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历史(在清朝,皇帝的普通妃子和亲王的正妻之间,谁地位更高)_福晋_皇后_清朝

本文目录

  • 在清朝,皇帝的普通妃子和亲王的正妻之间,谁地位更高
  • 清朝后宫日常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电视剧里有些妃子在皇后面前跋扈,有些妃子再得宠也怕皇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呢
  • 顺治首位皇后,堪称清朝历史上后宫靠山最强的皇后,为何会被废
  • 有人说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清朝的宫女长得却惨不忍睹,对此你怎么看
  • 清朝有哪些长寿的嫔妃
  • 历史上清朝后妃的封号有着怎样的规则
  • 清朝妃嫔有工资的吗历史上的后宫妃嫔收入究竟有多少
  • 清朝后宫哪个姓氏最牛
  • 古装剧中太过于奢侈清朝妃嫔一天真实是如何度过的
  • 在真实历史中,为什么清朝的嫔妃都长得那么丑

在清朝,皇帝的普通妃子和亲王的正妻之间,谁地位更高

清朝皇妃和亲王嫡福晋相比,前者是天子之妾,后者是亲王之妻,皇妃属于皇家宗室第一集团(中央)女性等级的中配,亲王福晋属于皇家宗室第二集团(藩府)女性等级的顶配,两者理论上份数君臣,有本质上的等级区别。

首先来看一看妃和福晋的区别。

清代康熙朝之前,后宫等级制度还不太完善,后宫中妃,福晋,格格等称号都是对皇帝妾室的称呼。努尔哈赤的妻妾开始都不称呼为妃,全部称为称“福晋”或“格格”,他的16个妻妾都叫福晋,建立后金政权后才将正妻佟佳·哈哈纳扎青改称大妃(元妃),第二任妻子富察衮代,第三任妻子叶赫那拉孟古哲哲成为继妃,而多尔衮的母亲乌拉那拉阿巴亥只是侧妃,孟古哲哲去世后她才“转正”为第四任继妃。

皇太极建立清朝后,在盛京后宫实行五宫制,册封崇德五妃,也被称为五大福晋,连皇后也称为福晋。

中宫清宁宫皇后哲哲称国君福晋。

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称东大福晋(皇妃)

西宫麟趾宫贵妃娜木钟,称西大福晋(皇妃)

次东宫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称东侧福晋(侧妃)

次西宫-永福宫庄妃本木泰(蒙古名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孝庄皇太后),称西侧福晋。

直到顺治十七年(1660)才首次完善制度规定,亲王、亲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晋,侧室则称侧福晋,但是称谓问题依然很混乱,顺治的孝东陵除了孝惠章皇后以外,还埋葬着二十八名妃、格格、福晋。妃这一等级还分皇妃和庶妃,在此之外顺治还特意为董鄂氏首开清朝册封皇贵妃的先例。

到了康熙前期,后宫虽然没有了福晋,格格这种对皇帝妾室的称呼,但妃作为后宫一种特有的等级还是没有完全明确,妃主要分皇妃和庶妃两种,皇妃是皇帝名正言顺的妾室,而庶妃只是皇帝一个没有封号地位底下的生育机器,甚至她们的孩子出生就要被抱走由等级高的皇后,皇妃们领养,她们连亲自抚养孩子的权利都没有,比较有名的七阿哥胤祐生母戴佳氏,八阿哥胤禩生母卫氏,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章佳氏,也包括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早期)等庶妃,庶妃只有被正式被册封才算正式成为嫔或者妃。

康熙皇帝最终完善了后宫的等级制度,就是大家熟知的后宫嫔妃八大等级,地位从高到低:皇后一人(妻)、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高级妾)、妃四人、嫔六人(妾)、贵人、常在、答应(媵妾)无定数。其中皇后至嫔地位较高,居一宫主位;贵人、常在、答应(明朝称呼宫女为答应)较低。

