等等等。所以现在的公务员喊苦叫累的,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
结合宋江自称刀笔小吏,可以认定这厮就是一个文书类的工种。考虑那时候吃官饭的人没几个,那么宋江就是为数不多能接触到县太爷的人之一,也是那种几乎可以随意搬弄是非的主要人物之一。
那么靠工资,按照宋大哥的性格,别说买个山东河北闻名的名头了,就是施舍周边也不济事。
他的家庭出身,肯定不是贫下中农,但绝不是富甲一方的地主老财,充其量也就是有几百亩地。而从衙门两次去家里抓他的描述来看,说地主老财都有点抬举他了。
这样问题就来了,就凭宋江一不是达官显贵,二没体量去拼爹,怎么就来那么钱满世界潇洒呢?
我在拙作《水浒别传》中有猜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头条搜索里查看),施耐庵的伏笔,杨志丢失生辰纲的前一年,梁中书不也丢了一回吗。而这次被劫,很可能就是宋江哥们干的勾当。并且宋江人称孝义黑三郎,可是从始至终都没有只言片语告诉读者为什么叫黑三郎。黑倒是可以理解,但是没有大哥二哥,怎么就黑三郎了呢?即便是老大老二跟老头或者宋江有点不对付,但后来上梁山吃香喝辣去了,也没见官府寻老大老二的晦气,这肯定不合常理。
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那哥俩不知道因为啥事见了阎王。
在宋朝押司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员
相当于现在的县里政府办秘书!施耐庵先生生于元末明初,此时离北宋已过去了几百年,我们看到施先生在安排《水浒》人物中的官职时,也不是很准确,或者说与北宋真实情况有较大出入。所以我们在讨论梁山好汉的官职时,既要考虑北宋官职的真实品级分化,又要考虑书中的情节背景。宋朝的干部从
正一品到从九品,分为18个级别。宋朝的公职人员分两种,一种称为“官”,一种称之为“吏”,所谓官吏其实是公职人员的统称。概括的讲,“官”属于高级公职人员,“吏”则属于低级的公职人员。比如
宋江的押司就属于“吏”,故而宋押司在各种场合一再自称郓城小吏。宋朝向来重文轻武,这是从开国皇帝
赵匡胤那会就留下的传统,老赵是后周武将出身,“陈桥兵变”做的皇帝,所以他对武官有着特别的警惕心,“杯酒释兵权”以后,武将的地位整体上一直低于文官。
比如太尉高俅属于正二品,这已经是武官的最高级别了,从一品、正一品则没有武官职位。确切地说,押司根本就不是官,而是吏。我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对官与吏有不同的解释:官,吏事君也;吏,治人者也。若论地位,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我国古代长期将政府官员的级别分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阶,一至九品共有正从十八个品阶。最低一级的官员如县尉、主簿等为从九品,相当于现今的科级干部。按照历朝惯例,有品级的官员由朝廷任命、考核,按照任职年限、个人能力和工作实绩等定期述职,择优升迁(这是正常程序,不包括买官卖官)。比从九品还要低的干部就不是官,而是吏了。下面我们对梁山好汉曾担任过的官职做一次“古今对照”——
禁军教头(王进、林冲担任过的职务):位列禁军都教头之后,相当于现在的正营级或副团级。提辖(鲁智深、孙立担任过的职务):一个州(路)提辖官的编制大约在30人上下,相当于现在的排长或连长。押司(宋江担任过的职务):属于“吏员”,一个县治最多可设6个押司,职能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办秘书,搞案件的则相当于县级法院的审判厅长,副科级或正股级。都头(武松、李云、朱仝、雷横担任过的职务):一个县治一般有两个都头,职位略高于
押司,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刑侦科长,正科级。节级(戴宗担任过的职务):略相当于副监狱长,连级或副营级。知寨(花荣担任过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镇长。保正(晁盖担任过的职务):村长。孔目(裴宣担任过的职务):法院审判庭长,副科级。押狱(蔡福、蔡庆担任过的职务):一般监狱干部。制使(杨志担任过的职务):朝廷派出的办理公务的官员,大约相当于正营。统制(秦明担任过的职务):一个州(路)的兵马总管,师级。都监(黄信、董平担任过的职务):级别低于统制,大约相当于正团级。都统制(呼延灼担任过的职务):略高于兵马统制,大约相当于副军级。正牌军(索超担任过的职务):相当于班长或排长。管营(施恩老爸担任过的职务):劳改大队大队长,正科或副处。通判(黄文炳担任过的职务):知府的副手,相当于副市长。团练使(韩滔、彭玘、单廷珪、魏定国担任过的职务):分为都团练使和州团练使,从《水浒》中描写看,所掌握的部队规模大约在2000——3000人,略相当于团级。经略使(担任过的职务):掌管边防各州军马,相当于军区司令员。
