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制作过程(陶器制作过程)_陶器_成型_烧成

本文目录

  • 陶器制作过程
  • 制作陶器的过程
  • 陶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是什么
  • 陶瓷的制作过程
  • 陶器如何烧制
  • 陶器制作步骤简介
  • 陶艺制作过程步骤有哪些
  • 陶器的制作
  • 彩陶九大工艺流程分别是什么

陶器制作过程

1、选择适合的黏土

制作一件陶器之前,最基础的工作是选择适合的黏土。黏土是制陶的原料,而它又分为陶土和瓷土。瓷土含铅量较少,没有很多杂质,氧化铝含量较高,熔点也较高,而陶土却有可能含一些微量的金属或其它草类,所以陶土成形需要的温度低,瓷土成形需要的温度较高。

2、构思

把要的形状(在此我们制作一个变形的花瓶)在脑袋里构思好,再来要依靠拉胚机把湿泥拉成圆柱体,然后随着拉胚机的旋转,把圆柱体向构思的形状靠近。

3、凝结

根据瓶形制作底部造型,等到陶土半干的时候,再沾上水将瓶形和底部粘合,就是很简单的器皿了。着把泥浆倒入器形,让泥浆在接近底部的部分进行凝结,时间根据温度、泥浆浓度、自我需要等因素自由控制,到了一定的厚度,把里面的泥水到出,直到没有水为止。

4、烧窑

窑里烧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要有耐心

手工陶艺DIY制作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做陶艺时间上就长,我们眼睛去仔细的观察陶艺老师是怎么做的,一点点的慢慢完成,不要操之过急。

2、保持手的干净

陶艺的工序比较复杂,用的材料是挑的淤泥,粘性非常好,而在制作的过程中是一定要去触碰这个泥巴的,并且我们可以按照自己想捏的形状去做,做完后第一时间不要先吃东西,把手洗干净最重要。

制作陶器的过程

制作陶器的过程:

1、练泥:采取瓷石,通过操作将其制成砖状的泥块,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2、拉胚: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是瓷具成型的第一道工序。

3、印坯:将坯覆盖在模种上,然后脱模。

4、利还:将还覆放于辗辆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还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

5、晒坯: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6、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7、施釉:普通圆器采用瞧釉或荡釉,而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8、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需要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陶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是什么

制作方法和过程:

1、捏塑成型

将一小块的泥团捏成一件动物或人物是许多儿童学习陶艺制作的第一步。熟练的民间艺人可以用捏塑的方法做出许多复杂的造型。还有一些当代陶艺家们用捏塑的方法创作大型作品。或者,用捏塑的方法做成许多小部件,再装配成一件大雕塑。捏塑是很有表现力的技法。

捏塑时留下的指印,也可以形成十分有趣味的肌理效果。

2、泥条成型

在世界各地原始社会的陶器中均有发现,至今还可以在许多民间陶器作坊中看到。制作者将泥团搓成粗细均匀的泥条。然后将泥条按照所需要的造型盘圈垂直重叠。制作者可以将器物表面的水平状条纹用手或工具修光,也可以将部分条纹留作装饰。

泥条成型法可以做小件作品,也可以做大件作品。作品的大小取决于泥条的粗细。作品较小,泥条就搓得细一些,作品较大,泥条就搓得大一些。如今,各地均有手动的或电动的泥条机出售,用机械方法替代手工制作泥条,制作对象也远远超出传统的圆形器皿的范畴。

3、泥片成型

一般来说,制作者可以用擀面棍滚压,用钢丝切割,或拍打等不同方法取得泥片。

泥片成形颇似量体裁衣,是最常见的雕塑或容器的手筑成形技法。从简单的方形陶盒到复杂的人体造型均可使用泥片成型的工艺。泥片成型也是宜兴紫砂壶的传统工艺之一。如今,各地均有泥片机出售,用机械方法替代擀面棍的作用,这种泥片机是制作大型作品制作的好帮手。

扩展资料

陶艺工艺简介:

陶瓷工业的干燥经历了自然干燥、室式烘房干燥,到现在的各种热源的连续式干燥器、远红外干燥器、太阳能干燥器和微波干燥技术。干燥虽然是一个技术相对简单,应用却十分广泛的工业过程,不但关系着陶瓷的产品质量及成品率,而且影响陶瓷企业的整体能耗。

