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业反武时拥兵超过十万人,为什么最后却失败了。骆宾王撰《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闻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徐敬业反武时拥兵超过十万人,为什么最后却失败了?
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功臣徐世勣的孙子,因爷爷徐世勣被赐李姓后,也跟着姓李,为李敬业。受李勣的影响,李敬业自幼善于骑射,颇有才智。当初,李治想要废王立武时,受到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的阻拦,但因李勣的一番话让他坚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因此李勣受到了李治与武则天的信任。死后更是荣光加身,李治为他下令辍朝七日,赐谥号“贞武”,允其陪葬于昭陵。
之后,其孙子李敬业袭英国公爵位,历官太仆少卿、眉州刺史。不过,武则天为了掌握全部权利,开始在朝堂上排除异己,就将支持李唐王室的李敬业、李敬猷、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大小官员贬往外地。不料,这些人都对各自失去官职心怀不满,便齐聚扬州,以挽救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为借口企图阴谋作乱。
当时,李敬业让骆宾王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传布到各州县,一时之间,四方响应,拥兵超过十万人。只要按照预定好的战略,是有机会打下武则天的洛阳。然而谋士薛璋却说:“金陵王气犹在,大江设险,可以自固。且取常、润等州,以为霸基,然后治兵北渡。”所以,李敬业为图金陵王气,就“率众渡江,攻拔润州,杀刺史李思文”。
不过这样一来,就给到了武则天机会。“先是,太子贤为天后所废,死于巴州”,而后“敬业之众狼狈还江都,屯兵高邮以拒之。频战大败,孝逸乘胜追蹑”,最终“敬业奔至扬州,与唐之奇、杜求仁等乘小舸,将入海投高丽。追兵及,皆捕获之”。
究其原因,还是徐敬业起了割据天下的心思,如果选择率军直奔洛阳,就算没有成功,起码也能有个忠义之名。现在,回头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真是个笑话啊!
故此,明代官员陈岳评:敬业苟能用魏思温之策,直指河洛,专以匡复为事,纵军败身戮,亦忠义在焉。而妄希金陵王气,是真为叛逆,不败何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