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清文化最先发现于泰国东北部的乌隆府班清村,处在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中游地区,它是东南亚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
简介
班清遗址在泰国的乌隆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青铜器在班清史前遗址的墓穴中被发掘出土,考古学家们开始思考东南亚发展红铜和青铜制作技术的可能性,随着对班清研究的不断深入,班清被视为东南亚发掘地区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是人类文化、社会、科技进步的中心。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班清考古遗址
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入选时间:1992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
地理位置:N17 24 27.979 E103 14 15.32
遗产编号:575
遗产描述
班清考古遗址覆盖面积达49000多平方公里,被视为迄今为止在东南亚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它的发现向人们揭示了人类文化、社会和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该遗址发掘出来的葬物证实该地区曾有过农业耕作、制造和使用金属的活动,也是迄今为止所能提供的最早的此类证明。班清考古遗址反映了当地在农业耕作、金属器制造及使用方面的情况。在考古的过程中,班清被发现有层次分明的6个文化层,最底一层可追溯至公元前3600年,在当中发掘了墓穴祭品、龙骨陶器及脚镯手镯等发现班清的居民于公元前2000年已经懂得使用青铜器具,相比西方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及中国的夏商时代还要早500年,因此有人认为班清文明才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班清考古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班清被视为迄今为止在东南亚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它的发现向人们揭示了人类文化、社会和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该遗址发掘出来的葬物证实该地区曾有过农业耕作、制造和使用金属的活动,也是迄今为止所能提供的最早的此类证明。
班清—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
班清,是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上的小镇,多少年来一直鲜为人知,甚至连它的近邻也不知道它的存在。但是,自从人们在其地下发现了一片史前墓地、大量的青铜器物和史前人类遗骸之后,这座过去默默无闻的小镇突然引起了世人关注,成为泰国历史中的重要一页。
事情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祖祖辈辈以来,虽然班清的村民对村里随处可见的陶器碎片相当熟悉,但这并未引起他们的注意,直到1957年,有个村民发现了一只完整的陶罐。1966年,有个美国人在这又发现了新的陶器。后来通过对其测定,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些陶器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
班清考古遗址
1974年,一批考古学家来到了这个位于泰国东北部的村庄。谁也没想到,从地下挖出的第一件“文物”让所有的考古人员哭笑不得,原来,他们挖出来的是个20世纪的便盆。但当他们继续往下挖到5米深处时,发现了层次分明的6个文化层。可以看出,几千年前的先民,曾代代重叠地生活在这块遗址上,并将死者埋在这里。每个新聚落的村民,其居所的柱桩正好从前人的墓穴上夯下去,最深的一层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最浅的也可追溯到公元前250年。
1975年,在班清的另一个地方,他们也发现了一处墓葬,里面的尸体由几层陶器碎片覆盖着。
在挖掘现场,作为当时的联合探险队的主任,美国考古学家切斯特。戈尔曼发现在方坑最底层有一件青铜别针模样的东西,当他轻轻地把这个小东西移动出来后,才发现这不是一只别针,而是一只带插孔的矛头,矛头的尖被特意折弯。后来的分析表明,这只矛头经过浇铸、冷却后捶打和退火。
研究人员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所对应的地层中,发现了陶土坩埚及大量被烧过的黏土,坩埚里面有渣滓余迹。到1975年发掘结束时,共挖出陶器、石器和金属制品共18吨,包括红彩陶、青铜器和金银制品。
大量的发掘表明,班清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制品。人们发现,数千年以来,班清在冶金技术方面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班清人在制作技术上还有着不断的创新。
研究发现
人们通过研究发现,约公元前2000年,班清一带的居民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班清文化的繁荣期。在此时期,班清人制作了各种精致的青铜手镯、项链、戒指和长柄勺。在一把长柄勺的勺把上刻有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在晚期的青铜制品中,考古人员还出土了用含锡量高达20%的青铜锻打成的颈圈。因为含锡量高很容易碎,所以制作时须锻打成多股再扭曲而成。由此可以证明,此时的班清人已熟练地掌握了青铜的冶炼和制作技术。
在青铜时代之后,班清经历了铁器时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制作的铁制手镯和铁制矛头,出土了为数不多的铁器,有铁脚镯、铁手镯和双金属(铁包铜)的矛头、斧头等。这些铁制器物表现出不同于青铜器物的铸造技术。令人不解的是,经过分析显示,班清的铁是从专用矿石中冶炼出来的。
陶器制作
班清古代居民在陶器制作上的水平,包括丰富多彩和多种多样的风格,也给现代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班清遗址中出土有众多形状不一的陶器,在浅黄的底色上,绘着深红色的图案。这些图案有些是古代艺术家们随心所欲、一挥而就的,有些则是经过深思熟虑而精心绘制的几何图形,如同古希腊的骨灰罐上的图案。从制形上看,有些是颈部很细的高花瓶,这需要很高的制作技巧;有些是矮胖的大缸,上面却有着极为精致的图案,显得有些不太协调。此外,还出土了一些用象牙和骨头雕刻的人像,用玻璃和次等宝石制作的光彩夺目的珠串。
1982年,美国考古学家乔伊斯.怀特把在班清古墓中发掘出土的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在早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陶器中,摇摆压印、丝线标志和雕刻图案是普遍使用的装饰技术。至早期的后半叶,手工绘制简单的线条图案日益盛行。球状的陶器有的有美丽的短花边,有的在下部有着特征性的丝线标志,有的在肩部有着红色的画和雕刻的图案,这些都出现在早期的末期。
中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特征是更大的陶器容量和更小的陶瓷厚度,丝线标志和雕刻也变得更为精细。在班清中期葬品中发现了形态各异的龙骨陶器,有些陶器有着雕刻和着色的图案,有的陶器有着白色龙骨,有的龙骨的脉管镶嵌着厚厚的红边。
晚期(大约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的陶器普遍用红色蒙在黄色上面,有红色图案的红陶器和红色的磨光陶器,这些陶器有着鲜明的手工设计特色,主要有卷轴形的、涡旋形的、S卷形的、同心圆形的等等。简单的、磨光的、没有绘制图案的陶器在晚期也普遍得到制作,用做祭品的陶器是精心绘制的红色黄色错杂的陶器。
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随着出土的青铜器和陶器越来越多,考古学家们对班清史前民族的关注、探讨、争论和疑问也越来越多。
乔伊斯.怀特曾经写道:从班清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来看,在它最为繁华的时期,“一定是一种地区性的中心,然而又是什么样的中心呢?”他在这里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青铜冶炼技术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班清人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班清文化无疑是东南亚最早的青铜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文化之一。因此,一些泰国历史学家据此推断,也许班清就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
然而,这种看法并未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学者们的共识。有人指出,在班清文化的同时或稍晚,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也先后出现了青铜文化,而这些地域有的与班清距离非常遥远,中间还隔着沙漠、高原、山脉或海洋。如果说班清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那么这些地方的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难道他们都是从某一个源头传过去的吗?如果进一步追问,远古时代世界上的青铜文化到底是一源发生的还是多源发生的呢?
还有人问道:虽然班清的青铜文化时间久远,但从发掘的情况来看,在这里似乎并未发现最初的青铜冶炼产生过程。那么,班清的先民是怎样获得青铜冶炼加工技术的?他们是这项技术的原创者还是从别处学来的呢?
由于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班清一地,而且涉及到人类青铜文化的起源,事关重大,未经深入研究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所以这些疑问至今仍未解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