下面再来说说亲王的后宫,亲王正妻被称为嫡福晋(来自于蒙古语fujin,就是汉语夫人的蒙古音译),也称为亲王正妃。亲王(皇子)大婚钦天监要选定吉时,诰命引媒,福晋的父亲要到乾清门接赐婚圣旨,亲王(或皇子)前往福晋家迎亲。皇帝赐福晋父鞍马金银,进爵,内务府总管率领二十名内务府官员前往迎娶,亲王(皇子)前往皇太后,皇帝,皇后,生母妃处行礼。福晋由亲王府(或皇子居住的宫)正门乘舆而入,亲王与福晋行合卺礼(交杯酒),并举行盛大婚宴。 第二天亲王(皇子)携福晋前往皇太后,皇帝,皇后宫,生母妃宫中谢恩,说白了嫡福晋就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进府。

侧室被称为侧福晋,称为亲王侧妃,是亲王的妾室,乾隆朝定亲王侧福晋为四人,但赐婚指定为侧福晋的不在此人数范围, 嫡福晋(包括侧福晋续弦转正为继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和仪仗(舆服制)。侧福晋冠服比嫡福晋降一等。每年一次由宗人府汇奏请封,咨送礼部都入册。

但妻和妾的地位还是比较悬殊的,亲王(非铁帽子)嫡福晋的儿子(嫡出)适者被封为世子袭封郡王,余者封不入八分公,女儿被封为郡主(和硕格格)。而亲王的侧福晋的儿子只能授封二等镇国将军,女儿授封郡君。

最下一等的亲王福晋被称为庶福晋,就好像宫中的庶妃一样没有经过册封,也没有名分。人数没有定额,官方称谓是媵女,在王府一般被称为“夫人”,下人称之为“某位奶奶”。比妾室的地位还要低,比如随嫁的婢女,被亲王临幸的奴婢等,她们的儿子只能封到三等辅国将军。

在古代,以上三种称为再加上嫱(女官,没被亲临幸。),被统称为妃嫔媵嫱。

最后非要拿皇妃和嫡福晋的对比,个人认为地位高低关系应该是妃嫔,固伦公主,亲王嫡福晋,就像小老婆,嫡亲女儿和嫡亲儿媳妇的关系(或兄弟媳妇)。

在冠服舆仪仗上妃远高于后两者,妃用舆,饰以金。公主福晋用朱轮车,另外冠服颜色(妃用金黄色,福晋用香色,蓝色,青色),数量,装饰,祥文也都高于福晋,亲王福晋服制(及礼仪)等同于固伦公主。在清朝各种官方的史书典章中,所记载三者的排列顺序也为妃,公主,福晋。

在礼仪上(后宫女性的庆典),妃的地位也高于福晋,举几个例子,在皇后的千秋节上,妃,嫔参拜皇后的位置位于交泰殿殿门内,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命妇以上,只能穿着朝服在隆宗门外集合待立。贵妃率后宫妃,嫔穿着礼服来到交泰殿,登上丹陛依次排列于殿前,分两班东西向站立。再由内监引领公主,福晋,命妇由隆宗门右门进入,前往交泰殿依次站立于丹陛下,也分为两班,左班位于西面,右班位于东面,全部面北站立。

在亲王大婚后,前往中和殿谢恩,福晋除了向太后,皇帝,皇后行六肃三拜三叩礼,还要向育宫(生母妃)行四肃二拜二叩礼。清代册封公主,公主向皇帝,皇后谢恩后还要前往妃、嫔前,各行四肃二跪二叩礼,之后再后还府庆贺,公主地位略高于嫡福晋,所以嫡福晋如果在正式场合见到皇妃应该也要行四肃两跪两叩礼。

另外在皇后亲蚕和丧礼上,福晋也是排在妃,公主之后,作为宗室第二集团的女性中顶配,宗室命妇(有封号)的第一等参与的,妃去世,皇帝辍朝三日,皇子,亲王,福晋成服截发辫剪发,前往送葬。

