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双龙出海”助力中国核动力航母更进一步_航母_中国_反应堆

“双龙”指的是我国的“华龙一号”和“玲龙一号”核反应堆

首先来说下“华龙一号”

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正式投入商用,其研发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提出的解决我国能源危机、推进双碳——碳达峰、碳中和事业。

核电作为世界三大电力来源之一,核电可以大规模的替代火力发电。减少碳排放,经济、环保、稳定。虽然只是第三代核电技术,为了解决散热问题只能建在海边,但是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中国第四代反应堆:钍基熔盐堆,也正成功运行,该反应堆不用水,可以建在内陆地区,所以核电事业相比传统火力发电更经济、环保,相比风力、太阳能发电又更稳定。

“华龙一号”是中国研发的第三代核反应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华龙一号是中国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研发过程中突破了各项技术封锁。

日本福岛核电站

大家应该知道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所以在“华龙一号”研发的时候,安全问题就是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提高了抗震标准,比国际第三代核电站的标准还高一个量级,抗震能力提高了50%,能抗8级以上地震。并且还采用了双层设计,外壳厚度达到了1.8米,就算遇到极端事件,例如911那样的问题,也不会损坏反应堆。

卡拉奇核电站3号机组(K-3)

展开全文

2023年2月2日,“华龙一号”出口巴基斯坦2台百万千瓦机组在建成投产后正式交付巴方,“华龙”一号正式出海,进一步促进了“一带一路”的政策发展,在全球核电领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虽然“华龙一号”很厉害,但毕竟其设计目标是为了解决能源和双碳问题,所以无法应用在中国航母上,但是在研发“华龙一号”的过程中,中国解决了很多技术问题,让后续进一步推动中国航母核动力发展还是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

接下来重点来说下“玲龙一号”

作为“双龙”另一龙的“玲龙一号”,其设计之初就采用了军用标准,所以很多关注中国航母事业的人,对于“玲龙一号”一直有很深的期盼,认为“玲龙一号”是为了解决中国航母动力问题,以核动力航母为目标来进行研发的,但以研发成功后的结果来看,我更认为其是对于中国核动力航母和未来战略发展的一种尝试。

“玲龙一号”从其名字就能看出来其是一个小型反应堆,该反应堆采用第三代核反应堆技术,模块化设计,长宽不超过10米,高1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核反应堆,完全是中国自主研发且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因为是一个小型模块化的反应堆,所以可以将不同的模块运输到现场并进行组装,从而节省了现场施工的时间。

从“玲龙一号”的性能上来分析其作用在航母上的可行性。

辽宁舰

1.安全:这是应用在航母上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玲龙一号”具有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和高效直流发生器等先进技术,在安全性上有独特优势,可以说在小型反应堆技术里,中国“玲龙一号”再次领跑全球先进水平。

2.体积: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核反应堆,从体积上来看,长宽不超过10米,高14米的“玲龙一号”按照中国航母动力舱大小来看,安装在航母上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放上两台。

3.动力:别看“玲龙一号”体积小,这也是她的优势,两台并组输出可以达到28万匹的马力,可以推动10万吨的航母以35节的速度高速航行,远超美国尼米兹级航母26万匹马力,可以比肩福特级航母(32万匹马力)。

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尼米兹级

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把“玲龙一号”是应用在中国航母,在性能上而言是可行的。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续航。

虽然“玲龙一号”使用的是军用技术,但遗憾的是“玲龙一号”核燃料丰度较低,仅为3%,简单的说就是浓度,可以按照白酒度数来理解,意思是核燃料中只有3%的铀235,而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核燃料丰度为60%。所以从核燃料丰度而言,我们就能看出,“玲龙一号”虽然采用军用标准,但是其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军事领域用,而是民用领域和小范围的军事领域。

简单来说,以“玲龙一号”的性能,只能让航母使用2年左右就要更换燃料,而尼米兹级航母可以使用20年再更换燃料。而核燃料的更换不像是汽车加油那么简单,其费用非常高昂,且时间长,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

如果中国航母使用了“玲龙一号”,就将面临用2年停1年的窘境,先不谈经济性,在实际运用中根本就不现实,毕竟中国不可能按照造两艘用一艘的标准去造航母,一艘航母停在港口用一年的时间换燃料,另一艘航母去执行任务。

但不是说“玲龙一号”没有作用,在民用及部分军事任务中还是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

我们可以把“玲龙一号”看作是一个充电宝,也可称为核电宝,因为其模块化、小型化的设计,在偏僻地区可以满足53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在海洋资源开发上能为各种设备带来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在海外地区执行任务,但是当地没有电时,也可从中获得稳定的电力,毕竟将来有核动力航母了,也不可能从航母上接根电线给陆地上供电。

所以按照我的观点,我更认为“玲龙一号”是中国在核动力航母上的一种尝试,未来的“玲龙二号”才更有可能应用在航母上。

不过大家也不要沮丧,从“华龙一号”和“玲龙一号”上我们已经看出来了中国在核能技术上的领先水平,基于目前的技术是能应用在航母上的,虽然目前还未应用在航母上,但是其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从“双龙”的研发上中国已经突破了技术封锁,累积了大量的技术,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成功制造核动力航母,而且是完全自主研发,不依赖其他国家技术的航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