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一代航母属性拉满,对比美国航母,形成对美追赶势头_航母_核动力_舰艇

现如今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在国防科技领域也有相当大的进步。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外界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非核动力航母与核动力航母相比,谁更胜一筹?

中国航母的规划在有序推进,中国发展第一代弹射起飞、拦阻降落型航母时,为了有效控制技术风险,在动力系统上选择常规动力是合理的,但这种合理性又不十分充分。事实上,在选择常规动力的合理因素中,除了对核动力技术风险过高的担忧外,在航率也不失为一个考虑因素。

(图解:“辽宁舰”航母)

1.决定海军作战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决定海军作战能力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如战略战术的运用水平、人员的训练水平、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等。而舰艇的技术状态是决定海军舰艇部队作战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舰艇技术状态是指舰艇为实现赋予其特定功能的既定的物理状态和技术参数。

海军还有一个舰艇在航率的概念,在航率是指可以正常航行的舰艇数量,与舰艇的总数之间的百分数比值。也就是正常航行的舰艇数量/所有舰艇的总数×100%。这一指标,是舰艇技术保障水平的标志,也是判定各种装备对作战、训练和执勤可能保障的程度。另外,舰艇总数还包括停用、在修、堪用及完好的所有舰艇。

展开全文

(图解:055型万吨级驱逐舰)

需要注意的是,在战争时期,需要使用舰艇战损率来统计舰艇的实力及舰艇战斗力下降的程度。而舰艇战损率是指,在一定的作战时间内,因为作战受到损伤的舰艇数,与所有参战的舰艇总数之间的百分比。舰艇的技术状态对于作战来说是很重要,也就是说,衡量一支海军作战能力的强弱,不能只看舰艇数量,还要看起技术状态。

航母作为一个复杂装备,它包括众多系统,其中有一级系统、二级系统以及三级各级系统,也就是说,它上面有几个大系统,也有许多中小系统,还有很多子系统。而航空指挥和保障系统作为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特征。那么,在造成航母这个复杂系统在航率与完好率低于及格线的诸多因素中,除了上述要素之外,动力系统是关键因素。

(俄海军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

以俄海军将其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为例,在叙利亚战场的战斗出航后,“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就因动力系统的严重故障而“一病不起”,在船厂趴窝至今再未归队,俄国海军的地位也因此一落千丈。

2.常规动力和核动力航母的动力比较

对于一艘航母来说,动力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是航母在航率、完好率达标的基本保障。而涉及于此,除了设计、制造和维护使用水平的因素之外,核动力与非核动力的不同构型差别显著。核动力构型的综合优势十分明显,由于不用考虑烟囱的布置,核动力航母的舰岛体积紧凑、位置灵活,有利于最大限度优化飞行甲板布局。

要知道,即便是8万吨及以上级别的航母,甲板平台也是寸土寸金,每省一点空间,就能给舰载机留出更多的发挥空间。说到底,航母是舰载机的母舰,能够容纳更多的舰载机是航母一直以来的追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非核的蒸汽动力和核动力构型两种选择,而核动力构型的综合优势十分明显。

(“辽宁”舰航母甲板上停满舰载机)

另外,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相比,在使用寿命和造价成本方面也有一定差距。近年来,业内研究认为,对排水量完全相同的两种“超级航母”而言,10艘核动力航母的采购价格大概等于13艘常规动力航母。美国政府问责局的国会报告则显示,常规航母的可部署时间占全寿命的74%,而核动力航母的可部署时间则只有69%,这就进一步拉大了核动力航母和常规航母之间的差距。

综合计算之下,投入同样的造舰成本时,选择常规航母可以获得对核动力航母1.4倍的数量优势,再考虑兵力优势对战斗力优势带来的加成,则战斗力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到两倍。除此之外,动力响应更为迅速,这是核动力构型大吨位航母的又一个突出优点。

不过,若要就此将航母核动力构型视为对非核动力构型的“全方位碾压”,这是不客观的。那么作为世界上拥有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来说,美国现有航母状态如何,值得初步估算一下。

3.美国航母状态如何?

以人类历史上唯一产量达到10艘规模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为例。“尼米兹”级航母在1975年服役之初,便时不时进入维修期,而且沿用的仍是常规动力航母和“企业”号核动力航母的维修模式。

(图解:进行“中期换料大修”时的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

“企业”号的A2W反应堆更低,但依旧需要在50 年的全寿命周期内至少更换一次。而且“中期换料大修”还不仅仅是换料,除了加注核燃料之外,从里到外、从硬件到软件都要进行维修和更换。

由于核动力航母上的反应堆,与大吨位常规航母(如“小鹰”级)的蒸汽动力系统有很大区别,所以像“尼米兹”级一样大吨位的航母,每次在部署后进行的例行保养,就要比“小鹰”级这样的大吨位常规动力航母的保养维修时间要长,而且可以再次调整的余地也小。这就决定了,同样都是大吨位航母,航动力航母与常规动力航母,对部署周期和在航率的影响大不相同。

