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历史波澜壮阔,在这英雄辈出的乱世战火不断,一时间曾出现了很多的大规模战役,许多战役还成了历史上的经典战例。曾经有场战役,刘备输得最窝囊:刚出兵就可预料蜀国会惨败。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正式称帝。刘备这人有个重情重义的优点,他与关羽、张飞情同手足。而公元219年发生的关羽兵败麦城被吴国所杀的事件就像一个疙瘩堵在刘备心中不能释怀,已成为皇帝的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而不顾文武群臣反对毅然选择了举兵报仇。公元221年,刘备兴兵伐吴,在经历了长达8个月的战争后,陆逊在夷陵的一把大火烧得刘备惨败。现在仔细把史料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夷陵之战是刘备输得最窝囊的一场战役,而且结局在刘备出兵后就可以预料到了。
公元221年,刘备提出要兴兵伐吴的计划,结果遭到了以诸葛亮、赵云等文武群臣的反对。因为诸葛亮与赵云就当时的局势来劝刘备:魏强而吴蜀弱,吴蜀只有联盟才能对抗强大的魏国;若吴蜀反目,则两败俱伤,魏国就能趁机消灭两国。可是此时刘备重情重义的优点却成了制约其发展的缺点,一心报仇的刘备还是发动了对吴国的战争。然而就在刘备出兵的时候,就可以预料到蜀国会败的结局。
首先,刘备根本不够讨伐吴国的实力。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也就派出了4万人马,并于公元222年把大军驻扎在夷陵;而吴国方面却轻松派出5万人在猇亭抵挡刘备的进攻。《孙子兵法》曾有记载,一般进攻方的兵力至少要比防守方多几倍才有胜算。可是急于报仇的刘备却只能带着比对手还少的兵力发动进攻,由此可见在兵力上却不占优势。(至于《三国演义》之中的夷陵之战:刘备发动了75万大军,那是小说虚构。)
其次,刘备带去的武将多是二、三流人物。在这场夷陵之战中,刘备只是带去了张南、冯习、傅彤这样的二、三流将领,像蜀国名将赵云、马超、魏延等人都没有随军去前线。原来当时刘备虽然报仇心切,可是却还算得上有理智。当时魏延镇守汉中要防魏国趁虚而入,不能轻易调动;而马超也要防守阳平关这个重要关隘,不能随军出征;赵云提出过反对意见,因此刘备把他留在江州(重庆)当后勤人员。而吴国方面以陆逊为统帅,并派出了名将韩当、周泰、甘宁、潘璋等人。故在夷陵之战的武将配置方面,蜀国处于劣势。(历史上夷陵之战时,黄忠已经病死,张苞、关兴没有出征)
最后,刘备扎营失误,身边没有诸葛亮指点。公元222年2月,刘备沿巫峡至夷陵近700里的距离扎营几十处,这么一来不但把蜀国仅有的4万人给分散了,而且还处于树林环绕地区,很容易中对方的火攻之计。然而刘备偏偏又忽略了这点,当时又没带诸葛亮随军出征,身旁无人提醒,结果到了6月被陆逊一把大火给烧得惨败。夷陵之战也是刘备输得最窝囊的一场战役,刘备不但损兵折将,而且此战还是他从出道以来头一次输给年轻人的败仗。夷陵之战过后,陆逊名扬天下。
其实从刘备出兵伐吴的时候就可以预料蜀国会输掉夷陵之战了。刘备带着4万人去打有5万人防守的东吴;同时蜀国只带了些二、三流的将领随军出战,而吴国拥有韩当、周泰、潘璋、甘宁等猛将;再者刘备安营发生重大失误,身旁又没有诸葛亮提醒;最后刘备被陆逊用火攻所败也是情理之中。总结一下,夷陵之战是刘备输得最窝囊的一场战役,同时也在刚出兵的时候可以预料蜀国的败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