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实力对比情况如何?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_刘备_演义_巴西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三国  刘备 演义 巴西

本文目录

  • 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实力对比情况如何
  •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故事比较精彩
  •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的形象分析是怎样的
  •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张冠李戴的故事
  • 《三国演义》中张飞有什么英雄故事
  • 有关于《三国演义》的1000字以上读书体会吗

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实力对比情况如何

在古代,国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口、兵员、土地面积上,在这里我们采用《三国志》的数据,来对比一下三国之间的实力差距:

蜀汉:“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蜀书-后主传》)

东吴:“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吴书-嗣主传》)

根据地图测算,蜀汉的面积大约为106万平方公里;东吴大约为145万平方公里。

有关曹魏,陈寿没有记载其禅位时的相关数据,但是根据后世地图测算,其领土面积在灭蜀汉前约288万平方公里,人口在灭蜀汉前约为一千三百万。

这三家一对比,就可以知道——魏国对蜀汉和东吴的优势是压倒性的,南方的两个国家联手都未必抵挡得住北方,真不是一句空话。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名之一,和《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称之为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故事比较精彩

非常感谢大圣悟空的信任邀答!只是对于邀答所列前面两个问题,吾人无甚研究,认识肤浅,难以解答;于是就从后面的问题中选了一个相对熟悉的来作答。

《三国演义》作为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半文半白,七分历史,三分虚构,深得读者喜爱,流传最广。其中精彩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譬如:“桃园三结义”让人感动于刘关张的肝胆相照,义薄云天。“连环美人计”不只让人陶醉于貂蝉的闭月之美;更是钦佩她巾帼不让须眉,为拯救天下苍生不惜牺牲自身清白的爱国爱民精神。“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令人惊叹于白马银枪赵子龙的英俊勇武;又让人为他救得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身涉险境而叹息。“三顾茅庐”让人感佩于刘备求贤若渴之诚意,又令人为诸葛亮隐居隆中而知天下事,更定下三国鼎立,复兴汉室之谋略而喝采。“刘备招亲”让人惊叹于诸葛亮之神机妙算,又令人神往于刘玄德美美的艳福。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如“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赤壁之


战”“草船借箭”“空城计”“张飞战马超”“七擒孟获”等等,不能尽述。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的形象分析是怎样的

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粹。其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更是塑造了人们心目中三国时代群英争霸的故事。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登陆央视,作为中国历史经典名剧,它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地位,是无比具有分量的。

电视剧《三国演义》它尊崇了原著,娓娓讲述了东汉末年山河破碎之时,魏蜀吴的发展与灭亡。各路豪杰出于乱世,亦欲拯救于乱世。在那个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代,国与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掠夺,还有人心叵测的政治斗争,生动的诠释了三国时代的兴盛与没落。而其中被称为古时智者的诸葛亮,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诸葛亮在三国中的地位,是三国时期的蜀国的丞相,在历史记载里,他被赋予了军事家,政治家等许多的殊荣。而其何以一战成名,则是助刘备与赤壁之战中打败曹军,并攻占荆州,让三国时代,三国鼎立。在剧中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风度翩翩器宇不凡,他的足智多谋让敌军连连溃败。在三国之争中,司马懿,诸葛亮,可以都排的上名号,然后诸葛亮之所以能有好的口碑,是因为他内心较为纯良,所谓的野心,也仅仅是辅佐好一代的君臣。而司马懿与之相比,他的聪慧则是想成为帝王,而不是辅臣。

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可谓是观众心中较为印象深刻的一个版本。尤其是他羽扇纶巾为君主出谋划策之时,俨然一位奇才。通过很多史书还有荧幕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法度严明,知人善任,在剧中体现的是十分的明显的。从著名的“挥泪斩马谡”到“三气周瑜”,他对于心中仁爱的部分,自我克制的是十分隐忍的。诸葛亮心中对于“恢复汉室”的伟大抱负,是十分执着的。于是他深知想要辅佐好君臣就要让自己习惯于战乱之时的厮杀与尔虞我诈。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其实在最初是怀才不遇的。他的才情与抱负促使自己的本性,是十分的清高的,这种清高与自负,是因为他能承担的其岁月的孤独,也能放的下对于世间权利的贪欲。直到“三顾茅庐”事件后,诸葛亮被对方的真诚所打动,他深知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所以在三国之争中,他并没有称帝王之意,而是鞠躬尽瘁的辅佐自己的上级,可以称的上是十分的尽职尽责的。

