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怎么死的(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逝世,周恩来亲自主持追悼会,叶剑英悼词)_北平_傅作义_水利部

近代中国风起云涌,连年的战争催生了大批赤胆忠心的爱国将领。傅作义作为曾经的--高级将领,领导过抗日战争。也曾在国共内战时期与我军兵戎相见。

后来他弃暗投明,领兵起义,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成为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功臣。建国后,他被任命为共和国第一任水利部长。

他在任期间兢兢业业,为祖国的水利事业做出过突出的贡献,退休后还关心--,积极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中央为其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周恩来亲自主持了追悼会,叶剑英发表了悼词。

1948年底,国共内战进入尾声。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年多的艰苦作战,中华大地上已经查遍了五星红旗。--已成强--之末,蒋介石也已经没有了当初趾高气昂的姿态,开始试图与我党谈判以求划江而治。

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在分析了局势后认为东北失守已不可挽回,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保住华北地区。解放军在华北地区军力不足,东北野战军至少要经过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才能入关。

因此他命令傅作义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等地,转而死守北平,以此来牵制我军,扭转战争局势。

听完蒋介石的指示后,傅作义即刻便开始了部署。他迅速调集了50万大军,其中蒋介石的25个师防守北平以及北平以东的廊坊、天津、唐山等地。傅作义自己的17个师防守北平以及北平以西的宣化、张家口一带。

蒋介石和傅作义看似在战略部署上达成了一致,但事实上两个人都各自打好了自己的如意算盘。一旦北平失守,两个人都为自己的撤退安排好了方向。

让两人没想到的是,辽沈战役胜利后毛主席立刻让东北军南下,准备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领兵三十多万兵力攻打天津。当时天津的--守将是陈长捷。

陈长捷在得知解放军准备攻打天津的消息后,曾经与傅作义通电商讨作战事宜。在傅作义的要求下,陈长捷全力守城。奈何--军队已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我军只用29个小时便结束了战斗。歼敌13万,陈长捷被俘,天津宣告解放。

天津解放后,傅作义自知无力扭转战局,便派邓宝珊等人与林彪、聂荣臻、刘亚楼谈判。1月16号双方签署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的初步协议》。

北平的和平解放除了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之外,也离不开傅作义在紧要关头回心转意,弃暗投明。他虽然曾经是我军的敌人,现在却成了我们的朋友。是北平和平解放最大的功臣。

北平易帜后,傅作义的心情十分忐忑。虽然之前与解放军签署过《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书。但是在他的部队接受整编后,出现了一些小插曲让他对于--对自己的态度产生了怀疑。

凡此种种都让傅作义的内心感到非常的不安。

他思来想去决定要找--领导人谈一次话。于是他向叶剑英表达了他的想法,叶剑英立即把事情上报给了中央。毛泽东在看到电报后,立即同意了傅作义的请求。

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一行人来到了西柏坡。周恩来亲自去迎接了他们并表示欢迎。晚饭后毛主席来到了他们所住的招待所跟傅作义进行了短暂的会谈。

傅作义一见到毛主席进来,立刻走上去与主席握手,并且很忐忑的说,毛主席,我有罪啊。主席听后笑着说,你何罪之有啊,你办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傅作义听完后,顿时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第二天下午,毛主席与傅作义又进行了一次长谈,在谈话中傅作义小心翼翼的问毛主席,接下来我是回北平还是留在这里。

毛主席听完后一愣,接着笑着说:“你在北平不是待的好好的嘛,不久我们也要到北平去,将来我们一起好好合作,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傅作义听到主席这样的回答,心里悬着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毛主席在谈话中问他建国后愿意做什么工作,傅作义沉思片刻后说,他不打算在军队里工作了,希望能让他到黄河河套一带从事水利工作。

主席听完后说,你想做一些对人民有利的事情,我肯定是支持你的。但你是功臣,况且黄河河套的水利面太小,将来你可以当水利部长,这样才能更利于发挥你的作用。

2月24日,傅作义结束了他的西柏坡之行。这次的谈话让他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充满了希望,也彻底的放下了自己的防备。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包括毛主席在内的--领导人的宽大胸襟和雄伟魄力。

1949年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毛主席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任命傅作义为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主管我国的水利建设工作。在周恩来宣布了任命后后,傅作义忍不住失声痛哭,在会议上高呼--万岁。

在傅作义刚刚上任水利部长的时候,在工作中也面临了一些困难。中央在任命人选方面,当时除了任命傅作义为水利部长之外,也任命了水利部其他一些高级职位。比如任命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担任水利部副部长。

傅作义因为身份特殊,在刚进入水利部工作时,难免遭受旁人的一些非议和排挤。再加上他一直领兵打仗,对于水利建设方面确实不如其他专业人员一样擅长。

毛主席亲自找来傅作义谈话,问他在工作中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傅作义含糊其辞的说,我是个外行,很多东西不懂。毛主席是个聪明人,他一眼便看出了傅作义的难言之隐。在送走傅作义后,立即给周恩来致电,要求多关心水利部的工作。