另外妃的俸银,封赏,宫室也都高于福晋一个档次,清朝后宫一宫之妃的宫殿为单檐歇山顶,与亲王府的正殿银安殿是一个档次的殿顶。

当然要细分铁帽子亲王福晋和一般亲王福晋还略有不同,亲王的生母肯定是皇帝后妃,所以福晋和妃还有辈分礼节的问题,六大铁帽子亲王(功封王中的亲王)是下皇帝一等的世袭罔替的亲王,是独立的宗室王族体系,理论上是与皇帝共天下,他们的嫡福晋比一般亲王福晋还要显赫一些。

《清会典事例》

《清史稿舆服制》

《清会典嘉礼》

《皇朝通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您的光注。

清朝后宫日常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电视剧里有些妃子在皇后面前跋扈,有些妃子再得宠也怕皇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呢

我对清朝皇宫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和电视剧演的宫斗戏简直差太远,电视剧只是为了博人眼球才那样写,真实的事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电视剧中我看过《如懿传》,写乾隆时期与娴妃的爱情故事,其中把令妃和娴妃形成鲜明对比,令妃用尽心机和手段都是为了上位,最后也如她所愿,做到了皇贵妃的位置,可是一波不平一波又起,本以为她会生活跟的很好,没想到被娴妃拆穿了她的把戏,最后落得身败名裂

里面的令妃,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第三任皇后,被封为孝仪纯皇后,怀孕七次生下六个子女,可谓是儿女双全,还有一个是早产,因为早产乾隆还给她赐了贵妃封号,电视剧中写的是弘历非常爱娴皇后,还让一位外国画家为他们作画,其实历史上也写了,不仅给他们俩个作过画,也给令妃画了一副,可见历史上的弘历是多么的喜欢这位令妃,令妃去世后,弘历还为她作过诗

至于电视中那些,为了争宠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妃子,也只是为了吸引观众,各个妃子之间的住处离得又是偏远,闷得慌的时候,偶尔约在一起赏花闲聊,哪有那么多心机去陷害其他妃嫔,要是有心机也是想怎样去讨皇上欢心,好早点提升地位,这样每个月都俸禄就好多点(相当于现在都零花钱)

有些妃子怕皇后,这倒不至于,大多敬畏她,每日好好请安就是,富察皇后出生名门世家,知书达理,性子温和。

看了《如懿传》硬是把我往坑里带,看电视虚谨慎,这完全和历史上的清朝不一样,也怪自己没有去查找历史,才知道这是一部由小说写成出演的电视剧,胡编乱造的地方也很多,只适合消遣,不适合用来普及历史

顺治首位皇后,堪称清朝历史上后宫靠山最强的皇后,为何会被废

1651年初(顺治八年)的正月十二日,多尔衮去世一个月零三天后,福临(顺治皇帝)在北京故宫太和殿举行亲政大典,执掌大清的军政大权,这一天,离他十三岁周岁生日还有十八天的时间。

顺治这个在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双重影响下的孩子,表现出他的及明显的双重性格。在广众之下他雍容俨然,颇具人君气势。回宫后则骄纵好怒,横暴无常,经常暴躁鞭打宫女与太监。史书上称“龙性难撄”。

就在顺治亲政后的第五天,群臣奏请顺治批准,在二月份为其举行大婚典礼。年孝恶顺治直接批示“所奏不准行”。这批示把大臣们搞晕了头了,本来奏请顺治只是一个过程,因为这都是孝庄皇太后早就安排好的。

这位被孝庄皇太后甚至多尔衮安排的,与顺治成亲的新娘是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他的父亲是蒙古科尔沁的亲王吴克善。

很明显,这门婚事,有笼络蒙古贵族的意思,也有增加皇太后家族势力的含意。所以,顺治的抵抗显然没有起到作用,到了八月份,在孝庄皇太后的旨意下,还是举行了婚庆大典。

然而,就在两年后,顺治突然下诏书废后,一时间朝野震惊。但是,顺治对大臣们说的很直接,他说这门婚事是“因亲而定,未经选择”。他明显是指责多尔衮和皇太后。

顺治甚至明确的说,这位皇后长得虽然美丽,却不具备母仪天下的资格和能力。她极度嫉妒,见到美貌的女子,就想置于死地。连他也要被猜疑防范。因而,他尽量不去见她,这期间别的嫔妃已经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了。