深究诸葛亮的生平,会发现,这个人物能有相当大的才情和抱负,是因为其家族本就是学识渊博之辈。他最初所创作的“隆中对”被刘备称赞,而诸葛亮选择刘备,则是二人抱负的一致,三观的统一。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诸葛亮才华不被认可的时间里,刘备看出了他身上的熠熠生辉。

所以回顾《三国演义》,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对于三国鼎立的剧情促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智与谋让兵戈相见的年代,有了一丝文人气质的博弈,这种老祖宗的智慧,则是我们现代人所值得学习的。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张冠李戴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正史,而罗贯中是尊刘贬曹的,自然会多替刘备讲话。为了塑造刘备的伟大形象,就将很多别人的光辉事迹,移花接木给刘备这边的人。那么《三国演义》有哪些张冠李戴的故事呢?

一、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虚构的,事实上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十万只箭二十只船,每只船承受五千只箭,每只箭二百五十克,那么一只船承受三千斤重量,不沉船才怪。而且曹操也没那么傻吧,假如射一阵火箭,诸葛亮岂不成了烤乳猪。

不过,正史上倒是有孙权借箭的记载。说是孙权乘轻舟到江对岸观察曹军部署,曹操发现后,令军队射箭,很快孙权的船因为一侧负重太多倾斜了,于是孙权下令将船掉了个头,很快两边平衡了。

二、火烧博望坡

火烧博望坡这事其实是刘备干的,刘备混了大半辈子很少打胜仗,唯一一次打了胜仗还被罗贯中挪给了诸葛亮,刘备泉下有知,不气死才怪。

刘备博望坡放火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当时还在隆中种地呢,要等五年之后,才出来找工作。

三、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最有名的桥段,吕布以一敌三,勇不可当,最后虚晃一招,还能轻松逃离,不愧三国第一猛将。当时关羽、张飞和刘备刚刚崭露头角,还没什么名气。

事实上三英战吕布根本没有发生过,当时刘关张三兄弟依附公孙瓒,刘备是个小队长,关羽和张飞只是小小弓马手,而公孙瓒根本没参加讨董卓行动。其实打吕布的另有其人,他就是孙权的爸爸孙坚,三国里面能单挑的过吕布的,也只有孙坚一人。

四、空城计

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独自一人在城楼装神弄鬼,司马懿愣是被绝妙琴声感化,主动退兵三十里。这个太离谱了,司马懿如此聪明的人,难道不会先派五千军马攻城试探一下,或者让弓箭手万箭齐发,如果这样,诸葛亮还不被射成筛子。

曹操倒是对吕布使过空城计,吕布有勇无谋,谋略比司马懿差十万八千里,以他的智商确实能上当。

罗贯中确实是个乾坤大挪移高手啊!

《三国演义》中张飞有什么英雄故事

大喝当阳的张飞

丈八蛇矛横扫千军,天下无敌;当阳桥一声喝,河水倒流,桥梁断裂,统帅八十万大军的曹操被吓得偃旗息鼓,这就是艺术形象中的张飞。提起张飞,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实际上早在唐代艺人说三国故事中,作为艺术形象张飞的性格便开始形成了,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诗中,便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之句。以后经过无数艺术家的长期辛勤劳动,在戏剧中为张飞创编了相当丰富的剧目,其中有《三结义》、《鞭打督邮》、《虎牢关》、《硭砀山》、《古城会》、《三顾茅庐》、《博望坡》、《长板坡》、《芦花荡》、《两将军》、《瓦口关》、《滚鼓山》、《造白袍》、《张飞审瓜》等。通过这些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雄壮威猛,肝胆照人,直爽坦率,爱增分明,心直口快,勇中有智的英雄人物。“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这就是人们从张飞艺术形象中得到的启示和加给它的赞语。现在再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张飞。

张飞(?——221年),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东汉未年发生黄巾军大起义,张飞与关羽一同投奔刘备,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三人“寝则同床,食则共器,恩若兄弟”,结成了亲宻的关系。关、张二人对刘备自始就坚持君臣之分。“于稠人广立户,侍立终日”,表示他们对刘备的忠诚。张飞从此一直追随刘备。由于他“勇冠三军”,“称万人之敌”,所以在刘备手下,仅仅“威猛亚于关羽”,是刘备部下占第二位的重要将领。当时以及后来,历史上都是以关张并提,誉为勇将的典范,至于关羽后来飞黄腾达,青云直上,把“三弟”张飞丢下,自享高官厚爵,那是被神化了的结果。

