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数年攻不下即墨有放缓步伐,收服齐国人心之意_齐国_孟子_燕国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五国共同伐齐。在济水之西,六国联军大败齐军,齐闵王被迫出逃。后来,齐闵王被楚人淖齿所杀。此时,其他五国军队见好就收,立刻停止了进攻。乐毅不得不率燕军单独前进,杀入了齐都临淄。此后,燕国军队势如破竹,一路南下,攻占了齐国绝大多数城邑,仅剩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就在这时,乐毅却突然放慢了脚步,对齐国仅剩的两座城池长期围困而不攻打。为什么乐毅不一鼓作气,攻破齐国的最后两座城池?

这又得回到当初齐国灭燕之时。

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在游说之士怂恿下,燕王哙禅位于国相子之。在现代人看来,春秋战国的历史本身就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燕王哙禅位于他人也是无可厚非。可在当时社会风气下,燕王哙此举违背常法,极不得人心。子之虽然顺利坐上了王位,但并未得到燕人认同,导致燕国一片混乱、民不聊生。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时,燕王哙的太子平就与将军市被合谋,想攻杀子之,夺回王位。在发起内乱过程中,太子平还主动派人到齐国,向齐宣王求援。

“亚圣”孟子恰好在齐国,齐宣王特地就此征求他的意见。孟子态度非常明确:“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

齐宣王

于是,齐宣王率兵大举入燕,杀死了子之,占领了燕国。在一片混乱中,燕王哙也不幸遇难。

占领燕国后,齐宣王又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到底是吞并燕国还是替燕国另立一王?

难以决断之下,齐宣王就再次请教孟子:“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答道:“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展开全文

齐国伐燕,燕国百姓却对入侵的齐军热烈欢迎,足见子之统治确实不得人心。燕国百姓之所以如此欢迎齐国军队,是迫切地希望齐人能改变现状。

听孟子这么一说,齐宣王不再犹豫,当即就决定吞并了燕国。

可不久后,天下诸侯见齐国吞并了燕国,都忌惮不已,纷纷计划救援燕国。形势突然变得严峻,齐宣王不得不再次向“亚圣”请教:“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轲

听了这话,孟子有些恨铁不成钢:“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孟子》中所记孟子对齐国灭燕的评价,有不少刻意美化孟子之处。但从中也可看出,齐国吞并燕国后,对燕人统治太过残暴,遭到了燕人的强烈反抗。所以,燕国被灭三年后,燕人对齐宣王失去信心,重新拥立太子平为燕王,脱离了齐国统治!

事后,齐宣王也懊悔不已,自责道:“吾甚惭于孟子!”

齐国灭燕,曾经得到了燕国百姓的衷心欢迎,却因对统治过于残暴、导致人心尽失,最终又失去了燕国。这样深刻而又痛苦的历史教训,燕昭王与乐毅难道还会视而不见?

乐毅联合五国伐齐之后,齐国确实是有崩溃的迹象。然而,一件小事却足以证明齐国人心并未溃散。

济西大败之后,齐闵王逃入莒。此时,楚顷襄王派淖齿救齐,被齐闵王立为国相。可淖齿心怀异志,当众数落齐闵王的罪过后,竟然将他给杀了!

五国伐齐示意图

齐王一死,齐国还有什么希望?

可是,齐闵王身边的家臣却突然做出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齐闵王出逃之后,家臣王孙贾与他走失,一时不知去处,就径直赶回了家。可到家后,王孙贾的母亲却责怪他道:“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

听了母亲这番话,十五岁的王孙贾羞愧不已。于是,他走入闹市中,对着众多齐人大声呼吁:“淖齿乱齐国,杀闵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当场有四百多人响应他的号召,跟他一起,攻杀了淖齿!

乐毅

在齐国军队节节败退、齐闵王不得人心的形势下,一位十五岁的少年能瞬间召集起众多齐人、替齐闵王复仇,足见齐国人心并没有溃散。在百姓人心未服之时,乐毅想要强行吞并齐国,无疑又会重蹈齐宣王灭燕的覆辙。

进入东周以来,燕国实力就一直弱于齐国。万一齐国再度缓过来,对燕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乐毅对莒、即墨两座城池围而不攻,也是希望利用长时间的围困来怀柔齐人,并趁机彻底征服百姓人心,从而能长久地占据齐国。

可惜的是,关键时刻燕昭王薨逝,继位的燕惠王不相信乐毅,突然让骑劫取代了乐毅。乐毅担心遭遇不测,就径直逃回了赵国。此后,田单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军,让乐毅灭齐的功业功败垂成。

因此,不是乐毅数年攻不下即墨,而是他接受了孟子之教,想拖慢灭齐的节奏,以彻底顺服齐国人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