就拿海湾战争来说,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即使在服役的“壮年期”部署效率也不高。而同样对比之下,拥有8艘常规动力航母的美国就能迅速集结5艘,这已经已经超过美国航母60%的比例。也正是据此,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开始要求美国海军着手解决核动力航母部署周期和在航率的问题。

(图解:诺福克海军船厂进行进坞预定升级维修的美国航母)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从实际结果来看,似乎并不可观。“尼米兹”级航母在执行32个月的维修计划后,理论上具备了舰队反应计划的“6+1”部署能力,能够满足30天内部署至少6艘航母,同时在90天内部署第7艘航母,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做到。

2008年“小鹰”号退役后,美国海军在役航母全部为核动力。但随着“尼米兹”级的逐步老化,美国海军的整体可部署性和在航率偏低。“福特”级航母进行一次预定升级维修需要7个月,需要大量人工成本来辅助,因此“福特”级航母的在航率也并不高。虽然美国航母的在航率情况不理想,但是仍然挡不住美国是世界上拥有航母最多的国家。

(图解:美国海军“福特”号(左)航母编队)

4.美国现有多少能动用的航母?

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15艘航母,其中6艘在大西洋,6艘在太平洋,3艘在维修,还曾试图在地中海维持2艘航母。70年代,在远东部署2艘航母,80年代,美国的航母数量保持在13~14艘, 90年代变成12艘,并一直保持到21世纪初。

2007—2012年,随着“肯尼迪”号、“小鹰”号、“企业”号航母的退役,美国剩下10艘“尼米兹”级航母,2021年的美国海军规模只有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海军的一半。随着“福特”级航母的相继入役和早期型“尼米兹”的退役,未来美国海军可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

事实上,如果目前11艘航母的状态持续下去,美国海军更贴近现实的做法是只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各维持2支战备航母编队,地中海或印度洋只能断续部署航母。在近年,美国海军在澳大利亚、关岛、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地方寻找新的航母母港,其中关岛优势最大,大约在2000年底完成了改造。相比美国的11艘航母,中国凭借自身发展,如今也成为第二航母大国。

(图解:美国海军“尼米兹”级双航母编队)

5.中国的航母现状如何?

中国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进入“三航母时代”。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在大连入列人民海军,由此中国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在三亚正式入列,至此中国拥有了第一艘国产航母。从首艘航母到首艘国产航母的蜕变,足以说明这些年中国海军发展飞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军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直接跳过舾装环节,进入到系泊试验阶段。对此专家评论认为,随着中国造船工业技术的成熟,经验的积累到位,一些技术路线并不需要墨守成规,而是可以优化升级,“福建”舰跳过舾装直接系泊,正说明很多流程步骤已经集成化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图解: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

如今“福建”舰即将进入海试阶段,专家认为,这是新的征程也是新的起点。因为“福建”舰区别于“辽宁”舰和“山东”舰,“辽宁”舰和“山东”舰均为滑跃式航母,而“福建”舰已经直接跨越发展到电磁弹射时代,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从“福建”舰开始,中国的航母技术发展进入到新的探索阶段。

据了解,人民海军最新发布的2023年海军招收飞行员宣传片,暗含惊喜“彩蛋”。在宣传片的视频画面中,发现了一架轮廓模糊的新型战机。军事专家宋忠平表示,虽然画面模糊,但是其机翼处于折叠状态,倾斜双垂尾,这都是歼-35舰载机的特点。

早前网上就有传言“福建”舰,或会搭载新型隐身舰载机歼-35,如今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除此之外,在宣传片里还看到,歼-35舰载机旁边停放的还有一架歼-15舰载机,对此,外界又开始猜测,或许“福建”舰会以歼-15和歼-35的组合形式入列。

(图解:“福建”舰航母)

6.中国下一艘航母

眼下,外界对于中国下一艘航母004是否会使用核动力,这一问题尤为关注。对此,有美媒放出消息,中国004航母使用核动力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外界对004使用核动力猜测纷纷是有原因的。

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部门明确表示,要加速实现核动力航母相关技术的攻关突破。此后还补充表示,要在2027年前,在核动力应用上实现突破。鉴于此,外界才会一直认定,中国下一艘航空母舰会采用核动力。

至于004航母最终是否真如外界预测的那样,是一艘排水量10万吨级左右,可以起降隐形战机,并配属有舰载预警机、电子战机等辅助机型,整体战力可以比肩美军现役航母的核动力巨舰,只能拭目以待静等好消息。

美媒之所以格外关注中国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情况,主要是不想自己的核动力航母优势被打破,所以才会时不时放出消息,投放烟雾弹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探虚实。

(图解:正在海上航行的“辽宁”舰)

美国《1945》网站军事专家布伦特,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下一个航母超级大国》的文章,对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航母舰队和航母建设计划,表现出了焦虑。布伦特更是表示,中国前三艘航母已经让美国十分担忧,如今第四艘航母也即将到来,那美国航母的核动力优势将一去不复返。

总结:核常并举、以常为先

事实上,核动力航母与常规航母之间并不是技术上进步与替代的关系,而是为了满足不同情况下需要的互为补充关系。总的来说,一支大规模高强度实战化的海军,在航母建设上无疑应该是“核常并举、以常为先”的,即使是美国政府问责局也同样承认这一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