戏剧和小说中描写张飞的第一件快人快事便是怒鞭督邮,其实在历史记载中,这不是张飞干的,而是刘备干的。当时刘备因为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县尉。后来听说朝廷下令要淘汰因军功为官吏的人,刘备生怕自己也在淘汰之列。正赶上督邮到县里来,刘备请求会见他,督邮拒不接见,刘备一怒之下,带领吏卒到督邮住处,将督邮痛打二百杖,然后缚在马桩上,把自己的印绶解下,系在督邮脖子上,弃官而去。这件事与张飞沒有关系,可是戏剧小说中却把事件移植在他身上,应该说是艺术创造上一个别具匠心的成功,因为这会更突出张飞性如烈火和嫉恶如仇的英语性格;反之,要是如实地写在忠厚仁义见称的刘备身上,那倒是不可理解的了。

张飞虽然对刘备忠心耿耿,但对刘备的政治远见並不是都能一下子理解,可是一旦想通了又决不含糊。对刘备重用诸葛亮,张飞和关羽曾一度表示不满,不过这段历史记载与戏剧中小有出入。戏剧中是因刘备屡访诸葛亮却连面都不给见,惹得张飞认为诸葛亮太傲慢,才要放火烧草庐。实际是在诸葛亮已出隆中后,因为刘备“与亮情好日宻”,引起关张不悦,经刘备说明“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张当即理解了刘备的意图而不再计较了。

对张飞在当阳长坂战役中的战功,历史上是有记载的。曹操占领襄樊后,刘备率众南逃,曹操轻骑一日一夜追三百里,刘备逃得十分狼狈,连老婆孩子都丢了。退到当阳长坡时,他指使张飞为全军断后。张飞仅带二十余骑,迎拒曹操大军,他“据水断桥,瞋目横矛”,大声呼叫“我就是张冀德,快来与我决一死战”!因为桥已被张飞拆断(不是喝断),又摸不清情况虚实,也摄于张飞的威名,曹军沒有人敢于上前接战,刘备得以继续撒退。到达汉津,遇到关羽水军精甲万人来援,刘备才转危为安。张飞在这个战役中,确实表现出他的临阵不惧敢于藐视強敌的猛将风度,以此为根据加以夸张,而描绘出“嚇断了桥梁水倒流”的故事,正是艺木家的出色构思。

赤壁战后,刘备取得荆州,张飞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都亭侯。刘备自荆州入益州,留关羽守荊州,张飞和赵云随同诸葛亮逆流而上,攻破刘璋许多郡县,张飞攻巴郡时,发生了“义释严颜”的故事。刘璋的巴即大守严颜被张飞俘虏,张飞责问严颜为什么抗拒不降。颜回答说:“分明是你们侵夺我们,我们这里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下令将严颜砍头。严颜颜色不变,从容地说:“砍头便砍头,何必发这么大的火!”张飞状严颜的骨气,于是释放了他,收留为自己的上宾。可见张不仅能打仗,还很有点亲贤任能的作风,不只是一介武夫。

刘备占领益州以后,任命张飞为巴西(今四川阆中县)太守。巴西地势居三巴上游,为两川屏蔽,北通汉沔,西控成都、梓潼,东达巴山诸峽口,三路交通,交汇于此,扼水陆咽喉,当时是刘备控制汉川的重要军事基地,因此将这一重任交给了张飞。在此期间,张飞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仗。曹操攻破张鲁以后,留下夏侯渊和张郃守汉中,张郃乘胜进攻刘备的巴西,並且准备攻克后将巴西居民强制迁徙汉中去。因为曹操统治的北方在东汉未年遭到军阀混战的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和流亡,兵源劳力不足,一直是曹操集团遇到的重要难题,所以曾多次将新占领地的人口强制内迁。这种迁移对被迁居民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所以多次遭到反抗。这样,张飞在巴西对张郃军的拒守,便具有了保卫巴西居民的性质,因此得到军民的支持。张飞与张郃持续争夺了五十多天,最后,张飞亲率精兵一万多人,绕道迂迴去袭击张郃。由于小路陜隘,张郃首尾不能相顾,被张飞打败,巴西居民免除了被曹軍强迁的命运。