周恩来找到傅作义后诚恳的说:“在水利部有什么你想用的人,你尽管提出来。关于你主政水利部的事情,毛主席有过亲自批示,你是我们国家的大功臣,主要是你提出来的人,我们都用。”

傅作义听后大为感动,便向周总理提出了两个人选。一个是张含英,是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另一位是刘瑶章,曾与他一起参加北平起义,后来担任北平市市长。后来这两个经傅作义推荐的人都得到了重用。

一个在水利部担任副部长,一个担任水利部办公室主任。经过这一次的人事调整,傅作义在水利部的工作便顺利了许多。下面的工作人员在看到了中央对傅作义的重视后,也转变了先前对他的态度。

事实上毛主席任命傅作义为水利部长,也并不单纯的因为他对解放北平的功劳。傅作义在主政河套地区时期,确实新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在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长期间,我国新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从1949年到1972年,傅作义在水利部一待就是23年。

23年里,他经常亲自考察水利项目,足迹遍布了我国的大江南北。1957年,傅作义在山西视察水利建设工作时,因为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周恩来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专家前往山西救治,所以并无大碍。

1972年,在水利部工作了23年的傅作义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宣布退休。退休后他也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用自己的力量积极的推进中国台湾的统一。

事实上早在建国之初,傅作义就十分重视中国台湾的和平统一问题。他不止一次在中央重大会议上发表自己对中国台湾的看法,获得了党中央领导人的支持。

自从1957年那次心脏病发作以后,傅作义的身体便一年比一年弱。但是他依旧废寝忘食的工作,经常带病出差考察。

在外考察时,他总是带最少的随从亲自下现场,坚持实地勘察现场调研。考察过程也是细致入微,不但要看工程,还要看工棚。不但要询问工作人员,还要向当地居民了解情况。不管是在部里,还是在施工现场,他一概不接受特殊照顾。

1951年,他与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一起视察淮河,在通往洪泽蒋坝途中有三十里路汽车无法通行。傅作义坚持和大家一起步行前往。

1962年初,傅作义的心脏病越发严重,中央经过考虑,决定安排他到广东一家疗养院休养。他听到后却说,如果只是去休养,他不想去。如果顺便可以做些工作,那么他便可以答应。中央只好同意他一边休养一边在广东视察水利工作。

每次视察前,他都会预先服下预防突发心脏病的硝酸甘油才能勉强支撑着走到坝上。即便这样,他在广东疗养期间依然视察了花县水库、新丰江水电站以及佛山高要等地的众多大型水利工程,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1972年10月,傅作义的心脏病再次复发。这一次他终于支撑不下去了。23年艰苦的工作已经拖垮了他的身体。作为一个77岁高龄的老人,他不得不忍痛辞去了水利部长的职位。

1974年4月,傅作义的病情再一次恶化,住进了医院。

生命垂危之际,他仍然牵挂着我国的水利工作。甚至在他去逝前十天,他依然关心着我国北方地区的旱情。对于前来看望他的工作人员,躺在病床上的他,虚弱的问道:“北方地区最近下雨了吗?”

4月18日,周总理亲自到医院看望他,面对着躺在病床上虚弱的傅作义,总理趴在床边轻声的说:“主席说你有功,是北京的大功臣。”

第二天,傅作义的病情再次恶化,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依,但依旧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一代爱国名将,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傅作义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四天后,经--中央研究决定,为其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开国元帅们纷纷送来花圈表示哀悼。

周总理亲自主持了傅作义的追悼会。并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到现场致悼辞。用这样的规格对待一位曾经的--将领。足可见党中央对傅作义将军的重视和钦佩。

叶剑英在悼词中回顾了傅作义将军的一生,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黄河边的贫穷村庄的少年一步步变成一带爱国名将。以及他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保卫祖国的英雄壮举。还有他在任水利部长时的兢兢业业一心为民。

悼辞的结尾,叶剑英用悲壮雄浑的语气说出: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傅作义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他们以无比沉痛且伤感的心情对着傅作义的遗体深深的鞠躬。

追悼会后,傅作义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以供后人缅怀。

半生戎马的傅作义因为在北平事件上的一次正确的选择,也让他与那些顽固不化的--将领们拥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回顾他的一生,他年少时投身革命的激情,抗日战争时英勇杀敌的豪情,解放战争时弃暗投明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忠情,以及建国后对于水利工作的热情。他无愧于英雄的称号,无愧于党中央对他的信任。

章永俊。北平的和平解放。北京观察,2021(06):32-36。

逢周,史进平,康彦新。邓宝珊:“北平和谈的一把钥匙”党史博览,2020(07):33。

韩春阳。从举棋不定到弃暗投明——傅作义与北平的和平解放。军事史林,2019(11):10-17。

杨占平。 不应忘记傅作义将军。 太原日报,2019-09-25(006)。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