这场废后风波,导致群臣恶反对,顺治干脆来个谁都不见,包括那位苏麻喇姑。最终连孝庄皇太后也只好牺牲了自己的侄女,同意废后。她事实上是为了告诉天下,顺治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他的意志不可以违背。

就在一年后,孝庄皇太后又安排了自己的家族一位侄孙女成了皇后。

顺治废后,其实根本不是皇后的品行问题,反而史书上说,顺治这位皇后颇为节俭,品行德贤,后被降为“静妃”,便无有消息了。

顺治废后,表面看来是顺治多孝庄皇太后极其多尔衮的不满,事实上这里面隐藏着顺治内心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就是他与董鄂妃之间的不伦之恋。

尽管事实上根本不是演绎的那样凄美,但总得来说,顺治短暂的一生,也算是经历了一次波澜壮阔的爱情,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他为爱情活了一把。

有人说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清朝的宫女长得却惨不忍睹,对此你怎么看

血统是最重要的,我们汉族人和满人审美观念不仅相同,宫女不是后宫佳丽,你常看到的是影视里的装扮,与旧照片是有很大差距的。

清朝有哪些长寿的嫔妃

在清朝将近300年的历史中,有很多长寿的嫔妃,而这些嫔妃中,康熙的定妃以97岁高龄排名第一,其次是96岁的雍正裕妃,排名第三的是乾隆帝的婉贵妃,享寿92岁。下面就我说一下清朝三位最高寿的嫔妃的别样人生。

第一名-康熙帝定妃万琉哈氏:

定妃万琉哈氏出身不高,实际上她的家族是满洲正黄旗的包衣,万琉哈氏的父亲拖尔弼是个五品的小官,这样的出身在清朝的后妃中虽然不高,但是却不是最低的。万琉哈氏生于顺治十八年,历史上没有关于她入宫时间的确切记载,实际上,她刚入宫时是宫女的身份,清朝祖制,宫女的遴选也是要从八旗中选拔。万琉哈氏入宫后就和大多数宫女一样在宫中服役,但是偶然的一次机会,万琉哈氏遇见了年轻的康熙帝,康熙帝一时兴起的一次宠幸让万琉哈氏怀有身孕。康熙二十四年是万琉哈氏第一次出现在档案记载中,那一年,二十五岁的万琉哈氏为康熙帝诞下了一名皇子,这位皇子就是皇十二子胤裪,按说妃子诞下皇子,是会得到晋封和赏赐的,但是万琉哈氏在诞下皇十二子后非但没有得到任何晋封,仍然是以庶妃的身份居于宫中。根据清朝祖制,位分较低的嫔妃在生育子嗣后无权抚养,需要将孩子交给位分较高的嫔妃抚养,由于万琉哈氏是庶妃身份,所以皇十二子便交给了苏麻喇姑抚养。之后万琉哈氏做了三十三年的没有任何称号的庶妃,康熙帝似乎已经将这个自己宠幸了一夜的女人忘记,就连万琉哈氏自己也对身份和封号也已经无所期盼了,然而到了康熙五十七年的时候,康熙帝却想起了自己三十多年前宠幸过的女人,因此下旨将已经五十八岁的万琉哈氏封为定嫔。万琉哈氏在康熙朝的封号止于嫔位。雍正帝即位后,允许康熙帝年老有子的嫔妃出宫跟随儿子居住,于是,定太嫔离开了居住四十多年的紫禁城来到了儿子胤裪的府邸居住,过起了含饴弄孙的怡然岁月。雍正二年,雍正帝奉皇太后懿旨:以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的原因,将其晋封为妃。”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后来定妃一直活到乾隆年间,在定太妃九十大寿时,乾隆帝还亲至府邸祝贺,并为其赋诗献寿。定太妃于乾隆二十二年去世,享寿九十七岁,是清朝后宫中最为长寿的妃子。值得一提的是,定妃的儿子胤裪最终也是以七十九岁的高寿辞世,是康熙帝最长寿的皇子。定妃不受宠,但也不争宠,她把荣宠看的很轻,看的很淡,她是一个心胸宽,气量大的妃子,这也是其高寿的原因。