《瓦口关》一剧,即取材于张飞守巴西这段历史。这出戏在张飞戏中占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远沒有《古城会》、《当阳桥》、《芦花荡》中张飞形象那么突出,但守巴西这个历史事件,却在巴西人民中留下深刻印象。据《阆中志》记载,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给他修建了一座桓侯庙(在今城内西街)。据《太平广记》引《野人闲话》记,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城就有张飞庙,可见在古代四川为张飞建庙已不止一处,而且为时已久。阆中的张飞庙,门口有一对铁狮子,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制。庙后有个亭子,中间铸有张飞的铁像,双目烁烁发光,大约是根据艺术形象中那个“豹头环眼、性如烈火、声若巨雷”的张飞塑造的。像的右侧,放有一支丈多长的铁矛,重有五、六十斤,传说是张飞生前曾使用过的,实际是后人造的。在阆中县的校场口附近,还有九块巨石,传为张飞的系马桩。至于关于张飞替阆中人民防范水旱、除疠灭疫、有求必应等所谓“显灵”的传说更多,剥去它荒谬迷信的外衣,也从中看到了巴西人民对历史上这位曾造福于巴西的将军的爱戴。

张飞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后来就因此而丧命。据历史记载,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正好与他相反是“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仅仅关心士兵却不注意团结士大夫,曾使关羽吃了苦头;仅仅尊重士大夫,却不把士兵当人待,也让张飞受到了惩罚。刘备对张飞这个毛病是了解的,而且告诫过他说:“卿刑杀过差,又日鞭挞健儿,……此取祸之道。”可是张飞听过之后,并沒有改变作风,后来终于被部下杀害。戏剧中《造白袍》是说因为张飞替关羽报仇心切,命令部下兙期造白袍,鞭打主管人,因而被人杀害。其实历史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而是因为他不恤部下招来的杀身大祸。

有关于《三国演义》的1000字以上读书体会吗

久远的历史,苦难的中华民族,经受了无尽曲折,无休止战乱,和平显的尤为弥足珍贵。在三国时代平民百姓为了生存,进行的争斗尤其显现,曹操一句“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最是伤感,人口十存二三!两汉前期经济,人口都达到一定高度。汉未的皇室衰微,外戚宦官争斗不断!普通百姓的生存是得不到保证的,其时天下大乱,黄巾涌起,地方豪强诸侯乘机崛起!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普通百姓灾难深重的年代。军阀混战,互相兼并的过程,死伤毁坏的大都是平民百姓的生命。那个混乱的年代,前期群雄并起,人物众多如:董卓,吕布,李傕,郭汜,等劫掠裹协汉帝的军阀。和割据地方的如:袁绍,袁术兄弟,曹操,刘表,刘备,孙坚孙策父子,刘璋,张鲁,马腾韩遂,张绣,公孙赞,陶谦,孔融,等前后大小军阀!曹操在中原站稳脚跟后击败李,郭,夺得汉室主导权,反手夺取濮阳击败吕布,消灭袁术,又从刘备,吕布手中夺取徐州!

曹操和袁绍之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北方,夺取天下的雄厚基础,在南下降服荆州后,欲迅速统一,在赤壁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曹逃回中原,刘备迅速占领荆州大部,并进军益州,夺取成都,兼并刘璋后,攻占汉中击退曹操。

至此三分天下才雏形初现,孙权据东南,刘荆,益二州,曹统领北方!

三国演义这部巨典名著,正是以这个时代为背景,讲述魏蜀吴,形成的过程。作者罗贯中采用远景深入的写法,艺术的加工,把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展现在世人面前!

曹魏的名将谋士最多,有荀彧,荀攸叔侄,郭嘉,程昱,贾诩,刘晔,司马懿等谋臣,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典韦,许褚,徐晃,张辽,张郃,于禁,李典,乐进,曹真,曹休,郭淮,孙礼,等武将!

蜀汉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孙乾,糜竺等!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严颜,姜维,关兴,张苞,王平,马岱,马忠,张翼,张嶷,廖化,吴班,吴懿,高翔等!

东吴谋士有周瑜,鲁肃,张诏,吕蒙,陆逊,诸葛瑾!武将有太史慈,甘宁,程普,黄盖,韩当,凌统,周泰,蒋钦,陈武,潘璋,丁奉,徐盛,朱然,董袭等!

由于个人记忆有限,深表歉意!三国演义描述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内容丰富,细品三国人物便会从书中走向读者,在这里就不更多介绍了。一部三国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是演义要略。民间传说和演义毕竟不是正史,但演义内容更深入人心,流传更广。国人更多是通过演义,对那段历史印象深刻了解的!

看过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演义的人,人数众多,每个人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三国,它给予我们这个民族太多精神食粮,智慧启发,和历史兴趣!如果真能通过时空隧道,穿越过去,真的想当面感谢一下罗老先生。你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有智慧,有缺失,有动力,有愿望,有愉悦,有烦恼,有希望,有遗憾,总之看过三国的人大脑会不停的运转,随着书中人物的情感而变化,要想吸取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养料,三国必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