干燥过程中的能耗占工业总燃料消耗的15%,而在陶瓷行业中,用于干燥的能耗占燃料总消耗的比例远不止此数,故干燥过程的节能是关系到企业节能的大事。

陶瓷的制作过程

概念:陶瓷是以粘土为主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它的主要原料是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主要成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 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
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
工艺流程:
一、淘泥 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将淘好的瓷泥分割开 ,摞成柱状,便于储存 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六、捺水 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上好釉后则光滑又明亮。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九、烧窑 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 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 有时瓷器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微波干燥技术。
微波干燥技术的原理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的电磁波,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效应。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陶器如何烧制

  制作陶器,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入窑烧制。在陶窑中,木质燃料产生的高温使陶土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坯体的成分、性能和颜色的改变。陶窑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陶器的烧成温度,结构越合理则烧成温度越高,陶器就会更加坚实耐用;陶窑的密封情况既能影响窑内温度,还会造成氧化或还原的烧成气氛,影响陶器的颜色。因此,陶窑是衡量制陶工艺水平的主要标志。
  根据民族学的有关资料,最原始落后的烧成工艺是平地式烧陶,或称平地堆烧。这种生产方式没有固定的窑址,选择一块空地将陶坯
  堆放在起,用泥巴将陶坯整体盖紧并糊严,开一火口加柴添火,同时再开几个小口作为烟道。因火力不匀,温度不高,密封不严,陶器烧成后颜色不均匀,质地松脆。大地湾一期未发现陶窑,陶器上常有红黑相间的斑块,色彩不甚纯正,陶片易碎,表明烧制技术较为原始落后。
  在大地湾仰韶文化中发现有35座陶窑,是甘肃考古发掘中最多的一处。另外,在天水师赵村遗址也发现了6座保存较好的陶窑。在这些陶窑中,仅有2座浅穴平底式与所述平地烧陶的情况类似,其余均为较先进的横穴窑。大地湾二期编号为Y200的陶窑系浅穴平底式,整体呈椭圆形,是一个深0.16米的浅坑,靠左侧有一堵小土墙将窑室与火塘分隔,土墙两端各留有0.3米的缺口为通火道,窑的左侧下方是一个添柴加火的操作坑(图1)。此窑火塘与窑室在一个水平台面上,火势不如横穴窑旺盛,但深于地面之下,火力可借操作坑的风势,又比平地烧陶进步,火力会强一些,隔墙又能使陶器受热较均匀。大地湾四期编号Y800的陶窑是一座典型的横穴窑,左侧长方形深坑为火塘,右侧为圆形窑室,中间有3条火道(图2)。有的窑室内火道呈树枝状,陶坯受热更加均匀。此类窑址火塘在下方,窑室在斜上方,火力旺盛,能达到1000℃左右的高温。
  在兰州市东11公里处的黄河北岸,有一个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址,这里曾发现了一处大型窑场。考古工作者清理了12座陶窑,发掘者根据被破坏的现场情况判断,窑场原有窑址不止这12座,足见当时制陶业的繁荣。据简报描述,上部窑室均为方形,最大的长
  宽各为1米;底部为锅底形,有沉积的白灰土层,应为烧柴形成的草木灰。从遗迹现象判断,这类窑上部是窑室,下部是火塘,可能是比横穴窑更为进步的竖穴窑。
  陶窑的结构不同,窑内温度—与密封程度也不同,因此,陶窑决定了陶器的烧成温度。结构越合理,火候就越高。据马清林博士测定:大地湾一期的烧成温度最低,仅为750度±20度。这个数据和各文化陶器的坚实程度基本上是吻合的。总体来看,除大地湾一期外,多数的烧成温度都在900度—1000度之间。另外,从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开始,直到齐家、辛店文化都有使用瓷土或高岭土烧陶的现象,但始终未烧出原始瓷,其原因在于陶窑限制了温度的升高。瓷土需加热到1100度以上才能达到玻化温度。
  烧陶工艺中,还有控制烧成气氛的能力问题。烧成气氛是指窑内气体的组成和氧化,或还原的能力。陶窑密封不严时,空气中含有的氧将坯体所含物质氧化,陶器烧成后呈红色或橙黄色;陶窑密封较好,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具有将所含的铁质还原为氧化亚铁的能力,烧成后的陶器呈灰色或深灰色。随着陶室的改进,还原气氛下的灰陶越来越多,陶器的硬度也不断有所提高。
  史前彩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具有特定的与现代制陶工艺截然不同的一整套特征。识别这些特征,是鉴定彩陶真伪的关键。有的伪造者使用快轮制造,不可避免地在陶器上留有与泥条筑成法完全不同的痕迹;有的仿制品纹饰颜色光亮,彩绘颜料显而易见采用的是现代化工颜料,与史前彩陶所用天然矿物颜料效果有着根本的不同;有的使用电炉高温烧成,由于温度相当高,胎体的敲击声音就会较为清脆,与土窑柴火烧制的史前彩陶也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只要熟练掌握不同制陶工艺在陶器上遗留的特征,在鉴别真假彩陶时就会得心应手了。

