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笔谈”纳贤的人是谁?他们“笔谈”了什么内容?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三国历史上,有很多人才隐居山林,隐姓埋名。虽说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但诸葛亮挖这个人才的时候,正确判断了他的顾虑,想方设法让此人出山为蜀汉效劳。
这位让诸葛亮派遣专车接送的大佬,他一开始在刘璋手下做官,辞官后恰逢刘备取益州,但因种种原因他自称耳聋拒绝辅佐刘备。后来,诸葛亮听说了他的名声之后派遣专车去接他,最终用“笔谈”的方式成功纳贤。
诸葛亮
这个人,叫杜微。
杜微,字国辅,是梓潼涪地人。他年少跟着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家,教育家任安学习。刘璋入主益州之后,征辟杜微为从事,但没多久杜微就以生病为由卸任。后来刘备占领益州之后,也曾经想征召杜微来做官,但杜微经常自称耳聋听不见,闭门不出拒绝为刘备出谋划策。
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领益州牧,开始继续大量选拔人才,标准是德高望重。一开始诸葛亮制定的名单是秦宓为益州别驾,五梁为益州功曹,杜微是益州主簿。可是杜微这里又出问题了,他还是坚决不接受任命。诸葛亮想出一招,他派人驾专车前去将杜微接到自己的府邸一叙,杜微到了丞相府之后,一直表示谢意和歉意。但出山的事情,杜微压根不提。
诸葛亮考虑到杜微自称耳聋,于是就打算用“笔谈”的方式纳贤。
诸葛亮第一封信
诸葛亮表示,自己常听闻您的道德品行,总想更您接触接触聊一聊,可惜没有机会向您请教。在我的同僚中,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等人经常赞赏您的高风亮节,一直没有机会跟您见面。
诸葛亮
诸葛亮认为,现如今国家人才空虚,百废待兴。虽统领益州之地,我们功德浅薄却任重而道远,这种窘境让我们常常忧虑。现如今陛下已经十八岁,他是一位仁爱且才思敏捷,爱惜有道德的人才,能够对贤良之人谦恭的君主。
诸葛亮强调,现如今百姓人人追慕汉室,也希望您能够顺从民意,辅佐当今明主(指刘禅),我们共创复兴汉室的大业,将永载史册。
诸葛亮指出,贤者和愚者终究不能在一起共事,这是您隔绝刘璋的原因。大家都理解您辞官的原因,那就是不让自己受委屈。
这封信,诸葛亮先从久仰大名的开局,坦然分析现在国家局势,让爱国情怀升华,最后再夸奖杜微顺便给个台阶,一气呵成令人佩服至极。
杜微看完“当今”丞相的求贤信之后,仅仅表示自己乞求回到老家,原因是年老多病。诸葛亮的拳头,打在棉花上了。
诸葛亮看到第一封信没有打动杜微,就开始继续奋笔疾书。
诸葛亮的第二封信
诸葛亮指出,曹丕弑君,自立为帝,就像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也能正名。如今天下群贤都认为曹丕邪恶虚伪,想要用正义消灭他。现在您也不为此事出力,就想回到山野之中,实在可惜。
诸葛亮强调,近来曹丕大兴土木和劳役,大肆攻伐吴国。曹丕如此兴师动众,我国暂时以封闭的姿态勤劳务农,养育人民,同时治理军队,等待曹丕兵败,我们趁虚而入,这样将士不会有过多的战争,百姓也不会历尽辛劳就能让天下平定了。
诸葛亮坦言,现如今正是您用德行辅助我们的时刻,我不要求您参与军事,您为何又要迫切的想要离开呢?
诸葛亮的真诚,最终打动了杜微。杜微随后被封为谏议大夫,专门提意见,参与各大事项的议论讨论,且并不直接参与军事。
史书评价为“以从其志”。
杜微的后来的事情史书并没有怎么记载,但诸葛亮此次纳贤的过程,被永载史册被人津津乐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