第二名-雍正帝纯悫皇贵妃耿氏:

纯悫皇贵妃即雍正帝的裕妃耿氏,耿氏在雍正帝即位之前就已经以侍妾的身份侍奉于还是雍亲王的雍正帝身边,雍正帝即位后,耿氏被封为裕嫔,雍正八年又被晋为裕妃。雍正帝本人并不好女色,其嫔妃数量也不多,由于终年忙于朝政事务的处理,所以雍正皇帝很少踏足后宫。由于早年出身微寒,所以耿氏曾从事过体力劳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耿氏身强体壮,生的儿子弘昼也虎头虎脑,母子二人都颇得雍正帝喜爱。耿氏酒量很好,雍正帝在处理完繁杂的朝政事务之后也喜欢和耿氏喝上几杯,耿氏虽有儿子,但从不携子争宠,这也让雍正帝对于耿氏更多了些敬重。雍正帝驾崩后,耿氏被乾隆帝晋为裕贵太妃,裕太妃与乾隆生母钮钴禄氏关系非常好,两个人在寿康宫中相伴几十年,耿氏也因此平平安安的活到了乾隆四十三年,又以九十高龄被乾隆帝尊封为皇考裕皇贵太妃,此时太后钮钴禄氏已去世,裕皇贵太妃耿氏成为寿康宫中最为尊贵的人。乾隆四十九年,裕皇贵太妃去世,高寿九十六岁,被葬于雍正帝泰陵妃园寝中最尊贵的位置。耿氏一生无欲无求,活的很超然,她从不争夺不属于她的东西。

第三名-乾隆帝婉贵妃陈氏:

乾隆帝的婉贵妃陈氏是乾隆帝最早的一批妃子,乾隆帝登基之前,陈氏就以宝亲王侍妾的身份侍奉于藩邸。陈氏出身不高,亦不受宠,所以在乾隆登基后,她仅被封为常在的位分,乾隆二年,陈常在依例被晋为贵人,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去世,乾隆感叹藩邸是所剩嫔妃不多,特加恩晋陈贵人为婉嫔,之后,婉嫔陈氏在嫔位上坐了四十六年,乾隆五十九年,即将退位的老皇帝忽然发现,被自己冷落了五十多年的婉嫔仍然在世,此时婉嫔已经是年近八十的老妪了,昔日藩邸时侍奉乾隆帝的妃嫔早已纷纷离去,只剩下婉嫔一人。八十多岁的老皇帝乾隆看着这位与自己相伴六十多年的嫔妃,感慨良多,将其晋为婉妃,乾隆去世后,嘉庆将婉妃晋为婉贵太妃,因嘉庆朝无皇太后,所以,婉贵太妃凭借最高资历成为寿康宫中最尊贵的人。嘉庆十二年,无儿无女的婉贵太妃去世,享年九十二岁。婉贵妃十三岁嫁给乾隆,一生无宠却经历清朝四位皇帝,最终凭借高寿成为人生最大赢家。
清朝的后妃和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后妃一样,虽然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大多数的嫔妃一生中都是在守活寡,皇帝只有一个,而嫔妃却有很多,这也就注定了大多数后妃的一生将是不幸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保持健康的身心并以高寿辞世,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历史上清朝后妃的封号有着怎样的规则

清朝初期努尔哈赤当政时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的妻妾还没有名号,他的16个老婆都称为“福晋”,大老婆(正妻)就是嫡福晋,还有侧福晋等等;