陶器制作步骤简介

  对于陶瓷,相信很多朋友并不会感到陌生。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陶瓷作为中华文明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也被世界各国称为是“陶瓷的故乡”。而陶瓷中的“陶”就是指的陶器。朋友们对于陶器由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就为朋友们介绍一下陶器,以及陶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吧。

  什么是陶器?




  陶器是指以黏土或陶土为主要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后加工制作成型的一类物品。

  陶器有着很多种分类,可以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等。但是不管哪一种陶器,其都具有着其独特而又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陶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因为制作陶器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质制作出符合自己意志要求的东西。那么,陶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下面小编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陶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吧。

  第一步:准备工作。

  制作陶器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将制作陶器的工具准备齐全,另外,还要讲制作陶器的黏土或者陶土准备充分。

  第二步:原料加工。

  原料加工主要是指配泥,即将陶土或者黏土中的杂质清除出去,同时,安装需要将不同产地的陶土或者黏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成符合自己要求的熟土。另外,如果是制作有釉的陶器,就需要配釉工作。

  第三步:泥坯塑制。




  泥坯塑制过程,即是揉泥和成型的过程。其中,揉泥是拉坯的准备工作,具体就是将泥团放于车面的圆心部位,转动辘轳的同时用双手以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待揉泥完成后,制作成型。

  第四步:陶器施釉。

  此一步主要是针对有釉陶器而言的。主要的施釉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浸釉、涂釉和喷釉。

  第五步:陶器煅烧。

  在陶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陶器煅烧了。一般情况下,将制作成型或者施釉完成后的陶器放入窑内进行煅烧,其最适宜的煅烧温度在800℃至900℃左右。

  以上就是陶器制作方法及其大体的制作步骤,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陶艺制作过程步骤有哪些

陶艺制作过程步骤如下:

1、准备好材料,进行拉坯成型。

2、将拉好坯后进行晾干,放在光下。

3、晾干后,可以刻上想刻的字。

4、在杯子上一层漂亮外衣,上釉。

5、将杯子放入机器上烧制到1240度。

6、取出,完成。

扩展资料

主要制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条盘筑、捏塑、素坯彩绘等等。

1,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

1,泥板成型,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

3,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实心的,所以也叫做实泥成型。

4,泥条盘筑,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

5,捏塑,捏塑是用手捏成,多属小件玩具,如唐宋两代各种姿态的娃娃、杂技人、牛羊马狗猴等十二辰属相等。

6,素坯彩绘,是用颜料在素烧的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画。

陶器的制作

陶器的制作过程:

1、练泥。

2、拉坯。

3、印坯。

4、利坯。

5、晒坯。

6、刻花。

7、施釉。

8、烧窑。

9、彩绘。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器具。

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一般认为最早的陶器是手制的,并在篝火烧制。烧制时间短但火达到的最高温度可以很高,约在900℃左右,而且达到的速度很快。

