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有多少首?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开篇是张九龄的_张九龄_感遇_怀远

本文目录

  • 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有多少首
  •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开篇是张九龄的
  • 张九龄的诗为什么那么像陶渊明
  • 同是咏物言志诗,为何李白与张九龄表意迥异
  • 应该如何欣赏张九齡的千古名篇《望月怀远》
  • 张九龄的诗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全部的意思

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有多少首

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的诗有五首:

1.《望月怀远》;

2.《感遇十二,其四》;

3.《感遇》;

4.《感遇》;

5.《感遇》。

谢谢!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开篇是张九龄的

谢邀。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开篇是张九龄的?

无聊中,翻开唐诗三百首。开篇是张九龄的。张生于678年,这首开篇诗写于737年,而大唐618年开张!我的问题来了,为嘛开篇诗选张的?近一百二十年后的诗为嘛做得了先锋?

以上是问题和问题补充,以下是回答。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录版本,收录了77家三百余首唐代诗人作品,是我们接触、了解唐朝诗歌最好的初读版本。这其中也收录了李白、杜甫、王维等等大诗人的作品,为何开篇第一首却是张九龄的《感遇》呢?

任何人编写选集类书目,首先就是要给自己订一套规则。假如蘅塘退士是把自身的喜好放在第一位,那自然会把自己最心水的诗人放在前面。但是在做这种全面的、有大的参考意义的文选的时候,要根据朝代、年份、历史、名声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书的内容来进行挑选区分。

而作为诗选,决定能否入选是诗的好坏,而决定前后左右的只能是诗的分类了。

根据诗歌史,在初唐,上承魏晋南北朝的音乐,诗还是以五言为主。同时初唐的格律尚未完全成型,所以,初唐的主要诗歌作品就都是五言古诗。

那么在编选《唐诗三百首》的时候,开篇之卷必然是当时的作品主流五言古诗。然后才是七言古诗、乐府诗词。到武则天时期,出现格律诗,就有了五言绝句律诗、七言绝句律诗。我们的诗歌史是从这些诗呈现出来的状态总结而来,那么这些诗的先后顺序也就是符合这种诗歌发展状态的。

所以《唐诗三百首》第一卷就是五言古诗。

而五言古诗的作者也非常多,那么又凭什么把张九龄的《感遇》排在第一位呢?

在大的时代、作品时期、作品种类区分好前后之后,那么同一大类中的前后顺序自然就是根据作者的名声、官位的高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来进行排位了。当然也完全可以根据作品的时间和好坏来进行排位,但是在这种年代久远的作品中,有相当部分未必创作时间确定,所以时间并非最好选项。而作品质量的话,能够入选,就代表这些作品都是上上之选,不是没有更好的,而是作为诗歌这种文艺作品,好与更好都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未必能够服众。

蘅塘退士应该是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选择了张九龄的五古作为这一卷的开篇之作。而第一卷的开篇,自然就是《唐诗三百首》的开篇。

这种选择,肯定是有心的,但并非很不得了的事情,所以也不必纠结。

在五言古诗这一卷中,有哪些诗人呢?张九龄、元结、王维、岑参、李白、杜甫、孟浩然、丘为、柳宗元、韦应物、常建、綦毋潜。从年龄看,张九龄是这里面最年长的一位;从地位看,张九龄做过宰相 ,地位最高。王维、孟浩然都是他提携的后辈。

而张九龄的诗作,虽然不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人名声大,但是他的作品其实在整个初唐盛唐的转换过程中非常关键,类似于《春江花月夜》在齐梁体转变到唐诗的关键时候起了关键作用。

张九龄的诗是我们研究诗歌进化的关键一步,同时还是盛唐山水诗的先河。我们知道前朝宫体诗的作品特色就是意象浮华,色彩繁复,而张九龄的作品风格完全相反,山水诗疏朗清淡,并且引领了整个唐朝山水诗的风格。

我们熟知的王维、孟浩然的作品特色,无非是张九龄风格的传承,一个长于“清”,一个长于“淡”。

当然,蘅塘退士当初选择张九龄的《感遇》作为五言古诗开篇,未必有想到诗歌史变化这么远,不过以张九龄的长辈身份、官职身份、诗作风格,排在这个首位是合理的。

还是那句话,作品水平的高低,会因读者而异,所以并没有成为作者在选录、排位时的依据。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择,是合适的。

何况这首作品本身也是佳作: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人虽被贬谪,以兰桂自喻高洁,感遇时势造英雄,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思想高洁而积极入世,这正是古代文人求身正,又渴望为天下而活的一种思想状态。