到了皇太极的时候就有了后妃之别,把后宫分为五宫,皇后居中宫清宁宫,其他的妃子分别住居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顺治入主中原后,后妃人数增多,他把后宫分为乾清宫和慈宁宫。乾清宫设夫人一人,封轶一品;淑仪一人,为轶二品;婉侍六人,为轶三品;柔婉二十人、芳婉三十人,都轶四品。慈宁宫设贞容一人,轶二品,慎容二人,轶三品。


到了康熙的时候,逐渐汉化,效仿前朝逐步完善后宫制度;设皇后一人,封为正超品,可配宫女10人;皇贵妃一人,封正一品,可配宫女8人;贵妃二人,封正二品,可配宫女8人;妃四人,封正三品,可配宫女6人;嫔六人,封正四品,可配宫女6人;贵人若干名,封正五品,可配宫女4人;常在若干名,封正六品,可配宫女3人;答应若干名,封正七品,可配宫女2人。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皇贵妃、贵妃、妃、嫔分住东西十二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威福宫、储秀宫等,而这些贵人、常在、答应则分别和妃、嫔住居在各宫的偏房。


在清朝的后妃封号中,皇后的封号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组成,如乾隆的第一任皇后为孝贤皇后富察氏;而其他的被封为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这些等级后,为便于相互区别,便在其级别前冠以一个美好的字,带有女性的特点,连在一起作为封号,这些美好的字多了去,如:昭、丽、宸、端、静、温、庄、顺、婉、瑾、良、贞、锦、淳、怡、熹等等,像什么昭贵妃、静妃,顺嫔、怡贵人,好听又好叫,这些封号极像女人的名字,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太监都可以称呼。


妃子的命名都是有限制和规定的,有的是皇帝按照该女子突出的特点或品行取的,但大多数是由内务府或专门的机构拟了封号,然后由皇帝来选,但不能和健在的太后、太皇太后曾用过的名字重合。
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是从满族中挑选,保证其血统的纯正,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之间的关系,其他各族的很少,正是因为他们的联姻圈子过于狭小,因此爱新觉罗氏人丁萎靡,如同大清的江山一样就。。。。。。。

清朝妃嫔有工资的吗历史上的后宫妃嫔收入究竟有多少

我们知道,皇帝的后宫有一套完整细致的管理制度。在西周以后的几千年时间里,不同皇帝后宫中的人员编制、生活待遇、社会地位等虽有不同,但大体上这是一个人员众多、炫富争宠的特殊群体。为了得到皇帝的宠爱或者争得主子的欢心,她们使劲让自己鹤立鸡群。

虽然靠颜值和技巧吃饭,但她们基本上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我们姑且叫做“工资。”

历史走到了清朝,当政者为了开源节流,便在后宫给妃嫔们以发放固定“工资”(那时候不叫工资,叫宫份)的方式,来控制成本、降低消耗、合理开销。

而妃嫔的“宫份”到底有多少呢?

那时候不流行考核,也不实行按劳分配。确定“宫份”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嫔妃等级。等级高的自然就拿得多,等级低的当然就拿得少了。根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太后每年二十两金子、两千两银子;皇后每年一千两银子;皇贵妃每年八百两银子;贵妃每年六百两银子;妃子每年六百两银子、嫔每年二百两银子;贵人每年一百两银子;常在每年五十两银子;答应每年三十两银子。

仔细比对每个等次的工资,差距实在不是一般的大啊。以嫔为例,她每年的工资仅仅是妃子的三分之一。同样都是在后宫干着伺候皇帝的活,但人和人的差距还真是不小。

当然,在货币工资之外,妃嫔们还能分得到一些实物,这大体上也算是一种物质奖励。和真金白银的分配一样,实物分配也是严格按照等级来进行的。比如,皇后每年可得大卷江2匹、妆缎4匹、倭缎4匹等,此外还有棉花40斤、里貂皮40张、乌拉貂皮50张等,越往后面看,级别越低,得到的实物也就越少。

