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核动力飞船?人类最终能否造出可供星际航行的宇宙飞船_核动力_飞船_火箭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没有核动力飞船
  • 人类最终能否造出可供星际航行的宇宙飞船
  • 有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为什么人类不制造核动力火箭,核动力宇宙飞船
  • 为什么没有核动力火箭
  • 现在的科学技术能研究出核动力飞船吗
  • 核动力宇宙飞船的原理是什么
  • 核动力飞机或飞船为何没有国家去研制
  • 宇宙飞船可以使用核动力吗为什么
  • 科学家重启“很黄很暴力”的“核动力飞船”!不打算回地球了吗
  • 核动力宇航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没有核动力飞船

这个真不好说!现在的核航母、核潜艇用的核能转换为动力的系统,都是非常复杂、非常重的,在地面、水面上用还可以,但如果带着自身的重量飞上天还达不到,也许以后还有的!

人类最终能否造出可供星际航行的宇宙飞船

人类最终能否造出可供航行的宇宙飞船?

♥毋庸置疑,造出在太阳系小打小闹科研的太空飞船没有问题。造出在星际飞船至少得要几百年或者说上千年时间。因为目前地球人类掌握的科技水平也仅仅只是核能;如果能够掌握反物质引擎、光帆、聚变发动机和纳米飞船技术,都可能为星际飞船成为现实。到时候它们的速度接近光速,也就是每小时达到1.8万英里。

这种星际飞船技术估计只有中国了,美国、俄罗斯还有一点问题。因为现在的人类文明阶段还处于0.75级,到时候估计人类文明超过Ⅰ级文明了。

▲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低成本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的首飞,同时现役火箭将实施智能化改造,固体/液体火箭均可提供商业发射服务。长征八号在2019年完成首次试飞。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那么它将在今年2020年首次对外亮相。并且到2025年,中国航天计划研制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船,并用于太空旅游等亚轨道任务,目前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也正在关注这个市场。预计太空飞船的首次发射将定于2020年进行。2030年以后的发展蓝图是作为新一代重型火箭,长征九号计划于2030年实现首飞,其运载力超过100吨(220.462磅),将为载人登月、火星采样返回等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相比之下,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的有效载荷能力约为63吨(140.660磅),不过未来的猎鹰重型火箭可能会增加有效载荷。

中国的太空探索计划正在持续稳步推进:从中航与俄罗斯签署的合作协议到即将在赤道附近腾空而起的长征火箭,再到核动力飞船,这在中国太空史上,甚至世界太空领域都将是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中航首次发布了未来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对2017-2045年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能力建设前景与发展蓝图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其中核动力航天飞船的项目格外引人注目。

到2035年,实现运载火箭完全可重复使用将成为可能,而目前我国的所有火箭将依然是一次性发射使用。在之后的五年时间里,新一代的飞船和运载火箭将投入应用,并用于星际飞行,小行星采矿和天基太阳能电站的建造等大型项目。其中,最受瞩目的核动力航天飞船也将按计划于2040年推出,但由于目前对于该核动力飞船的了解较少,所以尚不清楚在这一年中航是计划开始研制还是预计实现首次发射。届时,中国航天技术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虽然我们无法确定未来几十年内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但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路线图是其在空间探索领域投资的一个明确标志,也是其为了维护中国空间利益的战略性考量。

有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为什么人类不制造核动力火箭,核动力宇宙飞船

当今最拥有大动力的能源莫过于核能了,列如核动力航母就要比一般的动力航母的续航时间长的多,速度也更快,而核潜艇在水下停留的时间是一般动力潜艇的两三倍。海洋中已经实现核动力战舰和潜艇,那么为是否在空天领域可以建造相应的核动力飞船或者火箭哩?