这种作品,不论从文采、还是精神方面,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作为开篇之作,有何不可?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张九龄的诗为什么那么像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的不少诗写得平和、肃穆、优美,特别是对朴素的劳动的赞美,对田园风光的诗意描绘,让人对乡村生活充满向往,同时能让人心态平静。领悟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优美而空灵,体会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与生命的诗意。

饮酒二十首(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张九龄的诗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为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张九龄遭贬后所写的《感遇》组诗十二首,风格道劲,寄托深远,是阮籍《咏怀》诗和陈子昂《感遇》诗的继续。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送韦城李少府》【唐】 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三、山水诗风,清新典雅

两者的诗都接近清新自然,毫无华丽浮躁之感,一个如阳春,一个似白雪。都是山水诗典型代表。如张九龄诗作的风格,以清澹为主,和他同时代的,他的恩师兼好友张说曾评价他说: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他们俩的诗作中,没有浓墨重彩的色调,有的是简单、清雅之风。

同是咏物言志诗,为何李白与张九龄表意迥异

谢谢邀请!

李白与张九龄同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特别是李白,更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然而,同为诗人,同为咏物言志诗,李白和张九龄却表意迥异,显现出很大的不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两人在性格、经历、环境和所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而所致。

张九龄出生于仕宦世家,24岁进士及第。居官多年,曾是开元盛世的一代名相。他受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影响很深,不但是一位文学家,诗人。更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他虽然为官多年,但却在穷达进退中始终保持高洁的操守和人格理想。他一方面,追求安邦治国的大业。另一方面,又力图持一种超越的态度,把做官和退隐和谐地统一起来,不愿意为追求功业而屈己媚世。正是由于他这样一种进退自如的生活追求,使他在诗歌创作上,更多的接受了《楚辞》的影响。他的诗,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以比兴为主,写的委婉蕴藉。例如被《唐诗三百首》列为第一首诗的《感遇》:“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诗里,他均以“香草美人”的意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所信守的高尚品格。在艺术上,他重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可以说兼有“风”、“骚”的情韵,有的诗句,唱绝千古。

而李白,很可能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受过一定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但更多的是纵横家、道家的深刻影响。加之他豪迈不羁,自由散荡的性格,使他自然而然的继承发扬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的诗作充满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从而成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情真率,想象奇绝,驰骋天外六合。他以豪迈的情怀,奔放的激情,唱颂奔腾咆哮的黄河;崎岖险阻的蜀道;“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瀑布。

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借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炽烈的感情,注入到所描绘的物象之中。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恣肆挥洒,描绘他生活的世界,借以抒发自己的志向、怀抱和胸中的郁郁不平。

李白的诗,以其意气豪迈,奔放雄奇,壮丽飘逸的艺术风格,千百年来鼓舞着人们,激励着人们。从而成为中国人民精神财富中最可珍贵的瑰宝。

文学艺术,贵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由于这样,在中国文化的大观园里,才有了各种艺术风格作品的争奇斗艳。

应该如何欣赏张九齡的千古名篇《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寢梦佳期。

。。这是张九龄的千古名篇《望月怀远》。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与亲友天各一方共望同一个月亮。亲友与我这样的有情人,彻夜不能入眠,只把对方苦苦思念。怨恨这漫漫长夜大长,把屋里的蜡烛灯灭了,看见月光充盈令人怜爱,披衣出屋望月露水却打湿了衣裳。手捧明月光又不能相赠给亲友,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中的佳期与亲友欢聚。

。。海上生明月,首句就紧扣题目写望月。望见大海之上升起一轮明月,这画面这情景多美。天涯共此时,这句写怀远,怀念远在天涯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此时应该也在望着同一轮明月。情人怨遥夜,诗人与亲友是有情人,与情人相思夜不能寐,怨这漫漫长夜大长了。灭烛怜光满,把屋里的蜡烛灯灭了,屋外的月亮正是满月,更使人怜爱。披衣觉露滋,披衣走出屋去,却被屋外的露水打湿了衣衫。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相思不眠之际,相隔天涯,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手捧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但又怎样才能赠送给你呢?还是回屋去睡吧,睡着了也许在梦中能有与亲友相聚的佳期。最后两句构思奇妙,意境清幽。诗至此也也戛然而止,余韵袅袅。更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友的一片深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由望月转入怀远,意境雄浑阔大,是望月的千古名句,《望月怀远》也就成了千古名篇。

张九龄的诗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全部的意思

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情,切切难忘。

整首诗的意思为:漫长的夜里故人何在,在夜晚的月光下行船。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情,切切难忘。身外的景物没有人的忧愁,清澈的河水也在自由流动。思想起乡愁,离家已经是林叶换了几个春秋,拥着乡愁坐在寂静的夜里,任寒露打湿了衣袖。还有那沙洲上的白鹤,在黑暗于黎明之际突然长鸣,让人心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