彩陶九大工艺流程分别是什么

九大基本工艺流程: 泥→揉泥→各种成型法→修坯(利坯)→晾坯(干燥) →施釉→装窑烧制→检验→产品包装。其中成型、施釉、烧制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成型法有以下几种:
  1.盘条成型
  盘条时将泥条相叠加、挤压、磊筑而成型的,它是陶艺成型手段中最基本的方式手段之一。
  2.泥板成型
  滚压法:将泥块放在一块布上,然后用滚子从泥块的中心向四周滚压。待泥板干到一定程度后按尺寸切好,再用泥浆互相拼接修整好即可。
  拍片法:先将黏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面从黏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厚度拍打均与即可。
  3.拉坯成型
  将泥料放在快速转动的转盘上找准中心,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里,开洞借助螺旋动的惯力,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
  4.手捏成型
  在陶艺成型技法中手捏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
  5.印模成型
  印模有阴和阳模两种阴模通常用于盘子和浅盘的成型。阳模通常用于制作内部深的器皿,如杯子,圆柱体等造型器物。
  接下来是施釉,施釉是将釉料均匀的喷洒在素坯表面或绘制在白胎表面。最后烧制工艺是指在各种窑炉中用有控制的、持续的温度对黏土或黏土和釉料进行处的过程使之板结坚硬,成为陶瓷,每一种烧成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彩陶是先绘彩后烧制,因此所选矿物颜料必须要耐高温,在高温下显色却不分解,仍能保持原有颜色。
采集到矿物颜料后,要经过加工方能使用。首先,将颜料矿物砸碎,然后研成细粉末,越细的颜料附着力越好。将研成的细末加水调和成颜料浆,或调成混合颜料。颜料调好后,最后的工序就是绘彩。
绘彩时究竟使用何种工具,因无实物出土,难以定论。但根据对甘肃彩陶的观察,不难发现许多彩陶花纹在不经意间留有尖细的笔锋。据推测:是用类似毛笔的工具所绘,不仅有硬毛制作的硬“笔”,还有用软毛制作的软“笔”。否则,半山、马厂类型彩陶上细密的网格纹、锯齿纹等都无法完成。从细长流畅的线条中可以看出,当时绘彩的“笔”很可能是用狼、鹿之类的毛制成的长锋硬笔,并具有较好的凝聚性。
陶器彩绘
彩陶是在陶坯尚未完全干燥时进行描绘的。工匠在绘彩时不可能是随意涂抹的,依据器物的造型,对口沿、颈部、腹部的花纹及内彩,应该有事先的设计与构思。将图案的位置确定之后,把器物的彩绘部位根据需要加以分隔划分、定点,然后进行绘画。绘画时先绘主题图案,再补充勾画与主题协调且相辅相成的辅助纹饰。
坯体绘彩后要用卵石等工具反复打磨,这样可使器表质地敛密而变得光洁细腻。绘上去的彩料也会经过滚压打磨的手段嵌入器表,成为器表的有机组成部分,牢固地附着在坯体上不至脱落,且烧成后器表光亮、色泽美观。半山类型的彩陶器表打磨得最为精细,图案明丽、光彩夺目,达到了极致。
绘彩之前先在陶坯上加施一层彩色陶衣,这是仰韶中期以后各类型彩陶文化中常见的做法。施陶衣之后,器表如同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彩衣,再用其他颜色绘彩。如在红色陶衣上绘黑彩,色彩对比强烈且稳重,更加绚丽夺目。陶衣原料一般为淘洗过的细陶土泥浆,有时也调入其他颜料。加施陶衣时,将泥浆涂刷在器表或将器物置放于泥浆中蘸泡而成。经专家鉴定:红色陶衣的原料是含铁量高的红黏土,白陶衣多为白垩土。
彩绘陶是指陶器烧成后再绘彩纹的陶器,这类陶器的绘彩颜料中加有胶质物,借以使彩料贴附到器表,但仍然容易脱落。如大地湾一期发现一片白色的彩绘陶片,白彩绘在罐形器内壁,颜料质地较粗,明显高于器表。
陶器的烧制
制作陶器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人窑烧制。在陶窑中,木质燃料产生的高温使陶土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坯体的成分、性能和颜色的改变。陶窑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陶器的烧成温度,结构越合理则烧成温度越高,陶器就会更加坚实耐用;陶窑的密封情况既能影响窑内温度,还会造成氧化或还原的烧成气氛,影响陶器的颜色。因此,陶窑是衡量制陶工艺水平的主要标志。
根据民族学的有关资料,最原始落后的烧成工艺是平地式烧陶,或称平地堆烧。这种生产方式没有固定的窑址,选择一块空地将陶坯堆放在一起,用泥巴将陶坯整体盖紧并糊严,开一火口加柴添火,同时再开几个小口作为烟道。因火力不匀,温度不高,密封不严,陶器烧成后颜色不均匀,质地松脆。
烧陶工艺中,还有控制烧成气氛的能力问题。烧成气氛是指窑内气体的组成和氧化或还原的能力。陶窑密封不严时,空气中含有的氧将坯体所含物质氧化,陶器烧成后呈红色或橙黄色;陶窑密封较好的话,气体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具有将陶坯所含的铁质还原为氧化亚铁的能力,烧成后的陶器呈灰色或深灰色。随着陶窑的改进,还原气氛下的灰陶越来越多,陶器的硬度也不断提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