就连每一天的食物,后宫里都有详细的分配方案。以皇后为例,她每一天能够分得16斤猪肉、一盘羊肉、2只小牲口等等。

看起来皇后分到的食物不少,这些东西其实是供服侍她的人享用的。清宫里的御膳房上百处,各宫都在分头做饭。开饭时间一到,皇太后、皇后、嫔妃们和各自的宫女们在不同的地方进食,互不干扰。

我们说过,后宫中的嫔妃各拿各的工资,自然这些工资就要养活自己手下的那一大帮子人。

以康熙时代为例,皇太后有12名宫女、8名皇贵妃、8名贵妃、6名嫔妃、4名贵人、3名常在、2名答应。配发的食物常常不够吃,没办法,皇后忍疼割爱,减少了侍从的职数。

在清宫中,除了皇太后、皇后之外,其他嫔妃的所能够拿到的工资往往入不敷出。宫深似海,等级森严。为了能够迅速改变自己的处境,嫔妃不得不给阴阳其脸的太监们行贿。也有一些嫔妃利用皇帝宠幸的机会给自己捞好处、谋利益。光绪皇帝的珍妃因为受到恩宠,便私下卖官鬻爵。根据胡思敬《国闻备乘》的记载,珍妃最多一次收受贿赂达到4万两银子,事发后,被囚冷宫。

至于给各位嫔妃们服务的宫女,当然就没有固定的俸禄可言。她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主子们的赏赐。主子的等级高,宫女们就有可能得到较多的赏赐。即使同样为贵妃,她们给自己宫女的奖赏也不尽相同。即使同样为宫女,她们由同一个主子手里拿到的奖赏也不尽相同。和皇太后、皇后相比,妃嫔们由后宫总管手中拿到的工资就很少了,再要通过“二次分配”发给手下那一杆子服务人员,她们能够拿到的工资实在是没有几个白板。

清代后宫工资制度大体上和官员收入不高有很大关系。清代低薪养官,加上国家收入日渐微薄,朝廷又大量增发纸币,货币不断贬值。嫔妃这个群体能够拿到的工资实在少得可怜。

工资拿不到了,宫女们只能混个好吃好喝。据说慈禧吃饭很是讲究,一顿饭100多个菜。或许餐桌上真的上来这么多好吃的,但即使慈禧长八个胃,她也享用不了这么多美食。那时候,宫女们能够得到的实际好处已经少得可怜。能美美地吃一顿慈禧享用不完的宴席,恐怕也成一种安慰了。到了清代末年,宫廷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多御膳规矩了,溥仪的日子过得风雨飘摇,已经没有力量耍阔气、讲排场,他和皇后、妃嫔们一起吃饭。

至于妃嫔的工资,溥仪想发,可是兜里没货。

清朝后宫哪个姓氏最牛

在清朝后宫,按照不同的标准有如下排名。

(1)清朝君主的生母所属的家族。

①叶赫那拉氏:皇太极,同治,光绪。

②钮祜禄氏:乾隆,咸丰。

喜塔腊氏:努尔哈赤,道光。

③博尔济吉特氏:顺治。

佟佳氏:康熙。

乌雅氏:雍正。

魏佳氏:嘉庆

瓜尔佳氏:溥仪。

清朝12帝里,叶赫那拉氏竟然生了三个皇帝,钮祜禄氏和喜塔腊氏紧随其后,生了两个,其余的则是只有一个。

(2)清朝皇后所属的家族。

以下皇后数量排名包含废后,追谥的皇后。(喜塔腊氏中,努尔哈赤的母亲不计算在内)

