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令承教的故事(奉令承教出自:《史记·乐毅列传》)_齐国_城邑_燕国

奉令承教的故事

奉令承教的故事(奉令承教出自:《史记·乐毅列传》)

战国时,燕国有一个大将叫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是燕国著名的大将乐羊的后代,祖上世代为将。

燕昭王因为子之之乱而被齐国打得大败。昭王怨恨齐国,念念不忘要报齐国之仇。燕国幅员狭小,地处偏远,昭王自忖力量不足难以克敌制胜,于是便屈己礼贤,延聘贤能之士相助,燕王用客礼厚待乐毅。乐毅谦辞恳让,但后来终于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封他为“亚卿”。

一次,燕昭王询问乐毅有关伐齐之事。乐毅回答说:“齐国称霸于世,又地广人多,不易独力攻破它,最好联合赵国及楚国、魏国一齐行动。”昭王采纳了乐毅的建议。当时各国因厌恶齐王的骄暴,都争着要与燕联手攻伐齐国。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总领赵、楚、韩、魏、燕诸国之兵攻伐齐军,因而在济水之西打败了它。此时,各国诸侯收兵回国,唯独燕军在乐毅率领下追击不舍,直逼临淄城下。齐王不能支持,败于济西,只得逃去,退守城中,死守莒城。乐毅不再追击,率军围攻齐城。后来,乐毅收齐国的珍宝、财物、祭器等悉数掠取,运回燕国。燕昭王大为欣喜,亲自到济上劳军,犒赏士兵并宴飨他们,又收昌国(今山东淄博东南)封给乐毅,乐毅号称昌国君。

乐毅继续用武力平定那些尚未平定的齐国城邑。先后攻下齐国七十多个城邑,都改制为郡县而归属于燕。他将齐军孤守的莒城和即墨整整围困了前后有五年之久。

这时候,适逢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燕惠王继立。惠王从做太子的时候起,就不满意乐毅。齐国的田单便去燕国使用反间计,到处散布谣言说:“齐国没有被燕攻下的仅两座城邑,然而燕军久攻不下的原因是乐毅与燕惠王有怨隙,他想连络士兵,要留在齐国,以便自立为王。”燕惠王本来对乐毅不满意又有怀疑,现在又中了齐国的反间计,于是就改派大将骑劫代替了乐毅,并召回了他。乐毅深知阵前换将用意不善,怕回去又被惠王诛杀,便逃到赵国。

骑劫替代了乐毅之后,完全改变了乐毅的战略战术,打算一举攻下即墨,但事与愿违,反而被田单用“火牛阵”击败。齐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七十多座城邑。

燕惠王后悔使用骑劫代替乐毅;同时,又怨乐毅归降赵国,对燕国不利。于是派人去请乐毅回来。

乐毅便回了燕惠王一封信,说他不能回来。信中说:“圣贤之君不以爵禄私自赏给偏爱亲信的人,而是有功者赏。其才能足以胜任某种职务的,就使他担任某种官职。燕昭王待我恩情很深,破格重用我封为亚卿。我也以为只要尊重命令,尽心尽职,便可报答先王了,所以欣然接受了先王的重托并已完成了。我与先王的交情已是有始有终了,还是不再回燕国为好。”

后来,燕王又封乐毅之子乐闲为昌国君。而乐毅又常往来于燕、赵之间,燕、赵都把他作为客卿。最后,乐毅就死在赵国。

后来,“奉令承教”这句成语,常用来指遵从命令。

奉令承教出自:《史记·乐毅列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