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当时,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曾在三嘱咐诸葛亮,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堪大用,望军师谨记。可是当时的诸葛亮并没有认同刘备的看法,他认为,当时的马谡谈吐不凡,屡屡展示出其过人的地方,所以诸葛亮经常将他带在身边,谈论军机要务。
可是当时的诸葛亮,并没有给马谡安排重要的职务,只是在每次大战这前询问他的意见,来看看马谡的能耐。而当时的马谡,也是有问必答,甚得诸葛亮的器重。但是当时的马谡立功心切,因为不管换了谁也受不了,天天的回答军事问题,而又不能真正的实践的滋味。
于是就在司马懿领兵来袭之时,马谡就在诸葛亮面前立下军令状,请命前去街亭应战司马懿。但是结局果如刘备所料,马谡只能“纸上谈兵”,不堪大用的预言,最后马谡丢失街亭,害的诸葛亮空城自保。最后诸葛亮只能挥泪斩马谡。那么当时的马谡是如何在街亭“纸上谈兵”的呢?
当时的马谡在抵达街亭之后,他决定“先声夺人”,他想要首战就打败张郃,在主力部队到达之前,占得先机。所以,当时的马谡是想急于打胜这场仗。再就是,当时的马谡想将自己的大营驻扎在山上。因为山下的城市,无险可凭。而山上居高临下,占据攻击的优势。这些都是马谡起初的想法,这是没错的。可是,马谡为什么还是战败了呢?
首先,马谡想首战告捷,以壮蜀军声威。但他却高估了蜀军的战斗力。实际上,当时马谡手下的的蜀军,根本就没有打过什么大战。唯一参加的一次大战,就是夷陵之战,最终却以惨败结束。而诸葛亮组织的北伐战争,是这批蜀军打的第一仗。而当时的张郃军队,是久经战场历练的。所以,马谡用新军打熟军,显然是不足的。所以马谡想象中的那种战争,如何打得赢呢?
其次,就是马谡的部队缺乏执行力。一开始兵将们就不服马谡。当时大家是希望魏延或者是吴懿来统领大军,可是诸葛亮却派马谡来带兵。当时的马谡完全是初经战阵的新兵,以前他从来没有单独带领过大军,所以大家都不服他,自然对他的排兵布阵深为怀疑
最后,当时的王平就曾反复规劝马谡,放弃在山上扎营,把军队拉进城中防守,由此可见,当时整个部队是有很大的意见分歧。而这样的意见分歧,肯定会影响到士兵。在这种情况下打起仗来,还如何能打得赢所以,马谡的“纸上谈兵”最终只能失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