①钮祜禄氏:6位皇后。

②博尔济吉特氏:5位皇后。

③叶赫那拉氏,佟佳氏:3位皇后。

④其他只有1位皇后的:董鄂氏,赫舍里氏,乌雅氏,乌拉那拉氏,富察氏,辉发那拉氏,魏佳氏,喜塔腊氏,萨克达氏,阿鲁特氏,郭布罗氏。

清朝皇贵妃地位尊重,仅仅在皇后之下,如果没有皇后,皇贵妃则等同于皇后,因此,皇贵妃的数量统计如下(含追谥)。

富察氏:5位皇贵妃。

他他拉氏:3位皇贵妃。

1位皇贵妃的:佟佳氏,瓜尔佳氏,章佳氏,钮祜禄氏,金佳氏,高佳氏,刘佳氏,乌雅氏。

综合起来排名的话,冠军是钮祜禄氏,为清朝贡献了6个皇后,2个皇帝,1个皇贵妃;

亚军是博尔济吉特氏,为清朝贡献了5个皇后,1个皇帝;

季军是叶赫那拉氏,为清朝贡献了3个皇后,3个皇帝;

第四名是佟佳氏,为清朝贡献了3个皇后,1个皇帝,1个皇贵妃;

第五名是喜塔腊氏,为清朝贡献了1个皇后,2个皇帝;

难怪《甄嬛传》里甄嬛霸气的说,我是钮祜禄甄嬛,钮祜禄氏出的皇后皇帝数量之多,远超其他氏;叶赫那拉氏也很牛,3帝3后;博尔济吉特氏不太知名,但是后宫里妃嫔姓博尔济吉特的很多。

古装剧中太过于奢侈清朝妃嫔一天真实是如何度过的

清朝的妃嫔我们首先看都是怎么来的

我给他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都是皇亲贵胄的女儿,她们属于皇帝明媒正娶的媳妇!一入宫就是所有妃嫔之首,相当于大房。嫁给皇帝之后,身份地位自然相当高,再加上母族身后的扶持,生活奢侈程度绝对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只会比电视剧看到的更让你惊叹!!日常生活也是相对自由很多。御花园,各个后宫庭院基本上是想去哪就去哪。

第二类,是满人勋贵的女儿,一般通过选秀进去皇宫。这类妃嫔属于中等地位,不高不低,运气好,被皇帝宠信,一飞冲天,爬到第一类队列,不过大多数都是平平淡淡,每天给这个请安,给那个请安。自由度和奢侈度就大大降低了。

第三类,是平常官员的女儿,一般都是后宫最底层的女人,地位只比普通丫鬟高一点,甚至没有受宠嫔妃的丫鬟地位高,大多数终其一生都见不到皇帝。生活也就算是一般平民家庭的样子。

在真实历史中,为什么清朝的嫔妃都长得那么丑

咱们看的影视剧中皇帝没事出去微服私访时,在大街上看见哪个姑娘长得漂亮,心里一高兴就带回宫封个妃子,让咱们理解皇帝的后宫应该是美女如云。其实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且不说皇上不能随便出宫,皇帝择偶并不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皇帝的女人大多都带有政治色彩,像皇后或和皇帝走得近的女人政治色彩就越浓。皇帝看似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但某些势力还是要拉扯和平衡的,所以这样被动婚姻产生的配偶,难免会有几个长的歪瓜劣枣。

再就是不同时期人们审美观不一样,就拿以前女人裹小脚这方面来说,咱们现在的眼光看古代小脚女人是什么感觉?反正小编感觉非常无法接受,而在古代这小脚就是三寸金莲,如果不裹脚甚至连婆家都找不到。还有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女人画的嘴唇,那个时候叫唇妆,只画嘴唇的中间好像一个大红点,一会儿我为大家找张图配上。用现在的眼光看那种个性的唇妆,我感觉晚上见到的话会以为见鬼了,但那时候在广大人民群众眼里那是真美呀!类似以上例子数不胜数,咱们就不细说了,所以说不同时代的审美观不能忽视。

最后唠叨几句就结尾,清朝的妃子得宠还好点,一般后宫的女人生活也是很不易的。皇帝的后宫绝对是女人不见硝烟的战场,在那个等级森严规定繁多的环境下,甚至说比朝堂上的官场还要复杂,历史上有数不胜数的悲剧惨剧在后宫上演,所以小编感觉皇宫之中后宫应该是个最不干净的地方。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历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