宋朝公务员分18级,我们现在的公务员分为22级,所以官职对照不可能绝对准确。以上对照只是笔者根据《水浒》情节描写及一些参考文献资料揣摩而来。
宋江是个押司,押司是个什么职务
《水浒传》中,宋江是个押司。
那么,押司这个官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和我们现在的官场对应一下,就比较清楚了。
宋代的官制基本沿袭唐朝的三省六部先例,上层建筑我们就不多说了,说说基层。
宋江所在的郓城县,我们简单一些说类比我们现在的一个小县城。
现在中国从上往下两条线,党管方向和宣传(书记,纪委,宣传),政府管经济(县长,政法委,管经济和文教科卫等等的副县长),再加上武装部。
宋朝的官制里没有党的领导这么一说,就是知县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幕僚都要自己花钱配。
他的下面还有县丞(文),县尉(武),再下面还有主簿(类似我们现在的秘书长)和六部主曹。
这里头有一个重点就是官和吏的分界线:知县,县丞,县尉算官,下面的都是吏。
原则上科举出身才能做官,如果没经过东华门唱名就混进官的队伍,就是浊流,升迁上有明确的天花板,而且能被清流怼死。
就像现在,你要是没有个研究生文凭,啥也别想了。
吏一般都是由当地的豪门地主和知县利益划分后的结果。
当时的规定就是流官制,官员不能在籍贯所在地任职,和现在也差不多。
强势一点儿的知县把握住重点的部曹,啥利益都分一口,小日子美美的,离任时还能带点儿走。
弱势的知县只能每日在后衙琴棋书画消遣时日,或迁或贬听天由命,穷酸的没法说。
就水浒里的描述来看,宋江的职能应该是走武的这条线,那他的老板应该是县尉。
知县是七品,县丞县尉是从七或八品(这要看是上县还是下县),对应我们现在就是处级和副处级干部。
各部曹应该就是科级干部,押司差不多就是副科级或者是股级干部了。
实际上他就是帮助县尉处理实际事务的有点儿级别的科局里的干事。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说的就是宋江这种人。
没啥大前途,举孝廉非科举出身,一辈子的浊流,上升通道有个天花板。
可是人又有点小野望,这就悲剧了,干脆借势造反,万一有机会打破天花板呢?
本质上就是为了招安做大官。
平时手上有点小权力,搞搞乡党,照顾一下亲朋好友。
比如说给晁盖通个风报个信啥的;没事儿就会会江湖朋友,养养名望,其实和现在搞抖音吸粉一个道理。
现在的粉丝经济变现用带货,宋朝时有了粉丝,变现的通道可是能救命的。
杀了人,往小柴家院子里一躲,日子还挺美。
从水浒传里看宋江,就是一个腹黑,伪善,无谋无断的乡下小财主,但是又渴望摆脱浊流的身份,向往朝堂风光的利己主义者。
其实从正史上张叔夜记和徽宗本纪里描述,这哥们有点明朝海贼的雏形。
当地豪强,海边纵横,连结内陆,袭扰交通要道,和方腊遥相呼应,实在是当时因势而起的革命先驱。
不是农民革命先驱,是为了抵抗中央打压地方门阀的打手而已。
那个飞鸽传书、快马加鞭的年代,押司宋江怎么做到名气那么大的
宋江虽只是一个押司(小吏),负责抄抄写写的工作,但他却有机会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包括像唐牛儿、阎婆惜、何涛这类人。他家道殷实,有些资财,且能疏财仗义,济困扶危。上至官员,下到衙门同事与普通百姓,许多人都受到过他的恩惠,因此一传十、十传百地,落了个”及时雨”的好名声。宋江不仅疏财仗义,而且人缘极好,他跟上级、跟同事、跟一般老百姓,都能相处得非常融洽。我觉得,这与他的处事方式及性格有关,生活中,他决不会轻易得罪任何一个人。他学春秋时的孟尝君,广结善缘,这也是他的处事风格。若说宋江此时有什么政治野心,想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那显然不符合事实。若不是宋江出于好心,收纳了落魄的阎婆、阎婆惜母女及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宋江极有可能就此默默地做个大家眼中的”老好人”,一辈子平平常常,藉藉无名地过此一生。但命运无常,造化弄人,宋江却与东溪村的晁盖晁保正,是结义兄弟。而这晁盖,则是个不安分之人,他先与教书先生吴用、学道之人公孙胜、石碣村的阮氏三兄弟、江湖好汉赤发鬼刘唐、白日鼠白胜等人,用计谋劫取了大名府府尹梁中书,发送给其老丈人蔡京的十万贯生辰纲。这在过去,那可是掉脑袋的勾当。因此,案发后,郓城县派何观察领人欲捉晁盖,宋江稳住何涛(何观察)后,飞马去给晁盖报信。县令便派朱仝、雷横领人去东溪村抓人,但朱仝、雷横却故意放走了晁盖,晁盖领人投奔了梁山。为了感谢宋江救命之恩,晁盖派刘唐带着黄金一百两,亲笔书信一封,给宋江送去。不科,这封信被阎婆惜意外看到,这女人本与他人有染,为了讹诈宋江,逼宋江交出黄金一百两,在争执中,宋江怒杀阎婆惜,为官府通缉捉拿。此时,宋江平时的好人缘,帮助宋江逃脱了大难。以此宋江离开了郓城县,但他并没有马上上梁山投奔晁盖。而是浪迹江湖。正是因为宋江多年积攒的良好人脉和好名声,才能让他在流浪江湖过程中,屡次化险为夷,并能结识更多的英雄好汉,为他日后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