其实并不是单纯的看核动力好就是可以随意的往任何东西按,首先核动力的航母或者潜艇,它们是通过核能产生热量来代替蒸汽机的燃料。通俗点说就是蒸汽机不烧煤炭这种传统燃料了,改成核热。不过人家的原理没变,仍然是蒸汽机原理。而宇宙飞船后者火箭是啥原理,是通过航天发动机的高运转和空气产生强大的推力,所以现在都是通过燃烧燃料,给空气增温,导致压力差,压力的发作用了推动飞行器的。

抛开原理的问题不谈,核动力还是难以安装在火箭和飞船上。目前,所有的核动力载体都需要加装大型的和反应堆,而无论是火箭还是宇宙飞船要想脱离地球引力就注定不能携带过重过大的装置,所以核动力的小型化是能不能实现的前提。另外一个就是核动力的安全问题,且不论出现使用错误导致太空核爆炸这样的极端情况,关键是对飞船本身的辐射以及对工作人员辐射的问题怎么解决。毕竟越高精尖的产品技术就越复杂。就算到时候解决了核反应堆小型化的问题了,也不是代表就一定可以建造核动力宇宙飞船。因为在航天材料以及与其它航天设备的应有上该如何兼容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当下还是解决核动力在地面上的安全问题吧。

为什么没有核动力火箭

说起来苏俄大家的印象都是什么呢?将军事强盛能和美国硬杠,战斗民族做事勇往直前。经济颓靡3万亿外债,众多军工黑科技跌破眼球。这些差不多都有吧,最近之前美苏军备竞赛那会儿试验的核动力火箭,又被俄罗斯提上了日程。那段历史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两大强国为了压倒对方,投入海量资金进行了大量的科幻军工试验。空天母舰、空天战机都是典型的冷战产物,这次的主角火箭搭上核动力同样如此。而且,据美《大众机械》在11月16日公布的内容看,俄罗斯这次重新把核火箭提上日程。主要利用的还是美苏之前研制出来的老技术,其负责人的目的也很简单,用核火箭把人送上火星去,好进行盈利。其实,自从人类首次登月,到1972年阿波罗完成6次登月后。全球公众对天空的迷恋已经逐步消退,随之资金也随之减少。但是如果能让普通人也有进入外天空的机会,相信这个噱头足够吸引很多人。而且其核火箭研究中心,还宣称7个月就能飞到火星去,并且在核火箭降落48小时后就能再次起飞。

说起来美苏两国都曾耗费大量资金时间研究核火箭,但是最后并没有拿出完善的成品。在发动机这块,美国当初利用的是核爆炸产生推进力。而作为第一个尝试研发的美航天局,在艰难研发了20年后。这项被称作是漫游者的项目,拿出来的成果只有几台测试发动机。后来到1972年,倒是设计出相关的小型引擎,计划用作末端推进。但是随后因为人类对探索外太空的热情减退,因为资金问题,漫游者在未进行哪怕是一枚火箭发射的情况下被取消了。

而苏联的核火箭项目RD-0410,也因为同样的问题资金不足,迟迟进展缓慢。好不容易进行到第一次太空实验,又因为经济困境彻底取消。而现在俄罗斯开启的名为“运输与能源舱”的新型太空飞行器项目,可以说是RD-0410的后续型号。或许在美苏多年研发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新科技,这款能带着人类上火星的核火箭真的能研发成功。

现在的科学技术能研究出核动力飞船吗

核动力飞船早晚会有

1,目前化学火箭到了应用极限。

化学火箭已经很成熟了,各种导弹,各种运输飞船,但是,它们都运行在地球周围,连飞往月球都困难。

美国登月活动中,使用的是土星5号火箭,重达3万吨,但是它的运载能力仅45吨。

中国的嫦娥4号登月活动,使用的是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重465吨,运载能力5吨。

这种效率极其低下,别说飞出太阳系去征服星辰大海,就是上火星也是困难的。我们要在火星殖民,恐怕初期需要运输几千吨的物资吧?

2,核能是我们目前能找的能量密度最高的能源。

主要矛盾就是燃料的能量密度太低。我们现在找到能量密度最高的化学燃料就是液氢-液氧(比煤油-液氧要高),但是即使这样,也与核能是无法比的。

也许有人会提出反物质燃料。是,反物质能量更是核聚变的数个数量级。不过反物质怎么储存呢?所以还是核能方便,而且眼下还是核裂变能,因为聚变核能还没突破。

核动力飞船也有困难

可以选择核能,但是,做成具体的发动机就有困难了。核裂变只是产生了热,而飞船运动需要反向喷射工作质。所以需要构造全新核动力飞船的原理,科学家们在开发各种脑洞,现在还没有到定论的阶段。

当下有几种可行核动力方案:

1,另外提供工作物质,比如液体水,通过核反应堆加热到高温汽化膨胀,高速喷射出去。

这种方式只是简单地将液体燃料转化为液体工作质,热源从化学反应变成了核反应。

2,用核能发电,产生高能磁场,用磁场加速带电粒子,高速喷射出去。因磁场加速,带电粒子速度比气体加热产生的分子速度高很多,所以工作质不需要携带很多。

3,做成小型核弹,在飞船尾部附近连续爆炸,推动飞船前进。这种模式比较野蛮,能量利用率低,但技术难度最小。

核动力宇宙飞船的原理是什么

核动力飞船对于核动力的利用方式有3种:

第一种方法:太空没有水或者空气这种介质,不能采用螺旋桨而必须利用喷气的方式。反应堆中核子的裂变或者聚变产生大量热能,我们将推进剂(如液态氢)注入,推进剂会受热迅速膨胀,然后从发动机尾部高速喷出,产生推力。这种方法目前最容易利用。

第二种方法:核反应堆会产生很多高速移动的离子,

这些高能粒子移动速度非常快,从而可以使用磁场来控制它们的喷射方向。这和离子火箭的原理相似,从火箭尾部喷射出高速移动的离子,从而使火箭产生反冲运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推动比异常大,无需携带任何介质,持续性强。

第三种方法:利用核爆炸。是一个大胆而疯狂的方式,不再是利用受控的核反应,而是利用核爆炸来推动飞船,这已经不是一种发动机了,它被称为核脉冲火箭。这种飞船将携带大量的低当量原子弹,一颗颗地抛在身后,然后引爆,飞船后面安装一个推进盘,吸收爆炸的冲击波推动飞船前进。这个在1955年被以猎户座计划(Project

Orion)命名的项目,最初计划携带2千颗原子弹,利用它把宇航员于1965年送往火星,1970年送到土星。船上可以装载150人,以及数千吨的载重,使得他们生活相对很舒适。猎户座计划后来胎死腹中的原因之一,在1963年美苏签定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之后,猎户座计划研究于1965年终止。

当然,现在所有的项目都仅限于理论阶段,连美国都无法制造出核动力的火箭发动机

核动力飞机或飞船为何没有国家去研制

只因核动力飞机和船汽车等,在没有核关闭开关之前是没办法生产工具,飞机也不能每天24小时飞。

宇宙飞船可以使用核动力吗为什么

未来一定能!当前的问题是怎么完全控制核聚变的进程恰到好处。另一个问题在于核能飞船回收可能会带来放射性灾害。再苦究十载,坚信我泱泱大国核能精英人才能碰出火花,实现核能飞船冲上云霄。

科学家重启“很黄很暴力”的“核动力飞船”!不打算回地球了吗

科学家重启“很黄很暴力”的“核动力飞船”!不打算回地球了吗?

巨大争议的“核动力”飞船距离现代航天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这个诞生于冷战时期的疯狂想法,美苏两国将它们从图纸上变成了天空中飞行的“恐怖核动力飞机”和“屁股后面丢核弹的核动力飞船”,除了人类再也不想回到地球的逃亡,估计没有民众会支持这种将可能在大气层中永久留下放射性污染的动力方式!

但最近NASA正和开发核动力推进的公司合作,计划重新启用这种将会毁灭人类未来的动力方式,

冷战时期疯狂的核动力飞机和爆核弹的飞船

二战刚结束,美苏两国就盯上了核动力飞行器的研究,在曼哈顿工程的红利核反应堆巨大而又持久的能量释放,让军方对核动力热情高涨,而且美苏两国都有听闻对方已率先研制核动力飞行器,争先恐后的上马了核动力发动机!

何为核动力发动机?

铀-235和钚-239的易裂变材料在裂变时将释放出巨大的热量,曼哈顿工程中,核反应堆是用来制备钚材料的,但它的真正价值在于释放的巨大能量,制造钚不过是一个副产品而已!因此如何将核反应堆和飞机与飞船的发动机联系起来就是第一个问题!

两种核动力模式:

一种是常规的核动力发动机,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反应堆的巨大热量来加热工质,比如核电站中是加热水,然后生成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而在飞机用发动机中,则可能是加热工质(比如携带的水或者大气),一般加热空气的模式更方便,因为不用携带沉重的工质水!加热方式也有两种:

  • 直接加热模式
  • 间接加热模式

直接加热模式优势非常明显,即引入大气后通过核反应堆高温的堆芯,急剧膨胀后从后喷口喷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问题是进入堆芯后的大气将会携带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后被喷出来,装载了这种发动机飞过将成为死亡区域,所以这种方案被废弃!

另一种方案是间接加热模式,将堆芯放射性污染区与加热空气区域隔离,大气进入加热腔到从后方排出,不会受到污染,因此这就是美苏两国竞相研制的发动机模式,但这种模式的发动机冗余结构增加,重量增加,效率下降,复杂度更是陡增,但两国都拿出了实际样品并装载试飞!甚至两国还制造出了核动力导弹!

核动力导弹

理论上高密度能量的核反应堆可以让飞机或者导弹在天上飞几年,如果这个核反应堆100%安全的话,也许我们现在就会坐着成本低廉的核动力客机在全世界飞来飞去!但问题是如果飞机故障坠毁怎么办?我们可以预计的是这个区域将半永久性的被废弃,这在原始森林也许也可以考虑,但飞机需要回机场它们大都会经过人口密集的城市!

另一种是更疯狂暴力的核弹爆炸型飞行器,简单的说,就是发动机后面不断丢核弹,利用核弹爆炸的冲击波持续不断的推进飞行器,这种听上去是不是太疯狂了?没错,NASA的科学还测试了,而且获得了成功!不过各位放心,NASA测试的是利用TNT爆炸来模拟推进,并不是真的在后面丢核弹!

无论哪种,冷战时期也许可以理解,但到了和平时期被公开的话,公众的口水可能会将研究者淹死,因为这种发动机模式根本没有将公众的健康放在眼里,实在是难以想象。

NASA和SPACE正展开的核动力飞船研究

早先在23届年度商业太空运输会议(CST)上,与会专家们认真讨论核动力在未来航天推进中的作用,改进后的技术将非冷战时期所能比拟!并且探测器中使用核动力也绝不是现在才提出,早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和二号就装载了核电池,这种利用氧化钚衰变的核电池从发射时的1977年一直工作到了2020年仍然在发挥作用,尽管它们提供的电力已经不足,但工作超过40年,这没有任何一种现有的电池可以比拟!(最新的还有NASA的火星探测器以及中国的嫦娥四号也使用了核电池)

因此核动力对于科学家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当前讨论的核动力飞船并不会使用“很黄很暴力”的核弹爆炸型,也不会使用会带来大量污染的开放式,而会使用更可靠结构的封闭式,隔绝污染!这种未来将会在太阳系行星之间的推进的发动机,使用核裂变高温加热工质氢气来推进,为了强调其安全性,反应堆将利用低浓度铀燃料!

Atomos Space首席执行官小组成员Venessa Clark称该公司正在开发热核推进动力航天器,她称一个易拉罐大小的裂变反应堆可以在3-4个月内将人类送达火星(原文:A soda-can-size fission reactor could propel humans to Mars in just three to four months)!这大约比化学火箭到达火星的时间减少一半,当然如果适当加大反应堆功率,这个时间可以缩短更多!

公众质疑让宇航员与危险的核反应堆在一起度过漫长的3-4个月(加上回程就是6-8个月)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但NASA的专家认为,让宇航员暴露在宇宙辐射下更久的时间同样危险,因此更快的速度到达火星完全有必要!

似乎很有道理,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它会不会在发射过程中坠毁,希望不要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问题!

注:核动力显然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但现在如火如荼正在发展的离子推进将会更安全和环保,尤其是最近发展比较快的霍尔推进,在牺牲比冲的基础上实现了比较大的推力,在土星轨道内,能有效获得太阳能的距离上,还是比较有前途的!

核动力宇航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以前苏联和美国都有计划研究建造核动力火箭,不过因为现阶段的人类技术即使实现,也将导致大量的核污染问题,外加上1963年美苏签订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所以就停了下来。现在人类设想最多的核动力飞船应该是在宇宙空间运行的飞船,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核弹爆炸产生的作用力来推动飞船前进。将核弹做到合适的威力,然后就像扔炮仗一样,将一个个核弹按照需要在飞船尾部引爆,由于核裂变能产生大量的能量,这样就能让飞船加速到普通工质发动机驱动的飞船远远达不到的航行速度,以此节省大量的宇宙空间航行时间。如果未来人类证明核动力火箭是可行的话,那么人类对太阳系的资源利用率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类文明也将彻底遍布太阳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